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荀彧、荀攸相繼病死,荀家在魏國的朝堂上,已經沒有了多少話語權。

但曹丕還是用了不少荀家的人為官,荀禹屬於荀家的旁支,能夠出仕為官,自然也是荀家才華出眾的佼佼者。

荀禹難得有發揮自己能力的機會,好不容易領了個差事,絞盡腦汁想要立功。

他利用欽差的權力,以自己的千餘軍隊為骨幹,在各縣徵調民夫,冒充軍隊,大張旗鼓前往石陽城救援。

他有意加快行軍,當他領民夫趕到離石陽城約二十餘里時,剛好夜色降臨,他領人悄悄登上高處,趁夜色點起大量火把。

孫權圍攻石陽二十餘日,文聘堅守不出。

孫權久攻石陽城不下,也擔心魏國援軍將至。

他派出了不少的斥候,查探周邊動靜。

荀禹士卒雖然不多,但聲勢不小,斥候早就探知魏軍有援軍到來。

但他們探知的援兵只有一千多人,押送的都是軍需輜重。

晚上突然看到荀禹製造的大量火把,至少有上萬批援兵已到。

孫權誤以為中了魏國中了詭計,擔心腹背受敵,於是下令立即趁夜色撤軍。

文聘也看到了那些火把,也以為是魏國強援已至。

見孫權軍隊倉惶撤退,沒有後顧之憂的文聘,傾巢而出,連夜率軍追擊。

孫權想不到文聘如此大膽追趕,準備不足,沒有留下斷後的伏兵,被文聘率領騎兵尾隨追殺。

孫權的軍隊是步兵,哪裡經得起文聘前軍上千騎兵的衝殺,折損了數千兵馬,才得以脫身。

文聘大破孫權軍,取得了此次戰役的勝利。

司馬懿率軍前往上庸平叛,只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擒殺了孟達,控制了上庸地區。

但為了“穩定”整個上庸地區,司馬懿以肅清孟達餘孽為由,對上庸郡、魏興郡的官員進行了大清洗。

除了孟達的心腹部下和故舊官員,司馬懿還藉機清洗了當地不少的豪強大族的官員,然後任用自己的心腹部下,用了數月時間。

為了拔除不安定因素,司馬懿還找了幾個由頭,連魏興太守申儀,都被他抓起來了,準備押送到洛陽,交給朝廷處理。

司馬懿把整個上庸地區的重要部門,都安插上自己的人手,等於把這兩個郡的軍政大權,都控制在自己的手裡,成了司馬家的後花園。

至於郡守的任命,司馬懿雖然暫時沒有權利直接任命,但可以推薦人選。

他還可以透過背後與其他世家大族的一番利益交換,讓他們推薦任用自己的人員。

在半個月之前,司馬懿接到諸葛瑾、張霸攻打襄陽的訊息。

司馬懿知道,襄陽郡有大將徐晃在駐守,雖然徐晃身體不適,但守住襄陽城不成問題。

司馬懿平叛,兵貴神速,是先斬後奏。

但事急從權,不可一而再!

他並沒有急於回軍救援襄陽,而是在接到曹叡讓他迎戰孫權的命令以後,才領軍從上庸前往襄陽。

司馬懿用兵穩重,他在前往上庸之時,留下心腹控制了沿途關隘,給自己留好了退路。

而諸葛瑾集中兵力攻打襄陽城,並沒有派兵攔截。

司馬懿的兩萬大軍,很順利達到襄陽城外。

剛好,文聘擊敗了孫權,諸葛瑾接到訊息後,正準備撤軍。

但他還沒來得及安排撤退,就被司馬懿領軍攔住了。

也許是要有別於兄長孫策的用人之法,也許是孫權本人不擅長武功,任用儒將為大軍統帥,是孫權的一貫做法。

江東前幾任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都不以武功見長。

武功最強的呂蒙,武藝在江東,也不過二流水準。

諸葛瑾被孫權任命為攻打襄陽的主將,並不是他武功高強,而是因為他深通兵法。

冷兵器時代,軍陣和謀略,才是致勝的法寶。

但衝鋒陷陣、個人勇武,也是必不可少的。

諸葛瑾自身武功平平,敢領軍出征,自然需要衝鋒陷陣的人才。

張霸就是這樣的人才!

他出身貧寒,雖然目不識丁,但勇武過人,被諸葛瑾發掘,提拔為衝鋒陷陣的先鋒官。

看到司馬懿領軍支援襄陽城,而孫權的大軍已經被文聘擊敗,諸葛瑾馬上組織軍隊撤退。

但司馬懿的軍隊跟的太緊,諸葛瑾只得留下張霸領一千軍斷後。

司馬懿以優勢兵力,採用軍陣的方式,擊敗張霸斷後的軍隊。

勇武過人的張霸,也死於司馬懿的軍陣之中,他手下士卒幾乎全軍覆滅。

孫權這次出兵,表面上是配合孟獲叛亂和諸葛亮北伐,實際上是他的正名之戰,也是他的立國之戰。

這次慘敗以後,讓孫權親征不勝的戰績,又增加一場。

而他以江東為根基立國的時間,不得不推後。

而司馬懿憑著這次勝利,被曹叡由夫君大將軍升遷為驃騎將軍,有開府建衙的權利。

他有節制宛城、新野、江夏、襄陽、上庸、魏興等郡的權利。

至此,司馬家族,終於有了自己的根基,司馬懿開始經營自己的勢力。

同樣是軍功,司馬懿得到的是官職,是名望;

而文聘得到的是,被加封五百戶食邑,加上以前的,一共一千九百戶,是實惠。

只有荀禹,配合文聘擊敗孫權的五萬大軍,功勞可不小!

但因為他是按照曹叡的旨意辦事,功勞自然歸於聖明的皇帝陛下。

當然,荀禹作為執行者,雖然沒有上陣殺敵的功勞,他和他率領計程車卒,也得到了皇帝賞賜金銀珠寶、絲綢布匹等獎勵。

......

......

蜀漢三路大軍,首先達到目的地的是趙雲鄧芝率領的五千軍馬。

作為疑兵,趙雲他們作為先鋒軍,旗幟鮮明,高舉趙字將旗,兵甲犀利,一看就是精銳軍隊。

早有斥候發現了蜀軍的動向,報告駐守在郿縣的大將軍曹真。

郿縣城池及周邊地區,是重要的軍事戰略要地,是通往長安的咽喉要道。

趙雲在曹軍中的勇武之名,但凡有點名氣的將領,都是知道的。

他手下第一勇將,先鋒張郃,曾經是趙雲手下敗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