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不必多謝,老朽我也就是給你提供了一條資訊而已,哈哈哈哈哈!”
白鬍子老頭倒很是謙遜,對著這小劉季躬身還禮道。
“對了,敢問老丈人:這內黃縣在何地方?距離這裡有多少里路程?”
這小劉季由於太過於興奮,居然在第一時間把這要緊之事給忘了!
“嗯。。。。。。這內黃縣距此大概有五百里路之遙,小英雄你順著這條官道一直往西走就到啦!此行漫漫,小英雄你可要考慮清楚哦!”
白鬍子老頭雙目緊緊盯著這小劉季,煞有介事道。
“多謝老丈!在下早已經考慮清楚——就算是刀山火海、龍潭虎穴,在下也決心去闖上一闖!對了,敢問老丈尊姓大名?”
這小劉季對著老丈雙手抱拳道。
“小英雄志向如此堅定,真是難得啊!老朽我果然沒有看錯人!怎麼,為什麼小英雄非要想知道老朽我的賤名呢?”
“回稟老丈:在下曾聽說過這麼一句話:滴水之恩,湧泉相報。若在下將來功成名就,必將重謝於您!”
這小劉季的神情可是極為堅定。
“哈哈哈哈哈哈哈!小英雄能有這番心意,老朽我著實很為感動!老朽我只是一山野村夫,以天為姓,以地為名,何足掛齒哉!”
說罷這白鬍子老頭荷鋤在肩,頭也不回地徑直離去了。
這小劉季可是說幹就幹。又是大約一個半月的艱苦旅途,這小劉季終於來到了內黃縣縣城的東門之處。
這裡原先可是魏國與秦國的邊界;當然了,隨著這大梁城的陷落,魏國自然理所應當地成為了這虎狼之秦的一部分。
對於這個其實這小劉季完全無感——他又不是真真正正的“大澤龍種”皇親國戚金枝玉葉,完全沒有什麼所謂的國家榮譽感。
換做誰來統治,這小劉季都全無所謂。
但追尋明主建功立業,這的的確確是這小劉季心中的理想。
這內黃縣城城高池深人流熙熙攘攘,看來這作為一縣之主、招賢納士的張耳大人應該是很有實力的。
這小劉季忽然發現內黃縣城的東門之處張貼有一張大幅佈告,很多人圍在那裡觀看,議論紛紛。一頭戴高帽、儒生模樣之人正搖頭晃腦地為眾人念著榜文。
這小劉季天性喜歡湊熱鬧,見狀於是乎也趕緊擠進了人群。
這小劉季是個徹頭徹尾的“大老粗”,斗大的字不識得一籮筐,扁擔倒了不識得是個“一”字,因此只能聽儒生模樣之人為大家念著榜文。
在那個時代,文盲可是佔了公民比例的絕大多數的,識字的可絕對是寶貝!
只見此人大聲念道:
榜文
鹿鳴呦呦,求其友聲;籬笆三樁,好漢三幫。欲成大事,先聚賢士。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英雄不問出處,特尋求天下賢才,千金市馬,同甘共苦,肝膽相照,共舉大業!
內黃縣縣令、原信陵君之門客張耳
這一切聽起來很是文縐縐的,較為拗口;然而小劉季還是基本聽出了個大概——這應該就是一張內黃縣縣令張耳大人招賢納士的榜文嘛。
這守門的兵士還手執竹筒喇叭,在那裡一遍遍地高聲叫道:
“我家縣令張耳張大人招賢納士,能人異士們快快前去投奔啊——!我家縣令張耳張大人招賢納士,能人異士們快快前去投奔啊——!”
這小劉季大搖大擺地走進了內黃縣城的東門,問清了縣衙的位置,立刻馬不停蹄地直奔而去。
這內黃縣的縣衙飛簷斗拱亭廊交接,很是氣派;大門處則是兩隊衙役手執大姑棍子,整整齊齊地傲然挺立。
大門處還立著一張木板,上書“肅靜”兩個大字。
這小劉季理也不理,徑直向縣衙內大踏步而去;見狀一群衙役立刻手執大棍一擁而上,將這小劉季團團圍住。
為首的那名衙役右手握著大棍,用右手的食指怒指著這小劉季道:
“你給我站住!這裡可是內黃縣的縣衙,你好大的狗膽,居然敢一聲不吭就往裡面闖?”
這小劉季見狀依舊是面不改色心不跳,對著領頭的那名衙役哈哈一笑道:
“我說這位差人,你那麼激動幹嘛啊?你家的老爺張耳張大人不是發榜文到處招賢納士嘛,老子乃天下之奇才,正要去拜訪你家的老爺張耳張大人,你趕緊給老子滾開!老子可要警告你:如果耽誤了你家老爺的正事,你會吃不了兜著走的!”
這名衙役聞言很是驚訝,不由自主地向後退了幾步;其上下仔細打量了這小劉季好幾遍,突然之間哈哈大笑了起來:
“可笑,真是可笑啊!你這小子雖然留著長髯,但應該也就十五、六歲的年紀,頭戴破敗竹帽,腰懸佩劍,衣衫襤褸,風塵僕僕,不倫不類,一看就是浪蕩少年、雞鳴狗盜之徒、偷竊扒拉之輩!還敢在這裡大言不慚,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這小劉季聞言也笑道:
“老古話說得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說這位差人,你為公辦差見多識廣,怎麼能以貌取人呢?”
“那好!既然你口口聲聲自稱是不世之奇才,那我這就來問上你一問:你有何通天之本事?”
這名衙役倒是對著這小劉季緊追不捨,寸步不讓。
“這。。。。。。”這小劉季沒有想到這名衙役居然會問出這麼一句話來;他想了一想,終於道:
“老子會、會吹牛!”
這一句話其實是劉季很為難的的一句真真切切的大實話。
老古話對此闡述得可是十分的精闢:世界上最不能說的就是大實話。古人誠不欺我!小劉季的這句大實話剛一出口,立刻就引起了鬨堂大笑!
這名衙役好不容易才忍住自已的嘲笑,又問這小劉季道:
“除了會吹、吹牛,還有沒有其他的本、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