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國、金國、遼國,數千年來都一直盤踞在幽州以及幽州北部的地區上。

只不過,

他們跟匈奴不一樣,

雖然一開始,

作為遊牧民族,或者是漁獵民族,像這些契丹人、女真人一開始也是沒有自已語言的。

只不過,

在跟中原王朝數百年來的交流中,

慢慢地,

遼東地區的異族,漸漸演化出了自已的文字,並建立起來屬於自已的國家。

反倒是匈奴,

一直保持著自已遊牧民族的風格。

不但沒有自已的問題, 更沒有自已的國家。

之所以聯合一起,

全靠匈奴王庭的強勢,

都是各個部族聯合在一起的產物。

相反,

清國、金國、遼國三國,

則是建立起了自已的國家。

其中,

清國和金國之間,

血緣上,更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這三個國家,

也都曾強盛一時,

哪怕是在韓子安出現前的數十年間,也都擁有相當強悍的戰鬥力。

尤其是金國的鐵浮屠,更是曾南下打的宋國丟盔卸甲,並將宋國的皇帝、皇后以及諸多公主,劫掠到了金國。

只是這些,

都已經是曾經。

隨著韓子安的橫空出世,

這三個國家,便一直憋屈的鎖在北境。

如今,

聽到楚軍大舉北上的訊息後,

這三個國家,毫不猶豫的聯合在一起,選擇共同抵禦楚軍的洶湧攻勢。

甚至於,

他們還派遣使臣,聯絡匈奴。

對此,

匈奴也給出表態,

派遣了匈奴當世名將宇文遼遠,出兵十萬鐵騎,出兵相助。

......

另外一邊。

三月。

韓子安率軍二十萬,出兵北伐。

之所以兵馬並不是很多,

主要原因,

就是因為這次的北上,不同於進攻齊國可以全程依靠水路。

歷史中的種種案例,已經說明了,想要北征遼東,絕對不能帶太多的兵馬。

否則,

後勤上的負擔,

就能將一個國家壓垮。

畢竟韓子安不是楊廣,不可能做出率軍百萬征討高麗的事情。

先不說楚國能不能調動百萬大軍,就算真的能,也沒辦法調動幾百萬的民夫去運送糧草啊。

至於說,

為什麼要將北伐的時間,定在三月。

其實也是有原因的。

因為冬季,

身處北境的遊牧民族,很難獲取糧食餵給戰馬。

這也就使得,

冬天過去,春天來的時候,遊牧民族的戰馬普遍都會很瘦弱。

相反,

秋天的時候,

吃飽後的遊牧民族,恰恰是戰力巔峰的時期。

歷史中,

漢武帝每一次征討匈奴,

也都是在春天的時候。

就是因為,

在冬天,

漢武帝可以憑藉漢朝雄厚的實力,直接用小米餵養戰馬,使得冬天不掉膘。

等到春天,

就可以用騎兵,直接碾壓匈奴。

韓子安也是打著這樣的算盤, 選擇在三月出兵。

只不過,

韓子安可不想跟他們墨嘰,

而是打算一戰滅國。

最好能畢其功於一役,免得耽誤自已一統天下的時間。

......

三月中旬。

經過半個多月的行軍後,

大軍抵達薊城。

五日後,

大軍穿過了北境防線,

四月初,

雙方於無終碰面,

初戰,

韓子安以正合出奇勝,用步軍阻攔了敵軍騎兵的衝鋒,隨後親率騎軍從側翼迂迴包抄,大破三國聯軍。

隨後乘勝追擊。

然而,

在追擊的過程中,

三國聯軍幾度整合敗軍,使徒重新佈置防線,都被韓子安率軍衝散。

追擊的第三日,

突然,

有探馬來報,

匈奴大軍出現,斷了大軍糧道。

一時間,

楚軍陷入絕境。

就在四面楚歌之際,

韓子安命令大軍攜帶三日口糧,直接反向突圍,渡過灤水,隨後以破釜沉舟之勢,繞後迂迴大破匈奴大軍。

斬敵三萬,俘虜六萬餘人。

最終氣勢洶洶出征而來的十萬大軍,只有數千殘兵敗將得以逃脫,就連匈奴人引以為傲的宇文遼遠,更是成為楚軍俘虜。

對於這人,

韓子安有些印象。

當年,

葉璃北征匈奴,

結果因為大軍急攻進切,日夜兼併。

然後在人困馬乏的時候遭遇匈奴斥候的突襲,十萬大軍被八百匈奴斥候殺的丟盔卸甲。

宇文遼遠至此一戰成名。

後面,

宇文遼遠也展現出不錯的軍事天賦,帶領匈奴大軍南征北戰,立下過赫赫戰功。

只是在與韓子安的第一次交鋒後,

就被俘虜。

甚至於,

在經過勸降後,

更是直接選擇投降。

當這個訊息傳回匈奴王庭後,

匈奴單于又驚又怒。

他怎麼也沒想到,匈奴人數千年來,好不容易出現的天才將領,就這樣被一戰俘虜了?

不過更讓他氣惱的,還是宇文遼遠的投降。

尤其是十萬人的損失,可以說讓匈奴人元氣大傷。

要知道,

匈奴人身處北境苦寒之地,本身因為環境因素,還有惡劣的生存環境,使得匈奴的人口始終都提不上去。

也只有天氣轉暖的年份,日子才稍微好過一點。

一旦經歷冰河期的氣溫降低,單單是糧食的匱乏,就能使大量族人凍死餓死。

不過就在匈奴單于,在考慮要不要報仇的時候,晉國使臣到了。

.......

另外一邊。

大破匈奴之後的楚軍,

並沒有停止進攻的步伐。

很快就在灤水下游的孤竹,追上了三國聯軍,雙方的第二次大規模交鋒,楚軍大破之!

斬敵七萬,俘虜十六萬。

此戰過後,

算是徹底擊潰了三國的有生力量。

本身他們在臨淄城一戰中,主力部隊就損失殆盡,尤其是金國名揚天下的鐵浮屠和柺子馬,更是全軍覆沒。

清國的八旗軍同樣損失慘重,

而這一次的戰敗,

清國最後的精銳也損失殆盡。

遼國就更不用說了,遼國皇帝得到戰敗訊息的第一時間,便帶著財寶和妻妾,向北逃遁。

時年,夏。

楚軍攻破遼國都城,遼國亡。

次月,

金國皇帝也向北逃遁,都城被守軍將士開啟,金國亡。

九月。

二十萬楚軍兵臨盛京城下。

清國在絕境之中,選擇投降。

清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