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血腥一夜(下)
這裡我又要說點題外話了,這個 QTS-11 式\/型單兵作戰系統是個什麼呢?如果是關心輕武器軍迷一定就會知道,這就是當年被誤傳為 ZH-05 式的“戰略步槍”(雖然我軍的確有叫 ZH-05 的自動步槍,但與 QTS-11 相比,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該武器系統屬於多口徑輕武器,除了擁有發射
5.8 毫米機步槍彈的槍管外,上面還設計有一支 20 毫米智慧 輕型榴彈發射器,該系統在 2017 年時正式對外公開並大批次裝備部隊,在事發的 2015 年時還處於試驗階段,那時候有兩個版本同時小規模試裝部隊進行測試,還沒有最終定型, 而王虎與張楠鋒手裡的這兩支從外形上看就略有不同,前者 的是帶有榴彈發射裝置栓動結構,少了一個彈匣,這說明它 是非自動榴彈型號,而後者則多了一個彈匣少了一個栓動結 構,這說名它是半自動榴彈型號。
至於這套系統的威力,我可以負責任的說,它們在輕武器當中絕對屬於大殺器級別的存在,相比常見的包括國內的95 式(包括 95-1 式),以及國外諸如美國的 M16A4、M4A1,俄羅斯的 AK-74、AK-12、AK-103 等突擊步槍,該武器在交戰效率與戰鬥力上有壓倒性的優勢,特別是其裝備有可控程式設計榴彈,配合上微型槍載火控系統乃至整個單兵網路中心戰體系,對步兵戰的意義可以說是顛覆性的,革命性的跨度不亞於從非自動與半自動武器跨越到全自動武器,這也是網路論壇上有部分網友將其稱作是“戰略步槍”的另一個原因(其它原因就是我上面所說的戲稱,也就是軍迷之間的日常玩笑),因為它對輕武器的影響的確已經達到了戰略層面。
到了我寫這篇回憶的時候(也就是 2018 年),QTS-11 式單兵綜合作戰系統(以下簡稱 QTS-11)早已定型全面裝備部隊,回想起當初王虎與張楠鋒兩人各拿一支不同版本的QTS-11 時,我萌生了一個想法:軍方派這二位來,應該還有試驗一種新型武器不同版本的意思,估計在使用完之後,他倆回去都要寫詳細的使用評價報告,好提供給部隊及相關軍工科研單位作為參考以提出改進意見及予以改進。
回到正文,後面的那些黑影因為連續撲倒了至少 6 人,可能是分散了大量精力去攻擊這 6 人,所以它們追逐我們的速度就放慢了許多,這也給我們做好戰鬥準備贏得了非常寶 貴的時間,一直等到上述這四人全都拉開架勢之後,第一批 黑影才迎頭衝了上來,之前因為光顧著跑了沒留意去看,現 在面對面的我就看了個明明白白:這是一種體形比人類稍小, 身高 1.3-1.4 米,體重估計在 35-40 公斤左右的靈長類動物, 身形佝僂,速度迅捷,通體烏黑,甚至連眼球都是全黑的, 沒有一點眼白,不論手腳,都有極為鋒利的爪,而且嘴巴上 下生有犬齒,長而尖銳。
這些黑色猶如鬼魅一般的身影上躥下跳成群結隊而來, 第一批追上來的我目測之下就不少於 20 只,看著四周絕大多數眼神中都帶著驚恐的隊員,一種大無畏的責任感油然而生,我順手摘下了背上的多功能工兵鏟,然後迎風一甩,開了鋒的鏟頭“咔”的一聲在卡榫的作用下與鏟柄固定在了一起,接著我喊道:
“女人都往後面站,男人都給我抄起傢伙來,跟它們拼了!”
鬼知道當時我那股熱血是從哪兒冒出來的,反正我突然就從一心想著逃命的狀態瞬間變成了“殺神附體”,想要與這些東西血戰一場,想想當初採訪對越作戰老兵面對“活體 生物兵器”時,我是切身的體會到了他們從緊張害怕到戰友 慘死在眼前變到殺紅了眼的狀態,雖然我當時的情況沒到那個程度,但在心態上已經十分接近。
不幸之中的萬幸——對面那種不知名的可怖靈長類生 物成群結隊衝過來的時候,我們這邊在各種因素促成下的整體士氣已經被提起來了,冷靜與勇敢壓倒了恐懼,起碼被寄予最大希望的那四位是這樣,或者說也許這樣的戰鬥他們四人以前未曾遭遇過,但就場面來說,還達不到讓他們感到恐懼的程度。
由於王虎與李楠鋒使用的是槍械這種可以遠距離射擊拒敵的熱兵器,所以率先開火,兩人均用 QTS-11 發射著 5.8 毫米的步槍彈向對面射去,為了節省彈藥並控制後坐力,他 倆打的十分有節奏,大多數情況下以單發射擊為主,最多偶 爾來一個 3-5 發的短點射,而這一點也充分體現出來了他們是戰鬥力不俗的精英,因為端著自動武器齜牙咧嘴一通瞎掃 的人,除非是在極近距離上的清掃戰鬥,要不然基本都是要 軍事素質沒軍事素質,要心理素質沒心理素質的小白和菜鳥, 但看著二人,打的是面不改色,而且打了片刻之後我還發現 他倆使用的是交替射擊的戰術,雖然兩人差不多是同時開火, 但第一輪王虎打的速度明顯比張楠鋒慢很多,換句話說,這 一輪中,張楠鋒為主射手,王虎為副射手,前者主要輸出強 大的火力殺傷敵方,後者則是掩護主射手,防止其被包抄, 專門打向兩邊快速靠攏或者是有迂迴企圖的這種不明靈長類生物,這樣一來,等張楠鋒一個 30 發的彈匣打空之後, 王虎的彈匣裡還有至少一半以上的彈藥,接著他倆就心照不 宣的迅速轉換角色,王虎突然加強火力秒變主射手,先掩護 張楠鋒換彈匣,換完彈匣後開始擔任第二輪的副射手,射擊 模式與第一輪一模一樣,只是兩人換了一下各自的側重點。
不論是嫻熟的動作還是精準的射擊,兩人都配合的天衣無縫。等第二輪臨近打完,槍聲漸漸的稀疏了下來,因為眼前的形勢很明顯,這些不明靈長類生物從當下的情況來看是被擊退了,剛才還帶著幾分瘋狂的攻勢現在已經煙消雲散,而扔下的則是最近也距離眾人起碼 30 米開外總共不少於 50 具
橫七豎八被子彈擊斃的屍體,其中第一波衝上來的 20 多隻的屍體幾乎倒在了一條橫線上,這說明它們是在間隔時間非常短的情況下被二人開槍射殺的,看在眼裡,我感慨先進的槍配上屌爆的槍法,所發揮出的戰鬥力就是不俗。
QTS-11 使用的DPB-10 式 5.8 毫米步槍彈,是為 95-1 式突擊步槍及其槍族以及為統一“老 95 槍族”(既 95 式突擊步槍槍族)彈藥(因為“老 95”槍族使用的 DBP-87 式 5.8 毫米子彈有輕重之分,輕彈主要提供給 95 式突擊步槍、95B
式短突擊步槍使用,重彈主要提供給 95 式班用輕機槍、88 式狙擊步槍使用),其彈頭重量標準完全像 DBP-87 彈中的重彈看齊,並且採用全新工藝與擁有 6 條膛線的重型槍管,在步槍模式下發射的侵徹力超過了 DBP-87 彈中的重彈,同時也超過了 53 式 7.62×53 毫米中口徑全威力機槍彈,所以別看它口徑小,但不論是壓制能力與侵徹力都非常強大,而且還因為口徑小,彈丸長徑經過具有針對提高殺傷力的最佳化, 所以進入目標體內後易翻滾,可以造成的空腔體積更大,從而使用殺傷力更強,又所以,對面那種身材比人類小了一圈, 平均體重最少輕了 30%-50%的不明靈長類生物被它擊中,基本上只要是軀幹中彈,都是一槍斃命,被爆頭就更不用說了, 而少數的 3-5 發短點射則是為了應對它們在剛才部分時候出現橫排數量較為密集為了提高殺傷效率而採用的射擊模式。
經過兩輪的射擊,兩人每人平均消耗了一個半 30 發子彈容量的彈匣,總計約 3 個彈匣 90 發子彈,而下面的屍體我粗略的估計了一下,剛才所說的不少於 50 具是在我目所能及的範圍內所看到的,而後面好像還有,假設是 60 具屍體的話,那麼約 90 發子彈在能見度如此低下的環境裡能擊斃這麼多目標,其殺傷效率絕對堪稱頂級,即便帶了夜視儀, QTS-11 的綜合瞄具上也有夜視功能,但這也不能抹殺他們倆堪稱“神射”的槍法。
也許大家對神射的要求至少是“一發子彈消滅一個敵人” 的彈無虛發,越 90 發子彈消滅越 60 個目標貌似還無法稱得上是頂級水平,但是,我在這裡舉上一組資料,大家就可以 直觀的對比出二人的槍法有多麼強大了——要知道,美軍在 太平洋戰爭期間平均每 2.5 萬發子彈才能殺死一個目標,到了 1991 年的海灣戰爭期間則增加到了 10 萬發,再到 2007年的伊拉克戰爭期間更是增加到了 25 萬發,雖然這些子彈中絕大多數都用在了壓制與盲射上,真正因為精確射擊而消耗的並不多,但這也反應了一個用輕武器殲敵並不像電影裡演的那麼簡單的問題,帶著“主角光環”在激烈交火或者是高密度單向射擊(比如前面的這場戰鬥)達到“槍槍斃命” 的場景也只有電影裡才存在,而反觀王虎與張楠鋒,在黑夜之中射擊目標體積比人類小得多,速度快得多,靈活的多的這種不明靈長類動物,還能取得如此戰績,不可謂不強悍! 作為資深軍迷的我,在當時他倆體現出的軍事素質是佩服的五體投地,不愧是共和國的特戰精英!
“這就完了?”季成雲還沒從剛才的狂奔逃命中把那一口老氣緩過來,一邊大口大口的喘氣一邊有些盲目的問著, 也許連他自已都不知道他想問誰。
“這也不過如此,還沒我在四川搞山地集訓的時候碰上的狼群難對付。”王虎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幽幽說道。
“哈哈,就知道你又得提這事兒。”張楠鋒回了一句, 看來這件事他們之間都非常熟悉,或者說是他們倆的共同經歷。
現在擊退了這些不明靈長類生物,可不遠處還再回蕩著它們那種靈長類生物特有的,長長短短的呼嚎聲。
“那是,又找回當時的感覺了嘛。”王虎說。
“這次可沒打狼群那麼簡單,等著吧,過不了三分鐘, 它們就會捲土重來,而且攻勢會比現在猛烈幾十倍,我勸大家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一會兒再打估計就得打近戰了。”
尤琦接著王虎的話口吻就像“旁白”一樣的說,感覺她的語 氣比天空中落下的雨滴還要讓人身上發涼,範小雨由於跟她不太對付,聽她這麼說就忍不住想反駁一番,便說:
“那還在這裡傻站的幹什麼啊?還不快跑?等著它們來了殺死我們啊!”這話雖然有抬槓的意思,但也的確是在場很多其他人的疑問,所以範小雨這麼一說,大家都看向尤琦,想看看她怎麼回答。
“小姑娘你不懂就不要亂髮言,眼下四周都是樹林,為有這裡是個背後有這座小型瀑布是可以作為依託的,對於我們來說相對有利的地形,我們背靠這裡與它們殊死一戰還有五分勝算,但如果盲目逃進樹林只能陷入它們的四面圍攻, 到時候這裡每一個人都是十死無生,還是說你認為憑藉著你的兩條腿,在林地中能跑過它們在樹梢上每小時能超過 50 公里的最快移動速度?
而且你聽到林中那些叫聲了嗎?那是它們在呼喚同伴, 也就是尋求支援,所以我剛才才說下一次攻勢來臨時,它們 的數量會比這次多得多,如果我們現在跑,結果就是跟大批正在往這裡趕來的那些東西在它們所擅長的地形下碰個正著,然後死無葬身之地。”尤琦這次回答不僅冷冰冰,而且口氣中還得有幾分的不屑,範小雨被說的一時啞口無言,氣 了半天也沒想出怎麼接話,只好嘟著嘴到一邊站著去了,眾 人聽罷頓感的確有道理,這種簡單的事我倒是早已看出來了,而我最關心的也不是這個,就問了個我從出了情況再到目前為止,憋在心裡好幾個小時的一個問題:
“看你從開始跑到現在的話,好像你對這種動物很熟悉啊,咱說點有用的,這是些什麼東西?”
“那叫‘挖心猿’,是神農架地區的一種異化猿類,據說是 20 世紀 80 年代末有人用山魈與鬼狒雜交出來的一種品種,屬於人造物種,不是自然界中進化而來的原生物種,原本雜交這個品種的目的是想在眾多靈長類動物中培育出一 種可以為人體器官移植提供‘培養缸’的生命體,也就是讓這種新物種的器官可以為人類所用,大致的操作就是供養大量活體為人類提供器官,在那個年代(20 世紀 80 年代末) 是個資訊爆發的時代,總有一些瘋狂的想法,類似這樣的專案還有很多,但不具備現實基礎的瘋狂就只能面臨著失敗, 比如這個想法放到現在都很難做到,人與人之間的同種器官移植要面臨嚴重的排異反應,就更不用說異種移植了,所以計劃毫無疑問的失敗了。
不過卻因為實驗的過程而留下了一批試驗品,其中這種‘挖心猿’就是典型,按理說,這類失敗試驗品最終的結果都是被集體‘人道毀滅’的,但可能是當時處理這件事的人員突然動了了惻隱之心或者是其它什麼原因,竟然把它們放生了,放生的地點就在你們現在腳下的神農架,經過 20 多年的優勝劣汰,它們不僅沒有滅絕,反而逐漸的適應了這裡的環境,並有了可觀的規模,雖然雜食卻以肉食為主,可繼承了山魈與鬼狒生性好鬥、嗜血的基因,所以起雜食的食譜中以肉食為主,素食為輔,其獵食方式主要依靠集體圍攻的戰術,偶爾也會有強壯的個體單幹,由於它們最喜歡挖出獵物的心臟食用,所以被取名為‘挖心猿’,目前我所掌握的資料就是這樣,而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從棲息地的角度說,就在它們的地盤上,而且還是腹地。”尤琦娓娓道來,這一 番敘述把精於珍稀動植物研究並是該領域科班出身的範小 雨都給說愣住了,雖然我對這個“挖心猿”之前也是聞所未 聞,但看樣子不像是編的,不過其中她自已也提到了異種器 官移植在現在的技術條件下也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那麼她所謂的活捉野人並自已重病的弟弟進行骨髓移植的行 動動機就更加值得懷疑了。
範小雨聽尤琦說的話與自已的專業有關,自然是有諸多疑問,正要開口詢問,但聽得四周樹梢頂部又是一陣激烈的騷動,尤琦輕喝了一聲:“來了!”
果然,她這句話話音還未落下,就見那些被她稱作是“挖心猿”的黑色身影以比之前那一撥目測就多了數倍的數量直奔我們而來,而且它們在進攻之中還發出陣陣之前沒有過的集體嘯叫聲,這種嘯叫不是剛才那種個體之間的胡亂吼叫, 而是有一定的規律性甚至是組織性,就好像人類軍隊在衝鋒前的殺聲震天一樣,霎時間,整個山林一時間都在迴盪著這種讓人汗毛倒豎的聲音,等著距離略近之後,還是王虎與張楠鋒兩人率先開火,由於只有他倆用的是槍械,攻擊距離最遠,再加上他倆之前的表現,所以我們都盼著還能像上次一樣,在爆發近戰之前,就能將對面的挖心猿擊退,但是這次事與願違,挖心猿此次進攻不僅強度大,數量多,而且也不在是像第一次那樣進攻方向單一,而是除了在背後瀑布以外的三個方向上同時合圍上來,王張二人的交替射擊戰術之前面對只有一個主攻方向順帶照顧四周的零星目標時還能應 付,但面對三個方向都是主攻方向,都是黑壓壓一片挖心猿 時便明顯的心有餘而力不足了,畢竟兩人的能力再大,也不 可能同時頂得住起碼數百隻這種挖心猿的高速衝擊。
“上大傢伙!”王虎一邊上彈一邊對張楠鋒喊,張楠鋒點了一下頭,我不看也猜得出,他倆是終於要動用 QTS-11 上的那 20 毫米榴彈發射器了,只是二人發射的彈藥不同, 王虎用非自動栓拉設計的 QTS-11 打的是 20 毫米空炸榴彈, 而張楠鋒用半自動則打的是榴霰彈,這種打法正好彌補了後者射速快而單發威力小,前者單發威力大而射速慢的缺點, 張楠鋒發射的 20 毫米榴霰彈三發橫著打出去,幾乎就能覆蓋 50 米外 150 度範圍內的所有目標,被擊中的挖心猿,輕則被爆炸所產生的彈片打成了篩子,重則被打個滿頭滿臉就給擊成了碎肉,而王虎發射的 20 毫米空炸榴彈更不用說了, 一發在可將威力發揮到最大的最佳高度爆炸,能輕易無死角覆蓋 300 平米以上的面積,巨大的爆炸威力甚至都將不遠處的矮灌木與一些離群的樹木炸的東倒西歪,還有被掀翻的泥土飄出的特有土腥味鑽入鼻孔,兩人就這麼又堅持了好一陣子,腳前的挖心猿已經被炸了個屍橫片野,但它們仍不放棄, 踏著同伴的屍體繼續進攻,此時此刻,正如前面所說,它們的行為已經脫離野生動物的範疇,而更像是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
最終,質量敗在了數量之下,趁著王張二人更換榴彈發射器彈藥的空檔,終於有一波大約 30 只挖心猿先後衝破了遠射防線,一場人猿之間近距離的廝殺,不可避免的爆發了。
近戰之中,李龍沛先下手為強,他的任務主要是保護尤琦的人身安全,所以就在尤琦身邊左右拼殺,而他手裡那根超大型的電棒也發揮了威力,我雖然不知道這根冒著藍色電火花的電棒有多大功率,不過當它擊中一隻凌空飛撲的挖心猿時我算是又長見識了:就聽空中“啪!”的傳來一聲電擊響動,再看那隻挖心猿當場渾身冒火在瓢潑大雨中就瞬間變成了一個火球,隨後落地四肢伸展到了極限化作了一團黢黑黢黑的焦炭,很明顯這根巨型電棒的功率不可小覷,但為什麼在雨天裡使用還如此安全,沒有絲毫的導電現象發生,我卻一時想不明白,後來想到李龍沛穿著厚重還帶著一副很厚的手套,估計是不論是衣服還是手套都是高等絕緣的設計, 肯定是在選擇著裝之初就已經考慮到了這根巨型電棒的使 用安全問題。
(注:這裡告訴大家兩個小常識:一般被火燒死的人屍體都呈蜷縮狀,因為高溫會讓人體在自我保護意識下盡力減小自身的過火面積,但不可避免的死亡來臨時,死前與死後就都是縮成一團的樣子,而被電擊致死的人,則因為電流作 為一種強大的能量瞬間擊穿身體時,導致身體在短時間內大幅度伸展,所以死於電擊的屍體都是四肢張開到了極限,人是如此,動物也是如此,挖心猿被李龍沛的巨型電棒電死就呈現出了典型的極限伸展狀態)
接下來李龍沛以與他身材不相稱的超高頻率揮動這根超大型電棒,可以說是“棒無虛打”,幾乎就是一棒打死一隻挖心猿,而被打中的挖心猿也則沒有例外,都想第一隻一 樣,被超強的電流電成了一具焦屍,看著李龍沛在尤琦身前身後打的電光四射,焦屍亂飛,電擊肉體而產生的“噼裡啪 啦”聲不絕於耳,因為電擊的間隔越來越小,最後竟有種在 夏天用電蚊拍打一大群蚊子的感覺,不一會兒的功夫,在他身邊就起碼被打趴下了不少於 20 只挖心猿。
而尤琦本人也不含糊,這個女人把手裡那個在第一波戰鬥中沒用得上,所以沒有摘掉外層的黑色外罩導致我看不清楚是什麼的裝備掀去蒙布,露出來的竟是一支短小精悍,但做工極其考究的轉子連發弩,這弩雖然不能像自動武器那樣扣住扳機就把待發彈藥全部打出去,但卻能像半自動武器那樣扣動一下扳機就發射一支弩箭,這相對於弩這種冷兵器來說已經極為不易了,傳說中的諸葛連弩雖然發射速度比普通弩快,但實際上是需要拉一下拉柄才能發射一支箭,用現代輕武器的分類來說,屬於“非自動武器”,而相比之下,“諸葛連弩”在結構設計上就明顯不如尤琦手裡的這隻先進、精妙了,而且諸葛連弩為了增加射速而犧牲了箭矢的有效射程與穿透力,其有效射程只有區區不到 30 米,距離稍遠甚至不能射穿較厚的冬裝,與動輒能射數百步、一箭射穿重甲厚盾的強弩不可同日而語,但尤琦這隻連發弩,不僅射速超快(相對於其它弩來說),而且穿透力與殺傷力均十分可觀,凡是在企圖貼近她,且距離已經小於 50 米的,只要被她一箭射中,其下場都是被射個前後通透死於當場,除此之外, 她的箭法也不賴,不敢說百發百中,也得是十之中七八,所以幾十只箭射出去,以她為中心的外圍,也倒下了一大圈挖心猿的屍體,至於依靠數量與速度優勢衝破弩箭射擊的,便由上面所說的李龍沛對付,他那條大電棒,可真真的是不饒人,猿猴也一樣。
兩人就這麼一遠一近配合起來,還真就打了個風雨不透, 讓挖心猿損失慘重卻也不能靠近半步。
一開始我還擔心李龍沛的電棒揮動速度太快而電到尤 琦或者是身邊的其他人,但看了一會兒才發現他倆的默契程度不次於王虎與張楠鋒,我的擔心也明顯是多餘的。
而我本人,因為事先的位置就與烏蘭百克站的比較近, 所以很自然的就也配組成了臨時搭檔,再加上季成雲,我們三個形成一個扇面,把範小雨以及數名已經嚇得連叫都叫不出來的女隊員護在身後,雖然有王張二人的犀利火力,有李龍沛尤琦兩人的默契配合,但畢竟這才四個人,他們自保有餘,想要把這幾十口子人一塊都保護了就不太現實了,所以當時那個危急情況下,絕大多數人,尤其是男人,還得靠自已。
我與季成雲的情況差不多,都屬於沒受過什麼專業訓練, 但身體素質不錯,我對自已的力量比較有信心,因為平時在健身房最愛練的就是“經典三大項”(深蹲、硬拉、臥推), 而季成雲因為常年在野外科考探險,也錘鍊出了一般人比不 了的體能,並且應對野生動物的襲擊也有自已的一套拌飯, 除此之外,我倆拿的武器還“英雄所見略同”,都是工兵鏟,只是我不知道他的那柄有沒有給鏟鋒開刃,但透過他用工兵 剷剷面拍擊目標來看,估計他是沒開,而我就不同了,既然 開了刃就讓它見見血,所以就掄圓了工兵鏟當大砍刀用,對 準衝上來的挖心猿就猛劈,我劈死的第一隻挖心猿是天靈蓋 中招,因為用力過猛,幾乎整個鏟刃都劈進了它的身體裡, 腦袋不僅被劈開了,脖子與身子也被撕裂了好大一塊,它的 腦容物和鮮血迸濺了我一臉一身,那種溫熱中帶著血腥味的感覺我至今記憶猶新,有點噁心但更多的卻是一種不太合時宜的因為刺激而帶來的興奮!帶著臉上的血跡,當時管不了那麼許多,踩住它的屍體猛的向後拔出工兵鏟繼續戰鬥,季成雲那邊也頻頻得手,一鏟子就能拍死一隻,即便拍不死也拍的七葷八素喪失了戰鬥力,而且從“叮叮噹噹”到“咔咔 咔咔”的鏟面擊中乃至擊碎顱骨的聲音在這時候聽著還挺 “悅耳”。
戰鬥間隙,我偷眼看了一下烏蘭百克,這位中性的少數民族姑娘果然也不含糊,她正手拿著那把充滿柯爾克孜族異域風情的彎刀以割、劃、切、挑為主要攻擊方式,幾乎不用刺擊,其攻擊的部位更是刀刀不離哽嗓咽喉,企圖襲擊她的挖心猿,幾乎都是被斬斷了頸部大動脈而死,由此也足見她刀法精奇與刀鋒的銳利。
說到正手拿刀,這裡我又要說一句題外話了:曾經我採訪過一名國家軍\/警用格鬥術教研中心的專家,此人人到中 年,拳腳一般,但極其擅長使用短刀一類的冷兵器格鬥,正 所謂“拳怕少壯,棍\/刀怕老郎”指的就是這種人,因為拳 腳主要靠身體素質,而冷兵器格鬥則更注重經驗與心態,所以往往有些年紀的人在這方面比年輕人更厲害。
他就曾經告訴我,碰見反手拿刀的還可以與對方周旋, 一般小混混都喜歡這樣用刀(但也不是說反手用刀的人裡面就沒有高手,只是相對於小混混一類的菜鳥而言非常少而已),而正手用刀的人,則十有八九是高手,因為不經過大量的訓練,根本無法掌握正手拿刀的技巧,他本人就是正手用刀,是個高手,而烏蘭百克也是正手用刀,很明顯也是個 高手,看來他當年給我說的這幾句話的確是所言非虛。
言歸正傳,戰鬥不知道又進行了多久,突然我的背後傳來一陣那種讓人耳膜都要穿孔的尖叫聲,我心裡一沉,擔心是範小雨遭到了襲擊,忙轉身去看,這才發現的確是有一隻挖心猿與範小雨扭打在了一起,這隻挖心猿正張牙舞爪的想要咬範小雨的脖子,而她身邊的那幾個女隊員早已嚇的癱倒在地了,有的雙手抱頭坐在地上的,有的捂住眼睛不敢看的, 還有一個就知道尖叫,而剛才那聲刺兒的尖叫聲還真不是範小雨,而是她發出來。
不過等我轉身看的時候,範小雨與這隻挖心猿的交鋒已經接近尾聲,我突然發現挖心猿的單隻戰鬥力並不強,它在與範小雨這種不算強壯的女性對抗中甚至是力量上處於下 風,經過一番短暫而激烈的搏鬥,最終被她翻身壓倒在地面上,從剛才的挖心猿壓著她變成了她壓著挖心猿,然後範小雨高舉手中尤琦發的匕首就往下猛扎,其中一下直接扎進了這隻挖心猿的右眼眼眶之中,將其擊斃,不過在拔出匕首的時候,飛濺出的鮮血也崩了她一臉。
又經過一陣昏天黑地的打鬥,直打到天邊破曉,一輪紅 日開始衝破黑暗要冉冉升起的時候,挖心猿的攻勢終於停止 了,扔下無數同類的屍體,就如同來時的攻勢一樣,它們又 像潮水一般向密林中退去,眾人互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 有一種大難不死後獲得新生的感覺,最後太陽完全高掛在天 空之上後,所有人摘掉夜視儀,透過自然光這才可以清清楚 楚看清各自的樣子,大雨下了不到三個小時後就停了,所以 之後戰鬥留下的血跡沒有被沖刷掉,在這種情況下這麼一看, 都差點認不出來了,幾乎每個人的臉上身上都有大片的血汙, 有的是自已的,而大部分是挖心猿的。
其他隊員之中,男性隊員損失不大,幾乎都只是受傷但不致命,其中被抓傷居多,偶有被咬傷肩膀或者是手臂的, 而女隊員則比較慘,由於心理素質較低,很多人是嚇傻之後以任人宰割的狀態被挖心猿圍攻的,重傷的、死亡的都有, 其實如果她們都能像範小雨一樣勇敢,只要不是以寡敵眾, 其實一對一面對挖心猿時,人類的勝算還是很大的,女性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說是男性,這也是男隊員損失較小的主要原因之一。
“幸虧它們跑了,要是再打一會兒下去,我這把老骨頭就得累散架了。”季成雲因為奮力拼殺,流出的汗水已經浸 透衣服,他一邊用空閒的左手抹了一把臉上的汗珠,一邊喘著粗氣說。
“它們不是跑了,只是撤退了而已,如果不是後半夜雨過天晴,天亮的比較早,我們這些人,就真的危險了。”尤 琦說。
“什麼意思?”季成雲問。
“挖心猿懼怕強光,所以它們不會在大白天行動,它們捕獵都在夜間或者是光線較弱的情況下進行,其實我們進入它們的領地之後早就被它們給盯上了,只是當時天光大亮它們不敢貿然出動,後來天陰下來光線變弱,再加上她的手摔破之後流出的血腥氣息也對挖心猿起到了很強的引誘作用, 它們這才展開攻勢,我之前要你們加速前進,就是想要在天陰下來之前走出挖心猿的領地,可你們不聽,才換來了剛才的一場惡戰。”尤琦說的時候用手指了一下一名受傷纏著紗 布的女隊員,也就是那個去看白化熊往回跑摔倒磕破手掌的女隊員。
季成雲這次等於又被尤琦給“訓斥”了一頓,不過她說的的確有道理,季成雲即便心情不爽也說不出什麼來,更何況他現在累的喘氣都費勁,就更沒有精力去跟尤琦吵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