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東方大城臨淄此刻歸於寂靜
大秦:家父祖龍,你如何看待 安安好好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包括我在內,王上除外,任何人都不可例外。
我會嚴明法紀,絕不手軟。”
看到扶蘇堅持已見,圍觀的人群中有人出聲:”公子,你不可以這樣離開,只有你會憐憫我們這些卑微的百姓,你的仁德令人敬仰。
如果你走了,還有誰能替百姓 呢,公子!”
再次聽到這話,眾人紛紛跪伏。
注視著下面的人群,扶蘇的眼眶有些泛紅。
他此生註定要在鬥爭 官員和世家豪族時堅守立場,他要做普通民眾的庇護之盾。
歷史可能會描繪他是對貴族嚴厲苛刻,但百姓的心中永遠不會遺忘他的恩澤。
“好,這個秦國還需我扶蘇存在。
今天, 可以免除,但其他的罪責不可逃脫!”
“帶人,拿武器來!”
“各位看眾,這場事件責任在我扶蘇,指揮不當導致如今結果, 可以免予追究,但其它責任必須承擔!”
“監斬軍營,割掉我的束髮之冠!”
“公子,這……”
看到監斬營的無能表現,扶蘇越來越不滿,這些人在執行職責方面毫無效率,只會製造混亂。
“廢話什麼,我的命令你們沒聽見嗎?”一位裨將軍搶過兵器,快速地砍了下來,場面一時譁然。
束冠落下,扶蘇瞬間披散著頭髮。
他用劍撿起掉落的發冠,道:”扶蘇犯下了錯誤,但心中仍有為國家效忠的願望。
如今剃髮出面,以此昭告三軍。
從今往後,若有人膽敢公然違法、違背軍令,挑戰我國的法規,我的利刃必將無情制裁!”
“公子深明大義!”下方立刻傳來附和聲。
接著,扶蘇轉過頭去對著八個捆綁的秦國士兵說:”攻破齊都那天我曾親自宣達軍令,你們收到了嗎?”
八人無言以對。
“告訴我,這是誰的部隊!”扶蘇一聲怒喝。
一名百夫長掙扎著爬來,跪在扶蘇面前:”公子,他們屬於我指揮的部隊!”
“你的部下所做之事你知不知道?”扶蘇追問。
“我下令傳達下去了!”百夫長回應。
“那麼縱兵欺民呢,你知道這事嗎?”
“末將在末知啊,公子!”對方矢口否認。
“失去的八個人你毫不知情?是故意矇蔽嗎?”
“小的的確不知情,公子!”
“手下數百人都看不好嗎?你還擔任什麼百夫長?從現在開始剝奪你所有封號,降格為人,不準保留身份!”
“求公子饒過我,此事與我不相干啊,公子……”這位擁有爵位的百夫長痛哭哀求,爵位的喪失讓他深深感受到其價值和帶來的地位變遷,這遠比死亡更加令人心痛。
“拉下去處置!”
“先前我已經說過,齊都如今歸秦國管轄,這裡的人民就是我們秦國人民,是我們的親兄弟姐妹,你卻忍心向親人同胞 手。
你們這樣做,與
為了滿足你們的私慾與貪婪,導致他人家破人亡,我想問一下,假使有一天災禍降臨到你們身上,又會怎樣?你們是秦國的軍隊,象徵著君王的榮耀,維護國家的尊嚴。
而非一群無所不用其極的暴徒,一群毫無節制的畜生”。
扶蘇的聲音在齊國宮殿前回蕩,宛如震撼心靈的警鐘。
宮牆上已經聚整合一堆將領,其中,正是秦王王賁領軍。
“督戰官,對這八個人按照軍規,應該如何定罪?”
“報告公子,違抗軍令,按照律條,應處斬刑。”
“那還在猶豫什麼?你們八個作為秦軍士卒,應當明白違反軍令的後果,但你們還是選擇了做,究竟是膽大妄為,還是心存僥倖,如今,你們的結局已被註定!”
“執行 !”
眼見督戰官果斷揮劍,血光四濺,八顆人頭在地上翻滾,圍觀百姓雖然恐懼,但見到真正的罪魁被拿下,人群中發出強烈的叫好聲。
“殺得好!感謝公子主持公義,多謝公子的仁德!”
一端是歡聲雷動,一端則是戰慄不語。
那些秦軍的百夫長、千夫長低下頭來,不願直視眼前的扶蘇公子。
“我要說的是,堅守你們的責任。
若再有類似事件發生,犯事者必斬首示眾,百夫長將被貶為平民,千夫長則降至下一級別。
我扶蘇並非裝飾門面, 命我為監軍,我可以先行處決,隨後稟告朝廷。
對於有功之人,我決不會吝嗇獎賞;而尚未建功的,不妄想著投機取巧。
誤入歧途,便是那八人的結局。
踏入臨淄城,請記住,戰爭並未因進城而終止。
高唐仍有五十萬齊兵,如果不徹底消滅他們,這就像胸口的一根芒刺,永無寧日。
你們回營後,請告知士兵們今日之事,立功的機會增多,要積極響應動員,不久之後,大軍就要開拔了!”
“我們堅決服從公子號令!”
此時宮牆上王賁等人早已離開,留下李信及將領們在此。
一人發言質疑:”公子這樣做恐動搖軍心,贏了戰事卻未能展示應有的威儀,還要向這些平民屈服,多麼荒謬啊!”
此人憤憤不平,但其餘將領對此無人響應。
“你們為何沉默?這可是大問題,以後大軍的指令該遵循誰?”
這時,李信插話說:”最好管好你的舌頭,公子擔任監軍是由君王親命的,某種程度上代表著君王的意志。
而且公子行事依法行事,我瞭解你們心中的想法。
別以為將軍不知曉你們的行為,只是給他們留些面子。
但若公子知情,不要企圖求情,這是羞恥。
至於軍令,公子和將軍的每一句話都能等同於命令。
公子寬容,但觸犯紅線時,無人能救。
不要只以為有了功勳就自我膨脹。
在大秦,功績並非唯一的評價標準。
牢記,我跟你都是王的臣子,而公子,更是大秦的領袖。”
在扶蘇在宮廷門前嚴正宣示軍紀後,秦軍士兵人人謹慎,行動井然。
然而總有些人不顧死活,企圖以身試法。
扶蘇沒有令他們失望,那些人皆受到了相應的懲處。
其中一位秦軍高階將領,封號達到了五大夫,算是一位握有實際權力的 。
他對扶蘇的命令表現出輕蔑態度,在宮殿糾紛事件後,他還沉溺於自已的惡行,三日內殘害了六戶人家,擄掠數十名民女,行完暴後甚至殘忍地 滅口、銷燬證據。
直到督戰營介入調查。
這就是現實——世上沒有絕對的好與壞。
他們自已找死,扶蘇也不留情面,對那位高階將領毫無遲疑地下令腰斬市井,其親兵也未能倖免,六十多名部下因其過失受到審問與刑罰。
一時之間,秦軍籠罩在恐慌和不滿的情緒之中,有人憤怒,試圖找大將軍王賁告發。
但他們驚訝地發現,議政當天之後,王賁將軍深居簡出,軍中的重大事務皆是由公子扶蘇一手處理。
這一發現立刻使得秦軍內部暫時安靜下來,無人再敢挑戰公子的威嚴。
見五大夫因犯罪都被處決,人們心中暗自揣度,如果是個左庶長犯錯,又有誰能保他平安,上層將領們的收斂是明顯的警示訊號。
東方大城臨淄此刻歸於寂靜。
在這座尋常住宅裡,兩位男士正對酌交談。
“公子,您此決定過於嚴苛,恐會影響我軍計程車氣!”名叫王賁的男子舉杯一飲,面帶關切。
“將軍理解,這雖然對秦軍是個打擊,或許影響士氣,但在保全無辜百姓的前提下,比起喪失性命,損失些許鬥志顯然是值得的。
對於整個秦國來說,保留臨淄生靈至關重要,你說我會因小失大嗎?”扶蘇回應王賁,共酌一杯。
“公子意圖誘降之意昭然可見。”
“並非意願,已成行動。”
“哈哈,公子並非我不信任你,但須知臨淄投降不僅是出於公子的仁德施予,更多的出自無奈,守軍不過萬人,雖壁壘高固,終究不敵。
面對攻城的必然性,人數劣勢無法彌補,臨淄終難持久抗敵。”王賁笑語。
“然而高唐非比臨淄,齊軍全國兵力悉數集結,齊王建恐已在高唐避難。
我們雖然控制了臨淄,統一大局看似完成,但若不攻克這五十萬兵馬,‘統一大業’不過是口號。”王賁苦笑道。
“接下來將是撼天之戰!攻下臨淄後,秦王定會增兵至高唐,蒙恬三十萬雄師先行對峙,再由我們由臨淄出兵進行合圍,那時便是高唐之敵的末日。”扶蘇道出了下一步計策。
“果真名不虛傳,將軍對戰局發展趨勢已瞭如指掌。
但是將軍,請考慮,陛下為何要等待我們佔領臨淄後才全面出手?這絕不僅僅是前後夾擊那麼簡單。”扶蘇提醒道。
“難道......”王賁沉吟片刻。
“正是將軍所料,若能成功圍困,加上這一關鍵因素,我深信秦國不必動一兵一卒便可使這五十萬敵軍投降。
但此事關聯眾多,不容出錯。
尤其對臨淄的重要性……無人可以小覷。”扶蘇補充道。
“公子洞察力之敏銳令人欽佩,父王已然接到您的情報。”
“將軍深知我意,不過公子應慎防樹大招風,若……”王賁心中擔憂。
“哈哈,將軍相處多年,難道仍未完全瞭解我父王的心志嗎?”
“的確是我顧慮太多。”
秦始皇嬴政何等驕傲,他對自身充滿無比自信且善於控制一切。
作為六國統一,建立秦帝國的主要功臣們個個戰功赫赫,但他卻未曾濫殺無辜,便是源於他對自已實力和智慧的信心。
始皇帝在時,那些心懷叵測者不敢輕舉妄動,憑他一已之力就能震懾天下。
但祖龍駕鶴西去,再也沒有這樣的權威與膽魄,戰火再度瀰漫。
咸陽宮的朝議廳內,秦王秦始皇坐在寶座上,聽著大臣們奏疏,神情略顯分心。
“君上,隨著鄭國渠的成功啟用,函谷關以西千里沃土連片,今年有望再創豐收佳績。”丞相王綰稟報。
“有了充足的糧草保障,我秦國精銳軍隊更加無懼,向更大的目標前進更為順暢。”
“很好,關中富饒皆得益於鄭國。
朕傳詔將其召回咸陽,以重用的姿態予以禮遇!”
此時,一匹快馬如同疾風一般疾馳進入咸陽城,一進城門,守衛就手執令牌,高呼:
“緊急軍事訊息,從四百里外的前線送至!”
聽到此言,整座咸陽城的民眾立刻退避一旁,為傳遞者騰出寬敞的大道。
自秦滅六國之戰以來,這樣的緊急軍情令牌僅出現了五次,每次都會帶來天下的震動。
手持這塊令牌的驛卒得以直驅咸陽宮,進入正殿朝議廳,面對秦王,宮中的守衛無人敢攔。
這種方式,是秦帝國傳遞訊息最快速、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手段。
朝議完畢後,討論的是民生事務,但並非秦王所期望。
大殿內眾武將、包括廷尉李斯等一言未發,他們都在耐心等待著某件事。
“唉,恐怕今天的期待就要落空了,你們都下去吧。”說著,秦王起身。
突然,外面傳來一陣嘈雜的聲音,打破了宮殿原有的平靜。
“來自臨淄的緊急軍報!我要當面呈遞給陛下,十萬火急!”
秦王猛然轉過頭,銳利的目光閃爍:”我要的人,終於來了!”
馬蹄聲在宮牆內迴盪,在抵達大殿門前停止。
驛卒從馬上跌落,雙腿痠麻不堪,數日的奔襲已令他疼痛難耐。
但他眼前,仍有一級級黑色石階遙不可及,只有越過它們,才是通往皇宮大殿的路。
兩位守衛立即上前扶住他,他們快步走向莊嚴的大殿。
在諸多臣子注視下,被攙扶而進的驛卒走到首位,屈膝行禮。
“陛下!緊急軍情,王賁將軍領軍二十萬包圍臨淄,公子扶蘇舌辯諸侯,使得臨淄敞開城門向我大秦投降!”
頓時,殿中響起一片嗡鳴,所有人都驚訝不已,齊都臨淄竟選擇了投降,這是決定性的勝利。
“齊王何在?”秦王追問。
“齊王怯戰畏首,大軍尚未來臨淄城下,王便已棄地逃跑。
此刻,王賁將軍提出請求,希望能下令攻打高唐。
如此,一統天下指日可待。”
“齊國首府已歸於我大秦,齊國已亡,我秦一統,萬壽無疆!”滿殿官員歡聲雷動,齊國首都失守象徵著戰爭尾聲將近,六 權一統的壯志即將在他們眼前實現,怎能不令人熱血沸騰。
面對下面沸騰的歡欣鼓舞,秦王並未制止。
他知道,秦國等待這一刻太久,百年願望終於在他手中接近現實。
“最後一站,就是高唐!”秦王目光看向殿外低聲自語。
待殿堂恢復少許秩序, 王綰進言:”皇上,如今臨淄已被攻克,整個齊國版圖落入我大秦之手,唯有高唐孤島般抵抗著。
陛下請旨,我軍當趁此機會消滅它,從而完成平定天下。”
“末將以身犯險!”
一聽到臨淄失陷的訊息,滿朝武官激動難以壓抑,爭相表達願意衝鋒陷陣的願望。
“眾將領對勝利的渴望,朕深感振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