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面對扶蘇堅定的態度,將軍們束手無策
大秦:家父祖龍,你如何看待 安安好好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在大秦軍隊的核心大帳內,六大將領圍繞沙盤,審視著眼前態勢。
“看來齊王確實頗有手腕,利用兩國貨幣的不同搞些花招,還有賄賂我軍,難道這樣的戰術也是秦對待他國的方式嗎?”
“是啊,齊王有時聰明反被聰明誤,大部分時間還是隻聽信丞相後勝的言論。
但這後勝已經被秦徹底收買了,當初他讓齊國袖手旁觀各國衰敗,不過是採用後勝那個‘強秦安天下’的愚昧建議,真是可笑之極!”
“哎,一個國家的命運,居然寄託於強國的一點施捨憐憫,簡直是笑話。
那些像橫戟這樣的忠良臣子無處施展抱負,令人痛惜啊。”蒙恬沉吟。
“算了,就算齊國全然是像橫戟那樣的人才,對我們也不利。
更何況,齊國的今天局面,正是多少秦人先賢努力換來的,怎能不珍視。”王賁插話說。
“不如讓我們專心研討接下來的戰略?”
“打下去?兄弟,你真逗。
這已經無需我們擔憂,公子早有安排了,看著那數千的齊王家人,想想就知道了吧!”
“也只有你能明白,佈局是完成了,但如果齊王忽然亂來,那又當如何?他僅有二十餘萬守軍對戰我秦的七十餘萬大軍,怎麼打?”另一位將領問道。
聽了這番言論,眾將在座皆笑聲湧起,他們在軍伍中多年征戰,何曾享受過這般輕易獲勝的好運之戰。
“兄弟們,你們可明白為何要在午時出發?呵呵!(???)”
“待我去往齊國一趟,如果一切順利,便有望完成大業。
你們去做好準備吧!” 扶蘇揮手示意,他知道現在有時間去考慮如何應對齊王。
儘管將領們對公子的決定有些無可奈何,畢竟扶蘇為主帥,他們不過是副職,只能服從。
眾人紛紛行禮告退,只有王賁留下。
“將軍,之前的事情進展如何?”扶蘇問道。
“我已經按照公子吩咐處理完畢,相關涉事的秦國士兵我都已處置。
但有些細節,需請公子過目一下。”王賁呈上幾本竹簡。
“這是什麼?” 扶蘇拿起它們,開啟看了一眼,旋即迅速收起。
他眼神中流露出銳利的光芒:”這上面的內容,還有誰知道?”
“只有我和公子知曉!沒有第三人知情。”王賁答道。
扶蘇站起身,竹簡在他手中似變得熾熱:”這些人竟連大秦的根本都可以出賣,現在地位雖高,還是無法洞察人性嗎?”
“我大秦向各方延攬人才,東方六國英才盡歸大秦,有的人為了財富,有的追求名聲,各懷私心是常態,這種情況不可避免。”王賁分析道。
“把這些竹簡封存,待回咸陽,我會直接交予父王,而且這件事情你不要再插手。
這不是你我能處理的程度,需要看 的意思才行。”
“你去忙你的吧!”
“遵命,臣告退!”
秦軍中沒有人料想到,甚至連國家軍事機構都潛藏著暗湧,這次調查意外地發現了諸多線索。
扶蘇吩咐下屬密封這些竹簡檔案,暫時存放一旁,他更關心當前的大局——高唐市。
“駕!”
一名騎兵從秦國隊伍疾衝而出,直抵高唐城牆之下,聲若雷吼般高喊:
“我是公子扶蘇帳下的千夫長賀秦,這裡的守將在何處?速來相見,代表我家公子,以大秦使者的身份向齊國宣讀國書!”
片刻後,城牆之上人影一閃。
“我是王獻,高唐守城將軍,何事如此喧譁?秦軍欲做什麼?”
“奉我家公子命令,攜秦國國書面見貴國大君!”
“稍待!”
高唐東城大門緩緩開啟,一員將領躍馬而出,即是那位將軍。
“大秦國書在此,請將軍接旨,我將即刻呈交齊王!”
齊軍將領也同樣肅穆收下國書。
“哈哈,這位老兄,剛才沒聽清楚你的名諱啊?”
“我是王獻。”
“王獻兄,相見甚歡,這份國書關乎重大,它或許能結束兩國衝突,我們的名字屆時將永載史冊!”
然而,王獻沒理他,轉身快步走向王宮,要迅速把國書送至齊王面前。
“叮咚咚——”高唐行宮內,金屬敲擊聲如刺耳警報,那是召集文武百官的鐘響,每當日落臨近,危機時分,此鳴就會響起在古城之上。
通常在議政場合,大臣們不過是例行過場般陳述意見,話題總繞著同幾個議題:如何解除危機,怎樣抵抗秦軍攻勢。
這些策略看起來直觀,擊敗秦兵即可,實則宛如海市蜃樓般的幻想。
但今天,大殿之上風雲變幻。
齊王宣佈了一個震撼朝野的訊息,或是所有人期盼已久的答覆——和平!
“秦國送來國書,一個時辰之內,大秦將以扶蘇為主使、陳馳為副使,來我齊國進行外交訪問。
諸位,討論如何回應吧!”
這一訊息猶如甘霖降落在乾渴的土地上,對於朝臣來說是再振奮不過,此刻卻沒有一人敢於表態。
齊王話音落下,整個殿堂沉寂無言。
“怎麼了,往日爭論得不可開交的你們,今日怎的這般安靜?說說吧,是選擇和談還是硬抗?開啟天窗說亮話,不要畏懼沉默!”齊王坐在王座上,雙目微眯審視群臣。
“陛下,據城內官員稟報,如今我們高唐全城軍糧告竭,士兵不滿,怨聲載道,人心動盪不安.”
“又有巡檢報告,糧食中斷後,至今已有數十起叛亂案,士兵反抗上官甚至屠戮文書官的事情頻繁發生.”
“軍人怎能任由叛亂滋生動盪?就連一些部眾也無法控制住,你們有何打算解決?”齊王直接問責將領。
“請恕臣直言,糧食短缺導致士兵失去理智,無論是無槍的 還是手持武器者,必須採取強硬措施才能壓下去……但這會 更多 ,殺一儆百也許無效.”
“沒有其他出路了嗎?”
在享用過午餐後,扶蘇小憩片刻。
還未完全睡醒,便聽到陳馳前來報告。”公子,所有準備工作已就緒,齊國已經同意了我們的請求。”
立刻,扶蘇振奮起身:”好極了,陳馳,統一天下的關鍵就在於此刻,走吧!”
扶蘇衣冠端正,走出營帳,迎面遇見了蒙恬、王賁等人。
“公子,我們認為有七十萬大軍在我等掌控之中,無須再讓您以身涉險。
我等大軍直接衝出便可確保穩妥取勝。”
“嘿,各位將軍不要再勸阻了,這是軍命,我們當遵循。
透過不戰而勝,這才是最大的成就。
犧牲扶蘇一人的安全,可以保全我秦國數萬勇士的生命,這豈非划算至極?”
“這怎麼可以同日而語?公子是皇上的長子,肩負王族血統,遠非我秦國普通士卒可比擬。”
“放屁,我扶蘇首先是秦國子民,繼而是扶蘇公子。
我大秦勇士,誰能脫秦國子民之身份?在這方面,與他們並無分別。
作為我大秦猛士,可以為國家霸業獻出生命;我扶蘇亦然。”
面對扶蘇堅定的態度,將軍們束手無策。
若是派遣使者就可令齊國不戰而降,實為划算;可一旦由他親往,若有所變故,局勢將不可收拾。
他們勸阻,是在傳達已方已盡力支援的態度,作為副將的角色已盡力履行。
細想之下,其實公子的話頗有道理。
大秦王儲親身出使,其說服力與誠意足矣,勝利的可能也大大提升。
走出帳外,賀秦與白怵立即上前行禮。
“怎麼樣,齊王一家安然無事吧?”
“公子無需擔心,一切都很妥當。
當齊王家人獲知能返回高唐時,喜悅滿面。
唯有那位衝公子一直叫囂,這可難辦了……我只好先綁起來再說。”
“捆他作甚?快去鬆綁。
這次出使,衝公子至關重要。
去釋放他,安排至王后的身邊,才是最安全的選擇。”
此時,陳馳策馬而來:”公子,可以出發了!”
“好,賀秦,舉起旗幟,我們出發!”扶蘇揮手示意。
龐大的使者隊伍開始緩緩退出秦軍營地。
解開衝公子枷鎖後,他與王后乘坐同一輛馬車。
離去之時,白怵還提醒道:”王妃,公子個性暴躁,易輕生。
請王妃多加管教。
我家公子讓我代為轉告:死無可厚非,但死於高唐城門之下,你衝公子將成為齊國人的笑柄!公子,請深思此事!”
“混賬東西,混賬混賬。”衝公子憤怒卻又無可奈何。
“夠了,衝兒,國書已提交予 ,並獲得接受,如今兩國正在和平會談。
你需謹記身份,身為齊公子,一舉一動關乎國格。
切勿失禮!”王妃斥道。
“什麼禮數,什麼和平,那秦國想讓我們不戰屈服,表面好聽地說是歸還我們,難聽點兒就是俘虜,拿我們的存在威脅國君投降。
扶蘇將我們送去,所謂仁、義與德行,都被他們沾染殆盡了!”衝公子憤慨地辯駁。
“住嘴,我雖為女子,但也明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道理。
你的輕率行為毫無益處。”
當兩人對話之時,秦軍大營傳來了悲涼的號角聲。
“嗚~嗚~嗚~”
數十萬秦軍披堅執銳,排列整齊。
蒙恬、王賁、楊端和、內史騰、李信隨後一個個步出行列。
“三軍將士跪拜!”
“呼”一命令下,黑壓壓的一片秦軍將領及士卒紛紛伏倒。
“公子的仁義感動全軍,憑一個人的決心消解兵禍烽火。
用自已的安危交換了我萬餘兵馬的平安。
公子曾提及,我秦人命運息息相關,患難共享。
將士們,記得那首壯麗的秦歌嗎?”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大王領兵出征,整備甲冑兵器,
與卿共行!
與卿共行!
與卿共行!
隊伍前端的將領率先吟唱第一句,其後數十萬大秦精兵發出豪壯的應和。
末尾的”與卿共行”聲浪達到頂點,震撼了天地間每一個角落!
危機從不單是個人的危機,可在危機臨頭的時刻,眾多兄弟肝膽相照,共同向前,此感令人欣喜!
扶蘇眼眶微紅,他對蒙恬等人竟採取這種手段有些意外。
一聲聲”與卿共行”,使得扶蘇臉上露出了微笑。
他抬頭凝視,陽光下的黑色大纛旗下是他熟悉的秦旗,那一刻,它閃耀如星,令人動容。
扶蘇明白,他的身後從來不只是他一人,更有堅實的大背景:是秦國士兵們的勇敢,是秦國子民的支援!
抬身,扶蘇掉轉馬首,向秦軍陣列行了一禮,旋即離開走向高唐,一切行動盡在不言之中。
“高唐齊軍聽著,我家公子如有任何意外,我秦軍發誓,將高唐夷為廢墟。”
每一聲”殺”字,在公子和齊王后妃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痕。
這對於一向安逸享樂的齊 族成員,無疑是強烈衝擊。
女王微微張口,神情震驚。
“衝兒,我大齊有這樣的實力嗎?這樣的鬥志?”她轉頭詢問道。
公子衝望著壯觀的軍馬,感受著冷冽的戰意,低下了頭。
“沒有!”簡短的回答。
王后凝望,目 雜的:”有這樣的勇士,有這樣的民心,還有秦國的決心,六國怎可能獲勝?有何理由不敗?”
“再加一統天下的秦王,名垂千古的扶蘇,秦軍無可匹敵!”
公子衝看向疾馳而來的扶蘇,神情微妙變換,他注視著不遠處的秦軍,眼中掠過憤恨、無奈與嚮往。
同樣是王子,比起扶蘇,他在很多方面還相差甚遠。
“的確,擁有這樣的軍隊,擁有這樣的皇家家族,六國有何理由不敗?何以他們註定失敗?”
高唐城門處,滿座的大齊貴族穿戴整齊等候。
城門大開,起初,所有官員都顯出從容與自若之態。
而大秦之舉瞬間令毫無實戰經驗的學者臉色慘白,那洶湧的戰意彷彿逼到眼前,讓他們心驚膽戰。
齊王則泰然自若,凝望著緩緩而來的使者隊伍,面帶深沉思索。
扶蘇帶領團隊到達高唐城門外,齊王已候在此。
扶蘇翻身躍下馬背,恭敬施禮,姿態謙卑至腰部成一直角,是對王者的尊崇與禮儀。
接著他大聲發言。
“在外官扶蘇前來拜見君王!”
--- “在外官扶蘇前來拜見君王!”
展開深深的一鞠躬,沒有傲慢和專橫,只有一種寧靜和尊敬,言語透射出真心誠意,如春風溫暖人心。
齊威王自儀仗行列中緩步而出,笑逐顏開,愉悅地說:”哈嘍,扶蘇,扶蘇,高山之上有松喬,溼地間有蓮華。
秦王得此佳公子,真可謂玉樹臨風,青春洋溢呀!不必行禮,快請進!”
“微臣不敢,雖身為秦國公子,但在弱冠之年未能有所建樹,實愧對我王殷切期望。”扶蘇恭敬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