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跟我一樣,喜歡讀跟脫逃有關的書,一定會喜歡《出埃及記》這卷書。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脫逃行動,兩百多萬個奴隸逃離一個防禦絕對可以說是一個極為堅固的國家,這真是一個奇蹟,其實這是一連串的奇蹟。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這個不可思議的脫逃故事。摩西見過的神蹟,要比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見過的神蹟加起來還多。上帝為祂的子民施行一個又一個的神蹟,有些神蹟聽起來像變魔術一樣,比如摩西的手杖變成蛇、然後又變回手杖。但是大多數的神蹟顯然是改變了自然界的現象,並不是人的想象或者是心理作用所造成的。上帝使用祂所創造的大自然來幫助祂的子民。
出埃及事件在兩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第一,對以色列這個國家來說,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是以色列國的開端。他們得到了政治上的自由,脫離了埃及成為了一個自主的國家。在那個時候,他們雖然還沒有國土,可是卻已經形成了一個民族和國家,有自已的國名、那就是以色列。之後,以色列人他們每年都會慶祝這件事——慶祝一年一度的逾越節,很像美國每年七月四號慶祝國家獨立紀念日一樣。但是,除了國家的意義之外,出埃及也有屬靈的意義。因為他們這個時候才發現,他們的神是創造全宇宙的神,所以上帝可以藉由大自然來幫助他們。他們終於相信,他們的神比全埃及所有的神明還要大有能力,最後甚至明白他們的神是整個宇宙唯一存在的神。以賽亞不斷強調這一點:“除我以外沒有別的神”。但這個時候的以色列人發現,他們的神要比其他的神有能力,祂是至高無上的神。上帝在這裡有一個名字叫做El Shaddai,也就是全能的神。
在《出埃及記》中,以色列國得知了上帝的名字。當你知道一個人的名字,那麼你跟那個人的關係就會更親密,所以你們每個人都帶著銘牌,因為可以幫助你們彼此之間有更親近的互動關係。看銘牌就可以叫出名字來,這樣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
上帝除了有很多稱號之外,另外祂還有一個名字“雅威”。我不知道我的發音對不對,因為我還沒有請教過猶太人這個字的發音,猶太人根本就不敢說出這個名字。以免妄稱神的名.,我希望我的發音是正確的。但是我聽到雅威這個名字不會有什麼感動,不會讓我的心火熱起來。這個字很奇怪,英文沒有這個字。
有一次我在禱告的時候 求主給我一個詞,不但能夠傳達“雅威”的含意,而且還能夠給我猶太人聽到這個名字的感動,這個時候我心裡浮現一個字:always(永遠)。我覺得這個名字很美,因為雅威有“存在”的意思,而“永遠”這個詞能夠傳達出這個名字的真正含意,但這只是上帝的名而已。祂還有很多的姓:永遠是我的我供應者、永遠是我的幫助者、永遠是我的保護者、永遠是我的醫治者,永遠……永遠……。從此我就一直用這個名字來稱呼上帝,但希伯來文是“雅威”,以色列人就是在這個時候得知上帝的名字,上帝不但給他們“全能的神”這個稱號,還說出自已的名字——永遠,“我永遠與你們同在”,“我永遠在這裡,我永遠不變”。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在《出埃及記》中,萬有的創造主成了少數人的救贖主, 我們需要牢牢的記住“創造主”和“救贖主”的雙重身份。有一些基督徒只想到上帝是創造主,有些只想到祂的救贖大能,但是這兩種身份要合起來看,也就是全宇宙的創造主成了一群奴隸的救贖主。
《出埃及記》是摩西五經中的一卷書,這五卷書其中有四卷很像,另外一卷則很不一樣,我先講一下有什麼不同:《創世紀》獨樹一格,因為只有《創世紀》所記載的事是發生在摩西時代以前;而另外的四卷書所記載的事都是發生在摩西時代,那四卷書顯然是摩西寫的。
但是,這群以色列人在埃及為奴四百年,沒有自已的土地和金錢,沒有自已的財產或是其他任何東西,他們需要重新認識自已的祖先是誰。不知道你有沒有讀過艾利克斯哈雷所寫的《根》,書中講到有一個人的祖先,他從非洲被賣到美國當奴隸,然後他回去尋根、尋找成為奴隸之前的祖先,結果在非洲找到它的根,故事情節很讓人感動。摩西必須為這群以色列奴隸寫下過去的歷史,好叫他們知道自已的根、知道自已的祖先,所以他根據大家的記憶蒐集了兩種資料,就是族譜、各家的族譜,還有他們祖先的故事,《創世記》的內容就是摩西根據這些資料所寫成的。
但是,《出埃及記》的事則是發生在摩西時代,《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和《申命記》的內容可以說是結合了歷史敘述和律法,不但敘述了過去的歷史,也記錄了上帝吩咐他們如何行事為人。所以,我可以告訴各位,這四卷書的特色是兼具了敘述和律法。
《出埃及記》就是這樣,前半部敘述歷史,後半部記錄律法。前半部講上帝為他們行神蹟,記錄了上帝拯救他們脫離奴役;但是,後半部講上帝要他們在恢復自由以後,怎麼樣行事為人。前半部彰顯了上帝的恩典,上帝白白的拯救了他們脫離困境;因此,後半部便期待他們感謝上帝的恩典,照上帝的吩咐行事為人。我之所以強調這一點,是因為有很多人讀到摩西的律法,就以為他們是靠這些律法才蒙上帝拯救的。不對,他們是先蒙上帝拯救,然後才奉命遵行這些律法來表達感恩,這點很重要。他們不是先得到律法,而是先蒙拯救,然後才奉命遵行律法。新約聖經也是一樣,上帝先救贖我們,然後再要求我們活出聖潔。
你成為基督徒不是因為先活出公義,而是因為先蒙拯救、得到自由,然後才活出公義,所以是先得到自由,再遵行律法。他們是先得到自由,神才吩咐他們不要濫用自由,要好好行使自由。所以他們先脫離了埃及,然後在西奈山上和上帝立約。這個立約儀式就像婚禮,上帝說:我願意,百姓也必須說:我們願意。雙方就像結婚一樣,這是一個婚約。
接下來是度蜜月,婚姻生活必須在上帝所揀選的地方展開。他們得救脫離奴隸的生活,但這不是為了讓他們從此為所欲為。他們進入曠野侍奉上帝,他們得救、脫離奴隸的生活是為了要侍奉上帝,這一點很重要。新約聖經中的基督徒也是一樣,我們蒙拯救得自由,不是要為所欲為,而是要侍奉上帝,這才是真自由。
所以先蒙救贖再活出公義,這是我在這裡要強調的一個重點。《出埃及記》講的很清楚,上帝先拯救他們,才對他們說:要行出公義,因為我已經賜給你們自由。
出埃及記可以分成這兩個部分,然後我把其他部分分成了十個簡單的單元,每個單元都取了一個主題,因為對我來說,越簡單越好記。
其中的1到18章分成六個單元,19到40章分成四個單元。我把前六個單元叫做:第一,“繁殖與殺害”,其中談到希伯來奴隸生養眾多,在400年間從一個家庭繁殖成250萬個人,速度很驚人,但是其實每代只需要生四個孩子,30代之後就會有這麼多人,你自已去算算看,所以其實這種繁殖速度不算太快。不過,他們確實人數變得眾多,但是後來法老開始殺害他們的男嬰,這我們後面會再詳細的談到。
第二個單元是“蒲草與荊棘”,你們都知道摩西從蒲草箱中被抱出來,“摩西”這個名字的希伯來文聽起來很像“拉出來”,因為他從尼羅河中被拉出來,當時的男嬰都被丟到尼羅河中喂鱷魚,但是摩西從尼羅河中被拉出來。
第三個單元是“災禍與瘟疫”,災難讓法老的心變得更剛硬。第四個單元“節慶和長子”,那是逾越節的由來,我們後面會再詳談。第五個單元“拯救和淹沒”,談到他們過紅海,不是他們被淹沒,是埃及的軍隊被淹沒。第六個單元“供應與保護”,談到他們從埃及到西奈山途中,當中的經過以及上帝如何在曠野中保護和供應他們。在近代的贖罪日戰爭中,埃及的軍隊進曠野,三天就不行了,但是250萬個以色列人卻在曠野中過了40年,因為上帝為他們行神蹟。
後半部首先是出現誡命,特別是十誡,這是上帝和祂的子民所立的約。上帝說:我願意。他們說:我們願意。雙方承諾永遠遵守這約,上帝從來不違約。
接下來,25到31章談到上帝要住在他們中間,所以祂需要一個居所,祂需要一個帳幕。但是神的帳幕跟以色列人的不一樣,免得他們因此輕看了上帝,這裡便記載了帳幕的製造規格。上帝賜下各樣的工匠,原本只會做磚頭的匠人,如今要用金、銀還有木頭來打造器具。上帝親自教他們那些技術,聖靈將各樣技術教給那些原本除了轉頭之外,其他什麼都不會的人,又是一個神蹟。
再來是《出埃及記》中最可悲的事,發生了金牛犢事件。以色列人縱情享樂,摩西不得不迫切的為他們代求,否則他們就完了。
《出埃及記》最後記載帳幕完工,被立起來,上帝就以帳幕為居所,祂的榮耀降臨帳幕。
這卷書書名的希伯來文叫“他們的名字是”,那是因為猶太人在會堂中每年會讀完一遍《摩西五經》,所有的經卷都會捲起來,這卷書開啟的頭幾個字是“他們的名字是”,《摩西五經》的書名都是以經卷的頭幾個字來命名的,只要稍微開啟經卷,就知道是哪一卷書,但是當初舊約聖經譯成希臘文時另外取了書名,是以兩個希臘字組成,Ex意指“出去”,Hodus意思是“道路”,我不知道Hoduston的路名跟這個字有沒有關係,但Ex和hodus兩個字加起來是指“出去的道路”。希臘電影院的門口上方會有個牌子寫著Exit,Exit是拉丁文,希臘文是Exhodus,所以這卷書的書名就叫做“出口”,英文把Exhodus稍作修改變成Exodus,但是你知道這個書名是指出去的道路,發音很像英文的“出口”。
這個單元我們要談《出埃及記》前半部,就是第一到十八章。前半部有很多所謂的問題。這個故事顯然很不尋常,並不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看到一件又一件的奇事發生,你忍不住會想:真有這回事嗎?很多人會說這些故事並不是真的,都是一些傳奇和神話。不久前有一系列電視節目就是這麼說的,說以色列早期的歷史都是一些傳奇故事,那些記載到是神話還是神蹟呢?為什麼會有這些問題呢?
第一個原因是這些事件在聖經以外的文獻都沒有記載,比如像是在埃及的文獻中就沒有記載這一些事件。這當然很奇怪,因為埃及的史料中保持得很完整,所以有些人就說這一定都是些傳奇故事。埃及史料沒有記載這些事,我可以猜出為什麼?你呢?
你們已經猜出來了,他們一定是不願意讓後代的子孫知道他們曾經這麼丟臉,最精良的戰車還有戰士竟然被紅海淹沒了,誰喜歡丟這種臉呢?所以其他文獻並沒有記載,我覺得沒什麼關係。
引發質疑的第二個原因是人數太龐大,一共250萬人,人數十分龐大。如果五個一排向前走,整個隊伍就有110英里長,大概要花幾個月的時間才過得了紅海,人數十分龐大,男女老少一共有250萬人,更何況還有牲畜。聖經說還有埃及人跟他們一起走,這一點倒很有意思。這麼多人在曠野漂流四十年,沒有固定的水源和食物。所以有人質疑人數太龐大。
第三個問題是年代,因為聖經以外的文獻都沒有記載,我們不知道當時所記載的是哪一個法老,也不知道當時是哪個世紀。學者認為有兩個可能的年代,一個是西元前15世紀,一個是西元前13世紀。如果是西元前15世紀,當時的法老是圖特摩斯;但是如果是西元前13世紀,我相信是這個,因為一切證據都指向是西元前13世紀,那麼當時就是這個法老。我這裡有一張照片,讓你們看看他有多麼的自命不凡,他甚至為自已塑了四座雕像,他嫌一座太少,這是蘭賽二世。各位,你們看看這座雕像下的那兩個人就知道這些雕像有多高,這就是以色列人反對的物件。我們常常把法老想成一個小混混,其實他是大有權勢的皇帝,在古代的時候擁有最強的軍事力量。他能夠命令人從堅硬的山壁鑿出四座他的巨型雕來像,他可不是什麼泛泛之輩。但是在上帝眼中他卻是微不足道的,上帝可以輕易地對付他。《出埃及記》中的法老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
接下來是對出埃及的路線有不同的意見,有三種可能:但是我們無法確實知道他們當初是走哪一條路線。總共有三種可能,那就是北邊、中間和南邊,我們來看看這三條路線。學者提出這些疑問都是在質疑《出埃及記》到底是不是真的,還是半真半假?我們今天很習慣看一些半真半假的電視歷史劇,其實根本的問題是信心。
我的信心告訴《出埃及記》這卷書對這些事實有最合理的解釋,第一個事實是確實有一個國家叫做以色列,各位都知道今天確實有以色列這個國家,但是他們是從哪裡來的?他們是怎麼開始的?當初怎麼會變成一個國家?他們原本真的是一群奴隸嗎?聖經以外的資料有記載,他們原本確實是一群奴隸。今天以色列會存在絕對需要神蹟。另外的一個事實是,現在的猶太家庭,他們每一年都會慶祝逾越節。逾越節是猶太人他們重要的節慶,為什麼猶太人要慶祝這個節日呢?而這個習俗能保留幾千年之久,我們可以推斷一定有它的原因,而《出埃及記》這卷書就提供了最合理的解釋。
好,我們繼續往下看。在今天的時代,也有很多事實是大家所接納的,但是事實也需要合理的解釋,而《出埃及記》就提供了最好的解釋。
好了,各位,現在我們繼續來看看這卷書的各個單元還有一些重點。因為時間的關係,我不能夠詳談整卷書,我只想就每個單元中你可能會有的疑問,試著為你們作解答。
首先來看看“繁殖與殺害”這個單元,我要問的是:他們為什麼在埃及待這麼久?400年之久。他們在約瑟和雅各的時代來到埃及,記得嗎?因為當時以色列有饑荒,但埃及有糧食,他們去埃及是因為埃及有糧食,他們是自願去的,埃及政府也接納他們為客,還送給他們尼羅河三角洲上一塊叫做歌柵的肥沃土地,他們在那裡度過了七個荒年。但是荒年結束以後,他們為什麼沒有回到家鄉呢?為什麼會留在埃及?他們待了太久,後來變得不受歡迎,這個時候他們就開始被迫成為奴隸。
他們為什麼會留下來呢?這可以從人的角度跟神的角度來回答,我會給你們兩種答案,因為每個問題都有兩面。從人的角度來看,他們當時的日子挺舒服的,在尼羅河三角洲謀生,要比在猶大山地謀生容易的多了。尼羅河三角洲的土地肥沃,氣候溫暖,也不下雪,不像猶大山地會下雪,他們當時的日子挺舒服的,好比羅得當初在約旦河谷的所多瑪和蛾摩拉過得舒服,那裡的氣候跟尼羅河的三角洲很像,感覺比較舒服。人都喜歡住在氣候舒適的地方,日子比較好過,所以他們就留下來了。雖然上帝賜給他們的不是埃及的土地,上帝應許給他們的是迦南山上的土地,可是他們卻留在埃及。不過,我們不能怪他們,因為我們自已也差不多,他們不想離開、後來想離開卻為時已晚。現在有很多基督徒都是先找到房子,然後再去找教會,或再看看可以怎麼樣侍奉上帝,因為先看到喜歡的房子。以色列人就是這樣,在埃及待了太久,後來為時已晚、想走已經走不成了,然後他們就變成了奴隸,這是從人的角度來回答。這個時候,他們才向上帝哀求,問上帝為什麼要讓他們在埃及做奴隸。
各位,我們也常常自作自受,卻責怪上帝沒有馬上幫助我們。人性都是如此,但是,在那四百年間上帝完全沒有插手。我們要問為什麼呢?當初如果荒年一結束他們就回以色列,人數就不會太多,迦南地還會有他們的容身之地。但是他們在埃及待了太久、人數變得龐大,迦南地已經容不下他們,因為那裡已經住了別人。上帝原本就打算把那些人趕走,但是祂必須等那些人惡貫滿盈,不配再住在那裡。上帝在《創世記》中就已經對亞伯拉罕說過:你的後裔會在埃及待很久,直到迦南人的罪大惡極、惡貫滿盈,上帝才能把他們趕出迦南,讓以色列人回來住。所以,上帝必須要等迦南人惡貫滿盈,然後祂才能夠施行公義和審判,把他們趕出應許之地,讓所有的希伯來奴隸回來定居。上帝必須要等到合適的時機,這是祂要等待400年的原因。等待400年,禱告才得應允,真的是很久啊。一代又一代,不斷的求告上帝,等待將來一天上帝帶領我們離開,需要多大的耐心才能這樣持續禱告,四百年的時間,但上帝垂聽了,時機一到祂就採取行動。
埃及下了三道法令來壓迫以色列人:第一是強迫他們做苦工;第二是要他們做磚卻不提供稻草,這是什麼意思呢?拿兩塊磚來作比較,一塊加草、一塊不加草,不加草的磚比加草的磚要重三倍,稻草加越多、磚頭就越輕,越輕就越容易搬運,但是沒有加稻草的磚可重得很。埃及人認為這樣一來,希伯來人光是工作就累垮了,不會再有閒情逸致生小孩,那是埃及人的用意,他們認為希伯來人會累得沒力氣行房,人數就會再度減少,可是,他們越苦待希伯來人,他們就生越多的孩子。所以他們不得不頒佈第三道法令,下令把他們所有的男嬰丟到尼羅河裡去喂鱷魚。尼羅河是埃及人生命的泉源,沒有尼羅河埃及人就活不下去,可是這個時候卻成了希伯來奴隸的死亡之地。這是第一個單元。
下個單元“蒲草與荊棘”,這我不用多加說明,我只想指出摩西和約瑟一樣,都是在宮廷內長大的,所以都受過最好的教育。如果各位你們去倫敦的泰晤士河堤的話,可以去看看克麗奧佩脫拉方尖碑,這尖碑一共有兩座,一座在羅馬,一座在泰晤士河堤,那是當年埃及大學門口的兩根圓柱。當年摩西每天去學校的時候,都會看見這兩根圓柱,都會經過。摩西他受過大學教育,所以他比那些希伯來奴隸收到更高的教育,他有足夠的能力寫出聖經頭五卷書。聖經說:他仔細的記錄每一件事,他把大家記得的事蒐集起來編成五卷書。他以埃及王子的身份所受的教育沒有白費,不過這一切卻在摩西情緒一時失控之下,全部結束了。他殺死了一個迫害奴隸的埃及人,結果不得不逃命,有意思的是摩西他逃到曠野待了40年,後來又和以色列人回到曠野待了40年,上帝早就在預備他面對這個經歷。我不知道你有沒有同樣的經歷,但是我回想我信主前的日子,可以看出上帝在預備我、面對未來。我還記得以前我去參加演講比賽,當時就根本沒有想到是上帝在預備我,面對今天的侍奉。而為了預備摩西,將來帶領同胞走過曠野,上帝祂也讓摩西獨自在曠野中牧羊了四十年之久,他也失手殺死一個埃及人。
接下來燃燒的荊棘很有意思,但卻比不上摩西藉口有意思。上帝從燃燒的荊棘裡呼叫摩西說: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你所站之地是聖地。又說:我要打發你去,把我的百姓從埃及領出來,你當初從尼羅河被拉出來,如今你要從埃及把我的百姓全部領出來。
摩西編出五個藉口,來拒絕接下這個任務,其中幾個藉口也許你也有過。首先他說:我只是一個無名小卒,我算老幾,別人幹嘛要聽我的話?你有沒有說過這種話?上帝說:我必與你同在,我是上帝,我才重要,你不重要。於是摩西提出第二個藉口,他說:我什麼都不懂,我該說什麼呢?上帝說:我跟你保證,我會告訴你該說什麼。摩西就提出第三個藉口:我的能力不足,我沒有辦法說服他們,他們不會相信我的。上帝說:我的能力會與你同在,你將要行神蹟。於是摩西又跟上帝說:我的口才不好。其實摩西說話會結巴,他說:我很不會講話。你有沒有跟上帝這樣說過?上帝說:好,就讓你哥哥亞倫做你的先知、替你傳話。所以,先知是什麼,就是傳話的人。上帝說:你告訴亞倫該說什麼,讓他去跟法老說。這就是先知的任務,把資訊傳出去。摩西的最後一個藉口是:這件事情跟我無關,你差遣別人去吧。主,我在這裡,請差遣他。很多人聽到上帝的呼召時,會回答說:主啊,差遣別人吧,不要差遣我。這個時候,上帝答應給他一個同工。
再來看“災禍與瘟疫”,哪十災呢?尼羅河變成血、青蛙、蝨子和蚊子、蒼蠅、牲畜感染瘟疫、瘡、冰雹、蝗蟲、黑暗、以及長子死亡。各位,你從這十災看出什麼嗎?首先,我看到上帝對昆蟲世界具有絕對的掌控權,你有沒有想過這一點?在《約拿書》中最大的神蹟並不是鯨魚、而是蟲,上帝指揮蟲去做一件事,訓練鯨魚很容易,但是訓練蟲比較難,上帝辦得到。上帝可以指揮蚊子、蝗蟲和青蛙去什麼地方做什麼事,上帝對祂所造的生物有絕對的掌控權。但這裡還可以看出幾點:第一,這些災禍越來越嚴重,一開始只是不舒服,再來是疾病、危險,最後是死亡,災禍一個比一個嚴重,因為法老和埃及人他們根本就不理會這些這些警告。但是我想有很多基督徒都忽略了一件事,這其實是一場宗教比賽,是一場諸神之間的比賽,因為這十災中的每個災都是在攻擊埃及人所敬拜的某個神明,所以這些災具有實質的含意。來看看埃及人拜的一些神,“赫農”是尼羅河的守護神,“哈皮”是尼羅河的精靈,“阿西利斯”——埃及人相信,阿西利斯的血脈就是尼羅河,“赫克”就是青蛙神、這是象徵復活的神,哈妥爾就是母牛神、是女神,再來有幾個像公牛的神,“亞皮斯”是牛神、“米納維斯”是牛神、希利歐帕利斯是牛神,再來有個藥神,然後是天空的女神、生命的女神,再來,“色特”是保護五穀的神,還有四個太陽神,最後最尊貴的是法老,他們認為法老是神。所以這十災中的每個災都是針對埃及的神明,所傳達的資訊很簡單,就是希伯來奴隸的神遠比你們的神有能力,但是埃及人還是不聽。這裡談到法老的心剛硬,恐怕有些人會誤解。聖經說上帝使法老的心剛硬,有些人強解了這句話的含意,認為這是預定論的根據。特別是對照羅馬書九章,保羅說:上帝使法老的心剛硬。有人說這是預定論,也就是說:人心剛硬與否是由上帝來決定。我們並不知道上帝祂是根據什麼來決定,但是祂選了法老、祂絕對讓法老的心剛硬。好像是在玩賓果遊戲一樣,我絕沒有開玩笑的意思。但是有很多人把上帝講成好像是用抽籤的方式,來決定要救誰或不救誰,來決定要使人心剛硬或柔軟。聖經的教導不是這樣的,你如果仔細的讀就會發現法老的心剛硬了十次,但是頭七次是法老自已剛硬自已的心。七次之後,於是上帝說:好吧,如果你選擇走這條路,我就助你一臂之力。接下來,上帝幫法老剛硬他的心三次。這讓我對整件事有了全新的看法,上帝會剛硬法老的心,完全是因為法老刻意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剛硬他的心,上帝確實會用這種方式來管教人。如果你堅持要走這條路,上帝說:好吧,我就助你一臂之力,如果這是你想要的、我就推你一把。聖經最後一卷書說:汙穢的叫他仍舊汙穢。換句話說,你若選擇走那條路,上帝會助你一臂之力。這不是上帝預定的,是法老先剛硬自已的心,上帝才幫他剛硬他的心。很多人在解釋這段記載的時候出現了偏差,說這是上帝的預定,聖經並沒有這樣的教導。上帝是根據我們的選擇來回應,我們如果執意選擇錯誤的道路,上帝會助我們一臂之力、來顯明祂的審判,因為我們拒絕顯明祂的憐憫。
接下來要談逾越節,“節慶和長子”,這和第十災有直接的關聯。第十災是埃及每戶人家的長子必要死亡,猶太人也是一樣,除非他們採取一個行動,是什麼行動呢?就是在門框上塗血,血是暗紅色的,在黑暗中最不容易看見,不知道你曉不曉得這一點。血在黑暗中最不容易看見。你可以找機會試試看,可是天使看得見。死亡天使會在那天晚上來到埃及,當他在一片漆黑中看見門框上的血,就會跳過那戶人家。首先我要講的是:他們必須先有血,必須先有血才能塗在門框上。這表示必須宰殺無辜的生命,才能取到血。然後他們必須塗在門框上,如果沒有塗就沒有用。所以他們必須先取血,塗在門框上,他們取的是羔羊的血。“羔羊”一詞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是溫馴的小羊,其實是公羊,一歲大的有角公羊、很有力的動物。當我們說耶穌是上帝的羔羊,指的不是溫馴的小羊,其實祂是上帝的公羊、又是猶大的獅子。以色列人必須宰殺一隻長成的公羊,一隻一歲大的公羊等於三十歲的人。他們宰殺的是這樣的公羊,宰殺之後就取血塗在門框上,然後把血放在外面,把死羊拿進去,烤熟之後再吃。他們是穿著外出的衣服、站著吃,隨時可以出門,接下來他們要走四十年的路,必須要帶著緊急口糧、就是無酵餅。從那之後,猶太人他們每年都會守逾越節。家中年紀最小的必須問:這樣做有什麼含意?家中的長輩就要回答說:
這是紀念上帝當年在那天晚上的拯救,每戶人家的長子都遭擊殺,但是我們因為公羊的血就蒙了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