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我們繼續來看《出埃及記》,接下來要看第五個單元“拯救和淹沒”。

我忍不住想給你們講一個故事:有個自由派傳道人,你知不知道什麼叫自由派傳道人?就是讀聖經的時候,手上會拿著剪刀,把聖經上的神蹟統統剪掉。有個自由派傳道人講到《出埃及記》的時候,說當時根本沒有發生神蹟,他說那個時候的紅海只有半米深。這個時候會眾中有個姐妹忽然高喊“哈利路亞”,這個傳道人問她為什麼喊哈利路亞?她說:因為發生了大神蹟。他說:可是我剛剛說了紅海只有半米深,只要涉水過去就行了,這樣哪有什麼神蹟呢?這個姐妹說:才半米深的水就能淹沒埃及全軍,這怎麼看都是一個神蹟呀。

好了,現在我們來看一看實際的層面。首先,我們要問以色列人是從哪裡離開埃及進入迦南地的。從各種《聖經》註釋書中,我們可以把它歸納出三條可能的路線:第一條是北方的路線,從歌珊這裡離開,經過這一排沙丘,這是地中海較淺地區的沙丘。第一個理論說他們是從那裡過地中海的,但是戰馬車並不可能從沙丘那裡追趕他們,你看埃及的地圖就會看到這些沙丘被標示出來,這裡面是蘇巴尼斯湖,他們從這裡前往加低斯巴尼亞。第二個理論說,他們直接過到加低斯巴尼亞,可是蘇伊士運河附近有一排碉堡,埃及人在那裡有堅固的防禦,好防止敵人從東方入侵。以色列人如果走這條路線,勢必要經過那排碉堡,我覺得這也不太可能,他們手無寸鐵,根本就不可能打仗。我認為第三條是可能的路線,從南邊下到西奈山,就是這裡,摩西曾經在這裡牧羊四十年,他很熟悉這個地方,我相信他是從這裡帶眾人離開。這座山今天稱作“摩西山”,傳統一向認為摩西在這座山上領受十誡,前埃及總統薩達特曾經想在西奈山上蓋一棟建築物,把猶太會堂、回教清真寺和基督教教會放在一起,但是計劃還沒有實現、他就遭到暗殺了,中東的傳統一致認為西奈山在這裡。我們要仔細來看看這個地區,也許可以找到蛛絲馬跡,《聖經》上沒有說上帝把紅海分開,但是說祂差來東風。這風把紅海分開,東風怎麼可能把海分開呢?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問。我們仔細來看看這個地區。在古代,大苦湖其實和我們所稱的紅海相連,相連的地方其實是一個叫做蘆葦海的淺海。其實希伯來原文比較接近“蘆葦海”,而不是“紅海”。這裡是今天的大苦湖,當年經蘆葦海這個沼澤水道和紅海相連,成排的碉堡一直到大苦湖這裡。以色列人離開歌珊以後就往南走,因為法老只肯讓他們進入曠野,法老心想還有機會從那裡追他們回來。各位想象一下,他們就在這裡安營,上帝差雲霧來遮住他們,不讓逼近的埃及軍隊看見。如果他們當初是從這裡過海,有兩股自然力量可以把海分開:第一,強大的東風可以把大苦湖的水吹向那邊,而紅海可能往另一邊退潮,所以海可以暫時分開,並不是像電影《十誡》中形成兩道很高的水牆,各位明白嗎?但是這種說法仍然無法解釋這個神蹟,為什麼東風剛好在這個時候吹來呢?《聖經》上說是上帝差來的,所以我們從實際的角度來看這件事,並不是要否認這是神蹟,至少這可以說是個巧合的神蹟,但是《聖經》沒有巧合這回事,只有上帝所定的計劃。我相信這是上帝所定的計劃,從這個地區的衛星照片,我們可以看出,蘆葦海那條水道今天仍然在,只是已經乾涸了,各位有沒有看到?從衛星照片上這條線,可以清楚看見以前的蘆葦海,但是從地面上看就沒有那麼清楚,你可以看見連線之處,所以我相信他們應該是走南方、過蘆葦海然後到西奈山,他們從那裡往北,到加低斯巴尼亞,走這條路線那麼就可以避開埃及東邊的防禦線。

過紅海或者是過蘆葦海,這件事有一點很令人驚訝,就是發生在逾越節羔羊被宰殺後第三天,以色列人他們在逾越節羔羊被宰殺後第三天得救。更令人驚訝的是,《出埃及記》告訴我們,逾越節羔羊的宰殺時刻是必須是在逾越節前一天的下午,也就是下午三點鐘整,各位可以瞭解嗎?《出埃及記》告訴我們逾越節羔羊在下午三點鐘被宰殺。三天之後,他們終於可以永遠脫離法老的魔掌了,有沒有看出一些關聯?

繼續往下會看到更多的關聯。

好了各位,現在我們來看下一個單元,“供應與保護”。他們如今來到了一個沒有人煙的地方,只有少數幾個遊牧民族,這絕對不是250萬人口和牲畜可以存活的地方。摩西要面對的,除了外在的問題還有內部的問題。外在的問題就是食物和水,要到哪裡去找足夠的食物和水呢?答案是:必須靠上帝供應。上帝給他們一種小小的圓形食物,大概就是這個樣子,他們每天早上起來就會在地上看到,他們收集起來以後發現可以吃,所以就給這個食物取名為“這是什麼”,希伯來文就是“嗎哪”,意思是“這是什麼”。

媽,今天早餐吃什麼?“這是什麼”。 媽,今天午餐吃什麼?“這是什麼”。晚餐吃什麼?“這是什麼”。又是吃這個?

他們靠著“這是什麼”活了四十年,我們稱它為“嗎哪”,還以為這個名字很美,其實它只是“這是什麼”。但這確實是天上的糧,《聖經》後面會再提到這是天上的糧,他們靠著天上的糧填飽肚子,卻抱怨沒有肉可以吃。以前在埃及常常吃高蛋白食物,現在卻沒有肉可以吃,總有向上帝發怨言的理由。後來上帝差來一大群鵪鶉,數量之大、堆在地面上高達1.5公尺,結果他們吃鵪鶉吃到快吐了。千萬別向上帝發怨言,祂會按你所求的給你。

那麼水呢?水是他們嚴重的一個問題,他們遇到的第一個綠洲是在一個叫做瑪拉的地方,這是那裡的照片。他們一見到水,就立刻跑過去喝,結果那個水鹹的要命,根本就不能喝。但是上帝透過摩西行神蹟,潔淨那水,水就能喝了。你可以看出那裡的水很鹹,非常的難喝。下一個有水的地方是淡水,在一個叫做以琳的地方,這是以琳的照片。水不能喝的時候,上帝就替他們潔淨水,等到水能喝的時候,就不必行神蹟了,所以上帝供應他們又保護他們。你想想,他們每天至少需要兩百萬加侖的水,他們有那麼多的人和牲畜,每天就需要兩百萬加侖的水。後來,他們靠磐石流出來的水解渴。

這段旅程中的一大奇蹟是他們的鞋子竟然沒有穿破,各位可以想象嗎?我曾經穿涼鞋去爬西奈山。涼鞋一下就搞壞了,因為西奈山上尖銳的石頭。很快就會把鞋子弄壞。但是《聖經》說:他們的鞋子沒有穿破。你必須承認這是上帝的作為,否則只能夠說這是一個傳奇故事了,這種敘述只留給你兩種選擇。

但是他們也有內部的問題,你能夠想象那麼多人一起紮營嗎?光是一家人去露營就夠難了,對不對?全家好幾個人擠在一個帳篷裡,你能夠想象二百萬人一起露營嗎?難怪摩西的一大難題是要替大家排解糾紛,他必須裁定是非,大家都來找摩西解決問題,就像在大教會中,每個人都想找牧師解決問題,當時就是這樣。還好摩西的岳父腦筋動得比他快,只可惜他並不是上帝的子民,他對摩西說:你需要長老。於是摩西便指派了七十個長老、

好了,回來看這些單元。現在,我們要進入後半部了,後半部發生的第一件事是十誡。

十誡是上帝親手在石頭上寫下來的,寫在兩塊石板上。你每次看兩塊石板的圖片,都是第一塊寫前四誡,第二塊寫後六誡。其實根本不是這樣,每一塊都寫上十條誡命,為什麼?因為這是一個合約,一份給上帝、一份給祂的百姓。所以各位,你現在曉得為什麼會有兩塊石板了,因為雙方都需要保留一份。但是因為這既是約、又是合約,所以上帝寫了兩份,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上帝說;你要遵行這些誡命。

上帝給了以色列人他們三組律法:第一組我們稱之為十誡,也可以稱作Decalogue;第二組我們稱作約書,是記載在20章到23章;第三組則是律法書,記載在25章到32章,是敬拜的律法。這三種組成了摩西的律法,《申命記》裡也還有記載。

但是律法不只是十誡而已,這部律法一共有613條規定,講到如何活出討神喜悅的生命。

我們先來講十誡。我要先提兩個基本的原則,這兩個基本原則的第一是尊重的原則,十誡完全是根據這個原則——尊重上帝,尊重祂的名,尊重祂的日子;再來是尊重人:尊重家庭生活——要孝敬父母;尊重生命本身——不要殺人;尊重婚姻——不要犯奸淫;尊重別人的東西——不要偷竊;尊重別人的名譽——不要做假見證。尊重、尊重、尊重……一個健全聖潔的社會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礎上。

有一個全國知名的喜劇演員曾經說過:自我們眼中沒有什麼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這種人的觀念裡顯然沒有“尊重“這兩個字,他們不尊重女王、不尊重權柄、不尊重警察、不尊重法律。當社會上沒有尊重的時候,我們都看得出後果。

上帝的律法是以尊重為基礎,愛上帝、愛鄰舍可以譯成尊重上帝以及尊重鄰舍,這是上帝律法背後的基本原則,尊重的律法。失去對上帝的尊重,會帶來偶像崇拜,而失去對人的尊重則會帶來淫亂和不公。所以你可以看出律法的根據,這是好的律法。

我們可以說十誡大多是跟言行還有舉止有關,但是最後一誡是跟內心的感覺有關,只有這一誡談到內心。也許因為這樣保羅才會說,他守了九誡,卻守不了第十誡。第十誡是不可貪婪,不要貪戀你所沒有的東西。只有這一誡談到內心,其他都跟行為有關。

十誡有一個原則,其實是每一個猶太人從小就知道的,那就是隻要違背了其中一誡,就等於違背全部。因為十誡是一體的,像一條項鍊,不管項鍊從哪裡斷掉,只要斷掉了、珠子就會掉落一地。這個原則很重要,十誡並不是獨立的十條誡命,整個十誡是一條律法、不是獨立的十條律法,不管違背哪一條就是違背律法。如果警察來抓我違規超速,就算我一路都沒有闖紅燈,但是我還是違規了。所以,不管守多少律法,只要違背一條,就是違背律法。上帝說:十誡是一體的,只要違背了其中的一誡,就等於是違背全部。整個都破壞了,只要違背其中一條,就等於全部違背了。尊重是一種全面的態度,不可能只尊重某些方面,卻不尊重其他方面;不是懂得尊重,就是不懂得尊重。當你不尊重某方面,就是不懂得尊重。

第二個原則是責任。我們從小被灌輸了一些心理學還有社會的觀念,以為人不必為自已的行為負責,現在甚至有人說邪惡是基因造成的。我們知道,原罪是透過基因傳給後代,但是有些人特別壞是因為基因不對,這等於是說他們不必為自已的行為負責。上帝說人絕對有責任對自已的行為負責,因為你選擇違背律法。所以每個人都要為自已負責,在上帝面前要行得正。所以十誡的頭兩個原則是尊重和負責。

接下來,十誡裡的第三個原則是懲罰。這些律法中訂有一些刑罰,其中一個死刑。在摩西律法中,有18種罪行要判死刑,我們不必活在摩西的律法之下,是不是很幸運呢?因為違反了安息日的律法,那是要判死刑的。這裡明文規定了懲罰。我告訴各位,我特別注意到上帝的律法,對於蓄意犯罪和無心之過的懲罰是不同的。

殺人可以分為蓄意謀殺和過失殺人這兩種。但是摩西律法說:一個不斷蓄意犯罪的人,不論獻什麼祭都無法替他贖罪。新約聖經也是這樣講,你讀《希伯來書》就知道了。

上帝頒下了這組律法是有背景根據的,那就是:我帶領你們出埃及,如今要帶領你們進入迦南,你們要遵行這些法則。這一點很重要,因為是建立在上帝過去為他們做的事,以及未來要為他們做的事,上帝以這兩個理由要求他們行得正。新約聖經也這樣講,不是嗎?因為上帝過去為你行事,未來也要為你行事,所以上帝祂要求你行得正。各位可以想象,如果沒有這個背景,律法就會顯得嚴厲又可怕;但是有了這個背景,律法就是好的、是恰當的,讓人以感恩來回應上帝的恩典。

接下來,我們看到上帝要與他們同住。祂在西奈山上給他們十誡,我們先來看一下西奈山。這座山很可怕,這裡有另外的一張圖片,你們可能知道我要講什麼。先別看那個,這是西奈山,這座山很特別,我曾經在凌晨三點日出前爬上西奈山,上去後發現有個猶太小女孩在山上讀希伯來文的十誡,我問她叫什麼名字,她說:米利暗。我說:哇,你在這裡幾千年啦。原來,聖凱瑟琳修道院就在山腳下。我常想,上帝在《聖經》上說,不要觸控我的聖山。我心想怎麼可能摸到山呢?後來看到了這張照片我才明白,你可以走上這座山,然後用手去摸,因為這是沙漠中突起的一座山,像懸崖。他們必須在山下設圍籬,因為上帝要以色列人知道:祂是個聖潔的神!不容許人隨便來到上帝面前說話,因為祂是聖潔的。所以上帝說不可觸控我的聖山,於是摩西在山腳下設圍籬,因為那裡很容易走上去,人可以輕易的走上去摸那座山。但是,上帝要百姓明白,祂是全然聖潔的神。祂說:摩西可以上來,亞倫可以上來,但是其他人連碰都不能碰。

上帝在西奈山上頒十誡給摩西的時候,雷電火光交加,景象非常震撼。現在祂卻說:我要下來,和你們同住在帳幕中,但那座帳幕必須能夠讓你們明白我的聖潔,你們必須尊重那座帳幕,存敬畏的心、視它為聖所。上帝說:我會住在這座帳幕內的一個房間,就是至聖所。所以上帝指示如何建造這座帳幕,你們已經大略看過了,現在再來看一遍:上帝的會幕必須蓋在中間,其他的帳篷要圍著它、按一個特別的順序排列,這個我們等一下會談。最靠近的是利未祭司的帳篷,這樣他們就會介於百姓和聖所中間,這座帳幕四周要圍起來,只剩下一個入口,上帝的帳幕就在裡面,分成兩個房間,最裡面的是上帝的房間,每年只有一個人可以進去一次,別人絕對不能進去。

整座會幕的製造,上帝給了非常詳細的指示,我們來看幾張圖片。裡面的裝飾一定美得驚人,但是大多被遮住了。幔子和罩子上有美麗的刺繡,但是外面全用海狗皮遮住,百姓看不見美麗的裝飾,只能看見外面那層獸皮,只知道里面都是黃金打造的美麗器具,幔子上有美麗的刺繡,這些刺繡用的是屬天的顏色,像天藍色和血紅色等等,另外還有金銀打造的器具,絕對是一坐美不勝收的帳幕。但是外面設了很高的圍籬,讓人看不見,等於隱藏了起來,很神秘的感覺。

這裡看到有幾名祭司站在幔子外面,裡面還有一道幔子垂在至聖所前面。現在來看看裡面,這個圖片,在這裡。這是最外面像玄關的房間,就像是上帝宮中的接待室,這裡是陳設餅桌,有七個分支的燭臺,還有一個小祭壇。其實回去看另外一張圖片,可以看到,連祭司來到上帝面前的時候,都必須要先到祭壇那裡獻祭,宰殺一隻牲畜、放在火上燒,然後到一個大盆子那裡潔淨自已,在在表明來到上帝面前的時候,必須先獻祭、然後潔淨自已,充滿屬靈含意,不是嗎?上帝說:這裡是仿造我在天上的住所。所以,這裡只是真跡的複製品。

這裡是前面的房間,再進去是至聖所,裡面放的只有約櫃,以皂莢木製造,包上精金,上面是施恩座,兩邊有基路伯,裡面放法版。以色列百姓永遠看不到約櫃,連帳幕拆遷的時候都要把它遮蓋起來,而且只有特定的人能扛帳幕,一般人必須要距離帳幕一千步,直到帳幕再度被架起來。安營的時候,必須先立起上帝的帳幕,再來其他人才能在適當的地點立起自已的帳篷。

這一切都在表明上帝的聖潔,也在表明聖潔的上帝願意住在祂的百姓中間,實在叫人驚歎。我們恐怕對這位聖潔的上帝,失去了應有的敬畏之心。好像跟祂太熟而不知分寸,我們需要記住祂是聖潔的。

再看大祭司。連祭司的衣服都有規範,必須按照指示製作。大祭司在胸前佩戴十二塊寶石,代表十二支派,大祭司就是代表這十二支派。這十二塊寶石在新約聖經最後一卷書再度出現,出現在新耶路撒冷城內。

各位,這裡有很多細節可以談,但是我們時間不夠了。這卷書中有許多象徵的含意。上帝說:只有特定的人可以使用會幕,就是祭司。也只有特定的人可以建造帳幕,所以祂賜給這些人十分精巧的技術。這一切照理來說,應該可以時時提醒百姓——上帝是全然聖潔的。

誰知道就在摩西上山以後,悲劇發生了。亞倫這次留在山下,百姓來見亞倫說,摩西上山那麼久,看樣子是不會回來了,我們想在這裡立一個神。然後亞倫就叫他們把金子拿來,他們就拿來了。亞倫事後對摩西說:我把這些金子丟進火爐裡,結果這個就跳出來了。想找藉口也要找個好一點的嘛,對不對,各位。但是亞倫他竟然有臉對摩西說:我把金子丟進去,結果就跑出這個來了。

當然你們看到的這張圖片,是個埃及的神。我前面提過牛神,牛犢代表多產,公牛是個常見的象徵物。聽說有一座金牛犢雕像,就放在緬因河畔法蘭克福的歐洲證劵交易所外面,這可以說是財富和多產的象徵。亞倫說這金牛犢自已跳出來,偶像崇拜會導致淫亂,因為不尊重上帝的人,也會不尊重人,接著百姓就飲酒狂歡。你們都知道那個故事,他們的行徑荒唐至極。

當摩西下來見到那幅景象,就生氣的把上帝的兩塊石板摔碎了,這是反映出百姓的心態,他們心裡早就把它摔碎了。摩西說:你們怎麼能做出這種事?他回到山上對上帝說:我受夠了這群人。上帝說:我也是。上帝告訴摩西說:我要放棄他們,另起爐灶。

各位,這裡是摩西事業的高峰,他以祭司的身份對上帝說:你若要從冊上塗抹他們的名,求你塗抹我的名好了,我不要只有自已得救。上帝回答說:誰得罪我,我就從我的冊上塗抹誰的名。而你沒有得罪我。這個觀念不斷在《聖經》上出現,大衛與拔示巴犯奸淫後對上帝說:求你不要從你冊上塗抹我的名。在《聖經》最後一卷書,耶穌應許說:得勝的,我必不從我的冊上塗抹他的名。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讓你的名字留在生命冊上。上帝說:誰得罪我,我就從我的冊上塗抹誰的名。

這是一個很悲哀的故事,摩西堅持要懲罰百姓,你猜那天有多少人死呢?各位,三千人。請記住這一點,上帝在西奈山賜下律法的那一天,是逾越節羔羊被殺後五十天。

我來幫你們做個整理,逾越節羔羊是在下午三點被殺,三天後,以色列人蒙拯救,五十天後是五旬節,神賜給他們律法,卻有三千人因為違背律法而死。你看見當中的關聯嗎?是不是很奇妙?

新舊約的模式相同,字句叫人死、精義叫人活。

幾千年後,同樣在第五十天,正當猶太人在慶祝當年上帝賜給他們律法時,上帝賜下了聖靈,那天有三千人得救。同樣是在第五十天,聖經前後完全一致。

最後一個單元,現在我們來看《出埃及記》最後一個單元“建造與奉獻”。他們建造了會幕,他們從哪裡拿到那些材料呢?比如黃金,他們總共用了一噸的金子,《聖經》說每個男人都奉獻了六公克的金子,他們是從哪裡拿到的?答案是:當初那些埃及人巴不得他們快走,就把所有的金銀財寶都送給他們,叫他們快走。十災之後,埃及百姓巴不得猶太人趕快走,所有就拿出所有的金銀財寶把他們請走,所有那些金子就是這樣來的。但是《聖經》說百姓為了建造會幕,都甘心、用心地奉獻,而且不斷地慷慨奉獻。光這個主題就可以講一篇道了。他們都甘心樂意地奉獻,一點都不勉強;他們奉獻時很用心,先想好要奉獻多少,並不是臨時掏出錢包,隨便給個數字;他們不斷地奉獻,而且他們是慷慨地奉獻。《聖經》說摩西甚至得攔住他們,叫他們不要再奉獻,是不是很令人感動?如果上帝的兒女都能這樣奉獻,那該有多好,你還得攔住他們奉獻呢,哈利路亞。

最後,上帝終於住在他們中間,祂的聖潔充滿會幕。他們看見榮耀從天而降,此後一直有云柱在上面。這一張圖片上可以看到雲柱,自此之後這根雲柱一直都出現在至聖所上方,至聖所裡面完全沒有自然光,連燭光都沒有,此時卻光亮耀眼,那是上帝的榮光。當他們看見雲柱移動時,就得拔營往前走;雲柱一停下來,他們就要安營。

剩下的時間,我們要來看看基督徒要怎麼樣應用《出埃及記》。從舊約時代到現在,上帝從來沒有改變,《出埃及記》中的上帝就是我們的上帝,我們是祂的子民,祂從來不曾改變,祂當初怎麼對待他們、今天仍然怎麼對待我們。所以,《出埃及記》中有很多詞在新約聖經中再度出現,像律法、約、血、羔羊、逾越節、出埃及、酵……新約聖經這些詞的含意都來自《出埃及記》,所以我們需要了解這卷書。

但是不一樣的是,我們不再活在摩西的律法之下,而是活在基督的律法之下,這一點非常的重要。否則我現在就已經違背摩西的律法了,因為摩西的律法禁止穿著混合的衣料,必須是全羊毛或全棉才行。還好我不是活在摩西的律法之下,而是活在基督的律法之下。有些事因此變難了,有些事則變得容易。

但是基督徒可以從《出埃及記》當中找到基督的影子,耶穌說:你們要查考聖經,為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出埃及記》是舊約聖經的核心,《聖經》其後的每一卷書是從《出埃及記》去了解救贖。十字架是新約聖經的核心,那麼《出埃及記》和十字架有什麼關聯呢?

耶穌在釘十字架之前的六個月,上了黑門山,這座山位在以色列北方,終年白雪覆頂,有四千尺高。耶穌在山上和摩西交談,《路加福音》告訴我們他們談話的內容,你有沒有注意過,他們在談些什麼呢?《聖經》說他們談到,耶穌即將在耶路撒冷完成的出埃及任務。不可思議吧,摩西和耶穌竟然在談耶穌即將完成的出埃及任務。

這給了我們一個線索,耶穌是在下午三點鐘斷氣,在那一刻,也有許多逾越節的羔羊被宰殺,難怪保羅說:我們逾越節的羔羊基督已經被殺獻祭了,好叫死亡天使越過我們。耶穌是在死後三天覆活,祂的復活救我們脫離死亡;祂是天上的糧;新約聖經說耶穌就是當年摩西為以色列民引水出來的磐石;《約翰福音》說: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這裡用的“住”這個字就是指搭帳篷住在我們當中,對我們來說,耶穌就是那帳幕,上帝住在祂的百姓中間。

這卷書讓我們對基督有更多的瞭解,祂說:我不是來廢除律法,而是來成全律法。所以《出埃及記》不止運用在基督、也運用在基督徒身上,比如像是過紅海是在預表洗禮,保羅說,以色列百姓在紅海里受洗歸了摩西,但是你們是受洗歸了基督。他們過紅海就等於你們受洗,你有沒有想過這個關聯?很奇妙吧。我們也定期享用逾越節晚餐,因為聖餐其實就是逾越節晚餐。我去過倫敦西北部一間猶太會堂,我是受邀的特別來賓,吃逾越節晚餐時,我坐在拉比旁邊,非常榮幸。他拿起餅來,擘開,祝謝了,就傳給大家,然後拿起一杯酒,祝謝了,再傳給大家,這個時候他剛好轉頭看到我,就說:這不是領聖餐。他從我的表情看出我把這個當作領聖餐,因為聖餐就是我的逾越節晚餐。各位知道嗎,我是在記念基督釋放我得自由。

保羅說:你要守這節,但不可用惡毒、邪惡的酵。在基督徒的生活中也有像無酵餅的一面,新約聖經中的酵通常是指惡毒、邪惡和不好的想法。我們要守這個無酵節。

但我們也有一個律法要守,其實守主基督的律法比守摩西的律法難,摩西的律法說:不可殺人,我沒有動手殺過人,但耶穌說:連心裡希望某人死掉都不行;摩西的律法說:不可姦淫,但基督的律法說:連動淫念都不行。守主基督的律法比守摩西的律法難,摩西的律法好守多了,不是嗎?其實基督的律法容易多了,不需要有祭司、繁文縟節和特別的建築物。

有個蘇格蘭姐妹說:我每次想要進至聖所,只要用圍裙蓋住頭就行了。基督徒可以直接走進至聖所,你每次禱告的時候,只要奉耶穌的名禱告,這樣你就可以進入至聖所。

新舊約的五旬節出現一個對照,舊約時代賜下律法,那天有三千人死亡;新約時代賜下聖靈,那天有三千人得生命。我寧願要聖靈,不要律法,聖靈將律法寫在我們心裡。

但基督徒將來會有一個和出埃及相同的經歷,你讀《啟示錄》的時候就會發現,法老的十災將再度出現。各位,我可以告訴你們,末日的災禍和法老的災禍非常相似,忠心跟隨耶穌的人會度過這些災禍,並且得勝。你們知道《啟示錄》怎麼說的嗎,《啟示錄》上說:殉道的人和勝過外在逼迫與內在試探的人,他們將會高唱摩西之歌。你在天上會聽到摩西之歌。

你去看《出埃及記》十五章,《聖經》記載的第一首歌,那首歌是米利暗寫的,為的是慶祝埃及人被紅海淹沒。

當世上的患難全部過去,我們安全抵達榮耀時,就可以高唱摩西之歌。我們會有兩次出埃及的經歷,靠著十字架出埃及、這已經發生了;再來就是靠著主耶穌基督,逃過末後一切患難。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