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家的橄欖枝
乾隆盛世,再難也要反! 吳老狼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第140章 李家的橄欖枝
按照蟎清官場的規矩,封疆大吏到地方上視察,地方官雖然必須得送上一份心意,但這份心意也不是地方官一個人出,地方上的富商大戶也得分擔一部分,以此表達他們對大清總督、巡撫辛辛苦苦魚肉百姓的謝意。
為了減輕自己的負擔,官場老油條張步高當然不想打破這樣的規矩,劉安雲也沒有興趣打腫臉充胖子堅持自掏腰包,所以商量好了準備行賄的金額後,張步高和劉安雲便聯手出面召集了淡水地面上有頭有臉的人物,把新任閩浙總督常青即將來到淡水巡視的訊息公佈,讓這些士紳富商出錢湊份子。
在此期間,為了激發這些富商地主的積極性,張步高還自作主張,沒有和劉安雲商量便提前宣佈了他準備奏請蟎清朝廷允許在淡水建立鹽場的計劃,結果也和張步高期望的一樣,聽到了這個訊息,在場的富商大戶頓時就一片譁然,議論紛紛。
反應最激烈的是淡水目前的首富範清濟,曾經在長蘆當過鹽商不僅見過豬跑還吃過豬肉,聽到了這個喜訊,範清濟當然是激動萬分,乾脆站起身來問道:“張大人,劉大人,在淡水建立鹽場的事情,你們有多少把握?只要這事情有把握能辦成,在銀子方面我們情願極力效勞啊。”
“是啊,二位大人,鹽場的事你們有多少把握?”
其他的淡水商人也紛紛附和,都對這件事情無比期待,為人還算靠譜的張步高當然不敢把話說死,微笑說道:“各位東家不要過於激動,目前這件事還只是本官與劉大人的計劃打算,至於能不能辦成,還得七分靠努力,三分靠運氣。”
言罷,張步高又趕緊向劉安雲一攤手,笑著說道:“不過各位放心,有劉大人在,相信這件事我們的希望還是非常大的。畢竟,朝廷實行多年的一口通商國策,就是因為劉大人的懇請才破了一個例,奏請朝廷允許新建鹽場的事肯定要比新建海關容易得多,所以只要劉大人盡了全力,這事情就一定大有希望。”
都知道劉安雲的後臺背景,也知道只要老實納稅,讓蟎清朝廷同意新開一個小鹽場的難度,確實要比新建一個海關容易得多,所以範清濟等淡水商人難免是直接歡撥出聲,紛紛向劉安雲鞠躬作揖的說道:“劉大人,那就辛苦你了,只要此事能夠辦成,整個淡水必然都將永遠銘記伱的恩德。”
“好說好說,這種利國利民的事情,本官自然會傾盡全力。”
劉安雲微笑還禮,心裡卻多少有些叫苦,暗道:“麻煩了,我這還擔心淡水被建設得太好沒有人願意造反,張步高這個長不高居然嘴快先把鹽場的事說了,這下子我就是想不敷衍一下都不行了。本來走走過場敷衍了事也沒什麼,就怕弄假成真,真的把事給辦成了,那我的造反大計就危險了。”
更讓劉安雲苦笑的還在後面,因為自己和張步高同樣信用良好,從來沒幹過光拿銀子不行動的缺德事,所以在場的商人大戶在掏銀子方面全都十分痛快,一場聚會下來,竟然湊到了差不多三萬兩紋銀的份子——別覺得三萬兩不多,歷史上林爽文起義時,整個廣州十三行給蟎清朝廷樂輸的軍餉也就三十萬兩。
這還不算,張步高又提出要發動民眾給蟎清朝廷上萬民表後,在場的商人大戶和地主豪紳同樣是紛紛拍著胸口許下承諾,保證到時候一起會發動所有親戚朋友、鄰舍鄉親和佃戶夥計參與,無論如何都要弄到上萬人的簽名讓好大喜功的乾矮子開心一下,同時也保證迎接常青一行的場面絕對宏大壯觀,盡最大努力滿足新任閩浙總督常青的虛榮心。
再接著,和張步高、王立人預料的一樣,為了討好頂頭上司,臺灣知府孫景燧果然提前了三天,在八月初九這天就來到了淡水參與準備迎接常青一行的工作,而同時抵達的,自然還有已經公開和劉安雲撕破了臉皮的臺灣總兵柴大紀。
彼此都看不順眼,劉安雲與柴大紀重逢後自然都沒有什麼好臉色,互相都把對方當做了空氣對待,不過還好,柴大紀也還算知道點輕重,所以也沒敢雞蛋裡挑骨頭找劉安雲的不是,相反還對劉安雲和張步高佈置的迎接準備誇獎了幾句,表明了自己在這件事上不會拖後腿的態度。
不過淡水方面的準備工作也確實準備得相當充分,八月十二這天,在福建水師主力的護送下,閩浙總督常青乘座的官船抵達淡水碼頭時,淡水碼頭上不僅是人山人海,還彩旗飄展鑼鼓震天,迎接場面異常壯觀。
更加壯觀的還在後面,由於準備時間比較充足和淡水的經濟目前確實不錯的緣故,常青滿臉笑容的走上淡水碼頭時,淡水的官民百姓還同時點燃了整整三百串鞭炮和煙花,同時好幾千名經過訓練的差役百姓還同時下拜,異口同聲的整齊呼喊道:
“淡水沐恩百姓,恭迎總督大人大駕光臨!”
幾千人的整齊呼喊自然聲震雲霄,看到了比自己到福州上任時還要熱鬧壯觀的場面,常青當然是笑得嘴都合不攏,趕緊假惺惺的大聲說道:“各位父老鄉親,不必如此多禮了,起來吧,都起來吧。”
“謝總督大人。”
好幾千事前做過彩排的淡水百姓再次整齊高呼,虛榮心得到了極大滿足的常青也更加開心,還忍不住向孫景燧和張步高訓斥道:“孫知府,張通判,太過了,你們太過了,本官不過是到淡水來例行巡視一番,如何用得著佈置這麼大的陣仗迎接?”
“制臺恕罪,不這麼做,實在不足以淡水全廳官民百姓對你的尊崇之情啊。”
孫景燧滿臉堆笑的回答,又還算夠意思的補充了一句,說道:“在這件事上,出力最大的還是張通判和淡水海關的監督劉大人,是他們制臺大人你要大駕光臨的訊息公開,淡水官民百姓才自發的在他們的率領下來這裡迎接制臺大人你的大駕。”
聽到這話,常青當然也得有點表示,先是向張步高點了點頭誇獎了一句表示嘉許,又轉向劉安雲說道:“劉大人,也辛苦你了,你是內務府派來的人,原本用不著攙和這事,但還是幫著張通判如此辛苦佈置,老夫真的是受之有愧啊。”
“常大人言過了,能夠參與迎接大人,是下官的福分。”
劉安雲隨口客套,不曾想常青旁邊的一個胖老頭突然開口,接過了話茬向劉安雲微笑說道:“劉大人,久仰大名了,自己介紹一下,老夫姓李名奉堯,是福建的陸路提督。”
“原來是李軍門。”
很清楚李奉堯是柴大紀的後臺,但劉安雲與柴大紀關係惡劣,並不代表劉安雲與李奉堯有什麼矛盾,所以劉安雲還是很標準給李奉堯行禮說道:“下官劉安雲,見過李軍門。”
讓劉安雲略略有些意外,自己按規矩行禮之後,李奉堯不僅親手攙起了自己,還握著自己的手微笑說道:“劉大人不必如此多禮,老夫知道,因為一些芝麻綠豆大的小事,你和柴大紀柴將軍有一點小誤會,老夫這次來淡水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化解一下你們之間的誤會。”
說完了,李奉堯還稍稍用力,握了握劉安雲的手腕,劉安雲也頓時明白他的意思,心道:“聽這口氣,李奉堯難道是想給我和柴大紀做和事老?有這個可能,廣州十三行現在已經不敢公開針對淡水海關了,淡水這裡又擺明了是日進斗金的局面,世代漢奸的老李家當然想來淡水開闢一條財路,尤其是李侍堯,那個老東西在貪財的方面絕對不在和二之下。”
常青、黃仕簡和李奉堯這些大佬也的確是來敲竹槓的,抵達淡水的當天,常青就主動提出了要參觀淡水的主要商號,還在遊覽期間對淡水的商業發展情況讚不絕口,甚至誇獎說淡水的商業之發達已經快趕上福建的省會福州——言下之意嘛,當然是希望淡水這個偏遠散廳也能象福州一樣的交份子錢。
這個期間還發生了一件小事,在參觀一家絲綢商號時,因為店面比較小和人太多,為了給常青讓路,劉安雲還不小心與柴大紀撞了一下,然後深恨劉安雲入骨的柴大紀當然是勃然大怒,立即對劉安雲滿面怒容。可是……
“柴大人,你都多大年紀的人,走路怎麼還這麼不長眼,快給劉大人賠不是!”
可是李奉堯卻突然說話,當著常青和柴大紀真正的直屬上司黃仕簡開口呵斥,還主動要求柴大紀給劉安雲道歉,結果黃仕簡聽了面無表情,常青則只顧著欣賞絲綢的花紋,就好象沒有聽到一樣,柴大紀的臉上則是滿臉震驚神情,看著自己的後臺靠山壓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還楞著幹什麼?還不給劉大人賠不是?”
李奉堯再次開口,還當眾拉下了臉,緊抱李家大腿的柴大紀一看不妙,這才忍氣吞聲的強逼著自己擠出一點笑容,向劉安雲拱手賠笑道:“劉大人恕罪,不小心撞了你。”
“大帥言過了,這麼一點小事,何必道歉?”
劉安雲還著禮嘴上敷衍,心裡卻一片雪亮,暗道:“錯不了啦,看來李奉堯確實是想拉攏我,即便不指望讓我去抱他的大腿,也要爭取開闢淡水這條財路,說不定還已經盯上了淡水的石油買賣。”
劉安雲猜到了李奉堯故意拉攏自己的原因,柴大紀卻對自己靠山的行為十分不解,然而當著這麼多人的面,柴大紀當然不敢向李奉堯詢問原因,只能是忍氣吞聲的繼續鞍前馬後,耐心等待自己與李奉堯單獨相處的機會。
最後,還是到了常青一行人結束了參觀,受邀進城去參加接風洗塵的酒宴時,憋了滿肚子氣的柴大帥才逮到機會,在淡水最有名的仙遊樓一個雅間裡,得到了與李奉堯短暫單獨相處的機會。
李奉堯也很明白自己走狗的心思,看到柴大紀在自己面前欲言又止的模樣,李奉堯便明白了他的心思,便主動問道:“你和劉安雲,是為了什麼結仇?”
沒想到靠山會問得這麼直接,柴大紀難免有些猶豫,還是在李奉堯再次開口要求後,柴大紀才硬著頭皮回答道:“回稟恩公,他搶了末將好不容易立下的戰功,還又攪黃了末將納妾的好事。”
“搶光了忙?你上次剿匪獲勝,朝廷難道沒有給你嘉獎?還有,劉安雲有沒有一直在你納妾的事情上搗亂,害得你現在沒有辦法摟著黃花閨女睡覺?”
李奉堯又發出一連串反問,柴大紀無言以對,李奉堯也這才又說道:“你和劉安雲之間鬧成這樣的真正起因,是你收了廣州十三行的銀子,想幫著廣州那邊把淡水海關搞死,招惹他在先,他迫於無奈才出手反擊。現在廣州十三行已經夾著尾巴做人,不敢再來淡水攪風搞雨了,你一個收銀子替人辦事的,吃錯藥了還要自帶乾糧的和淡水海關繼續過不去?”
還是聽到了靠山這番點撥,被仇恨衝昏了頭腦的柴大紀才發現自己確實鑽了牛角尖——想把淡水海關整死的廣州十三行都已經偃旗息鼓了,自己這個拿銀子替人辦事的,瘋了還是傻了為什麼還要繼續和淡水海關過不去?
見柴大紀露出醒悟神色,李奉堯也這才說道:“真不知道你是笨還是蠢!皇上雖然只允許淡水開海三年,但是並沒有說三年以後就一定要重新閉關,到時候如果淡水繼續可以開海,還取消了進出口洋船的限制,你這個臺灣總兵在中間可以撈到多少好處,你的豬腦子怎麼就不想一想?”
“恩公,淡水有可能一直開海下去?”柴大紀驚訝問道。
李奉堯冷哼了一聲,然後才說道:“事在人為,只要淡水海關能為朝廷上繳足夠多的關稅,又沒有什麼朝廷重臣故意搗亂反對,誰敢保證皇上不會因為龍顏一悅,就答應了讓淡水繼續開海?尤其和珅還牽涉其中,有他在中間慫恿煽動,皇上繼續開恩的可能還只會更大。”
分析了淡水海關的前景後,李奉堯又補充道:“還有,淡水這裡的蠟燭和煤油是什麼情況,你難道就沒有聽說過?你知不知道,因為淡水這裡出產的煤油品質出奇的好,在晚上照得特別亮,可以讓人在晚上繼續刺繡,蘇杭那邊的大小刺繡作坊都在拼命的搶購,有多少買多少,一到貨就搶光!這麼好的一條財路,你不想搭一搭順風船,還想得罪開闢這條財路的人,簡直就是犯傻!”
柴大紀還沒傻到家,聽靠山把話說到了這個地步後,柴大紀當然也明白了李奉堯的意思,趕緊點頭哈腰的說道:“恩公放心,末將明白了,末將會全力改善和劉安雲那個臺巴子的關係,爭取和他化敵為友,在淡水聯手發財。”
李奉堯又哼了一聲,以此表示自己對柴大紀的回答還算滿意,心裡卻回想起了兄長李侍堯在家書上說的一些話……
“……淡水石油,厚利可比兩淮鹽場,弟生逢其時,正在閩境,務必提早佈局,為我李家子孫造福。倘若不濟,我等便奏明朝廷,請旨將淡水石油收為官有,以謝主上隆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