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來看保羅寫給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信,一共有兩封,這是保羅最早寫的兩卷書信,所以《帖撒羅尼迦前後書》是新約聖經最早寫成的部分,這你也許不知道。保羅在短短几個月內寫了兩封信,都是寄到同一個地方,給同樣的收信者,新約聖經就這樣開始了。我們常常會忘記初代教會並沒有新約聖經,他們只有舊約聖經,他們有使徒的教導和講道,但是沒有新約聖經,新約聖經就這樣開始了。
這兩卷書信大概是保羅書信中最容易懂的,信上談到幾個簡單又直接的問題,有一兩處比較難懂,我們需要說明一下。
這兩卷書信是同一個作者寫的,或者應該說是同一批作者,因為保羅在問候的時候提到西拉和提摩太,他們三個人一同來到帖撒羅尼迦,又一同離開,所以保羅代表這三個人寫信,不過寫的太多是他自已的想法。
這兩封信由同一批作者在同一個時期寫給同一個地方,但是兩封信的氣氛和語氣卻大大的不同,信上談的問題甚至都一樣,但是語氣卻不一樣。第一封信的語氣親切、重感情,信中強烈地表達出關心之情;但是第二封信卻截然不同,語氣變得是既冷淡而且又尖銳,沒有表現出關懷,反而感覺有了相當大的距離。你會覺得很奇怪,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不是保羅出了什麼問題,就是對方出了什麼問題,在兩封信之間,雙方的關係有這麼大的改變,我們要來探討一下原因。
首先來看這個地方,這裡在愛琴海上方,原本是一個很大的港口城,但是今天這個港口有點淤塞、不再那麼靠海了,很多地方都有這種情形,像以弗所就是。但是帖撒羅尼迦是一個重要的城市,因為這座城市就位在羅馬通到亞洲的這一條大道上,這條大道叫做“伊革那宣大道”,帖撒羅尼迦就在這條大道上,就所在的道路而言,這是一個重要的城市,而且這是個港口城,就位在愛琴海的頂端,是這個海域所有貿易路線的終點站,所以它的地點很重要。如果能夠在那裡設一個分公司什麼的,生意一定可以拓展到各地去,如果能在那裡建立天國的殖民地,一定可以拓展到各地,所以保羅離開腓立比來到帖撒羅尼迦。今天這個城叫做塞隆尼加或帖撒羅尼基,不管是賽隆尼加或帖撒羅尼基,總之這裡是一個重要的城市,是以亞力山大大帝同父異母的妹妹而命名的。
這裡是一個貿易站,這裡所流通的錢幣,遠多過愛琴海沿岸各城,因為貿易往來頻繁,銀行必須有許多現金,這裡住有各種不同的種族,其中以猶太商人特別多。哪裡有生意做,那裡就有猶太人,猶太人來這裡主要是因為這座城位在海陸要道上。
考古學家在帖撒羅尼迦挖到很多遺蹟,他們挖到羅馬廣場,挖到競技場,甚至挖到一塊門楣,上面寫著“撒瑪利亞人的會堂”,所以除了有猶太人,甚至有撒瑪利亞人,有許多不同的種族住在那裡。
在《使徒行傳》中,路加告訴我們,這城由一種特別的官長掌權,叫做Polytarch,Polytarch這個字可能由兩個希臘字組成的,Poly是城市,arch是監督、掌權者。以前常有人質疑路加所記載的歷史是不是準確,因為Polytarch這個字在古代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但是考古學家近年來在帖撒羅尼迦的遺蹟中發現了這個字、出現了41次,只有帖撒羅尼迦這個城市稱他們的市長為Polytarch,Polytarch。當他們發現這件事之後,才突顯出路加的記載有多麼準確,只為只有這個城的市長他才用這個稱呼。考古證據越多,我們對聖經的準確性就越有信心,問題是有些人還沒有見到證據,就急著先懷疑。
現在我們來看看帖撒羅尼迦教會,保羅稱他們是上帝裡的教會,那是他們的地址,也許這個教會是在帖撒羅尼迦,但也在上帝裡,那才是他們的家,才是他們的地址。
保羅在第二次的宣教之旅,現在我們在這裡稍微來複習一下。保羅他來到加拉太建立教會,接著他想去庇推尼傳福音,但到了之後,聖靈不准他們傳福音,他們想去亞西亞,但到了之後,聖靈不准他們傳福音。於是他們往前走,後來碰到大海,無法再前進,這種引導很有意思,他們必須往前走,聖靈才會繼續引導他們。他們沒有停在加拉太,在那裡等候聖靈指引,而是直接出去找機會服事,但是聖靈一直跟他們說不行,不斷地引導他們往西去,後來碰到大海,無法再前進,那天晚上,保羅夢見馬其頓人求他過去幫助他們。
所以當你採取行動的時候,聖靈的引導會更清楚,行駛的車子比還沒有啟動的車子容易轉彎,車子不動的時候很難轉動方向盤,基督徒也是一樣,起來行動、去找點事做,一面做、一面讓聖靈來引導你,不要光留在原地不動。
於是保羅一行人過了歐洲,來到一個叫尼亞波利的港口城,但是他們沒有停留在那裡,他們先到馬其頓的一座要城腓立比,腓立比這裡比較靠近內陸,以後我們會談到《腓立比書》。保羅一等到可以離開腓立比,其實他是被趕出去的,他就前往這座要城帖撒羅尼迦,他在帖撒羅尼迦的會堂向猶太人講道,保羅的作法總是先傳福音給猶太人,他說他先是欠猶太同胞的債,再是欠其他人的債,所以保羅先去會堂,但是每次這樣做都會惹上麻煩,有些猶太人會相信他的話,但是有些猶太人則氣憤填膺。在每一個會堂裡,最願意聽他講道的是佔少數的“虔誠人”,這些人不是猶太教徒,沒有受過割禮,但是他們對上帝有興趣,他們到會堂是因為覺得猶太人的神是真神,所以他們可以說是一群有興趣的觀察者,是會眾中少數的一群,稱做“虔誠人”,我們的聖經版本大多譯作敬畏上帝的人,但這其實是個頭銜,用來形容相信以色列神的非猶太教徒,這是保羅在傳福音的時候,最容易帶領信主的一群人。
今天在教會中也會有類似的情況,最容易信主的是教會中佔少數的一群人,而不是那些表面上很認真的人,這些人對信仰有興趣,想要追求真理,保羅在各城中傳福音的時候,就是這群虔誠人最容易信主,但是猶太長老卻對這種情形感到氣憤,因為保羅對這些虔誠人說:你們不必進猶太教,就可以歸屬上帝。但猶太人領袖不是很高興,猶太人領袖他們希望大家都能夠受割禮,成為會堂的會友,所以保羅通常在會堂講道兩三個禮拜之後就得離開,大概只講了兩三個安息日就會被趕出去,有的時候保羅還會故意的在會堂隔壁的學堂成立教會,繼續造就他在會堂裡帶領信主的那些人,這樣做不是很有技巧,卻很有效,不久之後他就離開教會,往其它地方去傳福音。
猶太人很嫉妒他帶領信主的人,這些大多是外邦人,他們雖然以前去過會堂,卻大多是外邦人,猶太會堂開始流失會友,我想他們心裡一定很嫉妒。他們有一次甚至故意對施洗約翰說:你知道嗎,現在耶穌施洗的人比你要多很多,他在河裡施洗的人比你施洗的還多。嫉妒很可怕,所以這些猶太人抵擋保羅,保羅不得不離開,因為他們煽動人民起來暴動。而保羅帶領信主的這些人被迫簽下約定,保證和平,保羅為了他們的安危,就自願離開往庇哩亞去,所以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待的時間很短,卻留下一個穩固的教會。我真想知道保羅是怎麼做到的,才建立教會幾個禮拜而已,就能夠放手離開,當然他們是很熟悉聖經,有很多人待過會堂,但是保羅離開的時候,教會很健全,我相信一定是因為教會得救的根基穩固,彼得那一整套得救的步驟,他們都做到了,也就是悔改、相信、受洗、被聖靈充滿,如果一開始就做到這些,基礎就會穩固得多,所以保羅繼續前往庇哩亞,但是把西拉和提摩太留下來,大家對他們兩個人比較沒有敵意。
於是保羅獨自前往庇哩亞,(你也許知道保羅在庇哩亞惹了大麻煩),又被迫離開,現在他獨自往南,來到雅典,他在那裡的時候也很不好受,他在亞略巴古講道,卻遭到嘲笑,有幾個人信主,但是他沒有在那裡建立教會。
接著他前往哥林多,這個時候保羅其實已經士氣非常低落了,我們必須要曉得,他在腓立比被關,遇到地震,然後被送出腓立比,來到帖撒羅尼迦,又惹上麻煩,為了不給信徒惹麻煩,保羅不得不離開,到庇哩亞,又惹上麻煩。猶太人一路跟蹤他,他到處惹事端,然後他來到雅典,遇到許多哲學家,他們聽見他講耶穌復活就嘲笑他,雖然他帶領了幾個人信主,卻無法在那裡建立教會。所以,他來到哥林多的時候,心情十分沮喪,他在《哥林多前書》說:從前我到你們那裡去,又軟弱又懼怕,對自已失去信心。這種心情我們可以瞭解,我們都公認保羅是最成功的宣教士,但是很少有人喜歡經歷一波又一波的挫折,他接連地遭遇到了許多的不幸,當他來到哥林多的時候,他說:我已經對自已失去信心。這個時候保羅他的心情確實是十分沮喪的。
但是這個時候,提摩太和西拉趕來了,而且他們帶來了大好的訊息,他們告訴保羅說:帖撒羅尼迦教會的狀況好極了,他們誠心領受聖經的話,忠心跟隨上帝,根本不用替他們操心。他們雖然也提到過一兩個問題,但是主要是想要鼓舞保羅計程車氣,保羅從馬其頓一路被追趕到亞該亞,也就是今天的希臘,保羅覺得這真是一個好訊息。每一個事奉的基督徒,聽到你帶領信主的人在信仰上站立得穩,都會覺得受到鼓舞,當你遇到多年前帶領信主的人,你會很想知道他們的屬靈生命現在如何,當你知道他們仍然持守信心,你就會受到鼓舞。
所以保羅在哥林多時,提摩太和西拉帶來好訊息,說帖撒羅尼迦教會的狀況很好,雖然有幾個問題,但不是很嚴重,保羅就決定寫信給他們。他不能親自去,因為他正在處理哥林多教會的問題,這裡的問題多得不得了,但是他決定至少寫一封信過去,新約聖經於是就這樣開始了。另外還有別的好訊息,他們除了從帖撒羅尼迦帶來好訊息,還從腓立比帶來奉獻,這真是一場及時雨,因為保羅來哥林多時身無分文,所以他又回去做織帳棚的工作,到織帳棚工人聚集的街旁縫製羊毛布料,做成帳棚。他在那個地方認識了一對織帳棚為生的猶太夫婦,這對夫婦他們剛剛逃離逼迫基督徒的羅馬,他們就是百基拉和亞居拉,這對保羅也是個鼓勵,於是他們三個人就坐在街上一起織帳棚。接著聽到好訊息說帖撒羅尼迦教會狀況很好,而腓利比教會又送奉獻來,所以保羅覺得很好,可以暫時不用織帳棚,專心把哥林多教會的基礎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