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聽了馬謖的話,雖然覺得他的推測也有些道理,但他對馬謖的解釋還是不太滿意,就反駁道:
“現在孟達已經敗亡,他在上庸與司馬懿對峙了半個月之久,拒絕了司馬懿的招降,說明他是真的要歸順朝廷。
你的這些猜測之詞,並不能解釋孟達敗亡的原因。
我認為:如果郭模不叛逃告密,孟達經過精心準備,能打司馬懿一個措手不及,而不是被司馬懿打一個措手不及,說不定上庸城現在已經在我們的控制之中。”
馬謖不想和諸葛亮唱對臺戲,就順著諸葛亮說道:
“丞相言之有理!
如果孟達能夠聽從丞相的勸告和安排,精心準備,早早表明自己的立場,並把李嚴的軍隊接引進去,派心腹將領鎮守房陵關,以司馬懿不到二萬的兵力,別說是圍攻上庸城了,就連進入上庸郡都難!
但孟達心裡不是這麼想的!
他是想牢牢把上庸城的軍政大權,掌握在自己手裡,他這是要當上庸王!
但他又沒有那個威望和魄力,又不聽丞相的安排和勸告,兵敗身死,是早晚的事情。
就算這次孟達能夠僥倖擊退司馬懿,孟達必不會把上庸的掌控權拱手讓給朝廷,丞相想要從上庸出兵北伐,估計不太可能。
孟達肯定不會讓自己的軍隊北伐,如果丞相自己帶兵從上庸北伐,您能放心把自己的後路交給孟達嗎?”
諸葛亮本來就不看好孟達,只因為孟達的死,和他姐夫蒯祺報仇的事糾纏在一起,很容易被人詬病,讓他內心很糾結。
馬謖這一番話,徹底解開了他的心結,他點了點頭,說道:
“幼常言之有理,孟達此人首鼠兩端,上庸郡在他的手裡,他自己肯定不願意對魏國用兵,又不願意我軍進入上庸,對我們的北伐,確實沒有什麼助力,反而要增加兵力,幫助他抵禦魏國的進攻。”
馬謖與郭模的事情,算是告一段落,他算是放下心來。
諸葛亮也接受了馬謖的意見,決定放棄讓他攻打武都、陰平,集中兵力,攻打隴右五郡。
馬謖馬上派人傳達諸葛亮的軍令,讓軍隊轉向祁山,準備與諸葛亮合兵一處,進攻隴右五郡。
諸葛亮解開了心結,召集諸將,召開軍事會議。
會上,諸葛亮簡單提出“攻佔隴右五郡”是這次北伐第一階段的戰略目標,讓諸將獻計獻策。
在座諸將,以趙雲的資歷最老,以魏延的職位最高,但大家都把目光,看向了趙雲。
趙雲武藝高強、忠誠可靠。
劉備當年經常將保護自己及家人安全的重任交給他。
在長坂坡之戰中,趙雲單騎救主,在荊州截江奪阿斗,都體現了他執行力強的特點。
趙雲在軍事謀略和統兵作戰方面,與關羽、張飛等將領相比,存在一定的侷限性。
因此,在戰場上,他一直是留在劉備或諸葛亮身邊充當戰將,而不是像關羽、張飛那樣,經常獨當一面地領軍作戰。
這次軍事會議,趙雲一如既往,並沒有獻計獻策,而是站起來向諸葛亮表態:堅決完成丞相指定的軍事任務。
有了趙雲帶頭,其餘吳懿、吳班、高翔等將領,紛紛站起來表態,願意聽從丞相的安排調遣。
只有軍職最高的魏延,提出了一個建議,那就是以前法正曾經提出過的“子午谷奇謀”——從子午谷進軍,奇襲長安。
魏延認為:魏軍防守長安地區的主帥夏侯楙缺乏戰爭經驗、怯而無謀,是憑藉是曹操女婿的身份,才擔任此職。
所以他建議:由自己率精兵五千,再帶運糧兵五千,循秦嶺而東,從子午谷向北進軍,估計十天內可到達長安。
魏延斷定:夏侯楙聽聞蜀軍突至,定會嚇得棄城逃走,長安城中就只剩御史、京兆太守等,而城中的糧食足夠蜀軍食用。等到魏軍從東方集結兵力趕來救援,至少需要二十天左右的時間,此時諸葛亮率領主力從斜谷趕來也已到達,這樣一來,咸陽以西地區便可平定。
魏延的這個建議,兵出子午谷,直取長安,貌似能夠成功,但諸葛亮可不這麼認為。
當年法正提出這個方案,就是因為諸葛亮的極力反對,提出來足夠的理由,劉備才沒有採用。
當年法正提出這個方案的時候,魏延並不在場。
但法正曾經找黃忠相商,想要一起實施這個方案,雖然最後劉備沒有同意,但黃忠認為這個方案的成功率很高。
黃忠和魏延交往過密,兩人閒談時,曾經談論過法正的這個“子午谷奇謀”,魏延也認為很可能成功。
魏延擔任漢中太守以後,一直在謀劃“子午谷奇謀”這件事。
他在子午谷方向的路段上,派出了不少的斥候,還安插了幾個坐探,掌握了第一手資料,確保軍隊不會受到埋伏。
但諸葛亮作為主帥,讓諸將獻計獻策,可不能粗暴地拒絕魏延的建議。
他用眼光巡視了一圈,發現高翔、吳懿等人,雖然沒有出言支援魏延,但都眼睛發亮,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
諸葛亮沒有辦法,只得又把眼光看向楊儀。
楊儀和諸葛亮,早就有默契,看到諸葛亮的眼神,楊儀明白,馬上站起來,反對魏延的建議。
楊儀雖然是文官出身,但自幼熟讀兵書,軍事造詣可不低,被諸葛亮任命為丞相府長史,專門負責軍事方面的事務,他對子午谷的路況,也是比較熟悉的,他提出:
“子午穀道路崎嶇,地勢險要,行軍困難,易守難攻。我軍若從此道進軍,很容易遭到魏軍的伏擊,一旦遭遇敵軍截擊,五千精兵將陷入絕境,可能導致全軍覆沒。”
魏延與楊儀在荊州的時候並沒有交集,這次楊儀是被諸葛亮推出來,反對他的計策。
魏延可不知道,他心裡非常不高興,把楊儀記恨上了,馬上站起來反駁。
魏延拿出了斥候送回來的第一手資料,說明一路上,並沒有魏國的駐軍,達到長安的時間不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