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敲竹槓的來了

其實就算科西嘉怪物沒有陰錯陽差的受聘來給劉安雲當軍事教官,劉安雲也有九成以上的可能,選擇組建一支屬於自己的陸地軍隊。

因為劉安雲在得到了王立人提醒後發現,自己在將來如果要想掌握人生的主動權,惟一的辦法就是趕緊建立自己的武裝力量,否則的話,自己就是想跑到南洋去做一個富家翁都難如登天。

至於原因也很簡單,臺灣天地會的反清起義已經註定不可避免,劉安雲如果不早做準備的話,那麼不是被形勢所迫加入起義造反的隊伍,就是在起義被平定後遭到蟎清朝廷清算舊帳,根本沒有辦法獨善其身。

歷史的七十碼慣性太過巨大,導致劉安雲穿越後造成的蝴蝶效應也無法改變寶島上官逼民反這段歷史軌跡。

劉安雲的出現確實給淡水帶來了許多改變,也造福了數量眾多的淡水百姓,不僅為淡水的窮苦百姓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還在很大程度上緩和了淡水境內漳泉兩地百姓一度無比激烈的矛盾,如果不出什麼大的意外,王作和林小文等淡水天地會首領已經很難象歷史一樣一呼百應,在淡水廳境內一下子拉起好幾萬人的起義軍隊伍。

然而在歷史上真正率先爆發起義的臺中和臺南地區,無數的窮苦百姓依然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階級矛盾異常尖銳,還幾乎到了無法緩和的地步。

臺中一帶,山多地少灌溉用水不足,就連那些勉強有著幾畝土地的農戶都生活無比艱難,當然就更別說那些沒有片瓦遮身的羅漢腳了。而更可氣的是,儘管臺中地區日照時間長蒸發量特別大,十分適合發展海水曬鹽,然而蟎清官府為了獨佔食鹽貿易的暴利,卻說什麼都不許臺中百姓藉助地利開闢鹽田,曬鹽求生。

當然,臺中地區尤其是在後世大名鼎鼎的布袋鹽場,在這個時代還是有一些鹽田的,不過嘛,懂的都懂,吃肉的當然是官員豪紳,喝湯的是他們的幫兇走狗,窮苦百姓就是想吃點殘羹剩飯都難如登天。

吃口飯都難,生計又被官府強行剝奪,臺中地區的窮苦百姓怨氣有多深自然可想而知,再加上這裡還是寶島歷史名人林爽文的地盤,所以劉安雲除非是數典忘祖把林爽文賣了,讓蟎清朝廷搶先一步幹掉林爽文,否則就別想攔住林爽文在臺中地區率眾起義!

臺南的形勢也同樣精彩,雖說臺南平原多田地多,還開發得最早,各方面都比較發達和繁榮,但是架不住大清的官老爺們黑啊!僅僅靖海侯施秉仁一家,就佔據了臺南平原一半還多的良田土地!剩下的土地再分到平民百姓手裡,每戶百姓還能分到多少?

這還不算,目前的臺灣總兵兼兵備道柴大紀和臺灣知府孫景燧,還是在歷史上都大名鼎鼎的貪官汙吏,什麼雁過拔毛、刮地三尺之輩,在他們面前都只能算是清官廉吏,就是一塊石頭到了他們手裡,也能得被他們攥出二兩油來!

在他們的治下,各種各樣敲詐勒索的苛捐雜稅層出不窮,平民百姓不管做什麼營生都得向他們交納各種所謂陋規費,然後還有基層官吏層層剋扣盤剝,最後再加上靖海侯老施家還要收取什麼規禮,所以臺南百姓的悲慘處境遠在內陸之上,就好象一個裝滿了火藥的木桶,只要一點點火星引燃,就能夠徹底爆發。

劉安雲提倡的開發淡水確實給人口眾多的臺中和臺南地區分擔了一些壓力,可是因為時間太短和規模有限,仍然還是無法從根本上改變臺灣民怨沸騰的現狀,當然也就沒有辦法阻止臺灣林爽文起義的爆發。

所以劉安雲必須得早做準備,只有先掌握一支具有實力的武裝力量,將來起義爆發後,劉安雲才能在混亂的局勢中擁有自保之力,然後再考慮渾水摸魚,實在不行往南洋逃竄時,也有人能保護著自己往海外跑。

還好,富勒渾之前允許淡水海關收編好業幫的總督府公文給了劉安雲鑽空子的機會,在富勒渾頒發那道的命令上,僅僅只是說了允許劉安雲收編好業幫組建淡水海關海上稽查隊,並沒有明文限制稽查隊的規模,更沒說什麼不許擴大淡水稽查隊擴編隊伍。

所以劉安雲僅僅只是藉口打擊海盜需要,就大手一揮宣佈組建一支規模在兩百人左右的水師陸戰隊,交給拿破崙去嚴格訓練,以便將來派上大用。而淡水通判張步高一是惹不起劉安雲,二是也害怕黑水溝上橫行的海盜幫派垂涎益發富庶的淡水碼頭,巴不得有更多軍隊保衛淡水,所以對於此事也是不理不問,裝做沒有看到。

不僅如此,在很多的事情上,張步高還必須得與劉安雲並肩協力。這不,到了乾隆五十年的八月上旬時,張步高就主動來到了海關衙門拜訪劉安雲,然後把一道公文遞給劉安雲說道:

“劉大人,你過一下目,剛收到的總督府公文,新任閩浙總督常青常制臺,將在八月十二這天親臨淡水視察,到時候福建的水師提督黃仕簡黃軍門,還有陸師提督李奉堯李大人,也都要來,場面肯定很大。”

接過閩浙總督衙門發給淡水通判衙門的公文粗略看了幾眼,見內容與張步高的介紹大同小異,劉安雲便隨口說道:“張大人,那你和王師爺商量具體該如何迎接吧,我聽你們的就是了,我在這方面沒什麼經驗,由伱們安排。”

張步高笑得有些苦澀,旁邊的王立人則笑道:“東翁誤會了,張大人今天不是來和你商量如何迎接常制臺他們的,迎接的事非常簡單,無非就是張燈結綵鑼鼓喧天,場面越大越好,不用怎麼費心,真正得讓東翁你和張大人費心的,是應該給常制臺和黃軍門他們送上多少程儀。”

笑著說完,王立人又補充了一句,說道:“不止他們,還有臺灣知府孫景燧和總兵柴大紀他們的銀子,東翁你和張大人也得提前準備好,因為常制臺他們既然親自大駕光臨淡水碼頭,孫知府和柴大帥他們身為下屬,就沒有不來迎接的道理,到時候自然得給他們也準備一份。”

“那按規矩來不就行了?我是正六品,按規矩該給他們多少就給多少,了不起就是多給一點,有什麼值得費心的?”劉安雲依然還是不明白王立人和張步高的真正用意。

見劉安雲果然還是太過年輕,張步高和王立人難免一起笑出聲音,然後王立人說道:“東翁,這次肯定沒那麼簡單,不要忘了常制臺他們是八月十二這天抵達淡水,距離八月中秋還剩幾天?總督親臨加上正值佳節,你和張大人的這份規禮,還能隨意了?”

劉安雲一聽終於醒過味來,詫異道:“等等,看這意思,常制臺他們好象是故意選在接近八月十五的時候來淡水巡查,準備乘著中秋節的機會來敲竹槓,好好的勒索我們一把?”

張步高益發苦笑,王立人也笑道:“東家,你這才明白?海關衙門有多少油水天下皆知,常制臺他們怎麼可能會不對這塊大肥肉心動?東家你是內務府的官員,與地方督撫來往頗為不便,想孝敬上司也很難有機會,所以常制臺他們就主動把這個機會送上門來給你了。”

“這年頭,想當一個真正的清官,就得先做好全家都被餓死的準備。”

劉安雲無奈感嘆,好在吞沒了伍家的大部分家產後,劉安雲現在也不缺這點小錢,只是嘆了口氣就說道:“行,還是你們商量,覺得該出多少銀子我出就是了。”

王立人答應,張步高也這才開口,說道:“劉大人,下官今天來知會你制臺大人即將大駕光臨,除了讓你提前做好一些該做的準備外,還有就是想和你商量一件事。準確來說,是想請你幫一個忙。”

劉安雲和張步高一向都處得不錯,即便之前張步高因為廣州十三行的威逼有所動搖,兩人之間也從沒有撕破過臉皮,所以劉安雲馬上就說道:“張大人不必客氣,有話就直說吧,只要我能辦到,一定盡力而為。”

“多謝劉大人,那下官就不客氣了。”

張步高道了一聲謝,然後才說道:“劉大人是這樣的,我們大清朝廷迫降了前明餘孽鄭克爽之後,為了體恤臺灣島民,特旨允許鄭氏逆賊之前在鳳山開闢的鹽田可以繼續產鹽,降低鹽巴運費改善臺灣民生,由福建鹽運使司管轄……。”

“這事我知道,鳳山那裡是有四處鹽田可以曬鹽,可惜面積都不大,產鹽不多,所以臺灣的鹽價還是不便宜,而且那些鹽田還都是靖海侯的產業,那些鹽工都只是給靖海侯幹活,自己掙不到幾個子。”繼承了新身體記憶的劉安雲打斷張步高,賣弄了一下自己對鳳山老家的瞭解程度。

張步高點點頭,又說道:“不錯,臺灣雖然在鳳山那裡有四處鹽田,但因為產鹽不多,加上臺灣現在的人口已經十倍於鄭逆時期以上,所以臺灣的鹽價仍然很高,尤其是我們淡水廳,因為距離鳳山鹽場最遠,所以鹽巴的價格也最高,導致許多東部山區的窮苦百姓經常吃不上鹽巴,生活十分艱苦。”

介紹了淡水東部山區的鹽巴情況後,張步高又接著說道:“下官斗膽,想借著這個機會多少為淡水的父老鄉親做一點實事。下官之前巡視地方時,發現後龍南部白沙墩一帶(今通宵鹽場)地勢平緩,水少風大還晝長夜短,十分適合開闢鹽場,所以就想借著這個機會起得常制臺他們同意,幫忙促使福建鹽運使司同意在淡水境內新開鹽場。”

劉安雲一聽笑了,還對張步高多少有幾分刮目相看,笑道:“張大人,淡水能有你這麼能為百姓著想的父母官,真是淡水百姓的福氣。”

“劉大人過獎了,下官不過是盡點份內之責而已。”

張步高謙虛了一句,然後又十分誠懇的說道:“劉大人,你入仕也快一年了,想必也知道求得朝廷允許在海邊新開闢一個鹽場有多麼困難,彰化那邊的地形和氣候比淡水更加適合曬鹽,但就是因為朝廷不同意,那裡到現在還只能是偷偷摸摸的曬點私鹽。所以這一次只有你全力幫忙,下官或許才有那麼一點希望把這件事情辦成,否則的話,以下官的身份地位,那是想都別想做這個夢。”

“張大人放心,這個忙我幫定了,在淡水開設鹽場,既可以降低鹽價讓窮苦百姓免受缺鹽之苦,又可以讓更多的百姓可以幹活掙錢,這樣的忙我願意幫。”

劉安雲一口答應,確實想給老百姓做點實事的張步高一聽大喜,趕緊向劉安雲連連道謝,然後張步高還又轉向旁邊的王立人問道:“王師爺,你是幕府高人,下官的幕友(師爺)見了你都得磕頭叫一聲師叔祖,在這件事上,還請你務必指點一下,我們該如何做,才更有可能辦到此事?”

這方面歷來就是王立人的強項,所以王立人只是閉目盤算了片刻,很快就睜開眼睛微笑道:“有倒是有一個辦法,不過沒有十足的把握,或許只有五六成吧。”

“王師爺快請說,什麼妙計?”張步高忙追問道。

王立人笑笑,這才說道:“當今萬歲是喜功之人,尤其喜歡臣民稱頌他的功德,之前東翁他求得萬歲開恩,允許在淡水有限開海,實實在在的造福了淡水百姓,淡水百姓至今還沒有向萬歲表示謝意的機會,倘若張大人和東翁能夠藉著這個機會,請常制臺向朝廷轉遞一道感謝聖上天恩的萬民表……。”

“妙!妙計!”

張步高的官場經驗豐富,還沒有聽王立人把話說完,張步高就已經眼睛一亮,稱讚道:“王師爺果然高明!替淡水百姓轉呈歌功頌德的萬民表,這樣能讓皇上龍顏大悅的好事,常制臺肯定不會推辭,他答應了幫這個忙,我們再想在鹽場上的事開口就可以容易許多!”

“更妙的是,皇上看到了淡水百姓的萬民表,也肯定是無比歡喜,常制臺再順道替我們懇求允許在淡水新開鹽場,皇上在開心之下答應的可能也就更大!”

見張步高說得眉飛色舞,劉安雲先是會心微笑,然而心中一動後,劉安雲卻又發現情況不對了,暗道:

“等等,這事如果真辦成了,淡水這裡有了鹽場,有了海關,還有可以下金雞蛋的油井,好處都佔盡了,那到了我起兵反清的時候,淡水的老百姓怎麼還可能死心塌地的跟著我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