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的歷史記載很簡陋。

只有某年某月,某某做了什麼。

輔助的虛擬畫面和記載一樣,都是斷斷續續的。

關於海陸之戰,沒有記載海族登陸的原因和背景。

不過,我比較傾向於這種接近中立的記載。

自帶感情和立場的歷史記錄會影響客觀性和真實性。

那段歷史資料並沒有關於環境鉅變之類的記錄。

所以也沒辦法拿現在的狀況去和那段歷史進行對比分析。

從所有的,公開的,可查的資料看,關於海面上升淹沒陸地的記載也只發生在世戰之後的大災變時期。

關於幾千年之前的那段記錄,就像是平鋪直敘般的描述。

既有海族的崛起、登陸和入侵。

也有龍族、矮人、巫人、獸人、精靈等大陸各種種族暫時擱置彼此之間的矛盾,組建聯盟,共同抵禦海族的進攻。

按照描述,當時的人類還只是巫人一族的附庸,並不是大陸的主宰。

當然,這種記錄到底屬於歷史的縮影,還是一種奇幻小說般的史詩?

對我來說,或者說對大部分人來說,都會認同那些記錄是後一種。

從資料的來源看,那些文字性的描述以及虛擬出的一些場景世界,無一不指向了多倫王國之前繼承下來的歷史文化。

也就是說,多倫帝國現在所在的大陸,在幾千年之前也遭遇了海族的入侵。

從那些虛擬的場景模糊的刻畫出幾千年以前海族的輪廓。

就像在那個古老的年代,大陸的各個種族外貌特徵互相之間都有明顯的差距。

海族也是如此。

按照那些對幾千年之前的大事件的描述,海族內部似乎也有明顯的階層差異。

光從虛擬場景就能看出一二。

海族中的王族與普通海族有明顯的外貌差別。

簡單來說,海王族的外型更接近人類。

海族的首領,帶領海族眾部上岸作戰的是海王一族。

而海王一族的發源地,根據歷史記錄和星球定位,應該屬於最初的深海區域。

無論海平面如何上漲,這個星球的深海區域始終不變。

那個深海區域大概的位置就在這個星球的東海。

這個星球共有七片海洋。

以尋龍大陸為起始,位於尋龍大陸東西兩側的,分別就是東海和西海。

東海的面積最大,東海的另一側就是多倫帝國所在的大陸。

西海的面積次之,西海的另一側是塔西帝國所在。

多倫帝國與奧加大陸之間,以紅海相隔。

多倫帝國的運輸船隻只能在紅海商定好的航路行進。

和誰商定?

自然是和紅海的海族。

雖然時常會有摩擦發生,但是在官宣方面,我們能看到的是“多倫帝國與紅海海族的交往更進一步”云云。

我覺得這種官方宣傳很愚蠢。

且不說陸地上的人類和海族的矛盾能否調和,光從軍部每年為海軍招募新兵的數量上看,人海和平和睦就是個笑話。

偏偏這個笑話要講給帝國的公民聽,且這個笑話一點不可笑。

塔西帝國那邊也是一樣的情況。

他們似乎和黑海的海族關係更差一點。

塔西帝國僅剩的海洋部隊,還要分心對付黑海海族。

奧加大陸繼續向東,經過黑海,就能看見塔西帝國。

星球的兩極分別是北海和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