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些訊息時,徐芳沉默了許久。

她頭一回生出了後悔之意,後悔當年讓祝青山將喬桂華娶進門。

第二天,徐芳去到了祝青山家中。

這是她自分家以來,頭一回踏入自已這個小兒子的家。

一個不大的院子裡雜草橫生,院子裡倒著些鋤頭簸箕,凌亂不堪。

一踏進門便是一股腐肉味。

徐芳掃視一圈,在雞圈中看到了兩隻毛髮暗沉,早已死亡的雞。

徐芳眉心緊皺,她從未想過自已四兒子一家會將日子過成這糟心樣。

“你將這賤種拿走!她不是我的孩子,我兒子呢,你把我的兒子弄哪去了!”

屋內傳出喬桂華淒厲的尖叫聲。

門口處,臉上身上都灰撲撲髒兮兮的祝承福蹲在屋門口,看向徐芳的眼神怯生生的。

今年祝承福該五歲了,可他的身形同去年比起來,不僅沒有長高長胖,還瘦了些,眼眶都微微凹陷著。

“桂華,她就是咱們的孩子,你給她喂一口奶吧,她要餓死了。”

祝青山還在低聲勸慰著。

徐芳一步上前推開了門。

屋內還算整潔,也沒多大的異味。

徐芳都有些想笑,自家這兒子,連伺候月子都會,卻將自已兒子養成這個悽慘瘦弱的樣子。

門被推開的聲音打斷了還在爭吵的二人。

去年那場下的那場雨將他們家的麥子澆壞了一大半,糧稅一交,他們家便沒什麼能吃的東西了。

後來祝松山發糧種時,喬桂華賭氣,不讓祝青山來領。

祝青山只能讓鄰家大哥多買上一點,他給他銀錢,再悄悄把土豆種上。

也幸虧種下去了土豆。

靠著這些土豆和用先前的積蓄購買的粗糧,他們勉勉強強熬到了現在。

喬桂華懷孕得不是時候,家中吃的都得緊著她來,讓她先吃飽吃足。

不光是祝承福,就連祝青山都痩脫相了。

喬桂華懷孕後氣性更大了些,總是說祝青山沒本事,養不起她和她的孩子。

念著喬桂華懷著孕,祝青山一忍再忍,終於撐到了分娩的時日。

這是喬桂華的第二胎,生得很順暢,孩子呱呱落地大哭時,她原本還喜笑顏開。

一聽是個閨女,立馬變了臉,直接將手中的孩子摔了出去。

若不是穩婆站得近,又眼疾手快,這孩子還活不到如今。

這些細節是徐芳不知曉的,但她看著祝青山瘦得幾乎皮包骨頭的身子,再看看床上面頰還算圓潤的喬桂華,也算猜了個七七八八。

這麼多年了,徐芳總算狠起了心,做了一回惡婆婆。

她看都沒看喬桂華一眼,只直直盯著抱著個襁褓,半蹲在床前的祝青山。

“青山,娘給你兩個選擇,休了喬桂華,或是我把兩個孩子帶走。”

喬桂華和祝青山的做法實在是觸及到了徐芳的底線。

先前喬桂華再作再鬧,對自已的孩子和相公的好是沒的說的。

祝承福被寵到性子驕橫頑劣,在村裡是一等一的搗蛋鬼,闖了禍後喬桂華可不管是誰的錯,無條件地站在自家兒子身前替他擋下。

徐芳並不認可喬桂華的嬌寵孩子的做法,但她懶得去管四兒子的家事。

可如今,祝承福看向她的眼神怯生生,暗沉沉的,再無往日無法無天的跋扈。

徐芳的話將二人嚇得愣住。

祝青山還未說話,炕上的喬桂華便氣得破口大罵。

“好你個老虞婆,你早盼著這日是不是!我就是給你兒子生崽的器具,生下孩子你就要他休棄我,你怎的如此惡毒!”

說著,她還坐起身,一把推開祝青山,想撕扯徐芳。

祝青山如今瘦弱許多,力氣比不上她,被她推倒在地上。

動作間,他懷中那個瘦弱的嬰兒發出了幾聲微不可聞的啼哭聲。

哭聲讓喬桂華止住了動作,她看向祝青山懷中那個乾巴巴的孩子。

這孩子出生時她是看過一眼的,白嫩嫩的,一點沒有尋常孩子剛出生時的皺巴樣子,她原先還欣喜過,不愧是她兒子,生得就是好看。

可一想到這是個閨女,是個留不住的賠錢貨,那股氣又湧上心頭。

她嗤笑一聲:“這賤丫頭你想拿就拿走,我不稀罕要,至於承福,你別想動他一根手指頭。”

她話音落下,跌坐在地上的祝青山疲倦地開了口。

“娘,我想同你借二兩銀子。”

徐芳皺眉看向祝青山,這是她自踏進這個屋子來第一回有些表情。

祝青山埋著頭,聲音嘶啞:“桂華月子還沒做好,這二兩銀子就當是給她坐月子了,我給您打上借條,日後定會還給您的。”

祝青山話說的隱晦,但在場的人都聽出來了,祝青山是同意他娘提出的休妻了。

氣氛沉寂許久,喬桂華同瘋了一樣撲到祝青山身上,撕扯著他。

“你個喪良心的,我日日為你和承福謀劃,天天念著你們,你就為了個賤丫頭要休了我,你還是不是人!”

祝青山被她撕扯得衣衫凌亂,他身上沒多大力氣,只小心護著懷中的閨女。

他確實是個自私自利的人,他一直是有自知之明的。

他知道他不如大哥高尚,不如二哥聰明,不如三哥老實。

就是因為他一直以來什麼都知道,他心中才積攢了許多自已都意識不到的哀怨。

怨自已平凡無能,怨自已爹孃不肯給他更多教育和機會。

喬桂華嫁進來後所說所做的,給了他一個宣洩的機會。

他可以默默站在喬桂華身後,看著她在自已爹孃面前使盡手段,想讓自已爹孃偏寵自已一點。

即使最後因為祝嬈的關係分了家,他心中想的也是為了個丫頭,至於嗎。

直到他懷中也抱了個瘦瘦小小,幾乎下一瞬就要斷氣的丫頭時,他才驚覺。

至於的,當然是至於的。

人有時候就是如此,刀子扎不到自已身上不知道疼。

祝青山這些年都站在喬桂華身後,自詡局外人一般袖手旁觀著。

他是既得利益者,自然不覺得喬桂華的所作所為有什麼錯。

可這回喬桂華傷害到的是他的孩子,他的兩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