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桌三人,講起江湖往事,又講起那個人皆是心曠神怡!
劉驥一聲‘倒酒’。
李夢來急忙起身給劉驥續杯。
續上這杯酒,也是續上了故事,續上了對那人傳奇一生的瞭解。
看著杯中烈酒漸滿,劉驥也將事情原委娓娓道出。
‘劍仙封門越劍冢’之事,還要從吳青峰登臨太白說起。
吳青峰登門太白與李太白把酒言歡相處半年,兩人惺惺相惜,視為知已。
但是那封家書終是讓吳青峰難逆家命,只能與李太白約定劍坪一戰!
那日劍坪,李太白終究是動了惻隱之心選擇一讓了之。皆是為這世間之大,而吳青峰則是他此生僅此的一個知已之人。他早已看清吳青峰之後的處境。
但兩人即是莫逆之交,吳青峰又何嘗沒看透他。
最終,太白劍坪之上,李太白吳青峰這兩位劍道奇才,還是彼此知已。誰也沒能出那第一劍,而是各自收劍,各自離去!
吳青峰下山之後,江湖之上攻擊他的流言妄言像狂風驟雨般隨即而起,更是像根根長針一樣的刺在李太白的心上。
也是那時李太白寫下了那首《送友人》的千古絕句。
見說江湖路,崎嶇不易行。
蜚語人後起,眼冷旁伴生。
望君歸吳水,家酒可暖胸。
此間皆因我,當何祝青峰?
都說江湖的路不好走。流言蜚語冷言冷諷都會伴隨而生。希望你此次回到吳越之地,回到家裡,家中的人都會善待你。這些事都是因我而起,青鋒吶!我卻不知如何幫助你,也僅能在此祝願了!
最後之句,以“助”改“祝”,便以知道李太白當時的無奈。
吳青峰的下山,註定要一路揹負著江湖罵名和吳越劍派內的冷言冷語。
讓李太白沒想到的是,面對這一切吳青峰竟會選擇用破境去回擊。
但是吳青峰失敗了,境界也一落千丈。
李太白不忍看著那個曾經與他一起高談闊論,一起談笑風生,一起把酒言歡的知已就此深陷下去。也曾書信於他!
但終是為時已晚,兩年後李太白等來的卻是吳青峰鬱鬱而終的死訊。
李太白這也才明白,他既是吳家的劍冠,做那破境選擇皆也是被當作‘一柄劍’的命數所致。
那日,他跑到凌雲壁前挖出了與故人一起埋下的那壇白雲釀。一人一劍一罈酒而去———大闖吳越劍派。
李太白獨闖吳越劍派江湖皆知。但江湖不知的是,此去的他只是想為吳青峰討個公道。
跟誰去討?
跟這隨波逐流的江湖!
跟那隻求名譽的吳家!
吳家劍祖面前,李太白沒有大打出手,而是盤膝而坐,棄劍論道!
劍即為道!劍道當何?
劍道若大道!大道當何為?
大道若修身!修身當何為?
修身若自省,自省當何為?
……
吳越劍道修的是心,還是功成名利?
十問之下,吳家劍祖皆不能答!
慚愧自省下,吳越劍派摘字退隱!
……
臨走之時,李太白抱著那壇白雲釀來到吳青峰墳前,倚墳而坐。他想起了那日他們之間的約定,也想起那段時光的點點滴滴,便揭開酒罈。自飲一口,揮灑一口,將那壇白雲釀喝了個精光。
那日,素有千杯不倒的李太白,那次竟然醉了,爛醉如泥!
連一旁守靈的王修都看的莫名其妙。
………
劉驥講完,再飲一杯。飲了一個嘆息連連的惆悵。
李夢來也是感慨敬佩的對著月亮,對著那人一乾為敬!感慨萬千的說:
“都說劍仙,超凡灑脫,避世離俗,竟也有這樣一段令人神往的情義之交。”
劉驥又何嘗不是感慨萬千,也只能搶過酒壺道:
“他也是個人吶,有血有肉的人!”
單心言隨之。
“唉~!這個江湖吶,總是讓人又愛又恨!”
李夢來羨慕起單心言道:
“這讀過書的人,就是會整詞兒!”
單心言無視李夢來的溜鬚拍馬。
李夢來雖是此說,但不知怎得,心裡卻難免有些不痛快。
“一劍封門越劍冢!看來這江湖傳言也不能全信!”
劉驥也感慨道:
“江湖只傳他獨闖吳越的如何意氣風發。可在他的心,誰又知曉那是怎樣的一個意難平?”
李夢來擬詞擬句的附隨著。
“是了,是了,心有壯懷者必皆要乘其所重!”
劉驥卻不敢相信這話竟是出自他們的太白掌門。
李夢來看著兩人驚訝隨即解釋道:
“心言天天在我身旁唸叨,就學來了。”
劉驥沒好氣的教訓道:
“光說不做假把式,知道就好!”
雖是此說,但劉驥也是閃過一絲欣慰。
……
“師叔,還有個問題。”
劉驥氣急看著單心言。
“你們怎麼那麼多要問的,你們是吃了為什麼嗎?酒都喝乾了!”
一旁的李夢來屁顛屁顛的去火爐之上,再取一壺遞到劉驥面前。
劉驥不耐其煩的吐出一字。
“問!”
單心言聽‘問’便問。
“我不明白,當時白玉京殺上秦川,為什麼會不戰而退,那人又為何也棄劍而去?”
怎知,聽此一問。卻見劉驥臉色驟變,速是起身欲要離去。
一旁的二人見到劉驥的反應。先是一驚,隨即雙雙起身抱住劉驥的胳膊,似是探尋到了什麼寶藏,將劉驥按了回來。
“師叔作甚?”
劉驥即裝作睏乏之色 ,含糊不清的嚷著:
“累了,醉了,乏了,得回去歇息了!改日再聊,改日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