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丞相府外,司馬懿與曹丕並肩而立,手持令旗待命。
曹丕望向司馬懿,眼中閃過一絲複雜情緒:“仲達,你可曾有過懼意?”
司馬懿有些緊張:
“每次踏入這丞相府,心中難免忐忑,但今日有你相伴,倒覺安心許多。”
言罷,曹丕卻突然道:
“然而,這一次,我心中卻生出了前所未有的懼意。”
兩人對視一眼,隨後步入那莊嚴的丞相府大門。
“報——五官中郎將曹丕與司馬懿求見!”
曹操坐在議事廳內,面色冷峻,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讓他們在門外稍候。”
曹丕與司馬懿聞言,相互交換了一個眼神,隨即在議事廳外靜候,氣氛一時之間變得異常緊張而微妙。
曹操在內室沉思片刻,終是開口:“子建,那令旗可已安全送達?”
曹植躬身叩拜,言辭懇切:
“臣已於卯時三刻,不負使命,將令旗與詔書安全送達曹洪將軍手中。
代父親宣讀詔令之時,曹洪將軍面向北方,莊重叩謝丞相之恩,並誓言定當不辱使命,於三月之內攻克荊州,以報丞相知遇之恩。
彼時,三萬大軍士氣如虹,辰時已整軍待發,臣特來向丞相覆命。
此外,在送詔途中,偶遇一門吏……”
曹操聞言,未待曹植說完,便爽朗一笑,打斷道:
“好!吾兒辦事得力,孤心甚慰!”
這一聲突如其來的讚許,如同驚雷般在廳內炸響,讓在場的楊修、丁儀、荀彧乃至門外靜候的曹丕與司馬懿皆是一愣,臉上表情各異。
楊修低垂眼簾,嘴角不經意間勾起一抹得意之色,似乎對曹植的受寵早有預料。
曹操環視四周,目光中透露出滿意與自豪:
“有子如此,孤實乃三生有幸,心懷暢懷!荀令君,請代天子宣讀旨意吧。”
荀彧應聲而起,正欲宣旨,卻瞥見曹操仍安然坐於席上,心中略感不妥,但礙於禮數,只得先應承下來:“遵命。”
曹操見狀,也意識到了自已的疏忽,遂揣手起身,對荀彧笑道:“荀令君,孤疏忽了,你且宣旨,孤自當站立聆聽。”
荀彧心中暗想:你站著也不合禮數。
面上卻不敢表露,又咽了咽口水,將到嘴邊的話嚥了回去。
他緩緩展開卷軸,宣讀起聖旨來:
“鑑於丞相於國之大功,其子曹彰、曹植皆展現出非凡之才,實乃國家之干城,特賜加封賞。
敕封曹彰為鄢陵侯,曹植為平原侯,各賜食邑一千戶,以彰其德。”
門外,曹丕的身影顯得格外孤寂,他側耳傾聽,每一個字都如針扎般清晰,卻唯獨沒有自已的名字。
那份失落與不甘,如同潮水般湧上心頭,讓他面色陰沉,難以自持。
他緊握雙拳,指甲幾乎嵌入掌心,卻仍無法平息內心的波瀾。
此時,曹植的聲音在廳內響起,滿含感激之情:
“臣,曹植,謝陛下隆恩!謝父相隆恩!”言辭之間,難掩喜悅與自豪。
曹操聞言,滿意地點點頭,目光中透露出對兩個兒子的期許:
“子文、子建,一文一武,乃我曹家之幸。孤十日後將南下荊州,你二人便隨孤出征,共赴國難。”
曹植立刻躬身領命:“臣謹遵父命,定不負所望!”
門外,司馬懿敏銳地察覺到了曹丕情緒的波動,他輕輕握住曹丕的胳膊,試圖給予安慰,卻反被曹丕憤然甩開。
曹丕一臉的不快,彷彿要將所有的不滿都發洩在這無力的動作之中。
曹操見狀,並未多加理會,只是淡淡地宣佈:
“今日的議事就到這裡吧。眾愛卿,都回去準備出征之事,務必全力以赴。”
“退班!!!”隨著一聲洪亮的傳令,廳內眾人紛紛起身,行禮告退。
“臣等告退!”眾臣齊聲應和,隨即魚貫而出。
丁儀在人群中瞥見曹丕與司馬懿,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他提高聲音對楊修說道:
“德祖,此次你的計策功不可沒啊!我們定要好好慶祝一番。”
馬一元在一旁聽得不滿,嘟囔道:“臭顯擺!”
楊修得意地引著曹植來到曹丕面前,行禮道:“來,子建,給二哥行禮。”
曹植依言行禮,言語間帶著幾分挑釁:“二哥,父親的稱讚,弟弟愧領了。還望二哥日後多加提攜。”
這一幕落在旁人眼中,無不覺得曹植太過張揚。
馬一元再次翻了個白眼,心中暗罵:“嘚瑟個啥!”
司馬懿亦是面露不屑,回了個假笑外加一個白眼:你得意不了多久。
路過的大臣們,或三兩成群,或獨行其路,目光中不乏對曹丕與司馬懿微妙處境的揶揄與揣測。
他們或低聲竊笑,或交換著意味深長的眼神,彷彿這場權力的遊戲,每個人都是旁觀者,又都是潛在的參與者。
就在這微妙的氣氛中,曹真怒氣衝衝地走來,直勾勾地盯著司馬懿,彷彿要將他生吞活剝一般:
“司馬懿,我恨不得現在就剁了你!你說你。。。”話語間,滿是憤慨與不甘。
曹丕見狀,連忙上前制止,聲音雖輕卻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別說了,先回去。。。”
他邊說邊拉著曹真,試圖平息這場無謂的爭執。
馬一元卻在一旁插話:“別啊!等會!曹操還沒找你事呢!說不定有好事等著你呢!”
司馬懿無奈地搖了搖頭,最終還是伸手攔住了即將離去的曹丕。
就在這時,房內突然傳來傳喚聲:
“宣!五官中郎將曹丕、司馬懿覲見!”
曹丕深吸一口氣,調整好自已的情緒,低頭走進房內,恭敬地行禮道:
“兒臣,拜見父親!臣無能,未能將軍令及時送達。特來向父親請罪。”
曹操坐在案前,審視著曹丕:
“軍令為何未送達?”
曹丕恭敬地回答:
“今日全城戒嚴,兒臣未能順利出城,故而軍令未能及時送達。”
曹操聞言,眉頭微皺:
“你手持軍令,卻被區區一道城門所阻?若有人阻攔,你為何不先斬後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