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夫人身為宰相之妻,又是當今定國公的妹妹,身份尊崇,自帶幾分威嚴,再加上她對馬博遠本就沒什麼好感,自然語氣重了一些,聽起來似乎是在問罪。
馬博遠倒也是不卑不亢,向著秦夫人又是拱了拱手。
“秦伯母誤會了,小侄哪敢擋您的路,只是在此等候,護送伯母及秦小姐一同去法華寺。”
秦夫人又是皺了皺眉頭。
“你怎麼知道我們要去法華寺?”
“秦伯父離開京都時特意囑咐了小侄,所以小侄便有心在相府外安排了暗哨,今日見您府上熱鬧,又準備了這些禮物出門,便一定是有什麼重要的事,小侄便想到今日是法華寺的齋日,伯母又一向心善,必然也是去那裡,便提前帶人在此等候。”
此人年紀不大,心機卻是如此深沉,竟猜到自已要去何處,果然如秦生所說,人不可貌相。
秦夫人心裡明白,馬博遠這麼說就是想討好,而且還想賣弄自已的聰明,這要是放在以前,秦夫人必然會對他有些好感,可如今,對他先入為主的印象便是浪蕩公子,想改觀怕是不易。
雖是這麼想的,但又想到此次出行只帶了三十幾名府中護衛,雖然背地裡還有暗衛,可終究心中還是有些不安,若是有馬博遠帶的官兵護衛,想來便會更加妥當,索性便也不再推辭。
“原來如此,馬大人倒是費心了。”
“只是分內之事。”
“既是這樣,那就勞煩馬大人隨我們同去吧。”
“是,還請伯母放心。”
秦夫人剛想放下布簾,似乎又想到了什麼,便又說道:
“這裡不是家中,馬大人又身穿官服,莫要失了禮數,讓人聽去也不好,所以還請勿要稱呼我為伯母。”
馬博遠愣了一下,隨即拱手道:
“秦夫人提醒的是,是在下疏忽了。”
秦夫人點了點頭,露出一抹笑容,算是給了馬博遠一絲善意。
馬博遠表面上雖看起來鎮定自若,不卑不亢,可心中卻早已是百爪撓心,他知道,秦之桃此時必然也坐在馬車內。
那日自從柳鎮回來後,秦之桃的一顰一笑便深深烙印在了他的心中,馬博遠雖是長期浪蕩在風月場所,也算是閱女無數,可能讓他一見傾心的便只有秦之桃一人。
想起秦之桃,他便夜不能寐,幾乎是相思成疾。
後來終於得了機會,與自已父親言明瞭此事。
馬志自然是不同意,在他看來,自已能在朝野中穩坐戶部尚書之位,便得益於自已不參與黨派之爭,一直保持中立,若是隨了馬博遠,與秦家結親,那便是有意加入秦生一黨,這與自已的初衷背道而馳。
本來馬博遠也不抱希望,可突然得了聖旨,皇上竟給了他封賞,做了左都衛千戶,這讓他受寵若驚之餘,對迎娶秦家之女又起了心思。
好在這次馬志未一口否定,反而說是探探秦生口風,這才有了秦夫人如今的煩惱。
三日前,秦生欲離開京都,便特意派人知會馬博遠,讓他多多照拂相府,這讓馬博遠覺得自已可能還真有希望,若是真能抱得美人歸,那今生便足矣。
有左都衛的開路,一路上便行的更加順暢,未到午時便已經來到法華寺。
秦夫人與李雪梅下了馬車,秦之桃緊隨其後。
本以為能再一睹芳容,卻不想秦之桃戴著面紗,這讓馬博遠多少有些失望,雖是如此,但他的眼神卻在秦之桃身上一刻不曾離開。
馬博遠幾次上前想搭話,都被秦夫人巧妙阻擋,這讓馬博遠更加鬱悶,尤其看到秦之桃身邊那個白衣公子,一路上與秦之桃有說有笑,讓他心中醋意更濃。
白曉棠似乎也看出了馬博遠的想法,總是護在秦之桃身邊,讓他接近不得。
直到女眷在佛堂中聽誦佛法之時,白曉棠一人站在外面,馬博遠這才上前,拱手道:
“白公子。”
白曉棠一愣,但隨即也還禮問道:
“馬大人怎麼會知道我的姓氏?”
“上次我拜訪相府與白公子有過一面之緣,白公子可還曾記得?”
白曉棠故作思索狀,其實自從馬博遠出現在路上的時候,白曉棠便已經認了出來,前幾日他殷勤的想進府拜訪,白曉棠也都知道,甚至秦之桃在柳鎮發生的事情他也知道,把馬博遠所作所為串起來,那便是隻有一個目的,他也是為秦之桃而來。
在白曉棠心中,秦之桃已然是自已未過門的妻子,自然不可能讓其他男人有想法,所以便對馬博遠心存了幾分敵意。
馬博遠心中也是這般想法,當日從相府出來後,他便已經派人查了白家的底細,也猜出了白曉棠的目的。
所以,兩人可謂是半斤八兩,把彼此視為了情敵。
“哦,想起來了,我說怎麼見到馬大人是有些眼熟呢。”
說著,白曉棠又是恭敬的行了一禮。
馬博遠趕忙抬手扶起。
“我二人年紀相仿,莫要這麼多禮,省得生分了。”
“馬大人是官,我是民,自然要區分清楚,禮數不能亂。”
見白曉棠不想與自已套近乎,馬博遠索性也不裝了,開口道:
“白公子此言甚是,我大吳向來重禮數,官最高,農次之,商再次,地位不能亂,禮數也不能亂,尤其是這婚喪嫁娶,都要講究個門當戶對,你說是不是?”
白曉棠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如今的大吳,繁榮昌盛,國泰民安,尤其是我江南之地,受陛下隆恩,欽賜為興吳重商之地,永珍革新,早已與以前不可同日而語,我江南雖重禮數,但也講平等,莫有人欺,人莫不欺,可謂是一片祥和,這門當戶對之說,更是成為糟粕,馬大人還是應該多走走看看,與時俱進才好。”
“江南之地我確實未曾去過,可此處是京都,便要遵從京都的規矩。”
“京都乃我大吳都城,天子腳下,最重法度,據白某所知,我大吳律法可是沒有門當戶對這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