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村在陳家灣北面,本是個極小的村子,因水患嚴重,漸至廢棄。

但對於張銘來說,卻是極好的開荒之地。

甚至從某種意義來說,都算不得上是開荒,而是恢復。

“離得近些也好。”

陳宗楷這話出自真心,他隱隱覺得張銘是在做一件大事,只是他還看不十分清楚。

假以時日,總能看得清的。

他在心中如此安慰自己,看向張銘的目光中,也多了幾分期許。

在陳宗楷看來,張銘是很有才幹的,年紀輕輕便能統御眾人為其效力,做事也不默守陳規,行事果決,很有衝勁和幹勁。

一如當年的自己。

這樣的人才,若是能在自己的幫扶下脫穎而出,豈不是一段佳話?

至於張銘並不是讀書人,將來也必然會走武職的路子,陳宗楷也覺得並非壞事。

接著陳宗楷又問了些具體事務,如流民安置時,是按戶編,還是怎樣?如是否招收流民中的青壯,充實百人隊,以增強武備?

其他該提醒的事宜,陳宗楷也儘量提醒。

比如沿江村附近的過山瑤,向來與漢民不睦,多有衝突,要注意防範。

再比如本地農時,以及適宜種植何種稻穀等等。

張銘一邊聽一邊記,心裡也頗受感動。

待從陳家出來,孫慎頻頻回頭,惹得徐長貴偷笑不已。

“你小子別笑,早晚也有這麼一天!”

孫慎拍了徐長貴後腦勺一下,下手卻很輕。

徐長貴笑嘻嘻的道:

“我可是早就定親啦!待有空回家,便能成親!”

他這麼一說,張銘便想到廣西兵裡,還有好些人其實是想回家的。

見張銘沉思不語,孫慎也想到了此節,提議道:

“兄弟們都是願意跟隨你的,待咱們安定下來,把家人接過來便是!只要這邊過的好,誰耐煩在永寧吃苦?”

這話倒也不假,軍戶的日子不好過,而且是越來越難過。

張銘點頭道:

“不錯,正當如此。”

不過原主自己卻已無親人在世,張銘倒是落得個孤家寡人。

他們這會兒,是要去招募匠戶的。

尤其是那些有製造鳥銃經驗的鐵匠。

這算得上是挖牆腳的行為,卻在之前和縣丞的談判中,得到了默許。

然而此行並不太順利。

大部分匠戶,都婉言謝絕了。

倒不是他們害怕官府追究,而是不看好流民開荒之事。

雖然在縣城要應承官府攤派,遭受盤剝,但到底是在縣城,多少能找補一些。

勉強還能過活。

可若是去了戍堡,誰知道會是什麼情形?

即便張銘開出了高價,這些人也不敢輕易答應。

好在到底有兩戶鐵匠實在過不下去,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同意加入。

除了鐵匠之外,還有木匠、石匠之類的匠戶,情況也都差不多。

如此走訪了數十家之後,很快便到了傍晚時分。

張銘頗費了些口水,走回城外營寨時,只覺得嗓子火辣辣疼。

“這些鳥人,真是不識好歹,看那模樣就來氣,活該受窮!”

孫慎氣哼哼的道。

張銘實在不想說話,只能搖頭。

失望嗎?多少是有的,但張銘並不怪他們。

就連一向樂觀的徐長貴,這會兒也是蔫頭耷腦的。

好在回營之後,胡松泉便帶來了好訊息。

流民之中,也有不少匠人。

他和七個書手,每人負責五百人的登記造冊工作,而且在他的指揮下,先登記青壯,然後是年紀稍大的男子,最後才是婦女和孩童。

因此今天只是粗略統計過後,便蒐羅出不少人來。

張銘美美的灌了一大碗濃茶,抹了抹嘴角道:

“此事辦的很好!我果然沒有看錯。”

胡松泉得到讚賞,心裡十分高興,面上謙虛道:

“並非學生一人之功,若非書手們盡責,也不能完成的如此之快。待明日將剩餘的老弱婦孺,一併登記過後,便可成冊了!”

張銘笑道:

“那明日你將手頭負責的事兒,交給旁人。”

胡松泉楞了一下,不明白張銘這話是什麼意思。

張銘接著道:

“這兩天縣裡有不少物資陸續送來,你再抽調兩個書手,與你一同接收,所有物資都要記錄在冊。”

胡松泉沒想到張銘將如此重要的事,交給自己,頓時激動不已,起身道:

“學生一定將此事辦好!”

張銘擺手讓他坐下,思忖片刻後,說道:

“這幾日天氣愈發寒冷,物資運到之後,你挑著要緊的報與我,然後給鄉親們分發下去。”

“若是有感染風寒的,務必請郎中治療,物資中有各種藥材,對付一般病症應當足夠。”

“另外留心營中是否有疫症,若是發現了,須立即安排其獨處。”

零零總總說了一大堆,張銘少不得又灌了許多茶水,弄得晚飯都沒有胃口吃。

四千多人吃喝拉撒,事兒且多呢。

到了第二天上午,王主簿果然親自帶著人來送物資了。

其中有不少都是當下急需的。

比如被褥,布匹以及藥材等等。

王主簿和李縣丞一樣,巴不得這幫流民早點離開。

只要不在縣城外,隨便去哪兒都好!

這些物資,有的是縣裡庫房原來就有的,有的則是向店鋪裡賒欠的。

他和李縣丞,都沒敢多加數額,從而在其中撈好處。

只求早點將這些瘟神打發了。

原本王主簿不想親自來,架不住李縣丞一個勁催促,說要讓他來探探虛實。

主要是看這些流民,是否老實,張銘能不能將他們約束住。

現在來了一看,王主簿便放心了許多。

流民們見到運來的各種物資,並沒有一哄而上的爭奪,這就已經能說明問題了。

再加上胡松泉帶著兩個書手,非常仔細認真的對所有物資進行核對,然後登記造冊,使得王主簿都有些驚詫了。

他沒有盯著物資交付,而是去找張銘,想探探張銘的口風。

張銘邀他在營中巡視,一邊走,一邊道:

“戍堡選址,我昨日與陳先生商議過後,已有了決定。”

“就在陳家灣北,原來叫沿江村,只是那村子廢棄已久,一時間恐怕難以安置這許多人。”

王主簿聽得心頭一顫,暗道這位莫不是又想要什麼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