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凌雲劍壁旁的一處農家小院。

劉驥端著手中酒杯輕抿著,講述著那個怪誕老頭王修往事。

一旁,李夢來單心言兩人大氣不喘,深怕錯過一絲細節。

王修。吳越劍派劍冠吳青峰的抱劍人。

要說王修必先要講一番當年吳越劍派和劍冠吳青峰。

吳越劍派姓‘吳’世人皆知。吳越劍派立派百年,獨佔天下劍林之首之名百年之久。其門內皆是用劍高手,劍派掌門吳生更是天下識中僅次於那虛無縹緲的仙人‘樸’之後天下第二人。那位仙人只在傳說之中,而吳生卻是那時的江湖,可見可聞的‘人間第一人’!

吳越劍派,自古以來都有一個規矩。便是秉承家規,會從家族中挑選出一位資質聰慧,根骨奇佳的劍道天才少年作為傳承。也就是劍冠,即是吳越劍派的繼承之人。

而吳青峰便是吳越劍派挑選出來的當代劍冠!

吳越劍派會給當代劍冠自小就從家族外姓中選擇一位抱劍人。

抱劍人又為何?抱劍人自小禁令習武,不得沾染任何江湖恩怨。

歷代劍冠及冠禮後,出世歷練時抱劍人隨行其旁,不參與任何江湖糾紛。吳越劍派,以枯劍為道,即一生即一劍,劍斷人亡,人亡劍歸!這也就有了抱劍人之說。若劍冠身死,抱劍人最後職責便是將劍冠佩劍及屍身送回劍派,終生守靈。

歷來江湖上,都有對待吳越劍派,不動抱劍人的說法。抱劍人‘不擔恩怨’也是江湖人與吳越劍派的默契。若是真有哪個破壞規矩之人,必會受到吳越劍派的可怕報復。

當年太白劍派,雖立派不久,但秦川太白的盛名在江湖上也已人盡皆知。時常也有人拿太白劍派與當時的吳越劍派做對比。

江湖,就是這樣。

有些人,有些話,有心無心的總會挑起些事端。

那年,吳越劍派當代劍冠吳青峰,攜抱劍人踏上了秦川,登門造訪秦川太白!

此之大事,江湖上又怎會少的了沸沸揚揚。兩大劍道高手相聚,必然要一較高下。

江湖之中的有心之人也藉此刻意營造出一種天下劍甲之爭的態勢。

而事與願違。任誰都未意料,太白峰上,吳青峰與李太白撞面之後,如遇故友,惺惺相惜。

吳青峰也算風流之人,境界一致化境堪有劍道領頭之人風采。登門造訪秦川也只為一睹秦川太白的風采而來。

李太白更是天命風流,甚是不可多得的志趣之人。

兩人雖是年紀略有相差,但相交不多時日,便已心照不宣,視彼此更是為相見恨晚的知已。

當然也就不會有江湖上期盼已久的一觸即發的大戰了。

吳青峰一來便是大半年,兩人常是形影不離,多是觀風賞雪,探討人生,把酒言歡,好不快哉。惺惺相惜,志同道合的莫逆之交,本應是江湖留史的一段傳奇佳話。

怎奈何兩人的深厚情誼卻引得江湖之中紛紛詬病。

吳青峰與李太白是何境界之人,豈會在意外界之聲?

但最後,還是映襯了那句‘人在江湖 身不由已’!

做為當時天下劍林之首的吳越劍派,又豈能容得江湖上挑撥的風言風語和太白劍派對自身天下劍林之首的地位威脅?

吳越劍派速人傳書吳青峰,命其即刻擊敗李太白,維護回劍派聲望!

吳青峰自是不願,可家命難違。在家族聲望和深厚情誼的兩難之下,吳越劍派劍冠吳青峰和李太白還是約下太白劍坪一戰!

李太白通慧豁達,又是難遇知已自是想一讓了之,但吳青峰又豈是受讓之人。結果劍坪一戰之後,兩人不輸不贏!

本是大好結局,可怎料到江湖鼎沸之聲的險惡,不輸不贏便是不勝!對於有心之人和譽以天下劍林之首的吳越劍派來說,便已然是輸了。

自那以後,江湖之人看待吳越劍派不再是天下劍林之首,而秦川太白的名聲則是百尺竿頭更上一籌!

秦川一戰之後,“劍甲易主”之說油然而生也越來越烈。吳越劍派譭譽參半,竟淪為天下笑柄。

因家族名譽受損,吳青峰返回吳越後,備受家族冷眼。

他將這一切之事也歸咎於自身。

為挽回家族名譽更不願承受這份世態炎涼,吳青峰只得選擇以破境來回擊。

然而造化弄人。本就江湖流言家族冷眼纏繞心境而不得擺脫導致劍心不穩。再加急功近利終是遭受破境不成反而境界大跌的惡果。

境界大跌的吳青峰難消業障,心火糾纏而又不得解脫。一代劍冠的他終是日漸憔悴之下鬱鬱而終, 黯然隕落!

吳青峰死後,吳越劍派青黃不接,再加江湖各派抵兌。

應世無奈又難憤屈辱,只得憤然摘字為‘越劍冢’後,沉寂江湖。

從此,一代劍林之首終是落寞而去,劍甲易名!

吳越劍派,沉寂江湖之後。

王修,作為劍冠吳青峰的抱劍人,依照吳越劍派的世代家規要終生守靈,寸步不離。

本來故事到這裡就以結束了,可怎知還有個後來。

作為劍冠吳青峰的抱劍人的王修,本應終生守在吳青峰的墳前,為其守靈終生!

但王修是個意外,是個前無古人的意外。不知是不認命,還是對吳青峰和吳家的執念。在為吳青峰守靈的時候,不該練劍的他竟然練起了劍,還步入武道!

王修拿起了劍,練起了劍,練的空前絕後,練的勢如破竹,練的劍道大成,練的驚為天人!

而這一切僅在短短的五年之內。有了成就,看在眼裡的吳家也就睜眼閉眼了,甚至有傳言說他還曾受到過吳家劍祖的點化。

王修練劍,練的風生水起劍道大成!但畢竟對吳家來說他是個外姓,是個抱劍人。觸犯了家族規矩,必然會被吳家貶出劍冢。

但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支援?他即不用再受劍冢規矩的束縛,榮辱也與吳家再無瓜葛。可他可以做自已想做的事!做吳家想做的事!

他的執念即是吳家人的執念。

而這一切一切的起因,皆因那秦川的李太白!

初入江湖不多時日,王修之名便已在江湖上流傳開了。而此刻江湖上正值神秘組織‘白玉京’死灰復燃,臭名昭著的白玉京也正合了他的心意!

在‘白玉京’的幫助下,王修武道境界,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儼然一副比肩天下前十有過而無不及姿勢。

那日,‘白玉京’湧上秦川,殺上太白。王修更是首當其衝!他與因半本《洗水劍經》而登臨武評榜第三的祁連祖易,對峙著那個讓他拾劍,練劍,讓他仇念執念頗深之人。他明白,唯有擊敗他才能消除破去他業障,告慰吳青峰的在天之靈!

只是,大戰一觸即發之際。雙方都被某件事情牽制住了。白玉京突然接到命令撤離秦川。而秦川太白也因一封書信,竟將手中長劍一怒之下擲向極遠處的冰川。

也是那時,李太白一怒棄劍竟在眾目睽睽之下,直接破境天人境界。

天人境‘劍棄盡’!也由此而得名。

‘劍棄盡’是讓王修和有著‘洗水劍仙’之稱的祁連祖易雙劍合璧都望塵莫及的境界,是獨屬於李太白的境界!

破境‘劍棄盡’後,劍仙李太白青絲狂舞,不怒自威,猶如神魔下凡。威勢之下化作一道流光向東疾馳而去。

‘洗水劍仙’祁連祖易,自愧自已比之太白劍仙萬分之一不足,也是棄了劍,下山而去,從此隱退江湖。

自此天下江湖只有一個劍仙,那就是——‘太白劍仙’!

而王修執念深重,不願離去。一身修為載身,卻是求戰不得。

苦等劍仙數日卻無果,無奈王修只能尋劍仙之劍而去。這一去就是三十多個年頭。

他王修執念至深仍是在等,而太白劍仙自那之後卻始終蹤跡不顯。

後來傳言說是,太白劍仙去了皇城,而不久之後江湖便有了踏龍堂傳說。

有人說是,劍仙自紫禁之巔化流光西去,飛昇成仙!也有人說,曾見劍仙李太白與一仙子結伴天涯,歸隱江湖。

劍仙終是再沒回過秦川,而太白劍仙也終是成了那個人心向往的江湖傳說……!

敘完往事,劉驥將杯中之酒一飲而盡,看似好不快哉卻也難掩幾分失神。

李夢來,單心言,皆是明白。

沒能生逢三十多年前,那個風流的江湖時代,沒能親自見證太白劍仙的絕代風采,對每個江湖人都是種遺憾。

感嘆之際,李夢來卻也心生疑問。

“那江湖傳言,太白劍仙一劍封門越劍冢的傳說豈不是與此相駁?”

劉驥看著李夢來,仍是氣都不打一處來。

“你若有他半點擔當,我太白今日豈會對一個區區王修束手無策?”

李夢來驚訝又好奇又似羨慕的問道:

“劉叔?你見過那人真容?”

劉驥自豪之情溢於言表。

“當然見過半面!”

聽聞劉驥之話,李、單倆人更是不解。

“半面又是什麼意思?”

李夢來好奇追問。

劉驥不厭其煩。

“有完沒完了,三四十歲的人了,還跟個孩子一樣,問東問西!”

說此話時,殊不知他自已跟兩人並無他樣的也是一副孩童般的表情。

“師叔快說……,那吳越劍派摘字到底是怎麼回事?”

聽及問話,劉驥終在那半面的回憶中回過神來。

“其實吧,吳越劍派摘字,與那人也無關係也有關係?”

李夢來、單心言兩人再次雙雙不解。

“此話怎講?”

劉驥輕瞥一眼沉迷不解的兩人。

“想聽?”

兩人異口同聲!

“想聽!”

“倒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