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遠池就這樣順理成章的在蘇楊的家中住了下來療養身體。

趁養傷之餘,他還會給雲郎和竇娥講一些行商過程中見到的趣聞和趣事。

雲郎和竇娥常常因為聽得入迷,而忘記了吃飯,兩小孩非常喜歡這個見多識廣的大哥哥。

有時候佩紫也會藉著給兩小孩送糕點的名義,旁聽一會兒。

不可否認的是,林遠池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

而蘇楊那邊數著剩下的銀子,計算每日花銷。

由於家裡又多了位傷員,銀錢花銷增大,蘇楊看著每日如流水般花出去的銀錢,不禁發愁。

說來慚愧,穿來這麼久,花的都是蔡婆婆這麼多年來攢下的積蓄和前些日子高利貸收的賬款。

自已還沒有掙到一分錢,這樣坐吃山空的日子,讓蘇楊有了危機意識。

是時候做些小買賣維持生計,雖然按原本的計劃蘇楊是打算等地裡的莊稼熟後,再去做些買賣。

但計劃始終是趕不上變化,蘇楊一開始也沒料到家裡會有這麼大的開支。

為了去了解市場情況,蘇楊帶著稍顯機靈的蔡二和蔡三,去外邊的商業街上調研市場。

看看依照現今的生產力,市場上都是售賣一些什麼型別的產品。

蘇楊邊走邊看邊思考,不時還會上週圍小攤販那裡詢問,瞭解各類商品的價格。

在瞭解完山陽縣店鋪種類後,蘇楊結合目前自已所擁有的條件,制定了一個初步的商業計劃。

她決定透過製作麥芽糖和肥皂來給自已緩解一下由於經濟困難所帶來的壓力。

蘇楊為什麼會選擇這兩樣商品呢?

其實是因為,這兩個商品是每個穿越者耳熟能詳的,幾乎每個小說中穿越者的第一桶金都和糖、肥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蘇楊選擇麥芽糖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來,麥芽糖受眾廣,客戶群體多。無論處在那個時代,糖都是極其重要的物資,受歡迎程度不言而喻。

二來,現下山陽縣沒有麥芽糖及其加工附屬產品出售,再加上麥芽糖製作工藝簡單,前期可多做一些,囤一批貨,一次性出售。

待到後期,麥芽糖技術被破解,市場競爭加大,到那時可以做一些麥芽糖的加工產品。

比如龍鬚酥、花生糖、麻糖、叮叮糖、攪攪糖等系列產品,走技術流路線。

在打響自已的品牌後,培養一批忠實客戶,最佳化生產方式,對工藝簡單的麥芽糖降價,這樣山陽縣的麥芽糖市場蔡家可全部拿下。

而肥皂則可委託脂粉鋪子走高階路線,自已只提供產品,少量出售,走精品化路線。

蘇楊越想越覺得這兩個方法可行,肥皂走高階路線,當成額外收益。

而麥芽糖則當做主類產品,專攻這一項。將這一品類做細、做好、做精。

於是蘇楊給家裡的每個人進行了簡單的分工。

佩紫負責後勤保障工作,主要是負責做飯、看顧兩小孩、清潔院子等。

五兄弟中的四人負責一些體力勞動,像是搬運貨物、劈柴、熬煮等工序。

蔡五和林遠池負責準備一些帶有蔡家標誌的油紙,也就是畫出一個具有鮮明特色讓人一眼能看出這是蔡家糖鋪的logo。

其餘的事情讓這幾個人自由發揮,如果誰有比較好的點子,蘇楊還會根據後續收入情況進行獎勵。

這極大的激發了幾人的積極性,甚至雲郎與竇娥也紛紛想要參加。

蘇楊便讓雲郎和竇娥給蔡家糖鋪起個容易記住的名字。

蘇楊是個行動派,既然已經有了思路,那就立刻行動起來。

先在木匠那裡定製了三個育苗盆,加上上次培育水稻的那個育苗盆,總共有四個,剛好夠用。

再去買個磨盤,讓蔡一和蔡二兩兄弟搬回來,安裝到院子裡。

接著同蔡三和蔡四去買了幾大袋子的小麥、糯米、花生、黃豆、芝麻等備用。

讓蔡家四兄弟去多劈些柴火,最好能把柴房裝滿。

三日後,木匠派人來傳信說育苗盆做好了,蘇楊就帶著蔡二、蔡三去取育苗盆。

由於木匠的家路過碼頭,蘇楊等人便沿著碼頭走,一路上碰到了許多行人,險些將三人衝散。

在蘇楊等人快接近木匠家時,已經數不清是聽到第幾個路人在抱怨同一個問題。

路人說這個地方連個茶水攤都沒有,連喝口水都困難。同行者只好勸他再忍忍,等到家就可以喝水了。

蘇楊一聽,這不就是老天賜予現成的商機?

麥芽糖距離做出來還有些時日,況且蘇楊還要屯一批貨,才對外進行售賣。

如今家中人手眾多,即使分出兩人在這裡賣水,由剩下的幾人負責製作麥芽糖還綽綽有餘。

況且等麥芽糖做出來,還可以加到水裡,當成糖水售賣。

蘇楊想到這裡,就讓蔡二和蔡三去木匠那裡取育苗盆。自已則在碼頭周圍轉悠,觀察路人的精神狀態。

在蘇楊四處轉了幾圈後,發現果真如那個路人所言。這裡沒有茶水鋪,而路人大多嘴唇泛幹,疲累不堪。

這是個不錯的商機,蘇楊想,雖然賺不了大錢,但供府上人口吃喝不成問題。

蘇楊又去了城西的茶水鋪中,詢問了茶水的價格,發現大部分茶水的價格都是以四五文為主。

看來城西的鋪子走的是高階路線,蘇楊就打算走低端路線,將兩家茶水的目標受眾區分開。

而且蘇楊家裡有一口水井,這裡喝水又不用燒,將水打出來,用小推車推過去就能賣。

等到天氣冷些的時候就收攤,季節性銷售茶水。

這樣可以省下柴火和人力來做別的事情,打定主意。

蘇楊回去後先將麥子倒大盆中,舀些水將麥子浸泡在水中,再將佩紫和蔡五兄弟叫過來,和他們說了這個買賣。

讓蔡家五兄弟中選出兩個人去賣水,出乎蘇楊意料,蔡五主動要求去賣水。

蘇楊起初不同意,但拗不過蔡五,就去詢問胡郎中。

胡郎中說經過這段時間的療養,蔡五傷勢好轉的很快,做些輕微的活計不影響傷口恢復。

於是蘇楊同意了蔡五的請求,讓他和五兄弟中力氣較大的蔡二一起去賣水。

定下出去賣水的人員,蘇楊讓佩紫將家中雜物間一些閒置空碗和凳子拿出來,洗刷乾淨,放到院子中晾曬。

蘇楊則帶著蔡三去碼頭的周邊踩點,看好位置,花了200文銀子,在碼頭旁租了兩個月的棚子。

簽過契書後,蘇楊帶著蔡三去簡單收拾了一番雜物。

待二人將棚子內的一些雜物清理掉時,已經到了傍晚。

由於看不清周圍環境,不好打掃,二人只好回家,明日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