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民】
蚩尤戰敗後,九黎族人流散開來,被稱為“黎民”。
有一部分族人留在了北方,建立了黎國。
大部分族人融入了炎黃部落的統治集團,從而成為部分華夏部落的祖先。(當今漢族的姓氏可能就和蚩尤有關,如鄒、屠、黎、蚩等。)
還有一部分族人退回到南方江漢流域逐漸演變建立了三苗部落。三苗部落不是如今的南方苗族。
但蚩尤是苗族的祖先。苗族的祖先是“蚩仡佬”。苗族先民本來居住在黃河流域,苗民大姓的首領是“紋黎夠尤”,即“九黎蚩尤”。被黃帝部落擊敗後,被迫遷徙至貴州和湘西、鄂西南等地區。
“顓頊有子曰黎,為苗民。”古代苗族長期以來尊蚩尤為其始祖,把他當作祖先和英雄加以崇拜,有的地方稱為“尤公”。
在川南和黔西北等地區至今還有蚩尤廟,受苗族人民信奉。
因為“蚩尤所棄其桎梏是為楓木”,所以湖南城步的苗族還有祭“楓神”為病人驅除“鬼疫”的風俗。“楓神”就是蚩尤,人扮的“楓神”,頭反戴鐵三腳,身倒披蓑衣,腳穿釘鞋,手持一根上粗下細的圓木棒。
黔東南的《苗族古歌》中有一首叫《楓木歌》,歌中唱道:“楓樹生妹榜,楓樹生妹留……榜留和水泡,遊方十二天,成雙十二夜,懷十二個蛋,生十二個寶。”苗族的祖先“姜央”就是從黃色的蛋裡孵出來的,因而此地的苗族把楓木也作為始祖蚩尤看待。
一部分族人西遷,演變成為古羌族。古羌族不是今天的羌族。
一部分族人東徙,演化成商周時的東夷。
陽穀葉街村埋著蚩尤首級,在蚩尤冢附近,每年十月都有祭祀蚩尤的風俗。陽穀及周邊地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家家戶戶都要上墳燒紙祭祖,出嫁的姑娘也要回孃家上墳。
上古時期,陽穀地區是東夷部落集團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蚩尤曾帶領九黎氏族部落在這一帶生活。
九黎是南方百越民族集團、苗蠻民族集團以及部分南方漢族最早的先民。
......
畢竟不知黃帝臣子有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參考文獻:
黎民:
1.《尚書·呂刑》:“三苗之君習九黎之惡”與“其後三苗復九黎之德。”
2.東漢鄭玄注《五帝本紀》:“苗民,即九黎之後。”
3.《尚書·呂刑》:“皇帝哀矜庶戮之不幸,報虐以威,遏絕苗民,無世在下。”
4.《尚書·呂刑》:“上帝不蠲,降咎於苗。苗民無辭於罰,乃絕厥世。”
苗民:
《尚書·周書·呂刑》:“蚩尤惟始作亂,延及平民。罔不寇賊鴟義,奸宄奪攘矯虔。苗民弗用靈,制以刑”
三苗:
1.《史記·吳起列傳》:“昔三苗之居,左洞庭,右彭蠡”
2.《尚書·虞書》:“竄三苗於三危”。孔穎達疏:“三苗,國名,縉雲氏之後”
3.《史記·五帝本紀》載:“三苗在江淮、荊州數為亂。於是舜歸而言於帝,請……遷三苗於三危,以變西戎”
4.《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敦璞注:三苗之民)顓頊生驩頭,驩頭生苗民。”
5.《後漢書·西羌傳》:“西羌之本出自三苗,羌姓之別也。其國近南嶽。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關之西羌地是也。”
九黎和三苗:
1.《周書·呂刑》:“蚩尤對苗民制以刑”
2.《國語·鄭注》:“有苗復九黎之德”
3.《禮記·衣疏·引甫刑·鄭注》:“有苗、九黎之後……居於西裔者三苗”
楓木:
《山海經大荒南經第十五卷》“有宋山者,有赤蛇,名曰育蛇。有木生山上,名曰楓木。楓木,蚩尤所棄其桎梏,是為楓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