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這黑色深邃且凝重,彷彿無形的壓迫力
大秦:家父祖龍,你如何看待 安安好好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秦帝國,繼往開來的人有了。
哪怕外界傳言陛下不大喜歡扶蘇,但長公子的身份,就足以在這裡代表一切。
對於這下方二十萬身披鐵甲的勇士來說,扶蘇是皇帝長子,未來的秦王朝 。
他們在大聲呼喝:大秦精兵,!
這個行動徹底贏得了所有人心。
到了情緒激昂的巔峰,扶蘇疾步握持王者旗幟跑 階,一個翻身,躍上了匹駿白馬。
手中握持韁繩,揮舞著旗幟,策馬迅速闖入秦軍行列。
黑旗襯托下的白色駿馬上,扶蘇神情振奮,手中旗幟獵獵作響。
他在秦軍正中停頓,一首悲慨勇敢的戰歌唱了出來: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王出兵伐敵,鑄我戰器,共仇同愾!”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
王舉兵來犯,鑄我兵矛,同行同進!”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君令伐敵,整肅甲兵,同赴國陣!”
“豈曰無衣……”
這就是來自《詩經》中的《秦風·無衣》,充滿豪情壯志的戰爭之歌,也是秦國從邊陲小邦壯大為跨萬里江山的強盛帝國曆程的見證。
在下面的戰士眼裡,淚水滿溢,這是屬於秦的戰歌,深深烙印在每一代秦人的骨髓中的旋律!
隨著戰鼓節拍,二十萬之眾緩聲合唱,悲壯而無所畏懼的音符迴盪向四面八方。
曙光初照,點亮士兵們堅毅的面龐,眼眶滿含熱淚。
這是他們在拼死捍衛的秦。
微風吹過,軍旗飄搖。
在更遠處的營地裡,負責糧食和後方支援的秦軍,聽到響徹歷下 的戰歌,皆是放下手上瑣碎事務。
他們衰老的身軀驕傲挺直,就像年輕時的模樣,臉上洋溢驕傲。
這是我們的秦國!
我們驕傲的老秦,一起面對危難!
不流乾每一滴血,就不會停止戰鬥!
秦國的風吹起,喚起激昂的決心。
扶蘇在下方士眾的注目禮中返回高臺,發現各位將領的眼睛都有些紅潤。
是的,這些熱血青年怎會不愛自已的國家!
看到扶蘇出現,眾人一起拱手行禮,神情莊重:”參見公子!”
就連王賁也垂首致敬。
扶蘇自然明白他們的用意,連忙點點頭,謙遜地伸手協助王賁將軍站起。
“諸將領不必多禮,我扶蘇萬不敢接受,眼下敵人環伺,還請諸位商議攻敵策略!”
王賁將軍笑道:”公子的話,大大鼓舞士氣。
請問公子對於對付齊軍有何良策?”
“此事不行啊,讓父皇知曉,我如此放肆言論,他非揍我不可。
況且,將軍在此,豈能容我隨意插嘴?”
扶蘇笑答道,他知道王賁是想要給他一個表現的機會。
“無妨,我等正是期盼得到公子指導啊!”
李信適時地擔任了應景的好幫腔。
“既然如此,我恭敬不如從命,容我看一看……”
扶蘇手指著地理圖譜
“齊國有利在東部,幅員廣袤千里之遙,擁有人丁百萬餘眾,也可算是大國之一。
秦國的治國方略是遠交近攻的方針.”
“而遠方聯盟的核心目標就是齊國,目標穩定齊國以助秦國的吞併戰役蓄勢待發.”
“齊王建,不愧是一國庸君,企圖取悅我大秦,面對五國的求救呼告,他無動於衷。
難道他沒聽過虞國和虢國的往事?歷史上明鑑興衰變遷,但他連唇亡齒寒的道理都沒領悟,齊國的敗亡實為必然.”
“待五國相繼淪陷之後,才讓他意識到恐慌,普天之下都歸順於我秦土。
大秦軍隊的強大,讓他感到戰慄。
而我們前期推行的遠交謀略帶來了另一個收穫.”
“秦王朝投入海量金銀收買齊國內部官員,連丞相後勝都被金錢 雙眼,使得宮廷滿溢著奸臣小人的陰霾,此為大禍臨頭的象徵.”
“常言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大秦統一天下的趨勢乃是天命所歸,順應民心,軍隊一路勢不可擋。
攻佔齊國,如探囊取物般輕易.”
“而且齊王懼怕我軍攻伐,徵召全國之兵嚴守西境重鎮高唐,然而殊不知,我大軍已暗度陳倉至齊國北方,開啟北疆大門。
我軍自燕地南征,一鼓作氣,直搗齊都臨淄,直至敵軍腹心!”
“這是一場講究速戰速決的戰役,要搶佔先機攻克臨淄,迫使齊軍無暇回援,首都陷落,其軍心必然潰亂。
到那時,再來一場安撫人心的行動,無疑令齊國走向 !”
扶蘇在地圖前慷慨激昂地說著,身旁的將領紛紛點頭認同,沒想到深居宮內的公子扶蘇,他對軍事政務的觀點竟這樣與眾不同,實在讓人驚歎,這是秦國的福分啊!
.......
“公子所說極是,進攻齊國,關鍵在於迅速,立即傳達指令,讓輕騎兵隊晝夜不停地衝鋒,在我們的前鋒部隊之後緊隨其後,後續主力軍速速起程,儘快跟上!”
“李信!”
“末將在!”
“你指揮中軍,領軍隨後追擊,直至趕上輕騎兵部隊之後。”
“我接令。”
“主將大人,我願意充當前鋒,作為一名騎兵,與先鋒軍一同奔赴,直至馬蹄踏入臨淄城門!”
扶蘇主動請纓。
“公子,不必急於當下,待我同你一道,在臨淄城外縱馬疾馳,號令軍隊!”
隨著激昂的戰鼓聲響起,旗幟令官爬上高位發出命令,眾多信使疾速奔赴各處軍中傳達將令。
“呼嚕~ 呼嚕~ 呼嚕”
悲壯沉鬱的號角之聲瀰漫,秦 畿下的軍營,這座戰爭 徹底啟動。
“驅
十六
如同下山的猛虎,出發之際便展露出其駭人的兇猛!嚴謹有序的步伐,直刺雲霄的長槍大戟,在陽光的照耀下反射著耀眼冷冽的寒光。
從高空鳥瞰,大秦兵馬如長蛇連綿百里不絕。
秦軍自歷下城出發,威壓臨淄的氣氛瞬間提升!
……
自歷下營區西望,一座宏偉雄峻的關隘赫然眼前,即西陲險關函谷。
函谷關,承載了六國士兵無數,它們曾夢想覆滅秦國的心願都被這座關卡無情拒於門外。
豪情壯志的夢想,與大漠黃沙一同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之中。
從秦國孝公時期的鐵腕改革家商鞅推行富國強兵政策以來,秦國內的振興之路不可抵擋。
六國曾聯手攻秦多次,但攻破函谷者,少之又少。
六國如此執著要攻打函谷,原因無非在於:它背後,就是秦國的心臟——京都咸陽。
咸陽,是秦國興起的標誌。
在秦孝公時期,商鞅為打破貴族的牽制,建議將秦國國都由櫟陽遷移至新城咸陽,以確保變革的穩步推進。
雖然商鞅不幸身亡,但他付出的一切最終助秦國踏上了嶄新篇章。
宏偉的咸陽宮作為秦王宮的所在,依山勢而建,整座建築充滿莊重與肅穆,以深沉的黑為主調。
遵循天道變化、萬物輪迴的信念,大秦戰士憑藉正義討伐天下,他們勝利的聲音正是順應天意的表現。
秦國信奉五行學說,尊商朝為木德、大周則為火德,而自家則為代表水德的黑色。
火焰焚燒林木,冷水滅火,周代取代商代是天意,同樣秦滅周也符合此理。
黑色恰為水德之象徵,因此,秦國上下盡用黑色來展現權力,就連始皇帝統一後的龍袍,都是漆黑如墨。
這黑色深邃且凝重,彷彿無形的壓迫力。
而在一處咸陽宮的巨大殿堂中,內部空間闊大, 有六根雄偉的立柱,只有其中之一依然懸掛著一面旗幟,其餘五色皆鋪於地面。
每根立柱上用硃砂寫就六股大篆字:”韓、趙、魏、楚、燕、齊”。
此刻,唯有齊旗還在輕擺,餘下五面旗幟深深紮根地面。
正 的黑色圓形石盤上,一隻翱翔的墨龍刻得栩栩如生。
盤坐著一位君王,雙目緊閉,雙腿盤膝,身穿繡有黑龍紋路的王袍,僅僅靜默地存在,便散發出無法違逆的威嚴。
他是華夏始祖,亦是秦之 ——贏政!
正當這時,六面立柱上的最後一條旗幟無聲滑落。
“砰~”迴盪在寂靜大殿的聲音在耳邊縈繞,平臺上的人兒徐徐睜開了雙眸,目光閃爍精芒,臉上掛著堅定不移的信心與掌控一切的決心。
看著滑落的齊國旗幟,他的眼神微微泛起一絲波瀾。
齊,是他在宏圖中最後需戰勝的堡壘。
一旁的宦官此刻走出來,跪伏在地行以大禮,”恭祝吾王、敬賀吾王,不知何故,齊的戰旗自行脫落,這是上天旨意的顯現!”
齊國必將 ,我大秦必然統一天下,陛下功績必將前無古人,流傳千秋萬代!”
微笑道:”趙高,你的嘴巴倒是伶俐。”
這名宦官伏地聆聽, 此言讓他知道自已的拍馬屁是對的。
“微臣不懂言辭,但陛下的豐功偉績,人人皆知啊!”
“好,去將那幅天地經緯圖展開來!”
“遵命。”
趙高躬身退下。
緩步起身,看著逐漸沉淪的齊國旗幟,輕蔑一笑。
他步下圓臺上,望著殿內用五國旗幟鋪設的短短路徑,那是秦軍將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榮耀,這是秦國統一天下的道路。
他步伐堅定,彷彿追隨秦國將士從咸陽起程,橫掃四海!
秦王政十七年,韓王國滅。
秦王政十九年, 國亡。
秦王政二十二年,魏王國破。
秦王政二十四年,楚王國陷。
秦王政二十五年,燕王國失守。
每走一步,耳邊似響起震耳激戰呼喊,腳下遍是累累屍骨。
他低吟:”百年的戰火,終歸寡人的終結。
我大秦,必將創制開天闢地的年代,屬於大秦的新紀元。”
“嗖——”巨大的地形圖緩緩在 背後攤開,中原大陸與江山河流盡在其中,陽光穿透殿堂的幽光灑在畫軸之上。
的身影映照於大地圖上,巍峨身影籠罩中華大地,這裡是他的領地。
秦王——贏政!
他的手輕輕觸碰齊國之地,接著目光移向別處。
南疆盡頭,海角天涯
這片廣袤區域森林茂密,聚居諸多部落,與中原之地斷絕交通。
中原人稱此地為”百越”。
南海畔,百越之地。
他的目光落在那裡,對齊國已無所懸念。
接著,又抬起頭看向北方——遼闊草原,匈奴的故鄉,也是中原的主要勁敵。
南方與北方,以及那裡的百越與匈奴,都威脅大秦疆域安全。
審視這一切,秦國始終向前邁進,他身為大秦君主,看得更高、更遠。
...
一聲晴天霹靂,秦皇登場,踩在各國旗幟之上,目光炯炯。
吼!王駕親臨!(>_
“扶蘇,去燕地辦些事務,日日陳述那些禮儀和儒家教義,都值得我這些官員詳詳細細上報嗎?”
“陛下,尋常瑣事自然無需我們的注意。
公子離開後,在燕地患病,而後恢復到領軍的時刻,在歷下營地會合大軍時,公子挺身而出,面對雨中激昂計程車兵,豪氣干雲的歡笑起來。
從那一刻起,他就像是脫胎換骨一般,有了顯著的變化.”
“有所變化就是一種進步,我對這個兒子很瞭解。
他有著 思考,但也稍顯刻板。
他是我的孩子,按理說應繼承孤之霸氣,但實際上他時常逆我而行。
這個孩子並非沒有優點,只是需要經歷和錘鍊,我要看他的這次改變究竟有多深遠。”
嬴政和扶蘇這對親子截然不同,前者剛毅無比,後者溫文爾雅。
若扶蘇承襲皇位,會成為一位英明君主。
他們之間的分歧多數源自對國家政務的不同看法。
嬴政希望把扶蘇塑造如他自已一樣的領導者,然而扶蘇卻敢於直言進諫,這就是扶蘇本色。
換作別人,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早已死無葬身之地了。
看著眼前滿意歡喜的樣子,殿後的身影適時開口:”皇上,李信王賁他們似乎對公子的態度有轉變,這會不會……”
“掌嘴!”
“啪!”
秦王話音落下,清脆的一記耳光聲瞬間在宮殿迴盪。
殿後之人狠狠地拍了拍自已臉頰。
冷峻的目光審視著:”若你的話脫口即出,就別想再說什麼!”
“我失言!”
“滾開!”
身為親父,即便事務繁雜,秦王對兒子的瞭解依然透徹,扶蘇深植禮儀與忠誠於心,這對作為臣僚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
秦王可以確信,即使他突發令旨令兒子死去,扶蘇也會毫不猶豫地接受。
然而這也是扶蘇的短板,要想成為王者,就必須摒棄多餘的情感羈絆。
他需要的是無情無私。
“戰場上鍛鍊,期待你能借此成長!”
此時,趙高慌忙闖入稟報道:”啟稟陛下,廷尉李斯正在殿外候旨。”
“宣他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