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一開始我先來讀一首詩,介紹這個系列的聖經研讀。這首詩是這樣的:
總以為我對聖經很瞭解,這裡讀一點、那裡讀一點
看幾節約翰、幾節馬太,再讀一段創世紀
看幾章《以賽亞書》、再念個詩篇,從《箴言》一章跳到羅馬書十二章
總以為我對聖經很瞭解,後來才發現,讀經方法要改變
從頭到尾讀一遍,這個方法很新鮮
至於蜻蜓點水式這裡讀一點、那裡讀一點
還沒禱告就已經疲倦,禱告幾句就就哈欠連連
你若是珍惜聖經,勝過任何一本書
快別囫圇吞棗,犯下斷章取義的錯誤
聖經值得你費心,用寬廣的角度去研讀
等你通篇理解聖經,那麼你會跪在神面前拜服
新舊約縱覽的系列就是要帶大家研讀聖經的每一卷書,因為聖經是由很多卷書組成,不止一卷、而是66卷。這66卷書每卷都有自已的資訊,書中的內容也都圍繞著那個資訊。想把聖經從頭到尾讀一遍的人大多會卡在聖經的第三卷書——《利未記》。
我可以瞭解為什麼,這卷書很難讀的理由至少有三個:
第一,這卷書讀起來很無聊,好像是在讀電話簿一樣,只能夠偶爾的在上面看到幾個認識的人名。這卷書讀起來無聊是因為它的內容很不一樣,尤其和聖經頭兩卷書很不一樣,頭兩卷書中有很多敘述和故事,有情節、有戲劇張力,高潮迭起。但是接下來在《利未記》中,幾乎沒有任何故事的敘述,因為我們都把聖經看成是故事書,所以讀到一卷沒有故事的書的時候,一時無法平衡,就覺得讀起來很無聊,因為沒有故事。
第二個理由是:內容很陌生。不但無聊而且內容陌生,文化背景很不一樣,時間距離我們兩三千年之前,地點距離我們也有兩千裡之遠,那是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書上記載的事大多讓我們覺得很奇怪,比如《利未記》中對傳染病的處理方式,這種病人必須要撕裂衣服,頭髮要留長、不可以梳,臉的下半部要遮住,到處喊著說:我不潔淨、我不潔淨。我們的社會並不是這樣處理傳染病的,他們的方式實在很不一樣、不是我們所熟悉的,有點奇怪、甚至詭異。你不用主日帶一隻羊或鴿子去教會交給牧師,然後由牧師當著會眾的面切開牲畜的喉嚨。如果要這樣做,教會的地毯就得用紅色,不能用藍色。反正這些方式是我們不熟悉的,跟我們的習慣做法很不一樣。
第三個理由:這卷書似乎跟我們無關。內容不但無聊、奇怪還跟我們無關,這跟今天的我、活在現代的我有什麼關係呢?這跟我的工作有什麼關係呢?好像跟我一點關係也沒有,我們都知道自已已經不再活在摩西的律法之下,但這是摩西律法的一部分,所以這卷書跟我們有什麼關係?
不過我希望各位,在我講完這卷書之後,你會渴望去讀《利未記》。這是摩西五經中的一卷書,摩西五經叫做Pentateuch,Penta是五的意思。聖經的頭五卷書就叫做摩西五經,猶太人稱作妥拉,也就是律法書,他們每年會讀完一遍。從住棚節第八天開始,大約是在舊九月或十月,先從《創世記》一章讀起,按順序讀下去,在第二年秋天的住棚節前讀完一遍。
好,各位,現在我們來看一下摩西五經,它有一個輪廓在,這五卷書有一個特別的輪廓,你可能不知道。各位,你看看這兩條線,請記住這個輪廓。我們來看看這五卷書,《創世記》這卷書在講起初,書名的意思就是“起初”,記載萬物的由來,包括宇宙和上帝子民以色列人的由來;《出埃及記》書名等於“出口”一詞,從埃及出去;《利未記》書名來自利未支派,這是以色列的一個支派;《民數記》的內容正如其名,專門記載數字,六十萬個男人離開埃及,還有婦孺隨行,總共大約是250萬人;接下來是《申命記》,書名是由“第二”和“律法”這兩個片語成,所以書名意指“第二組律法”,因為上帝賜下律法兩次,一次在西奈山,一次在他們準備過約旦河、進入應許之地的時候,所以聖經頭五卷書中有兩處記載了十誡,第一處在《出埃及記》,第二處則是在《申命記》,在他們進入應許之地前,上帝提醒他們牢記律法。
當我們問到這幾卷書的主角是誰的時候,就會看到這個輪廓浮現,因為《創世記》的主角是全世界,跟每個人都有關,關乎全人類和全宇宙,是關乎全世界的書;可是到了《出埃及記》,焦點是放在一個民族身上,就是以色列這個國家,所以這卷書的主角是一個國家;接下來到《利未記》,焦點只放在一個支派上。你看焦點越來越窄,從宇宙到國家到支派。但《利未記》結束後,焦點又放寬了,《民數記》的焦點又回到國家,而接下來的《申命記》焦點也回到以色列,然後再回到全世界、全宇宙,所以焦點漸漸由窄再放寬,各位瞭解了嗎?也許這是大家讀不下《利未記》的原因,因為他們也許對宇宙、甚至以色列這個國家有興趣,可是隻要一講到支派,就會覺得不相干,所以一點也沒有興趣。接下來焦點會再放寬,讀到《申命記》的時候會再度有興趣。
接下來要問這五卷書的焦點是放在哪個地理位置。首先是整個地球,然後是迦勒底的烏爾——亞伯拉罕居住的地方,再來是他們所抵達的迦南地,然後是埃及,他們在那裡為奴三百年;但是《利未記》的焦點只有一個地方,就是西奈山,所以焦點集中到一個地方,就是西奈山,之後焦點又再度放寬,經過了南地、以東、摩押,再回到迦南。所以《利未記》的焦點是放在一個支派和一個小地方。
再來問到了時間範圍,這五卷書仍然是這樣的輪廓。《創世記》的時間範圍涵蓋了地球的歷史,《出埃及記》涵蓋了大約三百年之久,《利未記》只涵蓋一個月的時間,《民數記》涵蓋四十年,《申命記》涵蓋以色列接下來數十世紀的範圍。
所以,各位看出摩西五經的輪廓了嗎?很顯然的《利未記》是一個轉折點,焦點放在最重要的那個月、最重要的那個地方,以及最重要的那個支派,所以這卷書很重要,是整個摩西律法的關鍵,因此猶太人每年都要讀完一遍摩西五經,也就是說每年大約有兩三個禮拜的時間,他們要讀《利未記》。等一下,我們要從猶太人的角度來讀《利未記》。
我要指出《利未記》和《出埃及記》的關聯,讓你們看見這幾卷書的前後關聯在什麼地方,這點很重要,一定要知道每一卷書跟你上一卷書的關聯。
《利未記》跟《出埃及記》有什麼關聯呢?在《出埃及記》後半部,會幕已經蓋好了,那是上帝在祂子民中間所居住的帳幕。想象《出埃及記》中安營的情形,上帝的帳幕在中央,前後左右環繞著許許多多的帳篷,有上帝的帳幕和人的帳篷。《利未記》講的是上帝帳幕內應有的規矩,以及人的帳篷內應有的規矩。分成兩個部分,上帝的帳幕和人的帳篷有兩套規矩,但是還不止這些。
《出埃及記》的帳幕談到上帝住在祂子民中間,但是《利未記》是講人來到上帝面前;《出埃及記》是講上帝帶給祂子民的拯救,但《利未記》是講上帝的子民獻給祂的祭。所以,《出埃及記》是講上帝施恩、釋放他們得自由,但《利未記》一開始是講百姓獻上感謝祭,百姓如何感謝上帝釋放他們得自由。所以兩部分都需要。
也許《利未記》不像《出埃及記》那麼精彩,但是上帝期待我們感謝祂為我們做的一切,我們蒙拯救是為了侍奉。《出埃及記》談到上帝如何拯救祂的子民,但是《利未記》談到上帝的子民應當如何侍奉祂。光是蒙拯救還不夠,蒙拯救是要來侍奉祂。
我發現,讀舊約聖經的時候最好把自已想象是猶太人。我不是猶太人,但是我倒希望自已是,這鼻子是我們家族的特徵,去以色列的時候對我挺有幫助的,我不是猶太人,我倒希望自已是。現在我們把自已想象成是猶太人,用猶太人每年讀一遍的心情來讀這卷書,為什麼每年要讀一遍?這對猶太人是攸關生死的事。他們必須要讀這卷書,明白它的內容,並且遵行其中的指示。
要知道宇宙中只有一個神,就是以色列的神,除祂以外沒有別的神,其他的神都是人想象出來的。宇宙中只有一個神,而且當時在地上,只有以色列人是祂的子民。所以上帝和祂子民的關係很特別,上帝應許要為他們做很多事,祂應許要治理他們、要保護他們,要供應他們經濟上的需要、使他們不至缺乏,要保守他們的健康,不讓他們染上埃及的疾病,上帝應許要供應他們一切所需。祂要做他們的王,但反過來也要求百姓要行得正、要活出公義,所謂活出公義就是行在正道上。
《利未記》最重要的一節經文在新約聖經中不斷的出現,“神說: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換句話說,上帝期待祂所拯救的的子民效法祂,上帝要百姓效法祂,而不是去效法周遭的人。如果你對《利未記》有什麼疑惑,那這節經文就像鑰匙,可以解惑。周遭人習以為常的惡事,上帝禁止他們去做,祂說:你們要與眾不同,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你們要反映出我的品格,讓別人從你們的品格、你們的好行為看出我的品格。這節經文是關健——“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這句話出現不止一次,而且在新約聖經也出現很多次,因為這句話至今仍然成立。既然上帝拯救你,祂就要你效法祂,要你照祂的方式去活,要你像祂一樣聖潔
好了,現在我們來看整卷書的輪廓。前面說過,這卷書分成兩個部分,各位可以看到,這個輪廓在這裡又出現了,但是這一次是在這卷書裡,書中到達一個高峰,然後又到達另一個高峰,就像一個多層的三明治一樣,有一點像是麥當勞的漢堡,正中央這裡有一個餡,你們從這個圖表的顏色就可以看出來,第一個單元呼應最後一個單元,第二個單元呼應倒數第二個單元,第三個單元呼應倒數第三個單元,最後剩下中間那個單元,這裡有很清楚的對應,配合得很好、兩兩呼應。要記住,這是上帝的安排,不是摩西。
上帝在《利未記》裡面說的話比其他書卷都要多,你知道嗎?《利未記》有90%是上帝親口說的話,上帝對摩西說……,《聖經》沒有其他書卷記錄這麼多上帝親口說的話。你如果想讀上帝親口說的話,可以從《利未記》開始,因為你會讀到上帝親口說的話。
所以是上帝安排了這個模式,你可以看見環環相扣、配合得很好。頭七章講到祭和獻祭,最後的單元(第26-27章)則講到懲罰和百姓的誓言;而祭司職分的詳細描述(第8-10章)則對應他們該有的敬拜以及應該如何帶領百姓敬拜(第23-25章);但是這裡是上帝子民必須明白的兩大差別,我等一下會解釋,因為潔不潔淨的差別(第11-15章),跟聖不聖潔的差別(第17-22章)很重要,我們會看到兩者大不相同,這是另外一個關鍵;這些全都是為了一個特別的日子,這個日子叫做贖罪日(第16章),在那天,他們必須帶兩隻動物,在營內獻一隻動物為祭,另外一隻動物是羊,重點就在這裡。他們會一個一個按手在羊頭上認罪,然後把羊推出營外、趕進曠野中,讓這隻羊帶著所有人全部的罪死在曠野中,那是一隻“代罪羔羊”,這個詞我今天早上還在報紙上讀到。“代罪羔羊”這個詞是從《利未記》來的,這隻代罪羔羊代替了別人、承擔一切他們所犯的過錯,我們後面會再說明。
這卷書可以分成兩部分,也就贖罪日之前跟贖罪日之後。從基督徒的角度來看,我現在只講一點,後面會再談,第一部分描述我們如何來到上帝面前,用《聖經》的術語來說,就是“稱義”;第二部分則是描述我們如何與神同行,用聖經的術語來說,就是“成聖”。這卷書的輪廓就是這樣,各位是不是有一點概念了?一旦曉得了這卷書的輪廓,讀起來就容易多了。你會知道自已讀到哪裡,知道在讀哪個部分。
看完了整卷書的輪廓之後,接下來我要讓各位看其中的一兩件事。
首先我們來看頭七章中所說的祭,一共有五種祭,很快來看一下:第一種是燔祭,帶一隻動物在、整隻放在火上燒,讓上帝聞那個味道,全部都獻給上帝,上帝喜歡烤羊的味道,聞起來很香甜,你把全部獻給上帝;第二種是素祭,可以保留一部分,和上帝一起享用,祂吃一部分,你吃另外一部分,那是素祭;第三種是平安祭,《利未記》中描述的很詳細。但是頭三種祭是人為了感謝上帝的賜福所獻的祭,並不是犯罪之後所獻的祭,而是感謝的祭;換句話說,你對上帝覺得感恩嗎?上帝要你用這種方式表達感謝,各位,我是指猶太人,你可以用這種方式向上帝表達感謝。你為自已的生命、金錢和健康感恩嗎?如果是,就要用這種方式向上帝表達感謝,他們可以從三種祭中選擇一種來向上帝表達感謝。
另外的兩種祭不是來表達感恩,而是和贖罪有關:一種是贖罪祭,一種是贖愆祭。這兩種祭有兩個作用:第一種是贖罪,就是為了自已所犯的罪向上帝補償,贖罪不是指與上帝合為一體,這是現代人的想法。贖罪是指補償,所以為某件事贖罪的時候,要拿出東西來補償。這兩種祭都是向上帝獻上補償的祭,必須要殺生,必須要流血,用無罪的生命向上帝補償你犯罪的生命,各位瞭解嗎?但是我要告訴各位,這兩種祭有一個重點,如果你讀完《利未記》,一定會特別注意到這點——只有無心犯的罪,可以用這兩種祭贖罪,若是故意犯的罪就不行;換句話說,沒有人是完美的,我們都會犯錯、都可能犯下無心之過,我們並非故意要犯罪,但就是犯了罪,所以上帝為我們無心之過提供了祭,但是故意犯罪的人沒有祭可以獻。這一點很重要,因為新約聖經也談到了,新約聖經把基督徒的無心之過和故意的犯罪做了區分。
新約聖經和舊約聖經一樣,都說我們在罪得赦免後,如果又故意犯罪,就再也沒有祭可以用來贖我們的罪。你有沒有注意過新約聖經這樣講呢?這是直接取自《利未記》。罪得赦免後又故意犯罪是一件很嚴重的事 所以耶穌才會對那個行淫被抓的婦人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
新約聖經有這個清楚的區分,舊約聖經也是一樣,上帝子民的無心之過和故意犯罪有清楚的區分,無心之過可以彌補、可以得赦免,因為上帝知道我們軟弱、會犯錯,知道我們不是故意要犯錯。保羅說:我所恨惡的,我倒去做。那是無心之過,可以補償。
以上談到的是幾種祭。我不談祭司的事,因為《聖經》講得很清楚。在這裡,我要談的是,他們必須慶祝特殊的節日。新約聖經說我們不用慶祝特殊的節日,新約聖經沒有叫基督徒慶祝特殊的節日,各位驚訝嗎?聖經沒有叫我們慶祝聖誕節或復活節,但是猶太人慶祝節日卻是信仰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他們在上帝眼中像小孩子,大人不需要日曆,小孩子才需要日曆,來提醒他們記住一些事。
《利未記》中提到的這些節日,猶太人都必須慶祝。我們很快來看一下都有哪些,先別看左邊這裡,先來看紅字的這一部分:上半年第一個節日是逾越節,相當於我們的三、四月,緊接著是無酵節,從第一個月的15日開始,紀念上帝帶領他們出埃及。逾越節的前一天下午三點鐘必須要宰殺一隻羊,是不是很不可思議?必須要在下午三點整就是宰殺逾越節的羔羊,而隔天就是逾越節,三天後他們必須獻初熟的作物給上帝,就在三天後,聽起來是不是很耳熟?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50天后就是五旬節,他們必須要慶祝五旬節,因為當年上帝就是在那天在西奈山上賜下律法,他們必須紀念這件事,為此獻上感謝。記不記得當年在西奈山上第一個五旬節發生什麼事嗎?《聖經》說很多人因為犯罪而死。你知道有多少人嗎?三千人。上帝在第一個五旬節賜下律法時,有三千人死亡。許多世紀後的一個五旬節,上帝賜下聖靈,當天有三千人得救。聖經的前後就是這樣緊緊相扣。
剛剛講的是上半年的節日,再來看下半年的節日。首先是吹角節,要吹響羊角做成的號,號角象徵全新的節日;第二個是贖罪日,這是很重要的日子,要把承擔罪過的代罪羔羊推出營外;再來是住棚節,有八天,他們在住棚節期間會離開家裡,住在帳篷中,晚上從帳篷可以看見星星,提醒他們當年因為不順服、在曠野漂流了四十年之久,本來走11天就可以到應許之地的。所以三個節日是在下半年。
各位,這些節日都會在信的人身上成就,前三個節日在耶穌第一次降臨的時候成就,已經傳給了我們,但是後三個節日會在耶穌再來的時候成就,我不知道耶穌哪一年會再來,但是我知道祂再來時是哪個月,一定是九月或十月,因為祂從不誤事,所以某年的九月或十月耶穌會再來。那麼祂是哪個月出生的呢?不是十二月二十五日,《路加福音的》證據指出是第七個月,也就是住棚節,這是期待彌賽亞降臨的時節。
很有意思的是,新約聖經每次提到吹號,都是在宣佈祂的來臨。所以前三個節日已經結束,在基督第一次降臨的時候成就;但後三個節日會在基督第二次降臨時成就,在贖罪日那天,救贖將會臨到全以色列國。
另外還有兩個日子,一個是每週的安息日,對那些在埃及為奴,每週要工作七天的人來說,每週能休息一天實在是福氣,《聖經》上沒有提到摩西之前有安息日,亞當沒有安息日,他每週工作七天;亞伯拉罕沒有安息日,他每週工作七天;但是從摩西之後就有了每週的安息日,這不是節日,也不是家族聚會的日子,這是上帝的日子 是個聖日,他們必須守這個日子。節日是一年一次,這個是每週一次。
然後是每五十年一次的禧年,實在是太令人開心了,每隔五十年大家的財物都重新打平,是不是很棒?在座有些人好像不太確定,從你們的表情可以看出你有錢還是沒有錢。這個時候,所有的土地都要歸還給五十年前擁有這些地的家族,所以租約會越來越便宜,因為租期越來越短;在第五十年,奴隸可以恢復自由身,各種好事會在這一年發生,所以大家都很期待禧年來臨,那是上帝悅納的一年,這是窮人的好訊息,因為可以再度有錢,被擄的可以得釋放,聽起來是不是很耳熟?耶穌曾經說:主的靈在我身上,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叫被擄的得釋放,宣揚上帝悅納人的禧年。換句話說,耶穌開啟了禧年,這是人人引頸期盼的。你看,瞭解聖經舊約聖經實在重要,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新約聖經
現在來看一個很重要,但是很難解答的問題,就是卑賤和神聖的區別,以及潔淨與汙穢的區別。
在世界的想法中,只有好、壞之分,一律是用二分法來看待事情。但是《聖經》則把事情分成三類,我們在《利未記》中第一次遇到這種分法。不懂這個,就不可能懂《利未記》,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那就是潔淨的東西仍然可能是卑賤的。
這裡有兩種過程:第一,神聖的東西遭玷汙之後,會變成卑賤的東西。神聖的東西玷汙之後,會變成卑賤的東西,我舉一個例子,你知不知道幾年前,羅馬尼亞的革命是怎麼引爆的呢?是一個基督徒牧師引爆的,有一天牧師他出門買了一卷衛生紙,回家後上廁所的時候才發現,這一卷衛生紙上印的都是《聖經》的經文,原來聖經協會在共產時代寄了《聖經》到羅馬尼亞,共產政府很不高興,我們自已有《聖經》、不必你們寄來,於是把那些聖經做成了衛生紙。當這個牧師發現《聖經》竟然被當作草紙來用,就非常生氣,他針對這件事講了一篇道,結果引爆了羅馬尼亞的革命。各位,聖經並沒有因此變得汙穢,因為廁所並不是罪惡的東西,但這樣做是把聖潔的變成卑賤,玷汙了這樣東西,瞭解嗎?
接下來是把卑賤潔淨的變成汙穢,變成罪惡。聖潔、世俗和罪惡,這三個詞,大致上可以對應到神聖、潔淨、卑賤和汙穢。玷汙神聖的東西,它就變成卑賤;玷汙卑賤潔淨的東西,它就變成汙穢。同樣的過程可以反過來,把汙穢的加以潔淨,可以變回潔淨;把卑賤分別為聖,就可以變成神聖。
各位,《聖經》上絕對禁止神聖的東西碰觸到汙穢的東西,必須要分開放,神聖的東西和汙穢的東西沒有交集。《聖經》也提到,潔淨和汙穢的東西放在一起的時候,兩者都會變得汙穢,這倒沒錯,髒東西和乾淨的東西混合,是乾淨的東西會把髒東西變乾淨,還是髒東西會把乾淨的東西變髒?你們都知道答案,這話其實是尼希米說的。同樣的,把神聖的和卑賤的混合,兩者都會變成卑賤,而不是變成聖潔,瞭解嗎?
這個過程,請注意這個箭頭是往下的,這個往下的過程通向死亡,真的是死亡;另外的一個過程則通向生命,但是需要獻祭。只有透過獻祭,才能將汙穢的變為潔淨,起死回生。
我順便問一下,在座有多少人是全時間侍奉的基督徒?我問的問題是:全時間侍奉的基督徒,瞭解我的意思嗎?各位。工作也可以分成這三類:有些工作非法、不道德,是汙穢的,基督徒不能做那種工作;有些工作是潔淨但屬世的,並不是說,要當宣教士或牧師才算神聖的工作,重點是你有沒有把工作分別為聖歸給上帝。計程車司機的工作也可以很神聖,只要你把工作分別為聖、為上帝而作,它就不是屬世的工作,而是獻給上帝的神聖工作。宣教士也有可能非常屬世,各位明白嗎?把錢花在不好的東西上,你的錢就汙穢;把錢花在好的東西或神聖的東西上面,你的錢就潔淨。性也可以分為這三類。這三類的區分真的非常重要,你是不是漸漸明白了?
世上很多人過著正當、卑賤和潔淨的生活,但他們不是神聖的人。上帝不要我們只過正當的生活,祂要我們過神聖的生活,這是《利未記》的重點。
上帝說:我的子民若不潔淨,就必須潔淨自已;接著需要變成聖潔的子民,因為我是聖潔的。這和好人不一樣,這才能解決我們常聽到非基督徒說的——我不比基督徒差,我跟上教會的人一樣都是好人——但那種人並不聖潔,他們從不用聖潔這個詞,因為他們不瞭解這個詞,也不知道這個詞;他們覺得自已是個好人,只差沒有信主而已。也許他是個好人,但他不是聖潔的人,上帝不止要好人,祂要的是聖潔的人。
我們在《利未記》中要談到如何向主成為聖潔的人,其實都是一些很實際的事。我讀《利未記》的時候很驚訝,因為談的都是很實際的事,比如像是健康。所謂聖潔的生命是全方位的,不可能有任何一方面不聖潔。
來看看健康這方面,靈裡要聖潔、身體也要聖潔。所以《利未記》中談到剪頭髮,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中也提到;所以《利未記》中談到刺青,你知不知道《聖經》上講到刺青?講到男人不可以戴耳環。很有意思,這些都代表聖潔,都是很實際的事。《利未記》也講到身體上的漏症,包括男、女還有生產。食物方面也談到很多,潔淨與不潔淨的食物。各位,猶太人制定了一大套潔淨食物的準則,只因為有句經文說:不可以用山羊羔母的奶煮山羊羔。所以他們有兩間廚房、兩套鍋具,奶製品和肉要分開煮,但是這句經文根本就不是這個意思,他們卻根據這句經文發展出一套宗教來。我很喜歡跟猶太人說:亞伯拉罕沒有吃潔淨的食物,他拿小牛肉和牛油接待來訪的天使,亞伯拉罕真壞。其實,用山羊羔母的奶煮山羊羔是迦南人奉行的多產儀式,因為迦南人這樣做,所以上帝叫他們不要做,你們是屬我的聖潔子民,不可以有那種迷信。
《利未記》中也談到不可以交鬼或者是行巫術,還談到房子如果長了壁癌,不能夠叫人來修理,要把房子燒掉,因為要愛你的鄰舍;如果你愛鄰舍,房子有壁癌,就要把它燒掉。你有沒有很高興不是活在舊約之下?
再來是衣服,不能夠把羊毛和聚丙烯等材料混在一起。有一個猶太家族所創立的衣服品牌,一直在幫助我違背摩西律法。
《利未記》也談到社會生活,聖潔的含意包括照顧窮人、聾子、瞎子、還有老人;聖潔的人在年長者進門的時候,會起立表示尊敬,這是聖潔很實際對不對?涵蓋了生活各個層面。
“愛鄰舍如同自已”這節經文就是來自《利未記》,這是聖潔的一部分,涵蓋生活各個層面。
各位可以看到,這裡還提到亂倫,這種情況越來越多;還有同性戀,以及男性之間的性行為,現代人覺得很無所謂的事情。但這些都是很實際的事。
什麼是聖潔的生活?就是你周間的言行舉止,不只是是週日的言行舉止,包括了生活的各個層面,像是食衣住行、娛樂,聖潔關乎日常生活各個方面,這是我們從《利未記》學到的。
一旦明白了這個清楚的區分,就能夠明白《利未記》的資訊。上帝不止在找潔淨的人,祂也在找聖潔的人,兩者有很大的差別。在你成為基督徒之前,根本不會想到要成為聖潔,只會想做個好人,但光做好人還不夠。
下個單元我們再繼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