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困守南京

豪格的意外身亡,使得清軍的衝鋒停滯了下來。不過沖鋒在最前方的鑲藍旗還是遭到了明軍火器的重創。

儘管並不知道清軍陣中發生了什麼事,洪富貴還是憑藉直覺果斷的命令鐵甲軍出擊,不能讓清軍就這樣跑了。

豪格率領的鑲藍旗重騎足有1萬1千人,雖然被明軍的火銃和火炮殺傷了近3千,不過此時主力尚存。

原本主帥豪格身死,軍心不穩的確是應該趕緊脫離戰場,以免造成更大的傷亡。但是如今明軍欺人太甚,盡然用重步兵對騎兵發起攻擊,這讓滿洲重騎情何以堪?

鑲藍旗跟隨豪格南征北戰,是他的心腹班底,如今豪格身死,他們這些做奴才的一定要為主子報仇!

鑲藍旗都統納爾骨覺得哀兵必勝,於是鑲藍旗的騎兵便催動著復仇的怒火嚮明軍的步兵發起了衝擊。

儘管明軍的虎蹲炮,和戰船上的艦炮又一次在清軍陣中造成了不小的混亂,但此時他們已經和明軍的鐵甲軍交上手了。

滿洲重騎強大的衝擊力,還是給鐵甲軍造成了一定的傷害,儘管身披鐵甲,但不少明軍還是經不住鐵騎的衝擊,被撞飛了出去,最後由於內臟受到重創,吐血身亡。

當然鐵甲軍都是經過嚴格訓練的,手中的斬馬刀更是威力巨大,也有不少清軍被斬馬刀劈中,人馬俱亡。

明軍的後陣之中還有大量的火銃手,此時清軍也只能從正面衝擊,不敢從側後方包抄。而失去了衝擊的騎兵,被鐵甲軍纏上後,很快就落了下風。

除了鈍器之外,清軍普通的刀槍很難殺傷鐵甲軍,弓箭更是隔靴搔癢;但鐵甲軍的斬馬刀可是所向披靡,即使是身穿三重重甲的滿洲鐵騎也抵擋不住明軍的全力一擊。

一時間士兵的拼殺聲,金屬的撞擊聲同戰馬的嘶鳴聲響徹了整個戰場。

納爾骨一看自己的鐵騎根本奈何不了明軍的重步兵,趕緊命令騎兵退回,想要重新集結之後,再次利用騎兵的衝擊力反覆衝陣。

但此時明軍陣中的6000騎兵也看準機會從兩翼包抄了上來。

鑲藍旗還來不及再次發起衝鋒,就遭遇了明軍騎兵的兩翼衝擊。而正面的鐵甲軍也是愈戰愈勇,斬殺完無法撤退的那些鑲藍旗騎兵後,也朝著清軍撲殺了過來。

納爾骨大感不妙,此時自己的兩翼已經被明軍騎兵死死的纏住了,如果這個時候撤退,恐怕只有後方的3000騎可以撤出來,大批主力也折在這裡。

可如果繼續交手,現在形勢極為不利,很可能全軍覆沒。正在他左右為難之際,只見自己的右翼有大量騎兵殺到。

明軍的騎兵看到又有清軍的騎兵到來,趕緊脫離了戰場,以免遭到清軍的兩面夾擊。

這時馬國柱的哨騎也來到了納爾骨陣中,說道:“鄭親王有令,這是明軍的陷阱,速速退兵,撤往南京。”

看了眼明軍後陣的火銃兵後,納爾骨選擇了及時撤退。雖然左翼的騎兵由於遭到明軍糾纏,傷亡慘重,不過好歹還是將5000鑲藍旗帶了出來。

洪富貴也大喊可惜,他沒想到豪格居然還留了後手。

此時追擊清軍風險太大,洪富貴也只能見好就收。雖然此戰未能全殲鑲藍旗,不過相信受此重創,清軍也無力再馳援鎮江了。

很快明軍的騎兵將清軍的屍首套上繩索,一路拖拽到了鎮江城下。

鎮江的守軍看到城外明軍的騎兵奔騰而來,一時塵土漫天。須臾後,塵土逐漸散去,只見城外的屍首堆積如山。

這些藍色的鎧甲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格外顯眼,鎮江的守軍倒吸了一口涼氣,大約千人一堆的屍山,足足有六座之多。

一邊是江面上的明軍鉅艦,一邊是堆積如山的鑲藍旗屍骸,這仗還怎麼打?很快鎮江的8000清軍就選擇了出城投降。

然後白袍營繼續南下,迅速攻克了丹陽和金壇,佔領了鎮江府全境。

鎮江失守之後,常州便成了一座孤城。

這也就意味著此前豪格在常州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構築的防線根本就是形容虛設。雖然濟爾哈朗看到了問題所在,很可惜他已經沒有時間來進行調整了。

神機營在南京西面的攻勢也已經展開了。

在黃玉看來豪格如果用10萬大軍死守南京城,那麼明軍可能真的一時難以啃下這塊硬骨頭。畢竟南京的城防可是當世無雙的,明軍想要強攻必然要付出巨大的傷亡。

豪格和馬國柱捨不得放棄南京周邊的常州、鎮江、太平三府,將大批兵力分散在南京外圍實在是大錯特錯。

明軍有水師之利,無論是在陸上還是水上都能夠輕鬆的繞過這些城池要塞,就算豪格將他們修的固若金湯,又有何用?

倒頭來也不過是被明軍各個擊破。

宣城伯黃玉率領神機兵分兩路。

一路明軍從湖州和廣德出發,迅速佔領了幾乎被清軍放棄的宜興和溧陽,徹底斷絕了常州清軍向南京撤退的路線。

然後他們再度兵臨溧水,開始威脅這個南京的南大門。

另一路明軍並沒有選擇進攻此前雙方一直對峙的蕪湖,而是繞過了蕪湖直接進攻太平的府治當塗。

當塗自古便是扼守長江的重鎮,尤其是其南面的天門山,橫跨長江兩岸。

李白在《望天門山》寫道: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說的其實就是這裡。

早在春秋時期,吳楚兩軍就在天門山附近的長江爆發過一場大規模的水戰,其後南朝的大將王玄謀依仗天門山之險大敗劉義宣軍,保衛了南京城的安全。

黃玉說道:“清軍在蕪湖囤有5000重兵,可天門山如此重要戰略要地,去只有不足千人防守。蕪湖城同這天門山相比,根本就無足輕重。”

此時明軍的水師也已經開到了天門山附近的江面上,配合陸師兩路夾擊清軍的天門山要塞。清軍本就兵少,很快就在明軍的攻勢下放棄了抵抗。

天門山失守之後,明軍很快就包圍了當塗城。

雖然濟爾哈朗在最短時間內做出了判斷,讓清軍放棄蕪湖,退入當塗。可惜他的命令下達的太遲了,如今天門山已經被明軍佔領了,清軍的退路被完全截斷了。

走投無路的蕪湖清軍很快就選擇了投降。

濟爾哈朗在第一時間就封鎖了豪格陣亡的訊息,秘不發喪。還欲蓋彌彰,當眾宣讀了順治的聖旨,宣佈自己接任豪格擔任平南大將軍,而豪格則是被解除軍職,回京覆命。

濟爾哈朗此舉意在穩定人心,畢竟聖旨是真的,他的出現使得這個解釋完全合情合理。而且八旗軍營相對封閉,豪格陣亡的訊息應該不會外洩!

可他忽略了跟隨馬國柱前去鎮江支援的綠營騎兵,其中不乏明軍的探子,豪格陣亡的訊息自然是瞞不住的。

不久後馬國柱就慌慌張張地跑進了南京總督府,說道:“鄭親王,大事不好了;現在南京城到處都在傳肅親王豪格已經被攝政王多爾袞給賜死了,屍體就在鑲藍旗的軍營之中。”

“這幫賤民說我大清到處在丟城失地,卻還忙於內鬥,亡國之期不遠了!”

此刻濟爾哈朗肺都快氣炸了,儘管他知道多爾袞很可能偷偷下過這樣的命令,甚至跟隨他南下的人裡就有執行這個任務的。可畢竟豪格是在戰場上陣亡的,並不是被多爾袞給害死的。

這幫明軍的探子實在是太可惡了,故意造謠說我大清內鬥,挑動天下百姓對我大清的失望情緒,這甚至比把豪格戰死的真相公佈,影響還要惡劣!

他相信不止是南京,恐怕其他地方這樣的謠言也早就傳開了吧,明軍這是在殺人誅心啊!

可現在豪格是真的已經死了,如今大清是黃泥巴掉進了褲襠裡,不是屎也是屎了!

總不能把豪格戰死的真相公之於眾,再給他來個風光大葬?

原本他還想找個地方將豪格偷偷給入殮了,眼下看來也只能將他的屍首給火化了。其實他也明白戰死對於豪格來說何嘗不是一種解脫,真要是回到了北京也一樣逃不過多爾袞的魔爪!

但此時為了避免南京城的恐慌情緒,他也只好委屈豪格了!被多爾袞秘密處死,總好過被明軍當場擊斃?

濟爾哈朗很清楚,現在大勢早就倒向了明軍這邊,鎮江和蕪湖清軍成建制投降明軍已經很說明問題了。

此時堅守南京外圍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不過是給明軍多了一個各個擊破的機會。他決定將南京周邊所有可以調動的部隊全部撤回南京城,他要在這裡和明軍做最後的決戰。

南京外圍的清軍都接到了撤回南京的命令,很快參將吳傑就帶領3000人馬來從馬鞍山來到了大勝關。

吳傑說道:“王大哥,如今明軍勢大,蕪湖和鎮江都降了,我看南京城的失守只是時間問題。我們與其回南京送死,不如直接獻上大勝關。”

大勝關總兵王元龍則說道:“你我總共不過8000人馬,此時南京城外反正歸明的部隊都已經有數萬人了,你我兄弟想要立下一個大功,這大勝關恐怕份量不夠。”

吳傑大為不解,問道:“不知王大哥有何想法?”

王元龍不懷好意的笑了一下,最後緩緩地吐出了三個字:“獻南京!”

他二人本就是由明軍降清的,投降就是這樣,你有了第一次之後,第二次再投降的時候心理負擔就會小很多。

所謂富貴險中求,很快他們就聯絡上了明軍,柳逸塵原本就在物色能夠進入南京城應外合的人選,他二人奉命撤回南京最合適不過,於是情報司便派人跟隨他們一同進入了南京城。

濟爾哈朗此時也是頭痛不已,南京的城牆周長35.267千米(垛口13616個,窩鋪200座),圍合面積43平方千米,城高14-26米,城寬7-30米,共有城門13座,水關2座。

南京的外城則是超過了60千米,共有18座城門,不過高度遠不如內城,只有8-10米。

如果兵力充足,那麼他完全可以堅守外城,憑藉南京自身的城防體系抵禦明軍。

可此前豪格將大部分兵力佈置在南京外圍,以至於防禦南京的兵力不足。如今南京城裡只有滿洲鑲藍旗的5千人,漢軍正黃旗9千人,以及綠營2萬2千人。

馬國柱垂頭喪氣的說道:“5千正紅旗被明軍圍困在了溧水城,常州府的暫時沒有訊息,其他各地的綠營大多降了明軍,只有大勝關總兵王元龍和馬鞍山參將吳傑帶了8000綠營回來。”

濟爾哈朗有些埋怨的說道:“我們動作太慢了,明軍的目標是南京城,堅守其他地方完全沒有必要。”

“如今我們不足5萬人,根本就無法堅守外城,退守內城吧!明軍大兵壓境,城內人心浮動,綠營全都靠不住。緊要的地方儘量安排滿八旗,再不濟也要安排漢軍旗把守。”

“王元龍等人及時回援,難能可貴,必須要加以封賞,馬總督自己看著安排吧。”

朝陽門、正陽門、通濟門、聚寶門、太平門這5座城門距離皇城很近,最為要緊,由滿洲鑲藍旗和漢軍正黃旗防守。王元龍等人雖然收到了3萬兩白銀的嘉獎,不過馬國柱並不信任他們,不但將兩人安排到了靠近長江的儀鳳們和定淮門,甚至還安插了幾個監軍。

相對於清軍的如臨大敵,明軍卻是不緊不慢,一連幾天也只有個把哨騎出現在南京城外,甚至都懶得架炮對南京城裡轟上幾下。

馬國柱有些不解的說道:“奇怪啊,明軍不是應該趁我們立足未穩,抓緊攻城嗎,他們為何好像一點也不著急?”

濟爾哈朗說道:“馬總督是不是覺得明軍還沒有消滅我們外圍的人馬,我們還有機會?”

馬國柱隨即反應過來,當初鎮江大戰,要不是自己及時趕到,那1萬多鑲藍旗恐怕就被明軍一口給吃掉了。城外怎麼可能還有城池能守的住?除非是明軍故意留下誘自己發兵相救。

此時一個士兵踉踉蹌蹌的走了過來,說道:“不好了,大批明軍出現在了正陽門外!”

求推薦票,月票,追讀,評論,打賞支援!

感謝大家的訂閱支援,書友群已經新建,大家可以加一下。今天0點10分準時發200個新章推薦包。感謝各位的推薦,追讀,評論,月票,打賞以及角色小愛心,祝大家都能搶到包!

<BR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