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紅海海族和黑海海族,來自北海海族的襲擾並不頻繁。
光從騷擾頻率上看,北海海族彷彿是低調一類低調的海族。
不過,我覺得海族都是一個樣子。
只不過是因為環境不同,而表現不同罷了。
這與人類對大洋的汙染更多的集中在近海有關係。
紅海和黑海海族的樣子,可以在多倫帝國公開資訊中看到。
樣子都差不多,下半身和海象差不多,有的海族已經長出了分叉的尾鰭。
有些海族上半身兩側的魚鰭變得粗壯,且能伸縮自如。
那些海里生物嘴巴下面全是觸手。
可能這樣的器官更方便它們固定食物,並往口器中塞吧。
也不知道這算進化還是突變。
反正和人類製造的汙染脫不了干係。
就這樣,海族在某些人類的眼中也是一種食物。
是的,就在多倫帝國艾蘭州。
那些世代打漁為生的漁民也會時不時的捕食海族。
我猜塔西帝國那邊應該也有類似的另類吧。
人類對海洋的汙染很早之前就開始了。
只是在最近百年時間裡,汙染在加速。
不用看那些公開的資料和宣傳鼓動材料,看看多倫帝國的飲食結構變化就能知道很多事情。
早在多倫還未改制,也就是自稱多倫聯合王國時期,傳統的飲食結構與現在的完全不同。
公開的資料可以查到,幾百年的時間裡,多倫王國的主食核心是土豆,肉類配菜核心是海鮮。
油炸魚排和油炸薯條可以算是多倫王國的傳統國菜。
相比起燒烤和燉煮,油炸更快速更簡單。
因為食材便宜,烹製手法簡單,大多數的國民都吃得起,所以油炸魚排薯條算是多倫國民菜。
那時候,大災變還未發生,極端氣候還未降臨,海洋漁業還是多倫傳統行業。
海平面還沒有發生變化,米德伊斯特州的荒漠化還不算嚴重。
從多倫諾森州北部到米德伊斯特州南部,都有以打漁為生的漁民。
海鮮物產豐富,海鮮特別是魚肉價格自然要比牛肉、羊肉、雞肉便宜。
後來發生的汙染也基本遵循著工業化程序所特有的性質。
發達便利的同時,汙染在加劇。
早在世戰前,多倫的肉食材料已經從海鮮改為牛肉、羊肉、雞肉。
雖然也是充滿了科技與狠活,但是因為進食而進入身體的毒素顯然要比海鮮穩定。
也許十幾年,也許幾十年,在肝臟徹底罷工前,是顯現不出來突變的。
最多就是身上因為雌性激素和抗生素積攢過多而出現的一些“小毛病”。
按照多倫醫療手冊上的建議,可以透過多喝水多休息來緩解。
最多就是在難受的時候,注射止痛劑或者鎮靜劑。
在短暫緩解身體不適的同時,慢慢對藥物產生依賴,
而已。
這比食用海鮮要安全得多。
吃牛肉、羊肉、雞肉不會死,至少不會馬上死。
而吃海鮮,呃...
打個比方,吃海鮮就像是在玩北境輪盤遊戲。
也許還沒吃完,就會蒙召去見偉大的光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