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1:48,陳朝滅亡,隋朝統一天下。】

【16:07:57,隋煬帝,楊廣開鑿大運河。】

【16:10:51,隋煬帝楊廣三徵高句麗,結果耗盡國力,導致了天下大亂。】

【楊廣始建進士科,奠定科舉制度,這是歷史上極其重大影響,極其深遠的大事。】

【楊廣有功。不是昏君,但卻是暴君。】

【楊廣繼位後,立馬假傳楊堅遺囑,逼迫楊勇自盡。】

【在位期間,頻繁發動戰爭,西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耗費國力,民不聊生。】

【16:11:56,唐太祖李淵起兵反隋。】

【16:12:40,隋煬帝楊廣遭到叛變,曾言,天子之身不可死於刀兵,天子有天子的死法,遂自縊。】

楊堅此刻坐在龍椅上,腦袋瓜子嗡嗡作響,臉色蒼白,彷彿遭受了巨大的打擊。

他一臉不可置信地盯著天幕上顯現的文字,心中充滿了疑惑和驚恐。

皇后獨孤伽羅一直對太子楊勇心生不滿,最近更是頻繁地向他提議廢掉太子。

楊堅本以為這只是皇后的一時之氣,沒想到今天竟然成真了。

他無法接受這個事實,更無法接受隋朝會如此短命。

“什麼,這怎麼會,朕的隋朝也是二世而亡?”楊堅喃喃自語,撲通一聲坐在了龍椅之上,心中湧起一股難以名狀的悲痛。

他想起自己一手創立的隋朝,曾經是那麼強大、富裕,如今卻面臨著覆滅的危機。

“開鑿大運河聽上去是個大工程,莫非廣兒如秦二世胡亥那般徵集民夫苛待百姓?”

楊堅不禁想起當年秦始皇為了修建長城而大量徵集民夫,導致百姓怨聲載道,最終秦朝也因此滅亡。

難道隋朝也會步其後塵嗎?

搖了搖頭,隋文帝還是否定了自己的想法,照他看來,這怎麼也不太可能。

“朕的大隋何其富裕,糧倉囤的糧食夠天下人吃好幾年。”

“這樣的話,又何必讓那些民夫如此辛勞呢?”

“不過,也有可能是三徵高句麗就耗盡國力,天下大亂?”

他實在是沒想到這次戰爭竟然會成為隋朝覆滅的導火索。

就在楊堅心中驚疑不定的時候,皇后獨孤伽羅步履匆匆地趕了過來。

她看到天幕上的文字後,臉色也變得蒼白起來。

“陛下,臣妾看到天幕心中慌亂。”

獨孤伽羅緊握著楊堅的手,聲音帶著顫抖。

“廣兒不好女色,不好奢靡,素來乖巧,怎會行如此荒唐之事?”

獨孤伽羅無法接受自己的兒子會做出這樣的事情,她一直以來都認為楊廣是個乖巧懂事的孩子。

楊堅輕拍獨孤伽羅的手,示意她鎮靜下來。

他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這天幕顯示的歷史不假,可見咱的隋朝也是如此般發展。”

“朕的隋朝恐怕真會敗於廣兒之手。”

楊堅說完這句話後,便陷入了沉默。

獨孤伽羅也沉默了下來,她明白楊堅的意思。

“眼下要想辦法儘量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

楊堅沉吟了一番,隨後緩緩吐出了自己的想法。

“那秦二世胡亥幼時也是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內裡卻是包藏禍心。”楊堅嘆息著,回想起歷史上的秦二世,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憂慮。

他擔心自己的兒子楊廣也會像胡亥那樣,外表乖巧,內心卻充滿了野心和陰謀。

“朕怕廣兒也如同這般,平日都是裝給朕看。”楊堅的眉頭緊鎖,對楊廣的信任已經大打折扣。

他開始懷疑,自己的兒子是否也在欺騙他,是否也在暗中策劃著什麼陰謀。

獨孤伽羅聽了楊堅的話,面色也變得凝重起來。

“依我看,勇兒這太子就先別廢了。”

她知道楊堅的擔憂並非無的放矢,楊勇的種種行為確實讓人失望。但是,廢掉太子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慎重考慮。

“可是勇兒妻妾成群,不善待太子妃,更是揮金如土。”獨孤伽羅忍不住提醒楊堅,楊勇的品德問題也是不能忽視的。

楊堅思索了一番,緩緩說道:“妻妾成群不代表沒有治國才能。

咱們不能只看表面,要深入瞭解勇兒的內心和能力。”

他決定給楊勇一個機會,先觀察一段時間,看看他是否有治國之才。

如果沒有,再考慮廢太子的事情。

“廣兒不好女色可是昏庸無道。”

獨孤伽羅提出了另一個擔憂,她認為楊廣雖然不好女色,但也不能保證他就是一個明君。

楊堅搖了搖頭,說道:“這萬不可一概而論。廣兒雖然不好女色,但也不能說他就是昏庸無道。我們要看他的行為和決策是否明智和有利於國家。”

他決定暫時將楊廣關禁閉,並派幾個暗探去調查他平時的行為和言論,看看他是否有欺瞞皇帝的行為。

“咱們還有幾個兒子,都觀察觀察。”

楊堅最後說道,他決定對所有的兒子都進行一番考察,看看誰才是最適合繼承皇位的人選。

獨孤伽羅緩緩點頭,回握了一下楊堅的手,表示同意他的決定。

她知道,這是為了大隋的未來,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

……

秦始皇鼻子微微發癢,他老覺得好像有人在偷偷議論他一樣。

他眉頭緊鎖,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煩躁。

“這隋朝竟和朕的大秦一樣二世而亡!”他喃喃自語,聲音中帶著一絲不甘和疑惑。

他的大秦,曾經一統六國,威震四方,為何最終也會落得如此下場?

淳于越鼓起勇氣,走上前來,他的聲音在空曠的宮殿中迴盪:“陛下,大秦天然河流尚且眾多,開兆運河需連線這些河流。這開兆大運河的工程量,恐怕不亞於陛下當年修建的長城。”

他深吸了一口氣,繼續說道:“隋朝在開兆運河的修建中徵集了大量民夫,加之徵伐高句麗等戰爭,國力被迅速耗盡。隋煬帝楊廣未能善待百姓,最終導致了百姓起義,國家滅亡。”

淳于越抬起頭,直視著秦始皇的眼睛:“先有大秦,後有大隋。孟子所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實乃至理名言。陛下,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還請多多考慮民生。”

說完,他重重跪地,心中忐忑不安。

他知道,自己所說的話可能觸怒了始皇帝,但他仍然選擇說出來,因為他深信這是為了大秦的未來。

秦始皇沉默了許久,他的目光在淳于越身上停留了片刻,然後緩緩開口:“你所說的話,朕都記下了。”

他的聲音雖然平靜,但其中卻透露出一種深深的思索。

他知道,淳于越所說並非無的放矢,大秦的興衰存亡,確實與民生息息相關。

“朕會好好考慮的。”秦始皇最終說道,他的目光望向遠方,彷彿在思考著整個國家的未來。

淳于越聽到這句話,心中鬆了一口氣。他知道,自己的話已經引起了皇帝的重視。

“愛卿明早便呈上奏摺,朕想盡快看到安撫百姓的章程。”

淳于越激動磕頭:

“臣自當不遺餘力。”

……

李世民看著天幕上顯現的隋朝歷史,心中不禁感慨萬千。

他感嘆道:“隋文帝給表叔留下的家底何其豐盛啊!甚至那時的糧食儲備都夠天下人吃個幾年。”

他想起隋文帝時期國力強盛、天下太平的景象,對比之下,隋煬帝楊廣卻如此迅速地敗光了這一切,不禁讓人唏噓。

然而,魏徵卻在這時潑了一盆冷水。

他趕緊站出來提醒李世民:“陛下,趕緊想想現在的大旱吧,羨慕隋文帝幹啥?糧食是隋朝的,咱大唐的百姓還在餓肚子呢!”

魏徵的話讓李世民如夢初醒,他意識到自己不能只沉浸在過去的輝煌中,而是要面對現實的挑戰。

李世民不甘示弱地反駁道:“要是沒有楊廣霍霍這些糧食和百姓,那這些都是朕的!”

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對楊廣的不滿和對自己未能繼承更多隋朝遺產的遺憾。

然而,魏徵卻訕笑道:“楊廣不霍霍,還有陛下什麼事!陛下如今能稱帝還得感謝楊廣。”

這句話讓李世民有些無語,他扶額嘆息,心想這人怎麼偏偏長了張嘴啊!

現在的天下正遭遇大旱,糧食欠收,百姓們的生活異常艱難。

表叔(楊廣)留點給他多好!

愁啊!

一想到這裡,他的頭髮都要開始掉了!

房玄齡笑呵呵的拱手道:

“陛下,不若再減輕些賦稅吧。”

李世民點點頭,隨即狠狠羨慕:

“表叔真是有個好父親啊!”

李淵正和後宮佳麗享樂,忽然有些不舒服,就好像有人揹著他說他壞話一樣。

“真奇怪,有誰說我壞話呢?”

他嘟噥了一句。

……

永樂年間的朱棣看到這非常羨慕,又極其無語。

百萬大軍啊,那可是百萬大軍,隋煬帝楊廣每次出征都是實打實的百萬大軍。

再加上,隋文帝時期留下的國庫和糧倉還真能供應上這幾次出征,哪像自己?

還得看太子臉色,誰家皇帝打仗看太子臉色的。

想到這裡,朱棣不由自主地看向了朱高熾,朱高熾心有靈犀一般地也看向了朱棣。

“老大.....”

朱棣剛張嘴就被朱高熾懟了回去。

“爹,沒錢啊。”

朱高熾攤開雙手,一臉苦哈哈的表情。

“真沒錢?”

朱棣有些不敢相信,自己才打了一次瓦剌,就沒錢了?

“哎呦,爹,您老是不知道,這哪都需要銀子不是?”

說完朱高熾看向朱高煦,伸出胖乎乎的手道:“老二,你那還有金豆子沒,我都快上街賣家當了。我知道你平時闊氣,給我點。”

朱高煦一臉警覺地看了朱高熾一眼,擺了擺手,“沒有,大哥,您也不是不知道,我這哪有什麼金豆子啊。”

“可你前些日子才給了瞻基....”

“正是因為如此我才沒了的,你要想要,找我那侄兒要去!”

朱棣看著兩人的樣子,不禁搖了搖頭。

百萬大軍出征,每天消耗的糧食就是一個無比驚人的數目。

更別提還要準備相應防具、武器、戰馬等。

他就從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

當真是羨慕啊!

這個隋煬帝楊廣領兵又實在是讓人無語。

每次出征都幾乎全軍覆沒!

都給高句麗變相送糧!

不會打仗還霍霍士兵性命!

朱棣頓感呼吸不暢。

想當年他發動靖難之役,一開始只有張玉、朱能帶領的八百府兵。

靖難之役三年,以這初始八百府兵對抗朱允炆京軍二十多萬。

何其艱難!

“朕有這兵力,靖難之役也不至於三年啊。”

“三個月都能給它打完咯。”

【16:12:18,李淵稱帝建立唐王朝,成功統一華夏。】

【16:15:12,李世民帶著程咬金、尉遲恭等心腹大將。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射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

(人無完人,李世民這一生最大的汙點就是弒兄奪位的玄武門之變。至於他還做過其他什麼昏事,倒沒什麼好挑刺的了。

不得不承認,李世民是一位明君,還是一位極其有能力的明君。)

李世民的面色一沉。

提及他的上位,就繞不開玄武門之變。

可那是自己願意的嗎?

自己不反那就得死啊!

這怎麼能行呢。

他都被太子李建成逼到啥份上了!

不弒兄活不下去啊!

自己也沒有大逆不道弒父。

父親李淵現在是太上皇,還活的好好的呢!

據說納了好些妃子,想給他生好些弟弟妹妹。

還好,天幕只是將玄武門之變一筆帶過,民間百姓大半還是不知情的。

不然他這老臉往哪擱呀!

【李世民清楚認知百姓如水,皇帝如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即位後的李世民體察民心,虛心納言。】

【對內文治天下,勸課農桑,開創貞觀之治。】

【對外開疆拓土,設立安西四鎮,西北藩邦尊稱其為“天可汗”。】

“天可汗,哈哈哈,好,好啊!”

李世民一臉得意,什麼是天可汗,就相當於現在的聯合國秘書長,但是這個秘書長是能夠調兵的。

貞觀之治不僅僅是一個時代的標誌,更是對李世民執政期間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的讚譽。

在貞觀年間,大唐帝國政治清明、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成為了中國歷史上一個輝煌的篇章。

李世民激動地在殿堂內來回踱步,他的眼神中閃爍著喜悅和自豪的光芒。

作為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深知開創一個治世的不易,也深知自己肩負的重任。

如今,看到大唐在他的領導下日益強盛,他的內心充滿了滿足和欣慰。

長孫無忌、尉遲恭、程咬金、秦瓊等一些李世民還是秦王時期的舊臣,也是激動的一臉通紅。

他們曾一同策劃了玄武門之變,幫助李世民登上了皇位。

看著李世民這些年有時候會因為玄武門之變愧疚,他們這些老臣心裡總不是滋味。

但是,他們也毫不後悔當時的選擇,因為那是他們為了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而做出的正確決定。

玄武門之變為大唐的發展掃清了障礙,為貞觀之治的出現創造了條件。

從東漢末年到唐朝建立之初,華夏大地歷經了數百年的戰亂和動盪。

期間雖然也有西晉初期和隋文帝時期的短暫安穩,但大多數時候都是動盪不安。

隋煬帝更是給大唐留下了一個爛攤子。

(事實上確實如此。楊廣導致華夏大地險些再次陷入分裂。而李世民要不是一代雄主,搞不好老百姓就得遭老罪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創一個治世難度何其高!

然而,他們的皇帝做到了!

李世民以其卓越的領導才能和深思熟慮的治國理念,引領著大唐走向了一個嶄新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