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聖人出世,王將不王
大唐:讓你造反,你怎麼成忠臣了 幸福的爬爬蟲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唐代的書法藝術,在整個古代藝術史上都是登峰造極的存在。
僅僅是李佑生活的年代,就有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名家,再往後幾十年乃至上百年,柳公權、顏真卿、張旭等書法巨擘,也該相繼出現了。
他爹李世民對書法痴迷到幾乎廢寢忘食的境界,不然也不會花費大代價弄來《蘭亭集序》真跡陪葬。
好在大舅子李德謇書法尚可,李佑便讓他捉刀代筆。
李德謇問道:“殿下,奏章標題以何為名?”
李佑想了一會兒,道:“就叫《論大唐百年治水方略》吧。”
他心想道,這一封奏疏呈了上去,估計能把整個朝堂炸翻天吧?
也不知他爹李二看了會作何感想。
李德謇想起準妹夫方才在堤壩下指點江山的模樣,心中一股敬佩感油然而生。
“古來治水者,當知以河治河,以水攻沙之理......凡築堤者,必真土而勿雜浮沙,高厚而勿惜居費.......”
循著前世的記憶,李佑開始滔滔不絕講起治水攻略。
其主要思想,來源於明朝大名鼎鼎的治水專家——潘季馴的“束水攻沙”理論。
簡而言之,就是透過在黃河沿岸淮揚之間,修建大量子堤壩,堵塞決口,並加築洪澤湖東岸高家堰、束淮入清口。
最後,才能達到《將進酒》中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解決黃河氾濫的問題。
潘季馴堪稱古代史上最傑出的治水能臣,明朝嘉靖、萬曆年間,正是有了他治水二十七年,才不至於讓黃河流域一帶的百姓遭受洪災荼毒。
這一講足足近兩個時辰,李德謇謄寫得右手幾乎失去知覺,終於等到李佑講完了。
三封奏疏寫完,疊起來足足半尺高。
李德謇剛準備疏鬆筋骨休息一下,卻聽到李佑在旁輕聲道:“勞煩大舅子好人做到底,將奏章送去通政司吧。”
“啊?”
李德謇本想埋怨一番,忽然聽到“大舅子”三字,頓覺精神抖擻,骨頭酥麻,心裡別提多舒坦了。
連忙屁顛屁顛撐傘出去了。
一旁的李英姿雙頰酡紅,羞赧道:“瞎喊什麼呢,誰是你大舅子啊。”
李佑哈哈笑道:“一不小心把心裡話說出來了。”
李英姿道:“天色不早,我該回去了。”
李佑道:“不跟我去行俠仗義了?”
李英姿問道:“現在就去麼?”
李佑想了一會兒,隨即提筆寫了一封信,便對左右僕從道:“把這個給孫思邈送去,天黑前務必送到。”
僕從匆忙領命而去。
李佑對李英姿道:“走,本王帶你去救人!”
......
皇城,尚書府。
尚書左僕射房玄齡的案頭,從各地送來的加急公文,摞起來幾乎如一座小山丘。
無一例外,這些公文全部和北方各地的洪災有關。
自從皇帝任命他總攬治水防務以來,無論是北方各州縣,還是近在眼前的渭水、涇水,都沒有取得顯著的成果。
各地受災人數與日俱增,百萬黎民無家可歸。
房玄齡只感覺自已彷彿揹負了一座大山,壓得他快喘不過氣來。
不多時,尚書府屬官褚遂良恭敬奉上一膳盒,道:“梁國公,貴府差人送來了晚膳,說是令千金專門給您煲了參湯。”
房玄齡聞言微微頷首,放下手上公文,嚐了一口長女房遺玉煲的參湯。
熱湯滾進肚中,化開愁腸。
他不由得欣慰笑了:“嗯,遺玉的手藝精進不少啊。”
就在這時,門外猛然傳來“咚”的一聲!
只見通政司使百里拓奮力撐開尚書府大門,渾然不顧一身淋成落湯雞的狼狽模樣,三步並兩步,興奮地衝到房玄齡前:“左僕射大人,快看看這封奏疏吧!”
他連忙將懷裡沾溼的三封奏疏呈上,道:“方才代國公之子李德謇加急送來的!”
房玄齡聞言,神色動容道:“難道是老將軍李靖所寫的奏疏?”
百里拓搖了搖頭道:“此乃燕王親筆所寫!”
“燕王?”
房玄齡和褚遂良聞言雙雙一驚。
燕王在這個時候上書作甚?
開啟奏疏一看,只見九個娟秀的大字映入眼簾:
《論大唐百年治水方略》。
好大的口氣!
房玄齡正欲批評燕王目中無人,然而,當奏疏正文一行行緩緩顯現時。
他的目光瞬間被吸住了,再也挪不開半點!
......
太極宮。
直太史李淳風沒有想到,自貞觀四年來,這還是陛下第一次召他入宮徵詢。
他還清楚記得上一次陛下提的問題:李靖此次出兵東突厥,能否畢其功於一役?
好在他的回答最終應驗了,沒有讓陛下失望。
但這一次,陛下問出了一個更令他頭疼的問題:“此番席捲大唐的水患,何以解之?”
李淳風和身旁的袁天罡面面相覷。
袁天罡去年才被陛下徵辟入宮,和他一同在太史局任職,現為太史舍人。
“朕聽說你二人聯手撰寫了一書,名為《推背圖》,傳聞可演算曆代國運。既然如此,你二人且來告訴朕,水災什麼時候退去?”
李世民帶著希冀的目光望向二人。
袁天罡偷偷朝李淳風使了個眼色,後者撓了撓腮,終於嘆道:“啟稟陛下,我二人昨夜推演星象,的確窺測出一二天機,可解陛下心頭疑慮。”
李世民忙道:“快快道來!”
李淳風面露苦澀道:“臣若說了,恐怕觸怒陛下。”
李世民聞言一怔,旋即笑道:“朕的心胸沒有那般狹隘,你只管說,朕赦你無罪。”
李淳風只好娓娓道來:“天象所顯為一坎卦,爻為九五,曰:坎不盈,祗既平,無咎。臣和袁天罡求解卦象,唯有十一字:聖人出而大水去,王將不王。”
李世民登時神色大變!
聖人出而大水去,王將不王!
這個卦象不難理解:有聖人出世,大水將會退去——但統領天下的王,將不再是王!
李世民神情凝重道:“聖人何時出世,現居何方?”
李淳風道:“天象所示,聖人臥於紫微星北。”
就在這時,冒雨而來的房玄齡匆匆衝入大殿,見了李世民,興奮地揮動著手上的奏疏,“陛下,水患可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