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這位歷經滄桑的輔政大臣,在看到孫權稱帝的訊息時,內心湧起了深深的欣慰。

多年來,他始終恪守孫策臨終前的囑託,將輔佐孫權視為己任。

如今,孫權終於登上了帝位,完成了兄長的遺願,張昭感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想當年,孫策臨終之際,將年輕的孫權託付給了張昭。

那時的孫權還年輕稚嫩,缺乏處理政務和統領江東的經驗。

然而,在張昭的悉心指導和全力輔佐下,孫權逐漸成長為一個有勇有謀的君主。

張昭率領群僚,為孫權加冕稱王,確立了他的統治地位。

然而,孫權在兄長去世後的悲痛中曾一度迷失了方向。

他深陷悲傷之中,無法正確看待當今的局勢。

這時,張昭挺身而出,以智者的眼光和堅定的信念勸諫孫權,讓他從悲痛中振作起來,擔負起兄長未完成的大業。

如今,天幕之上孫權稱帝的訊息傳來,張昭深感欣慰。

自己這下也算是有了盼頭了啊!

他慈愛地看著孫權,卻發現孫權的眉頭緊蹙,似乎有著難言之隱。

“主公,不知您為何事而擔憂呢?昭願為主公排憂解難。”

孫權深吸一口氣,沉悶地開口說:“唉,我擔憂的不是稱帝,而是天幕宣告世人,我們即將與魏蜀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

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對江東未來的擔憂,“如今我羽翼未豐,曹賊的實力又不容小覷,他們恐怕會欲除我江東為後快。”

張昭聽後,心中也不禁一沉。

他環顧四周,發現原本沉浸在喜悅中的眾人此刻都陷入了沉默。

空氣彷彿凝固了一般,只有孫權的聲音在迴盪。

他知道,此刻的江東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危機。

就在這時,周瑜打破了沉默。

他自信地笑了笑,接著冷靜地分析道:“在三國之中,劉備的實力最為弱小。我聽說早年間,劉備曾依附於曹操,但後來逃離了他的控制。

如今曹操看到天幕上劉備稱帝的資訊後,必定不會放過他。

主公,我們何不趁此機會去聯絡劉備呢?或許我們可以與他結盟,共同對抗曹操的威脅。”

“畢竟,敵人的敵人,那就算是我們的友軍啊。”

周瑜的話讓孫權頓時眼前一亮。

他的臉上露出了欣喜的表情。

他心中暗想,對啊,曹操還有劉備這個對手!

劉備此刻恐怕正在焦頭爛額地應對各種困境,無暇顧及江東之事。這對於孫權來說,無疑是一個難得的機遇。

張昭繼續說道:“不光如此,天幕將主公稱帝的訊息昭告天下,這無疑會引起許多人的關注。

一些有志之士和謀臣,定會前來投奔我們,尋求建功立業的機會。

同時,一些中立勢力也可能會看到我們的實力和潛力,選擇前來依附。”

孫權聽後,眉頭舒展開來,他深知這是一個重要的時刻。

他必須儘快制定出一個章程,以便更好地應對接下來的局勢。於是,他下令開展各種工作,包括招募兵馬、儲備糧草、修建城池等等。

而在這個關鍵時刻,天幕之上,歷史的程序也在不斷地推進著。

【13:49:25,劉備夷陵之戰慘敗,劉備病逝,白帝城託孤於諸葛亮。】

【13:51:24,劉禪稱帝,諸葛亮北伐。】

【13:53:24,諸葛亮病逝五丈原。自此蜀國實力一落千丈。】

【13:58:49,司馬懿發動政變,掌控曹魏。】

【14:03:53,蜀國滅亡。】

【14:04:36,司馬炎篡位,魏國滅亡,晉國建立。】

【14:10:02,晉滅吳,晉國統一天下。】

另一段三國時空內

“司馬懿!”許褚怒吼一聲,拔出手中的大刀,指著司馬懿的鼻子罵道。

“你竟敢背叛丞相,發動政變,我今天就要替丞相剷除你這個奸賊!”

司馬懿被嚇得渾身發抖,他急忙後退幾步,試圖避開許褚的刀鋒。

“許將軍,我司馬懿對丞相衷心不二,從未有過背叛之心啊!”他大聲辯解道。

然而,堂上的群臣卻紛紛避開,生怕被許褚的怒火波及。

不一會兒,中間就空出來了一個大圈,只有司馬懿孤零零地站在其中。

“什麼衷心不二,我看你就是狼子野心!”許褚根本不聽司馬懿的解釋,他提著大刀繼續向司馬懿砍去。

曹操此刻面色陰沉地坐在堂上,看著眼前的混亂局面。

他心中充滿了憤怒和不甘。

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竟然被司馬老賊摘了桃子!

自己一生驍勇善戰,竟然為他人做了嫁衣!然而,曹操畢竟是一代梟雄,他並沒有被憤怒衝昏頭腦。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突然開口喝道:“住手!”

許褚聽到曹操的聲音,立刻停住了手中的刀,眼中露出錯愕的神色。

“丞相,這是為何?”他不解地問道。曹操沒有回答許褚的問題,而是陷入了沉思。

天幕已經曝光了未來,局勢勢必會發生變化。

現在東吳實力稍弱,蜀國更是不成氣候。

這赤壁之戰,或許就會演變成兩方聯軍對抗曹軍的大戰。

想到這裡,曹操心中已經有了計較。

他知道,現在最重要的不是追究司馬懿的背叛,而是如何應對孫權和劉備的結盟。

只有先解決了這個首要的問題,才能談及其他。

於是,他揮了揮手,示意許褚退下。

然後,他轉向司馬懿,冷冷地說道:“司馬懿,你的事情我暫且記下。現在,你立刻去準備應對孫劉聯軍的事宜。

我希望你能戴罪立功,否則,我絕不輕饒!”

司馬懿聽到曹操的話,心中鬆了一口氣。

他知道自己暫時保住了性命,於是連忙點頭稱是,轉身退下。

而曹操則繼續坐在堂上,思考著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大戰。

他知道,這場戰爭將決定天下的命運,他必須小心謹慎地應對。

……

天幕的出現,無疑成為了一個劃時代的轉折點,它的出現影響了很多人的決斷,讓人們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行動方向和未來的命運。

這個事件的重要性,必將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深刻的印記,成為影響歷史程序的關鍵因素之一。

就好比秦始皇對大秦的未來提前謀劃一樣,天幕的出現也讓他開始重新審視和規劃自己的發展道路。

假如秦二世不再是胡亥,身邊也沒有趙高禍亂朝綱,秦始皇時期的律法也不再嚴苛,那麼整個大秦王朝的面貌將截然不同。

但即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隨之也會有新的危機出現,需要公子扶蘇等人去應對和解決。

公子扶蘇能否震懾住那些蠢蠢欲動的六國餘孽,能否維持住整個王朝的安定與繁榮,這都是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同時,百姓是否還會繼續起義,是否會對現有的政權產生不滿和反抗,這也是一個需要重視和警惕的問題。

再好比三國鼎立的訊息提前被各方知曉,司馬家族提前被曹操控制,這又將給未來歷史走向帶來怎樣的影響?

這些歷史上的名人們,是如往昔般大放異彩,還是在新的歷史環境下展現出不同的風貌?

誰都無法預知這一切會是怎麼樣的結果。

天幕的出現,讓人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決策,同時也讓人們看到了歷史的多變性和不可預測性。

影片接著播放,一幕幕震撼人心的畫面展現在觀眾面前。

人們彷彿穿越時空,親身經歷了那些歷史上的重大事件。

……

【14:19:45,匈奴人劉淵建立前趙,攻破晉都,西晉滅亡。同時開啟了五胡亂華的黑暗時期。】

“呸!”一聲怒斥在空氣中迴盪,充滿了對眼前之人的不屑與憤怒。

“沒本事就別篡位!”許褚的怒火中燒,他瞪大雙眼,目光如炬,緊盯著癱坐在地上的司馬懿。

“居然還讓匈奴人攻破國度!”許褚的聲音愈發高亢,彷彿要將胸中的憤怒全部傾瀉而出。

“丟盡了咱漢人的臉!”他憤然地補充道,語氣中充滿了對司馬懿的鄙視。

司馬懿剛剛掙扎著想要起身,卻被暴怒的許褚一腳踢倒在地。

他本就精神潰散,毫無防備地承受了這一腳,頓時感到一陣劇痛傳遍全身。

許褚急吼吼地向曹操建議道:“丞相!我看還是斬了這個謀逆之人吧!”

他的眼中閃爍著決絕的光芒,似乎對司馬懿的存在已經忍無可忍。

然而,曹操卻揮了揮手,示意許褚稍安勿躁。

他沉聲道:“虎痴,天幕既已示警,待我們好生提前部署才是。”

曹操生性多疑,這是眾所周知的。但同時,他也有著容人之量,對於有用的人才,他總是能夠給予機會。

想當年,關羽曾不得已投降於他,立功後卻決定離開曹軍去尋找劉備。當時,他的手下曾建議去追捕關羽,但曹操卻制止了他們。

他深知關羽是個人才,不忍殺之。甚至還說出了“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這樣大度的話語。這才有了後來關羽千里走單騎、義薄雲天的美名。

如今,面對司馬懿這個已經明牌的謀士,曹操自然也不會輕易殺之。

他深知司馬懿的才華,只要能夠好好利用,必定能夠為他的大業增添助力。

因此,儘管許褚怒火中燒,想要斬殺司馬懿,但曹操卻選擇了留下他的性命。

曹操用深邃的目光看著司馬懿,緩緩說道:“還不起身。”聲音中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

旁邊的人連忙將司馬懿扶起,幫助他站穩了腳跟。司馬懿這才緩過神來,他深吸了一口氣,平復了一下心情,隨即又跪下來向曹操表達了自己的忠誠和決心。

“丞相,臣曾因漢室被丞相所控制,一度拒絕丞相授予的官職。”司馬懿坦誠地說道,“但自官渡之戰後,丞相制霸北方,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能和智慧。雖丞相強行闢臣為文學掾,臣卻逐漸被丞相的大才所折服,心生敬仰。”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按天幕說法,臣之後代被匈奴攻破,堂堂漢室竟然有五胡亂華時期!臣每每想到此處,便心痛不已。臣自會約束好家人,切莫有謀逆之心!臣願全力支援丞相稱帝,為漢室江山的穩固貢獻自己的力量!”

說到這裡,司馬懿深深地磕了一個頭,表達了自己的誠意和決心。

曹操靜靜地聽著司馬懿的述說,目光始終沒有離開過他。他緩緩點頭,似乎在思考著司馬懿的話。

“奉孝身體不佳,朕確實需要人才來輔佐。”

曹操終於開口了,他的聲音中透露出一種堅定和決心,“你既有此心,朕便信你一回。希望你不要辜負朕的期望。”

說完,曹操的目光再次轉向了天幕,彷彿想要窺探到未來的秘密。

……

漢武帝的目光緊緊盯著天幕上展現的西晉被匈奴攻破的景象,他的臉上瞬間湧現出濃烈的怒意。

“朕最恨那匈奴!”

他咬牙切齒地說道,聲音中透露出對匈奴的深深痛恨。

在漢武帝的心中,匈奴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頭大患,他們屢次侵擾邊境,給百姓帶來了無盡的苦難。

“五胡亂華,民不聊生!”

漢武帝繼續說道,他的眼中閃爍著憤怒的光芒。

他深知,一旦匈奴攻破中原,百姓將遭受怎樣的災難。

五胡亂華的歷史,對他來說是一個深刻的警示,他不願看到自己的子民再次陷入那樣的苦難之中。

“苦的還是我百姓啊!”漢武帝的語氣中透露出對百姓的深深同情。

“看來打的還是不夠狠!不夠遠!”漢武帝的聲音逐漸變得堅定而有力。

他意識到,要想徹底消除匈奴的威脅,就必須採取更加果斷和有力的措施。

他決定加強對匈奴的打擊力度,不僅要將他們趕出中原,還要追擊到更遠的地方,確保他們永遠不再成為中原的威脅。

如果可以的話,滅族也不是不可以。

【14:23:04,宗王渡過長江,建立東晉。】

【14:42:35,苻堅帶領前秦統一北方。】

【14:47:18,淝水之戰,前秦慘敗。】

【15:00:41,宋武帝劉裕取代東晉建立南朝宋。

劉裕降封司馬德文為零陵王,自己登基稱帝,定國號“宋”,東晉也因此而滅亡】

【執政期間,劉裕體恤民情,格外注意底層百姓的生活。總而言之就是針對門閥士族,多多提拔重用寒門出身的子弟。終結了門閥專政的時代,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機要”的政治格局。】

【人無完人,缺點也是有的。】

【劉裕首開惡例,殺了禪讓的司馬德文,此後相沿成習,禪位的君主都保不了性命。】

【15:18:26,北魏孝文帝改革,全面漢化。】

【15:57:18,北周滅北齊,北方統一。】

【15:58:55,楊堅代周稱帝,國號為隋。】

終於輪到他了!

隋文帝楊堅此刻身體不由自主地向前傾斜,目光緊盯著天幕,渴望看得更真切一些。

三國亂世剛剛被司馬家艱難地統一,然而,歷史的波濤並未因此平息。

相反,它進入了更為錯綜複雜的兩晉南北朝時期。

這個時期,內部政權更迭頻繁,猶如走馬燈般變幻莫測。

而外部,蠻夷部族也趁機入侵,中原大地戰火紛飛。

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甚至到了易子而食的悲慘境地。

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隋文帝楊堅挺身而出,他憑藉著非凡的智慧和勇氣,結束了這長達三百年的分裂局面。

他統一了中原,使得這片土地再次煥發出勃勃生機。

結束戰亂之後,隋文帝深知百姓的疾苦,他多次減稅,力求減輕百姓的負擔。

同時,他還在各地建立糧倉,以備不時之需,防止凶年帶來的饑荒和災難。這些舉措使得百姓們逐漸走出了戰爭的陰影,開始過上了安穩的生活。

更為值得一提的是,隋文帝還首創了科舉制度。

這一制度的實施,使得朝廷官員的選拔不再侷限於上層貴族,而是面向更廣泛的社會階層。

這不僅為許多有才華但出身貧寒的人才提供了施展才華的機會,也極大地增強了朝廷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看著天幕上隋文帝的功績一一展現,楊堅不禁陷入了沉思。

這功績,能比得上那位一統六國的秦始皇嗎?

在某些方面,隋文帝的成就並不遜色於秦始皇。

他結束了長期的分裂局面,為百姓帶來了和平與安寧;

他實行減稅政策,關心民生疾苦;

他創立科舉制度,為國家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些功績都是不可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