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小九九】
此非天道失,天道不失,誤者昊天上帝也。
天道者,以天下之道行也,又當獎進之道者而成德也。功之至也,可奉神職。
而賜神職之常,乃人皇天帝也。
功德至者,即五方天帝也。
然五方天帝乃神職殊矣。
至於五方天帝,我欲有之,昊天上帝則必與我,我不知五帝之事,昊天上帝亦無義務告我。
至於眾人神職,吾功滿矣,君來問吾,吾可擇一等更大神職也。或謂我不欲為神,皆我之事也,君須問於我。
可謂常職宜由五方之“拽”多矣。
蓋天道不能徑觀世,須假以神也。
小神莫作,不宜天道察。
如小山神,一二山沒神,於天道不大用。眾小山無神,天道不可來而把持其域,大山將身及諸岡都官。
是以大方域主神逢於德人,則勃然不能待,便便不暇延命,延之而入神職。終誰不欲廣其麾下乎?
五方帝一職則否,一至昊天上帝不為,二來天道不欲為五方帝者,只是符合基本條件。
如羲皇“一畫開天”,算是一世大能,雖為先天神祇,天道亦願為破“歷劫化後天”之例。
又神農雖天質未發彩,然燭龍隕,日出重關,天道急火,非當世屬火只認,莫能任其職也。故天道亦為開了一特例,許神農氏“入劫修功德”
夫有傷天道者,天道降而罰之,譬猶舉事以為戰者共工康。
天道用事者,天道不可制,是故天道乃設五帝之位,以與昊天合道。
故昊天上帝前涉足人為,天道亦不有異。
無論是炎帝、黃帝和蚩尤的兩次神戰,還是精衛填海的一系列事件中。
兩次神戰,雖然為人類帶來了慘烈的戰爭,但是這是人類歷史程序中不可避免的,只要是在正常的歷史程序中,天道是不會在乎昊天上帝做了什麼事情的,只要不影響歷史主線就行。
精衛一事中,昊天上帝也並沒有欺騙炎帝和禺虢,那一次確實是有域外天魔,實力也不容小覷,但是都被昊天上帝攔在了歸墟以外。
至於這件事件中的一些巧合的時間節點,也確實是昊天上帝的策劃,就連域外天魔的時間也計算在內了。
域外天魔確實是有可能在次日的卯時三刻時候透過歸墟,進入東海。
而且域外天魔不在天道之中,昊天上帝沒法透過天道推演結局。只能感覺到這一次的域外天魔實力要比以往的都要強大。
所以昊天上帝才會在除了自己以外,設立諸多的攔截點,而炎帝和禺虢也在其中,只能說精衛一事,只是昊天上帝隨手策劃的。
不過彼時,因為五方天帝之位補齊了三個,天道威力大漲,使得昊天上帝得以在歸墟以外的地方就戰勝域外天魔。
不過在共工一事中,昊天上帝做的有點過了。
因為利用天道做了太多的事情了,使得昊天上帝有些得意忘形,從而忘了天道的規則。
昊天上帝化身神鳥,教唆共工康回發起戰爭,已經突破了天道所能容忍的界限,但天道又無法直接作用在昊天上帝的身上,所以在昊天推演共工結局一事上,天道出現了偏差。
至於這個偏差為什麼是有利於顓頊的方向?
主要是因為,當時五方天帝之位已經定下四個,且都是太昊一脈,天道也希望第五天帝也是太昊一脈,這樣就可以與昊天上帝分掌天道了。
而且天道很認可顓頊在水淹都城時救下城中人的行為。
所以最後世界執行的結果是有利於顓頊的。
至此顓頊功德圓滿。
【北方玄帝】
顓頊因為庇世的功績,功德圓滿,獲得了上天的資格。
顓頊以水德為帝,故稱玄帝。
顓頊被封為北方玄帝,色黑,屬水,玄冥為屬下。
顓頊的兒子中有:檮杌,窮蟬和魍魎。
檮杌是的不肖子,後被帝舜流放到西荒,化作人面虎神,犬毛豬牙的怪獸。
窮蟬和魍魎在顓頊上天之後開始爭奪帝位。
顓頊還有兩個兒子,一個死後變成了傳播疫病的瘧鬼,另一個死後變成了專嚇小孩的小鬼。
大荒之中還有一個地方叫做大荒之野,這裡住著顓頊的另一個兒子,他長了三張面孔和一隻手臂,但卻是不死之身。
顓頊後世有八個傑出的子孫,人稱八愷。
【五帝】
至此五方天帝全部歸位。
東方青帝靈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黃帝含樞紐、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紀。
【中央黃帝】
黃帝,中央黃帝。五色屬黃,五行屬土,句龍為土正後土(炎帝之後),攝黃龍,監管東南西北四方與春夏秋冬四季。
【東方青帝】
太昊,東方青帝。五色屬青,五行屬木,該為木正蓐收(少昊之後),攝青龍,掌管春天,為春之神及百花之神。
【南方赤帝】
炎帝,南方赤帝。五色屬赤,五行屬火,朱明為火正祝融(顓頊之子),攝朱雀,掌管夏天,為夏之神及爽雨之神。
【西方白帝】
白帝,西方白帝。五色屬白,五行屬金,重為金正句芒(白帝之子),攝白虎,掌管秋事。為秋之神及豐收之神。
【北方玄帝】
顓頊,北方玄帝,五色屬黑,五行屬水,玄冥為水正共工(顓頊舊部),攝玄武,掌管冬季,為冬之神及霜雪之神。
【絕地天通】
昊天上帝推演天道出了一次小紕漏後,就導致後世一系列不可預料的事情發生。
先是共工怒撞不周山,然後是五帝登天,現如今又有天門顯現。
不周山被撞倒之後,雖然女媧補齊天空,但是天傾西北沒有改變,天門顯露。
無數上古之人得獲飛昇成仙捷徑。
天界仙人數量迅速增多,其中不乏濫竽充數者。
仙人與先天神祇不同,雖為大道所容,但因數量眾多,佔盡天道之數。
其中還有不少資質平庸的愚者,佔了天數,但對天道演算弊大於利,對昊天上帝掌管天道產生負面影響,引起昊天上帝的不悅。
於是命令顓頊之孫,重託天,黎壓地,將天地距離拔高,稱之為“絕地天通”。
以絕愚者成仙的道路。
以後,除了崑崙天梯,天地間的通道都被隔斷,沒有人神可以自由往來於天地之間。
顓頊又委任“重”和“黎”分別掌管天上眾神事務及地上神和人的事務。天地間神人不經“重”“黎”許可便不能夠隨便上天下地了!
【夸父逐日】
怒撞不周山的那個共工,有一個兒子叫后土,后土又生了個兒子叫信,信又生了個兒子,有夸父族血脈,常被後人以夸父相稱。
夸父耳邊掛著兩條黃蛇,手裡握著兩條黃蛇。
夸父,是炎帝后代中少有的強者,是為數不多保有純炎帝血脈還覺醒成功的人。
夸父自覺實力強大,又被黃帝陣營的人慫恿,便想與金烏爭一爭。但卻始終追趕不上坐著金烏的羲和的日輦。
夸父於是就想把金烏堵在虞淵之前,在長途奔跑後口渴難耐,於是喝完了黃河和渭河的水,之後依舊口渴決意去北方的大澤喝水。
夸父沒來得及抵達北方的大澤,中途就被擅長行雲布雨的應龍殺死在北方的成都山中。
應龍先殺掉蚩尤,後殺掉夸父,然後去了南方居住,所以南方多雨。
成都山在大荒北邊,山很高,連著天。
夸父之後,炎帝后裔中有能力的人更加稀少,再也無法對黃帝形成強有力的反抗,也無法對天帝陣營形成影響。
導致以後天界帝位沒有空缺後,連人間帝位,都只在黃帝一脈流轉。
堯、舜、禹乃至歷代帝王,均是黃帝后人。而炎帝,只留下了一個空洞的名號。諸神大能,已再無炎帝一脈。
唯留下幾絲血脈在人間傳承,其餘諸般,多已消散於歷史長河中。
(參考文獻:
檮杌:
1.《神異經》說:“檮杌很像虎,毛長,人面虎足豬口牙,尾長,被用來比喻頑固不化、態度兇惡的人。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犬毛,長二尺,人面,虎足,豬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攪亂荒中,名檮杌。一名傲狠,一名難訓。“”
2.《左傳·文公十八年》:“舜臣堯,賓於四門,流四凶族渾敦、窮奇、檮杌、饕餮,投諸四裔,以御螭魅。”
3.《左傳·文公十八年》:“顓頊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嚚,傲很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檮杌。”杜預注:“謂鯀。”
4.《國語·周語上》:“商之興也,檮杌次於丕山。”韋昭注:“檮杌,鮌也。”
5.唐柳宗元《杜兼對》:“杜兼為濠州,幸兵之亂,殺無罪士二人,蓄貨足慾,吾以為唐檮杌、饕餮者亡以異。”泛指惡人。
6.晉葛洪《抱朴子·審舉》:“小人道長,則檮杌比肩。”楚史書名。
7.《孟子·離婁下》道:“晉之乘,楚之檮杌,魯之春秋,一也。”檮杌,音桃物。此謂檮杌同乘與春秋,為國史名,楚史名《檮杌》。
8.《孟子》。注:“囂兇之類,興於記惡之戒,因以為名。丁音惡獸名也。”
9.明張萱《疑耀·檮杌》:“檮杌,惡獸,楚以名史,主於懲惡。又云,檮杌能逆知未來,故人有掩捕者,必先知之。史以示往知來者也,故取名焉。亦一説也。”
10.唐人張守節《史記正義》引《神異經》注道:“西方荒中有獸焉,其狀如虎而大,毛長二尺,人面,虎足,豬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攪亂荒中,名檮杌。一名傲狠,一名難訓。”
11.《左傳·文公十八年》。注:“兇頑無匹儔之貌。”。服注:“檮杌狀似虎,豪長一尺,人面虎足,豬牙,尾長丈八尺,能鬥不退。”
12.《春秋》雲:“顓頊有不才子名檮杌也。”
窮蟬:
1.《大戴禮記·帝系篇》:“顓頊產窮蟬。”
2.《史記·五帝本紀》載,“帝顓頊生子曰窮蟬”。
3.《泗志鉤沉》記“顓頊封其庶子窮蟬於於姑幕”。
魍魎疫神:
1.漢蔡邕《獨斷》:“帝顓頊有三子,生而亡去為鬼。其一者居江水,是為瘟鬼;其一者居若水,是為魍魎;其一者居人宮室樞隅處,善驚小兒。”
2.晉幹寶《搜神記》卷十六:“昔顓頊氏有三子,死而為疫鬼:一居江水,為瘧鬼;一居若水,為魍魎鬼;一居宮室,善驚人小兒,為小鬼。”
八愷:
1.《左傳·文公十八年》:“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蒼舒、隤敳、檮戭、大臨、尨降、庭堅、仲容、叔達,齊聖廣淵,明允篤誠,天下之民謂之‘八愷’。”孔穎達疏:“愷,和也,言其和於物也。”
2.《漢書·古今人表》庭堅作咎繇。《舊唐書·韋湊傳》:“八凱、五臣,良佐也。”
3.《山海經·大荒東經》說帝顓頊生活在東海之外的大壑,那裡有甘山、甘水、甘淵。
4.《呂氏春秋》、《史記》說他生於若水,處於空桑山。
5.郭沫若《中國史稿》、蕭兵《楚辭與神話》等根據這些記載,考證顓頊所處的地方在我國東方,東方是東夷人活動的聖地,因此高陽氏是東夷人的祖先。
6.《山海經·大荒南經》中找到顓頊在南方的根據,又可把若水考證為四川若水,再加上《離騷》中屈原自稱是高陽氏的苗裔,長沙戰國帛書中曾提到顓頊
7.《山海經·大荒西經》還有較多有關黃帝、顓頊子孫在大荒西極、日月所人的地方建立國家的記載。
8.《說高陽》則提出顓頊生於西徼若水,在崑崙山麓,是西方崑崙民族的祖先,亦即西戎人的祖先。
9.《山海經·大荒北經》、《淮南子》、《禮記》等典籍記顓頊葬在北方附禺之山,顓頊是北方水神,則又可證高陽氏是北狄人的祖先。當然能證明高陽氏是中原華夏人祖先的資料就更多,且是最古老的傳統說法。
絕地通天;
1.《書·呂刑》:“乃命重黎,絶地天通,罔有降格。”
孔傳:“重即羲,黎即和。堯命羲和世掌天地四時之官,使人神不擾,各得其序,是謂絶地天通。言天神無有降地,地祇不至於天,明不相干。”意謂使天地各得其所,人於其間建立固定的綱紀秩序。
2.清王夫之《讀通鑑論·平帝》:“古之聖人,絶地天通以立經世之大法,而後儒稱天稱鬼以疑天下。”
3.清龔自珍《五經大義終始論》:“然則絶地天通,非歟?”
夸父逐日:
1.《山海經·大荒北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載天。有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禺谷。將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澤,未至,死於此。應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乃去南方處之,故南方多雨。”
2.《列子·湯問》:“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於隅谷之際。渴欲得飲,赴飲河渭。河渭不足,將走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
3.《山海經·海外北經第八卷》:“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五帝:
《禮記·大傳》“禮,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漢鄭玄注:“王者之先祖皆感大微五帝之精以生。蒼則靈威仰,赤則赤熛怒,黃則含樞紐,白則白招拒,黑則汁先紀。
靈威仰:
《隋書·禮儀志二》:“春迎靈威仰者,三春之始,萬物稟之而生,莫不仰其靈德,服而畏之也。”
赤熛怒:
1.《周禮·春官·小宗伯》“兆五帝於四郊”漢鄭玄注:“五帝……赤曰赤熛怒,炎帝食焉。
2.《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
3.《春秋緯文耀鉤》:“夏起赤受制,其名赤熛怒。”
4.《能改齋漫錄·記文》:“立夏祀赤帝,祝文:敢昭告於赤帝赤熛怒”
含樞紐:
1.《禮記·月令》“祈穀於上帝”
2.《隋書·禮儀志二》:“中迎含樞紐者,含容也,樞機有開闔之義。”
白招矩:
《晉書·天文志上》:“西方白帝,白招矩之神也。”宋李如箎《東園叢說·雜說》:“西方金帝曰白招拒。”清俞正燮《癸巳存稿·六府非六天名說》:“西方白帝白招拒,金帝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