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三板斧,一是堤固堤蓄水,二是疏浚湖泊,六井以解決飲水問題,三是整修橋閘堤壩。

到了隋朝,三板斧也沒得到太大的改進,充其量也就是挖掘河床沃土,一方面肥田,一方面加強河道疏浚。

這樣的治水策略,用以防治小型湖泊倒也說得過去,可是用來治大江大河,收效甚微。

不過這也不能怪唐朝,直到後世三門峽大壩(不是三峽大壩)竣工前,黃河水患一直是困擾華夏過去數千年的一道難題。

望著堤壩下忙得熱火朝天的工部官員,李佑忍不住嘆了一聲。

這樣治下去,恐怕猴年馬月也退不了渭水。

“走,我們過去看看。”

李佑帶著二人來到堤壩下時,恰巧李承乾的東宮儀仗也到了。

一眾工部官員見了,連忙行禮參拜。

暴雨中的民夫們也紛紛山呼海嘯,齊齊叩拜。

“本王奉父皇旨意巡視河道,還望諸位勠力同心,早日除散水患。有功者,本王自當如實上報,在父皇面前為其請功;若有偷奸耍滑,中飽私囊者,本王絕不饒恕!”

李承乾色厲內荏地訓了一通後,自顧自地躺在青羅傘蓋下吃起了一串西域葡萄。

這時他不經意瞥見了李佑,驚訝道:“咦,五弟,你怎麼在這裡?”

說完還假惺惺地想拉李佑上去。

可傻子都看得出來,那肩輿上根本容不下第二個人。

“渭河水漲氾濫,襲擾長安,我來這裡看看能不能幫上忙。”

李佑是個實誠人。

李承乾聞言,頓時來了興致:“五弟還會治水?”

李佑思索片刻,依舊選擇了說實話:“略懂一二。”

前世三峽大壩竣工30週年的時候,李佑特意出了一期治理水患的影片合集,為此他還專門去黃河實地考察過,給廣大網友科普了古代——現代治理水患的發展史。

“既如此,五弟可有治水高見?為兄願洗耳恭聽。”

李承乾一招手,幾名工部官員急忙湊了過來,紛紛擺出一副認真聆聽的樣子。

李佑懶得拆穿這廝的小把戲,指了指不遠處正在深挖溝渠的大批民夫,道:

“將渭河水引往大海,這一理念雖正確無疑,可中間的策略錯了——直接開闢從渭河到大海的河道,不但靡費勞力物力,而且事倍功半。來年秋汛若至,只怕長安又要遭受洪水襲擾。”

“以我之見,應當先開闢幾道支流,將渭河水引向最近的湖泊,再從湖泊下游修挖溝渠,分數道支流引往大海。如此一來,即便渭河水位暴漲,也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將水患引流它處。”

幾名工部官員聽後,頓時陷入沉思中。

李承乾沒有想到李佑真能說出個一二三來,愣了片刻後,眉頭閃過一絲不悅。

“敢問殿下,我等防汛手段,還有何處須多留意?”

一名工部官員顯然認可了李佑的理念,虛心請教道。

李佑很快又談起了堤壩修築時注意的事項。

根據伯努利原理,水流中的壓強和流速成反比,如果壩體修成窄口,底部水流速度才會加大,壓強隨之變小。

後世著名的胡佛大壩,就是修築成扇形,底部窄口的形狀。

為了讓這些官員更好理解,李佑甚至比劃了幾幅示意圖,但總體來說,如果要在渭河修築水壩,最優選一定是多疊式的梯形重力壩結構。

這其中的力學原理不難理解,在場的工部官員很快就明白了,於是紛紛向李佑道謝。

但李佑很清楚,這些只不過是治水中最最簡單的一環。

要想徹底治理渭河水患,以大唐現有的技術水準,至少要付出幾代人的努力。

更別說黃河水患了......

看李佑說的頭頭是道,李承乾越發感到不滿,他現在嚴重懷疑李佑和李泰一樣,是想借這次治水來搶佔自已的功勞!

他故作大度道:“五弟還是好好回去多釀幾壇茅子,治水一事,自有朝廷關心。”

又對幾名工部官員略帶威脅道:“工部先前定下的治水良策,你們只管照做便是,若盲目更改出了差池,小心你們的腦袋!”

幾名官員唯唯諾諾稱是,不敢再和李佑搭腔。

“王兄代父皇巡視水道,政務繁忙,我便不打擾了,告辭。”

李佑知道這傢伙是個犟種,全天下只有他爹李二能治,自已沒必要在這裡耗下去找不痛快。

回來的路上,李英姿不止一次地表示,有朝一日,一定要狠狠暴打一頓李承乾!

這一次,大舅子李德謇沒有再去捂她的嘴。

三人從安樂門進了安樂坊,這裡遭受洪水的影響較小,大批災民聚集於此,躲在朝廷臨時搭建的雨棚底下。

魏王李泰賑濟的粥棚也設在這裡,此時災民們正冒雨排隊,只為了領一小碗稀粥。

李德謇湊過去一看,那粥稀得倒映人影,喝下去哪有半分力氣?

“本以為魏王是個宅心仁厚的主,不曾想,唉.......”

李德謇嘆道。

李佑搖了搖頭:“我倒覺得他沒做錯,這個時候若救濟太濃的粥,反倒不是一件好事。”

在天災人禍前,最先摧垮人意志的,往往是喪失了生活的信心。

何況伸伸手就有嗟來之食,何必再去做些無用功?

他遠遠掃了一眼,雨棚裡,一茬一茬的災民擁擠在一起,望著外面的暴雨,眼神黯淡,目光呆滯。

其中不乏年富力強的青壯後生。

李英姿忽然說:“要不我們也開設粥棚,這樣不就可以救下更多的災民了?”

李佑搖了搖頭:“吃食果腹,只能暫時令他們感到不飢餓,而徒增一具行屍走肉罷了。真正的行俠仗義,是連同他的身心一起拯救。”

李英姿一臉茫然:“我聽不懂啊。”

李佑笑了笑:“我們先回去吧,我已經想到該如何行俠仗義了。”

三人很快回到了燕王府,這會兒院子裡的水已經被人工排去不少,總算不用再淌水過去。

李佑來到書房,讓大舅子李德謇給他起草一份奏章。

因為他的字跡著實潦草,而李世民酷愛書法,要是看了他鬼畫桃符的那手爛字,估計能氣得把奏章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