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于謙大破瓦剌
劇透歷史,從紅場閱兵開始 浮黎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始皇帝年間
“軍校!”
“哎嘿!”
“備馬,抬刀伺候!”
“夥計!”
“抄傢伙!”
此時此刻的長城邊關上,嘹亮的秦軍的吼聲震耳欲聾。
蒙毅看著裝備精良,軍容肅穆的秦軍,臉上露出一絲自豪。
眼下他們奉始皇帝的命令於函谷關外閱兵,斥候們早就回來報告有匈奴人在不遠處窺探。
窺探?
那就窺探吧!
蒙恬頗為自信地想著。
自大秦一統天下建造長城以來,外族就再也不敢入侵了。
“諸將士聽令,閱兵開始!”
蒙恬抽出腰間的長劍,在高臺之上朗聲道。
……
在天幕的映襯下,于謙與眾將士的身影逐漸淡去。
緊接著,一幅氣勢磅礴的畫卷緩緩展開,它宛如一幅歷史的長卷,將北京城的雄偉與壯闊盡收眼底。
畫卷之上,各個城門的位置被精確地標註出來,如同星星點點的光芒,照亮了整個城市的佈局。
而那些正在忙碌的將士們,他們的行動軌跡也被清晰地勾勒出來,宛如一條條流動的線條,構成了這座城市最堅實的防線。
此時,于謙的聲音在空曠的夜空中響起,那沉穩而富含威嚴的話語,彷彿是一股無形的力量,深深地烙印在每一個聽者的心中。他的聲音如同冰冷的鋼鐵,堅定而有力,給予人們無盡的信心和勇氣。
“九門為京城門戶,現分配諸將守護,如有丟失者,立斬!”于謙的話語如同一道閃電,劃破了夜的寂靜。他的目光如炬,掃過每一個將士的臉龐,那嚴肅而堅定的神情,讓人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安定門,陶瑾!”于謙的聲音再次響起,點名的聲音在夜空中迴盪。被點到名字的小將陶瑾,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他的身影在月光的映照下顯得格外的挺拔和堅定。
“末將在!”陶瑾的聲音洪亮而有力,充滿了對任務的堅定和對勝利的渴望。他轉身面對身後的將士們,大聲吼道:“全軍列陣!隨我一起死守安定門!”
“是!!”將士們的回應如同雷霆一般,震撼著整個夜空。他們的聲音充滿了堅定和決心,彷彿要將整個天地都撼動。
隨後,于謙又依次點名了東直門的劉安和朝陽門的朱瑛。每一次點名,都伴隨著將士們堅定的回應和整齊的步伐聲。
鏡頭緩緩拉近,聚焦于于謙與各位將軍之間的細微互動。于謙的眼神堅定而深邃,他的目光在每一個將軍的臉上停留,彷彿在傳遞著一種無形的力量。
隨著他的話語落下,每一個將軍都彷彿接收到了某種訊號,他們的眼神變得更加堅定,步伐也變得更加有力。于謙一個一個地將城門的堅守任務分配出去,每一個名字都伴隨著一陣堅定的回應。
當說到最後一個城門——德勝門時,于謙停頓了一下。他深吸了一口氣,目光如炬地望向遠方,彷彿在想象著即將到來的戰鬥場景。然後,他語氣更加堅定鏗鏘地說道:“德勝門,于謙。”
此言一出,眾臣子皆是一驚,紛紛愣愣地看著于謙。他們深知守城的艱險,一旦開戰,那將是生死未卜。而於謙作為朝廷重臣,本可以坐鎮城中指揮,但他卻選擇了最危險的前線,與將士們並肩作戰。
這種勇氣與忠義,讓眾臣子徹底對於謙心悅誠服。他們明白,于謙不僅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更是一位英勇無畏的戰士。他的選擇,無疑為整個軍隊注入了強大的信心和力量。
此時的瓦剌還不知道,他即將面對的是一支團結一心、勇往直前的軍隊。這支軍隊在於謙的帶領下,如同被一股強大的凝聚力聯結在一起的恐怖流沙,一旦發動起來,將無人可擋。
在螢幕前,歷朝歷代的觀眾都被這股破釜沉舟的磅礴氣勢所震撼。他們驚歎於這支軍隊的勇氣和團結,更敬佩于于謙的堅定和無畏。
無數優秀的品質在這支尚且稚嫩的軍隊身上盡皆彰顯,讓人們為之動容、為之振奮。
漢武帝劉徹此刻已不再懶洋洋地倚靠在龍椅上,而是挺直了脊樑,目光如炬,全神貫注地盯著螢幕中展現的軍隊。他不再是那個漫不經心的君主,而是變得莊重肅穆,無聲地向螢幕中的將士們表達著深深的敬意。
他的臉上流露出複雜的神情,彷彿有千言萬語想要傾訴,卻又不知如何開口。最終,他深吸一口氣,慨嘆道:“這支軍隊的許多將士,或許未曾踏足過硝煙瀰漫的戰場,但他們的精神風貌、戰鬥意志,卻已然達到了王者之師的標準!”
劉徹的目光中閃爍著敬佩的光芒,他繼續說道:“于謙此人,真乃一代奇才。他不僅是一位極具智慧的謀略家,能夠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更是一位出色的調教者,能夠將一群普通計程車兵調教成一支紀律嚴明、戰鬥力極強的軍隊。”
“還好朕不是與這樣的人為敵,要是朕的敵人是這樣的話,那麼事情就難辦許多了。”
唐太宗年間
李世民目光如炬,緊緊盯著螢幕,彷彿要透過螢幕看到戰場的每一個細節。片刻之後,他淡淡地開口:“此戰,結局已定。”他的聲音雖然平靜,卻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
程咬金、尉遲敬德等武將原本還在議論紛紛,但聽到李世民的話後,都紛紛閉上了嘴巴,沉默地站著。他們知道,李世民的判斷向來準確,既然他已經說出了結局,那麼這場戰爭的結果便已經塵埃落定。
李世民的目光忽然落在了螢幕上的一個身影上,那是大明王朝的于謙。他仔細地打量著于謙,眼中閃過一絲貪婪的光芒。他嘆息道:“可惜了啊……”
程咬金等人聞言,都不禁好奇地看向李世民。李世民繼續道:“于謙此人若是生在我朝,朕必將給予他國相之位!不知道大明願不願意割捨啊……朕可以拿魏徵跟他們換啊!”
魏徵一聽這話,頓時火冒三丈。他怒視著李世民,眼神宛如要吃人一般。他大聲道:“陛下!您最好是在開玩笑!!”
李世民見狀,咳嗽了一聲,面色迅速一整,肅然道:“當然了!朕最是離不開魏卿了,怎麼捨得跟人家換呢!!別說是區區一個于謙了,就算是劉禪拿諸葛亮來朕也不換!!!朕的魏卿,可是朕的肱骨之臣,豈可輕易割捨?”
……
天幕之上
于謙站在城頭,面色凝重,目光如炬。他深吸一口氣,沉聲下達了最後一道命令:“吾等出城之後,立刻關閉城門,擅自放入城者,斬!”聲音堅定而果斷,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嚴。
他深知此戰的重要性,不僅關乎個人的生死榮辱,更關乎大明的國運興衰。他輸不起,大明也輸不起!這是一場沒有退路的戰鬥,唯有全力以赴,方能求得一線生機。
也先率領著瓦剌大軍,浩浩蕩蕩地前來。他原本以為面對的是一群軟弱無力的明軍,可以輕鬆取勝。然而,當他看到眼前這幫明軍時,心中不禁生出一股寒意。
這些明軍與他想象中的截然不同,他們氣勢如虹,眼中閃爍著瘋狂的戰意。他們像是一群發了瘋的野狼,準備狠狠地撕咬敵人。也先心中一陣發怵,但他已經走到了這裡,若是不戰而逃,那才是真的丟人。
於是,也先一咬牙,下令全軍衝鋒。然而,當兩軍真正交鋒的那一刻,也先徹底懵了。
這些明軍彷彿變成了一群瘋狂的野獸,他們不顧一切地衝向瓦剌軍,用手中的兵器狠狠地劈砍著。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仇恨和憤怒,彷彿要將眼前的敵人全部撕碎。
瓦剌軍在這一刻彷彿被喚醒了對明軍鐵騎的恐懼。他們曾經聽說過明軍的勇猛和戰鬥力,但從未真正體驗過。如今,當他們真正面對這些瘋狂的明軍時,心中的恐懼如潮水般湧來。
他們開始慌亂起來,陣型大亂,士氣低落。面對明軍的猛攻,他們根本無力抵擋。很快,瓦剌軍便開始潰散,士兵們哭爹喊娘地奔逃。
于謙站在城頭,目睹著這一切。他的臉上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容。他知道,這場戰鬥的勝利已經屬於他們了。
永樂年間
“好啊、好啊……”朱棣目不轉睛地看著戰場上的激烈交鋒,眼眶漸漸泛紅,兩行熱淚順著他滄桑的臉龐靜靜流淌。這位一生征戰沙場、驕傲自負的永樂大帝,此刻卻從喉嚨深處發出低沉而充滿力量的怒吼,彷彿要將心中積壓已久的怨怒和激情全部發洩出來。
他緊握雙拳,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聲音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嚴:“這才是我大明的好兒郎!去吧!!用敵人的血肉洗刷我大明的恥辱,用敵人的畏懼來重鑄我大明的榮光!!!”
瓦剌軍計程車兵們被明軍的勇猛所震懾,他們開始感到恐懼和絕望。
他們試圖反抗,但在明軍的衝鋒下,他們的反抗顯得如此無力。
戰鬥進行得異常慘烈,但明軍將士們卻沒有絲毫退縮。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成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保衛著大明的領土和人民。
最終,瓦剌軍被徹底擊潰,他們丟盔棄甲,狼狽逃竄。
而明軍將士們則歡呼雀躍,慶祝著這場來之不易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