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趙匡胤:“你們讓朕如何是好啊!”
劇透歷史,從紅場閱兵開始 浮黎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在唐朝的大殿之中。
曾經悄俏對李世民的行為提出抨擊,私底下指責他弒兄殺弟的大臣們,此刻卻紛紛改變了態度,他們心悅誠服地站在那裡,眼神中充滿了對這位偉大君主的敬仰和欽佩。
一些聰明伶俐的大臣們,更是毫不猶豫地跪倒在地。
p他們的臉上洋溢著喜悅和自豪,高聲讚美道:“陛下,您開創了貞觀之治,這是大唐的福祉,必將綿延不絕,永載史冊!”
程咬金這位性格直爽的大將更是忍不住哈哈大笑,他拍著大腿說道:“現在我看誰還敢拿玄武門之變來攻擊陛下!陛下英明神武,功績赫赫,那些謠言和攻訐簡直不值一提!”
然而,李世民聽到這些話,臉色卻突然一沉。
他心想:你們這些人啊,就不能讓我稍微開心一下嗎?非得提那些舊事幹嘛。
就在這時,魏徵似乎聽不得這些阿諛奉承之詞,他立刻站出來,毫不留情地指出:“陛下,我們仍需保持清醒和專注,不能僅僅滿足於過去的成就。不好好治理國家,未來的變數可是無法預料的。”
李世民聽了這話,不由得感到有些無語。
他皺了皺眉,感到一陣無可奈何,下面一個個的都是反賊嗎?
哪壺不開提哪壺?
你們這些大臣啊,真是一個比一個能說會道。
就不能讓我稍微享受一下這片刻的寧靜和喜悅嗎?
於是,李世民揮了揮手,打斷了眾人的議論,他笑著說道:“好了好了,咳咳,魏徵,你就少說兩句吧。我們還是多看看天幕吧,說不定能從中得到什麼啟示呢。”
……
在幽暗的宮殿深處,被軟禁的太上皇李淵獨自一人,目光空洞地盯著天幕,那上面的字跡彷彿要將他內心的所有言語都吞噬。
他的心中充滿了複雜的情緒,但口中卻久久未能吐出一個字。
回想起當年的玄武門之變,那一幕幕驚心動魄的場景如同昨日之事。
在那場政變中,太子李建成被冷酷地射殺,自己也因此被迫退位,從此過上了幽禁的生活,成為了名義上的太上皇。
他內心曾對李世民充滿了埋怨和不解,為何這個曾經他寄予厚望的兒子,會選擇走上謀逆的道路,而不是安心做一個逍遙自在的秦王呢?
然而,歲月流轉,當今天他看到了天幕上那“貞觀之治”四個大字時,心中不禁湧起了複雜的感慨。
他明白,李世民之所以能有如此豐功偉績,除了他個人的雄才大略和抱負之外,更有著作為帝王所必須承擔的責任。
李世民想要向他這個父皇證明,他比任何人都更適合坐上這個皇位。
他想要向天下的百姓證明,他能夠帶領大唐走向繁榮昌盛。而這一切,都源於他內心深處的那份堅定和執著。
弒兄的行為,或許在世人眼中是李世民的汙點,但在他看來,那卻是他開創治世的起點。
他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和價值,讓大唐百姓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想到這裡,李淵終於輕輕嘆了口氣,低聲自語道:“這天下交給你才是正確的。”他心中的埋怨和不解在這一刻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對兒子的理解和認可。
“二鳳,父王不會再怨你了。”李淵的聲音雖然低沉,但卻充滿了堅定和感慨。
有時候,歷史能證明一切,如果是李建成當皇帝的話,恐怕,就不會有這樣的貞觀盛世了。
【16:38:21,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
【武則天又名武曌,她也是華夏曆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
“武曌?好一個武曌,明月當空。”
呂雉此刻內心猶如波濤洶湧的大海,思緒紛飛。
她原本正在沉思,突然聽到關於女人稱帝的話題,心中不禁一震。
“嗯?女人竟也能成為皇帝,這真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想法。”
呂雉心中暗自思忖,“那我,身為大漢的皇后,又該如何定位自己呢?”
她的目光逐漸變得深邃,彷彿在思考著這個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她想起劉邦的種種行為,尤其是他對那個戚夫人的寵愛,讓兩人早已貌合神離。
呂雉心中雖然有些不甘,但她更清楚自己的使命。
她並不屑於與戚夫人爭寵,而是將全部的心血都傾注在兒子劉盈身上。
對她而言,只要劉盈的太子之位穩固,她便能忍受一切。
然而,她也深知政治鬥爭的殘酷。
如果劉邦真的有意更換太子,那麼她就必須採取行動來保護自己和兒子的地位。
她絕不會坐視不理,讓一切努力付諸東流。
劉邦在一旁察言觀色,看到呂雉眼中閃過的精光,心中頓時一緊。
他偷偷地看了一眼呂雉,試圖揣摩她的心思。
“皇后......”劉邦試探性地開口,“在想什麼呢?”
呂雉收回思緒,緩緩地抬起頭,看向劉邦。
“陛下,”呂雉淡淡地說道,“若我兒劉盈能夠坐穩這太子之位,我自然會盡心輔佐。但若是太子之位換成了劉如意,那情況可就不同了。”
劉邦聽到這話,心中頓時一緊。他深知呂雉在朝中的威望和影響力,以及呂家背後的勢力。
一想到呂雉可能採取的行動和她背後的支援,劉邦就感到一陣頭皮發麻。
他急忙表態道:“皇后放心,太子是國之本,不可輕易動搖。朕絕不會做出更換太子的決定。”
呂雉聽後,微微點了點頭,但眼中的精光並未完全散去。
劉邦此時此刻幾乎是一陣寒意從腳底直升天靈蓋,呂雉這婆娘居然有了謀反的心思!
不行,自己一定要想辦法解決這一切。
呂雉是有著一絲野心,但是權衡利弊之後,還是再次開口:
“陛下大可放心。”
“陛下初創霸業,根基未穩。”
“若政權更迭,天下又將大亂。”
“臣妾屬實不願這樣。”
“如若陛下不放心,大可等分封異姓王之後,與群臣訂下“非劉氏不王”的盟約。”
就當劉邦正思緒萬千的時候,聽到呂雉這麼一句話,他頭皮發麻的感覺這才減輕了一些。
罷了,只要這天下姓劉就行。
……
李世民此刻驚愕至極,原本看到天幕上自己開創“貞觀之治”的喜悅被一股怒火衝散得無影無蹤。他瞪大了眼睛,氣極反笑,怒道:“真是豈有此理!我大唐的江山,竟然會被一個女子奪去,這簡直是我大唐的恥辱!”
他猛地一拍龍椅,站起身來,厲聲喝道:“來人!給朕立刻去查清楚這個武則天是何許人也,竟然敢竊取我大唐的皇位!”
朝中大臣們此刻也是面面相覷,心中驚濤駭浪。他們從未聽說過女子稱帝的事情,這簡直是對傳統觀念的一次巨大沖擊。
漢朝的呂后雖然權勢滔天,但也只是臨朝稱制,並未真正稱帝;
隋朝的獨孤皇后雖然積極參與朝政,甚至被稱為二聖,但同樣沒有稱帝之心。
可如今,他們大唐竟然出現了女帝,這讓他們感到無比的震驚和困惑。
大臣們心中暗自思忖,這女子稱帝,必定是後宮干政、架空了皇帝。
可他們大唐的皇帝們都是英明神武之輩,怎麼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呢?這實在是令人費解。
一些膽小的大臣此刻已經是戰戰兢兢,生怕被皇帝問責。
他們知道,這涉及到皇室的事情,稍有不慎就可能引來大禍。
因此,他們縱使心中有萬般疑問和想法,也不敢輕易開口。
李世民看著滿朝文武的沉默,心中的怒火更盛。
他知道,這件事情必須查清楚,否則他無法向天下百姓交代。
他深吸一口氣,努力平復心中的怒火,沉聲道:“各位愛卿,此事關乎大唐的顏面和皇室的尊嚴,必須嚴查到底。朕不希望看到任何人對此事置若罔聞,更不允許有人暗中包庇。去給我找這個叫武則天的,武曌的也不要放過,朕倒要看看是什麼樣的女子能奪了我李唐的江山?”
大臣們聞言,紛紛低頭稱是,表示會全力配合皇帝的調查。
他們知道,此刻保持沉默和順從是最明智的選擇。
至於武則天的來歷和背景,他們也只能寄希望於皇帝的調查能夠揭開真相了。
只有頭鐵的魏徵不懼這種氛圍,大聲驚呼:
“陛下,這.....這後宮女子不可干政啊!”
“禍亂朝綱!國之不穩啊!”
李世民無語:
“這不是廢話嗎,這還用的著你說?”
接著說道:
“來人,擬旨!”
“我唐朝凡後宮女子不得干政!若有干政者人皆可殺之!”
“任何儲君不得納武姓女子入宮!”
“如有儲君違背,三省六部共同發起裁決,超半數同意者,可罷黜儲君另立新君!”
李世民殺伐果決,連下數道旨意。
唐朝剛有繁盛的“貞觀之治”,接著就是女子稱帝。
這簡直是奇恥大辱!
他要根除這種隱患,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
他現在哪裡想的到,這個無能皇帝竟然是自己的兒子。
未來女皇帝武則天還是他的才人呢。
(此時此刻武則天叫武媚娘。)
【16:46:18,唐玄宗李隆基將唐王朝的繁盛推向頂峰,史稱“開元盛世”。】
李世民長噓一口氣。
還好,唐朝還是姓李的!
奪回政權必不容易!
這個叫李隆基的子孫不僅穩定內亂,還開創盛世。
當真是不錯!
有他李世民的風範!
不過,為什麼廟號叫做玄呢?
李世民的心裡十分清楚,“玄”這個廟號,不能說好,也不能說不好。
因為“玄”本身就有捉摸不透的意思。
【17:00:58,唐玄宗沉迷享樂,安史之亂爆發,盛唐一瞬間倒塌。】
“什麼?”
李世民險些一口老血吐出來。
“朕剛才還在誇讚這個子孫的才幹,怎料他竟如此迅速地讓盛唐的輝煌開始黯然失色!”
李世民的心情如同過山車一般起伏不定。
他原本對這位子孫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延續大唐的輝煌,卻沒想到事情會如此迅速地發生轉變。
想起這位子孫早年間的勵精圖治,李世民不禁感嘆歲月無情。
雖然李隆基一開始一心為國為民,勤勉努力,讓大唐的國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他到了晚年,卻開始貪圖享樂,沉迷於各種奢侈的生活,對國家的治理漸漸失去了興趣。
李世民心中充滿了疑惑和憤怒。
他自問,哪家的皇帝會如此不負責任地揮霍國家的未來?
他不由得想起了魏徵,此刻,他特別想學習魏徵的口才,狠狠地噴一噴這個不爭氣的後代。
或者,要是魏徵能活得久一些,就該狠狠地罵這個不肖子孫一頓。
他撫了撫胸口,試圖平復內心的激動。
他明白,自古以來,王朝的興衰更替都是無法避免的規律。
盛極必衰,這是歷史的鐵律。
然而,作為一位有抱負的皇帝,他始終不甘心讓大唐的百姓遭受戰亂之苦。
“朕已經盡力避免了武則天的出現,為大唐的穩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李世民心中暗自嘆息。
他知道,要想真正保護大唐的百姓不受戰亂之苦,單憑他一人之力是遠遠不夠的。
他必須尋找更多的方法來鞏固國家的根基,增強國家的實力。
然而,這談何容易!大唐的國運似乎已經被註定了。
他看著天幕上的資料,心中充滿了無奈和惋惜。
【17:56:50,朱溫滅唐,國號為梁。】
這條記錄影一把尖刀刺入了李世民的心,此時此刻,他的心都在滴血。
雖然不是親眼見證大唐的覆滅,心中的痛楚難以言表。
李世民心中五味雜陳,他既感到惋惜,又覺得憤怒。
他深知,大唐的輝煌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過無數代人的努力和奮鬥才鑄就的。
然而,如今這一切都在瞬間化為烏有。
【18:07:05,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送給了遼國契丹人。】
“怎麼可以如此!”
燕雲十六州是大唐的門戶,失去它意味著大唐的邊疆將再無安寧之日。
李世民龍顏大怒,他無法理解,為何會有人如此輕易地放棄國家的領土和尊嚴。
【18:13:37,後周建立。】
大唐滅亡後,新的王朝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然而,這一切在李世民眼中都顯得如此刺眼。
他知道,這些新王朝的興起都建立在大唐的廢墟之上,而他卻無能為力。
【18:16:00,陳橋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後周滅亡,北宋建立。】
聽到自己的名字,宋太祖趙匡胤趕緊坐直了身體。
本來他是叫了自己的弟弟趙光義來商議事情的,但是如今時候尚早,倒是可以仔細看看天幕究竟說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