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國公府。

望著窗外瓢潑大雨,程咬金總覺得左邊腰子隱隱作疼。

為了吃上一口滷牛肉,就在前幾天,他物理超度一頭黃牛時,一不小心被牛角狠狠頂了一頂。

還好是黃牛不是水牛,不然這會兒盧國公府的人已經吃上席了。

不過即便如此,腰上還是留下了暗傷,給他疼得直喊娘。

本來這傷算不得什麼絕症,可程咬金想著一來可以結交這位神醫,二來也可以透過他攀上燕王,以後討幾壇茅子喝。

於是就派程處默去燕王府請孫思邈,沒想到對方居然一口答應,給程咬金一通得意的,尾巴都快翹上天了。

如今的長安城,滿朝公卿誰不以結交這位老神仙為榮?

“爹,孫神醫來了。”

程處默話音剛落,只見不遠處簷下,孫思邈正揹著一個醫箱緩緩走來。

他自顧自地戴上口罩和手套,又披上白大褂,這才開口道:“老夫見過盧國公”。

以往行醫,他從來沒有背醫箱的習慣,更別說穿白大褂了。

可自從他拜入李佑門下後,時時刻刻謹記師門教誨。

凡是師傅叮囑的,他無不奉為圭臬,牢牢記在心上!

師傅讓他這幾天多和朝廷大員結交善緣,孫思邈便一口氣拜訪了十幾位三品以上的高官,成了京中不少達官顯貴的座上賓。

盧國公程咬金,顯然也是計劃人選的一部分。

望、聞、問、切後,孫思邈簡單給程咬金開了一劑方子,並叮囑日夜煎服,不久即愈。

程咬金恭敬拜謝:“孫神醫妙手回春,醫術通神,真乃我大唐之幸!”

孫思邈淡淡道:“老夫不過是個行走江湖的郎中罷了,若論真正有功於社稷者,有一人老夫甚為敬佩。”

程咬金好奇道:“連神醫都心生敬佩之人,必是一代翹楚。敢問此人是誰?”

孫思邈不假思索道:“乃當今天潢貴胄,燕王殿下是也。”

他牢牢記住了師傅在信中寫的一句話:

不論你今天見到了誰,都要把為師治理長安地下水道一事,廣而告之!

程咬金笑道:“燕王殿下釀的茅子雖是絕世仙釀,可遠遠談不上有功於社稷。”

豈料孫思邈正色道:“殿下欲舉王府之力,疏通長安地下水道,以退城內之水——難道這不是一件為國為民的善事麼?殿下還說了,若有人助他一臂之力,日後便是燕王府的貴客!”

程咬金聞言愣了愣,忽然猛的一拍大腿。

皇天不負有心人,如今終於讓我逮到一個可以和燕王攀交情的機會!

茅子,有的喝了!

他大手一揮,對程處默道:“把府上這幾十號人全部帶過去,協助燕王殿下,疏通地下水道!快去!”

“孩兒一定不讓父親失望!”

程處默也饞茅子許久了,再加上拜訪秦懷玉時見到的那片神奇的稻田。

燕王帶給他的驚喜太多了——

他已經迫不及待想重新認識一下這位王爺了!

......

安樂坊。

魏王設下的粥棚裡,鍋底已經見不到一粒米,唯有白晃晃的湯水。

可排隊的災民依舊長長一列,一眼望不到盡頭。

李英姿問道:“我們該如何救人?”

李佑沒有說話,徑直走入雨棚中。

他朝後擺了擺手,很快,韋文振帶著大批王府護衛衝入雨棚中。

“都別睡了!”

護衛們將災民們粗暴的喚醒。

粥棚裡,負責施粥的魏王府屬官見狀,正想上前驅逐,忽然見到護衛身上燕王府的標識,立馬悻悻退下。

“快去稟報魏王殿下,燕王府來人鬧事了!”

雨棚裡,韋文振清了清嗓子,高聲道:“燕王殿下說了,你們都是長安城的可憐人,如今遭了水災,一個個無家可歸,只能在這領著賑濟粥。”

“殿下還說,長安城不是天子一個人的城,而是長安城百萬民眾的城!長安城被水淹了,人人置若罔聞,家何以重建?朝廷如今正忙著治理黃河,治理渭河、涇河,根本騰不出多餘的人手。”

“所以,要救長安城,讓我們重新建起一個家,只能憑藉我們自已的雙手!殿下與諸位約法三章,願以工代賑,響應長安所有災民,一同投身治水中!”

“凡投身燕王麾下治水者,每日三頓飽飯管夠,並且還可以領到十文錢的工錢,直到長安地下水道疏通,涇河、渭河的水災退去!”

隨著韋文振話音落下,本是喧囂熱鬧的雨棚,瞬間陷入寂靜中。

直到一個半大的孩子怯生生道:“我也可以領到錢麼?”

李佑站了出來,摸了摸那孩子的頭:“你可以領到五文錢,不過可不許偷懶哦。”

一眾災民頓時歡呼一片,瘋狂上前圍住韋文振。

“我願意出一份力,不要工錢都行,只要能吃上一口熱飯!”

“我也來!”

上至白髮蒼蒼老叟,下到黃髮垂髫孩童,無不積極投身其中。

李英姿悄悄拉了拉李佑的衣襟:“原來這就是你說的,救人連同身心一起救?”

李佑笑道:“我只不過是重新喚醒他們對生活的希望罷了,水災無情,人卻有情。”

李英姿豎起一根大拇指:“說得真好。”

話音剛落,只見程處默帶著大批人趕來,身後還有尉遲寶琳和一眾護衛。

原來他唯恐人手不夠,順道拜訪了一趟楚國公府。

沒想到尉遲敬德和他爹打得一樣的算盤,於是果斷派尉遲寶琳一同來協助。

李佑見狀笑了笑,他知道,小孫開始默默發力了......

“盧國公府願助殿下一臂之力!”

“楚國公府願助殿下一臂之力!”

二人雙雙拱手作禮。

李佑將以工代賑之事一一道來,隨後又對二人道:“人多力量大,當務之急,應發動城中所有災民一起治水。如此便有勞二位走一趟,替本王宣揚以工代賑之事,儘量召集更多的災民。”

“好!”

很快,尉遲寶琳和程處默二人帶領各自人馬,冒著大雨在城中四處招募災民。

不多時,便有越來越多的災民聞訊趕來。

李泰不知什麼時候也來了,一問才知道,以工代賑?

五弟什麼時候也摻和起賑災的事了?

一名魏王府屬官嘆道:“殿下恐怕白白施捨了幾天的粥水,如今城內的災民只知燕王,全然忘記了殿下您的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