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翼聞言,臉上的傲慢絲毫不減:“殿下,勸你不要淌這趟渾水,此事幹系重大,不是你一個人擔得起的!”

李佑快被這廝逗笑了:“你們冒用本王名頭幹些缺德冒煙的事,還不許本王插手?怎麼,清河崔氏想在燕王府頭上拉屎,本王是不是還得遞個盆子?”

崔翼冷哼一聲,沒有說話。

李佑吩咐韋文振道:“把他關進地窖裡,不要見一絲光,吃喝管著,但無論如何不能讓他睡著,熬過三天兩夜,再提來審問。”

李佑所說的,正是後世大名鼎鼎的催眠審訊:在人的精神即將崩潰之際,配合心理暗示和催眠話術,任意志再頑強的人,也挺不過這樣的審訊手段。

崔翼被拖了下去,卻依舊嘴硬著。

不多時,韋文振前來彙報:“殿下,那人審出來了,他的上家是崔翼,拐走馬家莊的孩子,是為了將他們送去揚州採生折割。”

李佑聞言,瞳孔驟然緊縮!

他從未感到如此憤怒過。

所謂採生折割,乃是職業乞丐中最歹毒的一種,他們活生生將人殘害之後,再強迫他們沿街乞討,博人同情。

這種人神共憤的殘忍手段,縱然將他們碎屍萬段也不足為過!

“你怎麼了?”

李英姿關切問道。

“沒事,我們出去走走。”

李佑擺了擺手,帶她離開了這裡。

清河崔氏,他遲早有一天連根拔起......

二人途經朱雀大街,一路往東,漸漸來到了宣陽坊。

韋文振率一眾王府護衛在身後遠遠跟著。

宣陽坊與平康坊僅有一街之隔,平康坊是長安青樓雲集之地,這裡繁華似錦,連帶著對面的宣陽坊也沾了幾分光。

今日乞巧節,宣陽坊四街八巷全部搭起了綵樓,一串一串的紅頭繩飄蕩在風中,牽動下方懸掛的銀鈴兒一陣一陣的晃盪。

李英姿忽然問:“你明年就要娶我?”

李佑點了點頭。

李英姿皺了皺粉鼻,比了一個剪刀的手勢,惡狠狠道:“你將來若敢納妾,我就閹了你!”

李佑笑道:“本王好歹是你的救命恩人,武林人最重俠義,你把恩人閹了,豈不恥笑於江湖?”

李英姿也跟著笑了起來:“你說得對,那我不閹你了。”

李佑問道:“剛才那話誰教你的?”

李英姿沒心沒肺地說:“當然是我娘啊。”

李佑心中大笑,由此可見老丈人的家庭地位。

李英姿又問:“剛才吃的那一鍋紅彤彤的熱湯是什麼?怪好吃的。”

李佑道:“那是火鍋,你想吃以後隨時都有。”

李英姿立馬道:“那我以後常去燕王府吃火鍋。你煮給我吃麼?”

李佑反問道:“煮湯做飯不是女人該乾的活麼?本王可是王爺。”

李英姿大聲道:“王爺又怎麼了?在我家便是我爹煮飯給我娘吃。”

李佑當場認輸。

好吧,你贏了。

這女人,還得慢慢調教。

......

太極宮。

李靖誠惶誠恐望著金鑾座上的皇帝。

他已經有一年多未被召見了。

李世民扔來一封奏摺,淡淡道:“代國公,你且看看上面寫了什麼。”

開啟奏摺一看,李靖頓時嚇得心頭一跳。

原來侯君集惡人先告狀,彈劾他蓄意謀反!

理由也很簡單:李靖傳授兵法故意藏著掖著,恐有不臣之心。

李世民連眼皮都沒抬一下,悠悠問道:“侯君集告你謀反,你如何向朕解釋?”

李靖不慌不忙道:“如今我大唐四面的敵患,唯有吐谷渾、吐蕃、薛延陀、高句麗等諸部。老臣教給侯君集的兵法,足以應對這些蠻夷。”

“可他依舊不滿足,向老臣索要蕩平天下的兵法。其動機不純,故老臣不予。”

李世民問道:“你是說侯君集有謀反之心?”

李靖將頭低下,裝傻充愣不說話。

“他是秦王府舊臣,功績甚大,於朕有恩,豈會懷有二心?老將軍多慮了。”

李世民將話題轉移,忽然問:“聽說你女兒的病好了?”

李靖恭敬道:“有賴孫神醫出手相救,犬女僥倖撿回一條命。”

絕口不提關於李佑的隻言片語。

李世民道:“如此甚好。聽說她也到了出閣的年紀,朕有意將她許給蜀王為妃,老將軍意下如何?”

李靖連忙說:“啟稟陛下,犬女不日前已定下婚約,恐難奉聖命。”

李世民笑道:“誰家的公子這般有福氣?”

李靖如實相告:“是燕王殿下。”

他這會兒不說也得說了,反正燕王遲早要明媒正娶把他女兒娶進門。

李世民愣了半晌才說:“難怪他早早向朕討了一個請求,原來是看上你的女兒了。既如此,朕便不再過問了。”

“老臣多謝陛下成全。”

李靖總覺得有些說不出的古怪。

難道燕王早就盯上了代國公府?

......

乞巧節一過,長安城又下起了雨,大雨滂沱,三日不斷。

長安一帶環水,渭、涇、灃、澇、潏、滈、滻、灞八條河流穿流四周,它們均屬黃河水系。

多日雨勢不斷,渭河和涇河的水面一夜間陡然暴漲了數尺高。

京畿一帶官員連番上奏,各地均被洪澇襲擾,希望朝廷賑災救人,開倉放糧。

雨勢繼續下去,八水將會氾濫,其引發的洪澇甚至將會危及長安。

不僅僅是長安,整個大唐北方一帶大部分地區都遭遇了雨災,黃河決堤,沖垮了沿岸不少村莊田舍。

御案上,告急奏章雪花飄來,李世民一陣頭大。

為此連先前封禪泰山的心思也沒了。

可另一邊,隨著連日多雨,玉液之冠的生意卻愈加好了。

被雨勢困在家中的長安貴族們醉生夢死,只求一罈茅子解愁。

一罈茅子的價格,在黑市暴漲到近三萬兩,並且有價無市。

它的名聲傳遍了整個大唐,王公大臣們皆以府藏一罈茅子為榮。

李佑認為是時候鋪開市場了,玉液之冠開始向全國各地流入一百壇茅子。

依舊採取之前兜售競拍的模式,但有一個硬性規定:每人每天限購兩壇。

味道還是原來的味道,價格卻變了:一罈兩千兩起拍!

玉液之冠宣稱,茅子的口感會在一年內得到顯著提高,其價格也會隨之水漲船高。

現在就是最佳購買時機!

訊息一出,各地的酒商們都瘋了,茅子始一競拍,一盞茶不到的功夫便全被搶購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