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我大秦不能二世而亡!
劇透歷史,從紅場閱兵開始 浮黎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如李斯所想,秦始皇此刻思緒萬千。
天幕之前播放了他的功績,自然也包括了他正在做和著手準備做的事情。
可以說,仙人所揭示的都是真實可靠的,他絲毫不懷疑。
天幕資訊不多,但是如果按時間推算的話,離他駕崩沒幾年了。
即便他現在已經得到了仙人賜福,駕崩倒不會那麼早了。
可天幕提到徐福東渡後到了扶桑,還稱王了,這豈不是說徐福有造反的心思?
越想越有問題,嬴政忽然一驚,
說不定是徐福給他吃的丹藥有問題!
自己吃了他煉製的丹藥,反而覺得身體越發的沉重,開始他以為是自己年紀大了,可是,現在想來,恐怕和這些丹藥也是脫不了干係的。
秦始皇臉色發青,憤而開口命令道:“來人,在宮中找一條健康的狗,將徐福近日煉的丹藥全部餵給它。”
“若有任何異常,把徐福,包括那群方士,全部斬了!”
徐福還沒來得及求情,就被甲士捂住嘴帶走了。
這可真是伴君如伴虎。
秦始皇繼續思考天幕的內容。
趙高和胡亥矯詔登基,殺害公子扶蘇!
胡亥。
沒想到他居然還殺了自己的哥哥?
大膽!
自己當初殺自己的弟弟長安君,是因為他叛國了,可扶蘇呢?
扶蘇怎麼可能叛國,定是趙高唆使胡亥!
趙高怎麼敢的!
始皇帝緊繃著臉,冰冷的眼神掃過趙高。
扶蘇以其寬厚仁慈的性格和賢名遠播,備受百姓的愛戴。
據史書記載,他不僅性格剛毅勇武,能夠擔當重任,而且深信他人,能夠激發士兵的鬥志,使得他在軍中威望極高。
而胡亥作為嬴政最小的兒子,自幼便深得父親的喜愛。
他活潑好動,充滿了好奇心,卻也常常調皮搗蛋,讓身邊的人哭笑不得。
值得一提的是,胡亥還曾經得到過“慈仁篤厚,輕財重士,辯於心而詘於口”這樣的高度評價,足以看出他在年少時期便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華和品質。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看似天真無邪的皇子,卻在日後成為了秦朝滅亡的罪魁禍首之一。
胡亥定然是在趙高的教導下,學習獄法之事,逐漸對權力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趙高看準了胡亥的野心,便不斷地挑唆他爭奪皇位,最終導致了秦朝的內亂和滅亡。
當秦始皇想明白了這一切之後,憤怒到了極點。
他重重地拍了一下那象徵著至高無上權力的龍椅,怒不可遏地開口說道:“中車令趙高犯下大逆不道之罪,即刻將其賜死!”
趙高聽到這個訊息後,大為驚恐,撲通一聲就跪倒在地,不斷地磕頭求饒。
很快,大殿的地板之上便出現了斑斑血跡。
趙高哭喊道:“陛下,臣實在是冤枉啊!陛下不應僅僅因為這天幕之上的寥寥數語就給臣定下這般罪名啊!”
然而,秦始皇並沒有聽信趙高的辯解。
他深知趙高的罪行深重,不僅教唆胡亥爭奪皇位,還在朝中結黨營私、陷害忠良。
這樣的罪行,豈能輕易饒恕?於是,秦始皇下令將趙高賜死,以儆效尤。
“天幕是假的啊!假的啊!”
趙高仍舊試圖為自己辯解。
秦始皇不耐煩地揮揮手,寬大的龍袍下襬帶起一陣風。
“聒噪。”
“帶下去。”
秦始皇不牴觸皇子之間對皇位的競爭。
只要有能力坐穩皇帝這個位置,守好大秦基業,傳承大秦千秋萬代,就算矯詔了又有何妨!
(雍正:“始皇帝說的對啊!”)
可胡亥繼位後,秦朝的命運急轉直下,短短几年間便走向了滅亡的深淵。
這一切,似乎都在預示著胡亥的無能與昏庸。
他作為秦始皇的兒子,本應承擔起治理國家的重任,卻恐怕被趙高所控制,成為了傀儡皇帝。
(事實上,據史書記載,胡亥在位期間,朝政大權幾乎完全被趙高所把持。
趙高以狡猾的手段和狠辣的心腸,逐漸控制了朝廷的決策權,使得胡亥成為了一個有名無實的皇帝。
而胡亥本人,似乎也並沒有太多的政治才能和遠見,他更多地是沉迷於享樂和權力遊戲之中,無法自拔。)
“擬旨,公子胡亥年少頑劣,不學無術,令其禁閉深宮,任何人不得探視。望此後,勤學苦讀,修身養性。終生不得參與朝政。”
“急傳公子扶蘇回朝,不必在外歷練。”
“傳召百官覲見。”
秦始皇連下三道旨意。
這些旨意引起滿朝譁然。
雖然扶蘇身為秦始皇的長子,但他在朝廷中的處境卻頗為微妙。由於他常常直言不諱地勸諫秦始皇,使得父子間的關係時常緊張,這也導致了太子之位遲遲未能確立。
對此,許多朝廷大臣都心存疑慮,紛紛猜測秦始皇是否已經暗中排除了公子扶蘇作為繼承人的可能性。
然而,這些大臣們卻不敢輕易表露自己的立場,因為秦始皇對這類事情極為忌諱,他們生怕惹怒皇帝而招致禍端。
在這充滿政治算計和權謀的宮廷之中,每個人都小心翼翼地維持著表面的平靜,暗地裡卻各自打著算盤。
秦始皇沉思了許久,最終將目光轉向了身邊的李斯。
李斯作為秦始皇的老臣,一直忠心耿耿地輔佐著他,秦始皇對他也頗為信任。
“李斯,你年少便跟隨朕,朕知你心中抱負。”
秦始皇緩緩開口,聲音中透露出幾分滄桑,“如若扶蘇登基,便會重用蒙恬蒙毅,你恐不肯屈居人下。”
李斯聞言,心中不禁一凜。他知道秦始皇這是在試探他的態度。
他深吸一口氣,儘量讓自己的語氣保持平靜:“陛下明察,臣一心只為大秦,並無個人私念。”
秦始皇點了點頭,似乎對李斯的回答還算滿意。
他繼續說道:“矯詔之事,天幕中未提及你,怕是你心中也有些許猜測。”
“胡亥上位不到一年便起義頻發,恐怕那時頒佈的法令更加嚴苛。”
“不知道百姓是不是受二遍苦,遭二遍罪了?”
李斯聽到秦始皇的話,感到一種深深的惶恐。
他跪在地上,額頭緊貼冰冷的地面,渾身冰涼,彷彿置身於寒冬之中。
如果胡亥無能,他不可能不插手治國,他明白,自己的嚴苛政令肯定引起了民眾的不滿,被反噬也是情理之中。
秦始皇的話語如同冰冷的劍鋒,直指李斯的內心。
他知道,自己若是稍有動作,不僅會危及到自己的性命,更會連累到家人的安危。
他深吸一口氣,用顫抖的聲音說道:“陛下,李斯錯矣,但求一死。還請陛下保全臣的家人。”
秦始皇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眼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
他並沒有直接回答李斯的請求,而是冷冷地開口:“如今建國之初,百廢待興,正是用人之際。朕留你一命,是因為朕要用你。在此期間,你切莫有任何動作。你家人的性命,在你手上。”
李斯聽到這句話,緊繃的心情瞬間鬆懈下來。
他明白,這是秦始皇給他的一個機會,一個改過自新、重新為國的機會。
他連忙再次磕頭,聲音中帶著無盡的感激:“臣,叩謝聖恩!”
秦始皇點了點頭,似乎對李斯的反應還算滿意。
他接著道:“天幕現世,透露了未來,六國餘孽恐怕蠢蠢欲動。天幕上提及的陳勝、吳廣、劉邦、項羽,需派兵捉拿。”
李斯聞言,心中一驚。
他知道,這些名字代表著未來的威脅,是六國餘孽中可能掀起風浪的人物。
“這些人順從則罷了,如遇反抗,就地誅殺。”
秦始皇的聲音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嚴。
接著,秦始皇又命令道:“大澤鄉派人去檢視是否有酷吏奴役百姓。民間各地也需派人巡視是否有大規模起義。”
他深知,民眾是國家的根本,只有民眾安居樂業,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因此,他對於官員的貪腐和殘暴行為深惡痛絕,一旦發現,必將嚴懲不貸。
李斯顫顫巍巍地站起身來,恭敬地回答道:“唯。”
他知道,這是始皇帝對他的信任和重託,也是自己證明忠心的機會。
他必須竭盡全力去完成這項任務,否則不僅會辜負始皇帝的期望,更會危及到自己的性命。
隨後,秦始皇又將視線轉向了那些推崇儒家的大臣們。
他說道:“大秦自商鞅變法開始,一直嚴苛律法。然而,如今各地起義不斷,或許是律法太過嚴苛惹得民怨沸騰。接下來,諸位大臣需與朕商議一下如何安撫百姓,防患於未然。”
淳于越聽到這裡,心中激動不已。
儒家可算是熬出頭了啊!
作為扶蘇的老師,他一直推崇儒家的思想主張,但卻始終得不到重用。
如今,始皇帝終於開始關注民生問題,並願意聽取儒家的意見,這讓他感到無比的欣慰和激動。
他相信,只要儒家能夠得到重用,國家的治理一定會更加完善,民眾的生活也會更加幸福。
始皇帝做完這些安排後,負手而立,深邃的目光注視著天幕。
他心中充滿了複雜的情緒。
他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但他要為扶蘇的未來鋪路,為朝廷留下穩定的班底。
他相信,只要扶蘇能夠繼承自己的遺志,心繫民生,不昏庸無能,至少能夠做一個老實本分的守成之君,帶領大秦走向更加繁榮昌盛的未來。
這樣,應該不至於二世而亡了。
(多年之後,扶蘇:“天下焉有五十年之太子乎?”
查爾斯:“我啊!”)
……
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此刻看向太子李承乾的目光充滿慈愛。
“哈哈哈,秦二世能矯詔登基,篡位成功,就是因為秦始皇沒有早早的定好太子。”
“不像朕,朕一登基,就確立承乾為太子。”
“所謂承乾,承繼皇業,總領乾坤。”
“吾兒承乾自小謙卑有禮,尊師重道。”
“等承乾大一些了,朕還將安排承乾聽訟,鍛鍊他的治國能力。”
“如此,承乾必將是個人人愛戴的明君。”
“在這一點上,始皇帝不如我也!”
……
明朝
朱元璋坐在朱標身邊,看著恢復過來的太子朱標,他一臉的慈愛寵溺,此時此刻的朱元璋,倒不像是一個掌握天下的君王,反而像是一個老農在和自己的孩子坐著歇息。
“標兒,咱知道大秦二世而亡,因此咱早早就立了你為太子。”
“你的那些弟弟們,如今和以後都會是駐守的各地的藩王,拱衛我大明江山,到時候你可不能學那胡亥,把自家兄弟都殺了一個遍啊。”
“你要想當皇帝,咱就把這位子給你,左右都是你的,這大明都是你的。”
“也莫像胡亥那般苛待百姓。”
“咱嚴禁宦官干政,你要是繼承大統了,日後事必親躬,切莫被小人混淆視聽。”
“咱要那大明百姓,人人能吃飽飯!”
朱標拱手道:
“標兒知曉父親良苦用心,定不負父親期望。”
“標兒自當兄友弟恭,勤勉朝政。”
朱元璋輕拍朱標肩膀,滿意地點了點頭。
“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