少康之子杼(也作“予”)承後位。
杼瞭解東夷對夏室的不滿,為了鞏固在東方的勢力,他把都城從原東遷至老丘。
杼重視發展武器和製造兵甲,還派人討伐東部地區的東夷。
傳說在此期間,杼還獲得了吉祥物九尾狐。
夏朝的版圖在杼的統治下擴張到了東海(黃海)之濱。
杼在位期間是夏朝最昌盛的時期。夏人對杼格外尊重,為杼舉行過“報祭”。認為杼全面地繼承了禹的事業。
杼之子槐在位時,東夷族與夏朝開始和平共處。
其中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居於淮河、泗水流域的九個部落通常向夏後納貢祝賀。
槐逝後,其子芒繼位。芒逝後,其子洩繼位。
這期間東夷族與夏人逐漸同化。
洩在位期間開始向西方發展。同時,他開始對順從夏室的方國部落封土封號。這便是數世紀後諸侯制的起始。
洩逝後,其子不降繼位。他曾多次率兵征討西方的九苑。
【暴桀亡國】
不降死後,其弟扃繼承了後位。
扃死,其子廑繼位。
廑繼位後不久便病死,其堂兄不降之子孔甲繼位。
孔甲改變了夏禮中祭祀祖宗的傳統,開始著重恭順天帝。
因為人皇本該與天同齊,故不少方國(小國聯邦)部落開始對夏室產生了不滿,但夏朝與東夷的關係仍然友好。這有可能是東夷與夏人的同化度較高的原因。
孔甲死,其子皋繼位。皋死,其子發繼位。
這期間,方國部落與夏室的關係惡化,氏族內部的糾紛也激烈化。從孔甲經皋與發,到履癸(即桀)內亂不止。
孔甲亂政後夏王朝的統治日益衰落。
發死後,其子履癸(夏桀)繼位。桀善武,“手搏豺狼,足追四馬”。
桀在位期間,夏室與方國部落的關係已經破裂。
方國給夏上貢的部落不斷地減少,桀因此還常常討伐那些不順從的部落。
桀貪色,常從敗亡的部落中挑選鍾愛的女子帶回宮作為妃子。有施氏、岷山氏、末喜氏都遭到了這種下場。
其中末喜氏的妃子妺喜早已與伊尹結好,桀卻在洛把她奪走,伊尹憤怒中奔投了商湯。
桀的屢次征伐也惹怒了不少較有權威的部族。
有緡氏(舜的後代)因不服順桀而被滅之。
子姓商部族正在夏亂這期間興旺了起來。
桀又因商不服的藉口討伐商首領湯並敗之。
湯被囚禁於夏臺(一作鈞臺),隨後被釋放。
除了夏室對外關係的惡化外,桀在廷內用人也存在諸多失當。
桀只顧自己享樂,不顧民眾疾苦,商部族首領湯率領著方國部落討伐桀。
湯滅了親夏部族韋、顧、昆吾後,在倉皇與桀開戰。
湯的勢力大,桀抵擋不過,邊逃邊戰,最終敗於有娀氏舊址。
桀逃至鳴條(今山西安邑),湯追之,又在鳴條展開了大戰。桀再次被擊敗,被湯放逐於歷山(一作鬲山),與末喜氏同居,最後又跑到了南巢之山(今安徽省巢湖市)並死於此處。
鳴條之戰夏室覆滅,在方國部落的支援下,商湯在亳稱“王”。
夏朝滅亡,共傳13世17王,歷時約四百年。
【夏人後裔】
夏滅亡後,剩餘勢力除了主要留居中原,
桀帶著部分民眾從歷山南遷至南巢。
商湯王因帝寧之故都,封夏室的一支姒姓貴族於杞國,以奉祀宗廟祖先。
周武王滅商為王之後,封大禹的後裔東樓公於杞地,延續杞國國祚,主管對禹的祭祀。
春秋末期,孔子因為崇尚夏禮,還特意去杞國訪問考察。
在浙江紹興會稽山禹陵村,夏禹姒姓後代世代為禹守陵。
(《國語·魯語》說道“杼能帥禹者也,夏后氏報焉,”
《史記·夏本紀》記述道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