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猛地一拍桌子,

“好!”

他這聲音氣勢如虹,聲音洪亮如鍾,震得整個宮殿都彷彿顫抖起來。

朱元璋瞪大了眼睛,滿面的憤怒和激動,大聲說道:“罵得好!!真是我大明的好兒郎啊!這等不知羞恥的畜生,簡直就是社會的敗類,人渣中的極品,就是欠罵!畜生裡的畜生!簡直該打!”

在一旁的藍玉和徐達也聽得目瞪口呆,他們連連點頭,感嘆不已。

藍玉一臉欽佩地說道:“邊境的守將們真是頭腦清醒之輩啊!他們不畏強權,敢於直言不諱,真是沒想到啊!”徐達也附和道:“沒錯,這些守將們都是我大明的驕傲,他們的忠誠和勇氣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和敬仰。”

朱元璋陰沉著臉,繼續說道:“正是因為王朝的臣子都是驍勇善戰、才華橫溢之人,這才更顯得君王無德的可恨可惡之處!!朱祁鎮這個小畜生,身為皇室血脈,卻如此不肖,真是令人痛心疾首!他到了九泉之下,不僅對不起列祖列宗,更對不起他這滿朝的文武!”

永樂年間

朱棣聽罷,不禁撫掌大笑,滿臉都是暢快和贊同的神色。他大聲說道:“罵得好!就他孃的該這樣罵他!這朱祁鎮簡直就是個不知羞恥的畜生,罵他罵得還不夠狠呢!若是讓朕親自來,非得把這不要臉的小畜生罵得祖宗十八代都抬不起頭來!”

站在一旁的朱高熾和朱瞻基,聽著朱棣的話,不禁縮起了腦袋,心中滿是苦澀。他們心裡暗暗叫苦:爹啊,您這罵得可真是痛快淋漓,可您別忘了,咱們這些在場的人,可都算是您罵的物件之一啊!

唐太宗年間

李世民樂不可支,拍打著龍椅扶手,笑道:“哈哈哈!瞧這憨貨,舔著臉去走關係還被人給罵回來了,臉估計都給氣綠了吧!嘖嘖嘖,可憐可憐啊!”他一邊笑,一邊搖頭,顯然對這位官員的愚蠢行為感到既好笑又無奈。

樂著樂著,李世民突發奇想,一拍腦袋,轉頭看向一旁的長孫無忌,調侃道:“哎,大舅子,咱倆也是姻親,你說朕哪日要是找你走關係你給朕走不走啊?”他眨了眨眼,一副調皮的模樣,顯然是想看看長孫無忌的反應。

長孫無忌聞言,臉色頓時變得有些尷尬,他咳嗽了兩聲,想要掩飾自己的不自在。而一旁的魏徵則是雙眼冒火,怒聲厲斥道:“陛下,難道您忘了自己方才說的什麼?如何竟敢拿那等遺臭萬年的昏君做派自比?!”

李世民被魏徵的斥責嚇了一跳,他訕訕地笑了兩下,義正言辭地辯解道:“朕就是開個玩笑,開個玩笑嘛!朕怎麼可能是那樣的人呢!!”他一邊說,一邊揮手示意魏徵不要激動。

長孫無忌看著這一幕,頭疼地嘆了口氣。

宋高宗年間

趙構怒氣衝衝地摔碎了手中的酒杯,指著天空大聲斥責道:“大膽!竟敢如此蔑視皇帝!一個小小的邊境守將,簡直不知天高地厚!”他的臉色鐵青,怒氣衝衝地瞪著那空曠的天幕,彷彿能看到那個膽敢冒犯他的守將一般。

依偎在他身邊的美人見狀,連忙嬌笑著上前,輕輕地拍打著他的胸口,試圖平息他的怒火。她柔聲細語地安慰道:“陛下息怒,那明朝如何能與我大宋相提並論!邊境的武將們雖然勇猛,但終究只是下賤的玩意兒,哪敢不聽從您的命令呢!”

趙構聽了美人的話,心中的怒火才稍稍平息了一些。他冷哼一聲,不屑地說道:“哼,說的也是!我大宋乃天朝上國,豈容一個小小的邊境守將如此放肆!他若敢不聽從朕的命令,朕定要讓他好看!”

美人見趙構的怒氣已經平息,便繼續溫柔地撫摸著他的胸口,低聲細語地勸慰著。趙構也逐漸恢復了平靜,重新端起酒杯,享受著美酒和美人的陪伴。

天幕之上

再次鎩羽而歸之後,也先終於如夢初醒,他手中的這張大明皇帝“飯票”已經失去了往日的效用。朱祁鎮,這位曾經的傀儡皇帝,如今在也先眼中已經變得一無是處。他意識到,繼續玩弄這些權謀遊戲已無濟於事,必須採取更為直接、果斷的行動。

於是,也先決定放棄對楊洪和郭登這兩位猛將的糾纏,選擇繞過宣府和大同,直取紫荊關作為突破口。他心中盤算著,一旦突破紫荊關,北京城便近在咫尺。他回想起之前僅憑兩萬大軍便擊敗朱祁鎮率領的二十萬大軍的輝煌戰績,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豪情。此刻,他手握重兵,士氣高昂,信心滿滿地認為攻下守備空虛的京城只是舉手之勞。

然而,也先這一次卻大錯特錯了。他未曾料到,他所要面對的已不再是朱祁鎮那樣的無能之輩,而是一位智謀絕頂的國士——于謙。在於謙的巧妙佈局下,也先在郭登和楊洪身上浪費了大量寶貴時間。而這段時間,恰恰為于謙爭得了寶貴的時機,讓他得以迅速將北京城武裝起來。

如今的北京城,已不再是也先想象中的那般脆弱不堪。城內糧食充足,大軍雲集,二十二萬之眾嚴陣以待。一切都與也先的預想截然相反,北京城內不僅沒有因為失去皇帝而陷入混亂,反而在於謙的領導下,凝聚成了一股堅不可摧的力量。

螢幕前的眾人目睹著這一切,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敬意。他們感嘆于謙的智謀與偉大,也為北京城的堅韌與不屈所震撼。

蜀漢

諸葛亮輕輕扇動著羽扇,面帶微笑,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他慨嘆道:“真是好厲害的相士啊!若是有機會,我還真想結識一番。看來,那位瓦剌的首領想要輕易取勝,恐怕沒那麼容易了。”

劉禪聽到諸葛亮的話,頓時大驚失色,急忙說道:“相父,您竟然稱這位相士為厲害!朕還以為您就是這世間最厲害的人呢!”

諸葛亮聞言,不由得失笑搖頭,溫和地解釋道:“陛下,世上比我厲害的人還有很多呢。我怎敢自稱最厲害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我們應該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此時,天幕之上,鏡頭緩緩拉近,展現出北京城牆上的一幕。于謙身披戰甲,揹負雙手,站在城牆上,眉宇間透露出一股凜然之氣。他望著遠方,沉聲說道:“此戰,我們不守!”

此言一出,眾將士頓時譁然,議論紛紛。然而,不等眾人亂起來,于謙便緊接著說道:“也先洶洶而來,氣焰囂張。若我們只知守城不出,反而會助長其囂張氣焰!我大明開國至今已有百年,昔日高皇帝布衣出身,尚能縱橫天下,橫掃暴元。我輩豈會懼怕這小小瓦剌!”

于謙的話擲地有聲,瞬間點燃了眾將士的鬥志。他們紛紛挺起胸膛,緊握兵器,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戰鬥。此時,北京城內也因為于謙的堅定決心而充滿了信心和勇氣。

螢幕前的眾人看到這一幕,無不為之動容。他們感嘆于謙的英勇和智慧,也為大明將士們的團結和勇敢而喝彩。

朱元璋眉眼舒展,面帶欣賞之色,高聲讚道:“說得好!瓦剌不過是暴元留下的一抹殘餘渣滓,他們怎可能是我大明將士的對手!我大明的將士們個個都是驍勇善戰的好兒郎,豈會害怕他們這些跳樑小醜!”

朱棣同樣豪情萬丈,猛地一拍桌子,附和道:“沒錯!就是要打!瓦剌那群廢物就是不能太給他們臉了,得把他們打怕了打疼了,他們才知道誰才是他們招惹不起的硬骨頭!”

此時,洪武和永樂兩位大帝對於謙的欣賞已經直線攀升,他們左看右看都覺得於謙順眼得不得了。若是此時能見到于謙本人,恐怕他們會不顧顏面的衝上前去狠狠親一口以表達內心的喜愛和敬意。

而諸葛亮則在一旁用羽扇抵住下唇,若有所思。他深邃的目光彷彿穿透了時空,看到了更遠的未來。他淡淡地說道:“上上之策,看來此局棋勝負已定了……”

漢武帝年間,皇宮內一片寧靜。

劉徹坐在龍椅上,臉上忍不住泛起一絲笑意。

“布衣出身?他這明朝的開國皇帝倒是有點意思。說起來和我家高祖倒是有些類似。”劉徹輕嘆一聲,對於朱元璋的出身和成就表示出濃厚的興趣。

他深知,一個布衣能夠崛起成為開國皇帝,必然有著非凡的才能和膽識。這也難怪明朝能夠強盛一時,讓後來的永樂大帝都心生敬畏。

衛青和霍去病站在一旁,也皺著眉頭思索著。他們作為漢朝的傑出將領,對於歷史上的英雄人物總是充滿敬意。他們明白,每一個朝代的更替都代表著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他口中所說的暴元想必是指的上一個朝代的名字。”衛青推測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對歷史的敬畏和好奇。霍去病也點了點頭,表示贊同。他們都知道,每一個朝代的興衰都與前一個朝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看來我大漢與這明朝間隔的時間應該是至少有一個朝代了啊。”霍去病補充道,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感慨。他們都知道,漢朝與明朝之間相隔的時間漫長,中間必然經歷了許多變遷和滄桑。

“難怪那名為火銃的武器朝臣一點頭緒都沒有……”劉徹感嘆道。

“不過,這火器倒是不錯。劉徹的眼中閃過一絲思索,光是看上去威力就比弓弩大了不少,要是用這種東西來對付匈奴騎兵,恐怕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來人,命工造司把這東西的模樣好好記下來,我大漢也要有自己的火器!”

“朕記得叔叔淮南王精通煉丹之道,還發明瞭豆腐這種東西,甚是美味,這煉丹裡面就有火藥的製作方式,速速宣他過來,籌備火藥一事!”

漢武帝不愧是千古一帝,更是以武為號的皇帝,對於軍事上總有著與眾不同的直覺。

唐太宗年間,長安城的皇宮內,李世民正聚精會神地注視著天幕上展現的戰鬥場景。

那是一場激烈的戰鬥,雙方將士奮勇拼殺,場面震撼人心。

李世民義憤填膺,熱血沸騰,他揮舞著手臂,大聲附和著戰鬥中的呼喊聲。

“就是!光守城有什麼意思,就是要打他,削他!讓他知道知道誰才是耶耶!”李世民激動地喊道,他恨不得衝進那螢幕裡,與戰士們並肩作戰,共同抵禦外敵的入侵。

坐在一旁的李淵,聽到兒子的呼喊聲,不禁冷哼了一聲。他瞥了一眼天幕,眼中閃過一絲不屑。

作為唐朝的開國皇帝,他自然有著自己的驕傲和自尊。

“布衣了不起麼?朕雖然不是布衣出身,但自認絕不輸給任何一位開國皇帝!”李淵淡淡地說道,話語中透露出一種自信和霸氣。

……

于謙站在城頭,脊背挺得筆直如松,彷彿一道堅不可摧的屏障。

他的眼神凌厲如刀鋒,四下掃視著周圍,每一個被他目光觸及的將士都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寒顫。

“大軍全部出城,列陣迎敵!”于謙的聲音洪亮而堅定,迴盪在呼嘯的寒風之中。

他的語氣裡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和退縮,彷彿已經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戰的準備。

眾將士們聽著這命令,紛紛嚥了咽口水,緊張地握緊了手中的兵器。

背後的冷汗被風吹得透心涼,但他們知道,此時此刻,他們必須挺身而出,為了大明,為了北平,為了家園,去迎接這場生死之戰。

于謙的目光在每一個將士的臉上掠過,他的眼神中充滿了信任和期待。

“但凡有臨陣脫逃不願出城者,斬首示眾!”于謙再次厲聲喝道,語氣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嚴。

他知道,此時必須嚴明軍紀,才能確保大軍計程車氣和戰鬥力。

眾將士們群情激昂,沒有半點退意,他們知道,此戰已然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

勝,就能守住北平,保衛家園;敗,則大明王朝可能就此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