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豫州戰事開啟,眾臣商議戰事。
漢末征途如何一統天下 惟願無憂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這……”
“難道父親日後所處之事,是不可與外人道的?”
聰穎的鐘會,立刻明悟到了自己父親所擔憂的事情。
“兒啊,你速去告知家佬,三個月內,為父不見客,這三個月內,直到豫州平定,你也要夾緊尾巴做人,不可在外出結交世家了。”
“明日起你便要去尚書檯述職。”
“為父為你寫一份拜帖,你交於荀令君,他必然明白此刻你的特殊性,會照拂一二地。”
鍾繇說道,立刻開始著手寫拜帖之事。
鍾會見狀立刻拱手道,“多謝父親。”
次日清晨,鍾會一大早便帶著拜帖進入了還未開府的尚書檯。
“鍾侍郎來得真早啊。”
荀彧坐在尚書檯的主位之上,起身歡迎道。
“令君才是,竟如此早便到了。”
“令君此乃家父所寫拜帖,請令君收下。”
鍾家於荀家乃是世交,自然不必做太多的寒暄,立刻便將拜帖交了上去。
荀彧看罷,立刻點了點頭,“嗯,廷尉之言,我已知曉,日後鍾侍郎便早些來尚書檯中,晚上也便能早些回家去。”
“多謝令君。”
鍾會聞言立刻拱手道。
“陛下已經與我說了,你乃是陛下為豫州所留,既然如此,你便從前朝豫州所留的公文看起。”
“兩日後我會考校與你。”
“你在學宮所言,我也聽說了,所思所想雖然新穎,卻也有不少漏洞,為官者,若有一事不差,苦的便是百姓了。”
“你既然有濟世之心,當要收斂鋒芒,深入瞭解豫州的地理與民情。”
荀彧說罷,立刻讓侍從在尚書檯的一角處搬出了兩打半人高的文書交給了鍾會。
“看罷前朝的,再來問我要本朝的。”
“多謝令君,下官定然聽從令君所言,收束心神,好好了解。”
鍾會一拱手,帶著兩打文書回到了自己侍郎的位置上,開始研讀文書,並作出記錄。
前朝的文書多為書簡,用字如金,許多資訊需要通讀文書之後,才能做出總結。
這無疑是讓鍾會有些費神的事情。
自清晨直至太陽快要下山之時,鍾會才讀罷文書,向荀彧要了本朝的文書。
次日,鍾會的工作依舊是研讀豫州的文書。
如此研讀,一讀便讀到了三月初。
而三月便是朝廷與荊州、揚州約定的開戰之刻。
劉辯在勤政殿之中,閱讀著兩州送來的戰報部署。正與荀彧、滿寵等人一同商議此事。
“文若,鍾會之才,是否堪用?”
劉辯一邊讀,一邊問道。
“啟稟陛下,鍾會的確過目不忘,且頗有慧心,假以時日,領一州之地,並非難事。”
“嗯,能得文若稱讚,必然是良才,既如此,朕便放心了。”
劉辯聞言點頭道。
讀罷文書,劉辯將文書傳到眾臣手中,開口道,“荊州以劉琦與黃忠領兵,從陸路而出,提五萬之軍,分兩路,從舞陰、比陽兩處直攻汝南。”
“而揚州則是稍微保守,由孫策親自領軍,提三萬人馬,經由丹陽先攻廬江郡。”
“諸位,甘寧的戰報也早已傳回,與河道之上,袁術的水軍已經連敗數場,倒也沒有什麼阻礙。”
“那麼接下來我軍的水師,便要協助荊、揚兩州行事了,且議一議,該先協同那一州作戰。”
劉辯說罷之後,殿內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眾臣公皆在細讀幾處的戰報。
片刻過後,郭嘉拱手道,“啟稟陛下,以荊州的戰報來看,汝南守軍尚有八萬至多,黃老將軍所採取的戰略也是穩步前進,逐漸壓縮袁術之軍的生存空間。”
“由此看來,只怕荊州的戰略是想要穩紮穩打的,若是如此,我軍水師似乎難以長驅直入,抵達汝南內部。”
“而揚州孫將軍,索然看似繞過了紀靈所駐守的九江郡,而去轉攻廬江,實則卻有可能是想幽廬江郡進入汝南郡的汝陰,從而切斷汝南與九江的聯絡。”
“而揚州水道縱橫,更有利於我軍水師的發揮,所以臣之所見,當讓甘將軍率水師於廬江、九江附近駐紮。”
“一面繼續攻擊袁術的水軍,一面見機協助孫將軍或渡河入汝陰,或引兵攻九江。”
郭嘉說完之後,一眾大臣不斷點頭同意他所想的方法。
劉辯見狀也微微點頭道,“既然諸位皆同意奉孝之言,便按照奉孝所言,讓兵部發出文書,告知甘寧。”
“臣領旨。”
郭嘉立刻拱手道。
“文若,這幾日水軍所耗錢糧如何?”
“啟稟陛下,比之陸上軍隊的損耗,甘將軍的水師,幾乎只用了陸軍損耗的三分之一。”
“加之近日來甘將軍封鎖河道,截獲了不少袁術從水路上派出的商貿船隊。”
“以此為補給,甘將軍的水師幾乎對國庫沒有太大的需求。”
劉辯聞言,心中不禁暗想,“不愧是錦帆賊啊,做起老本行還真是一把好手。”
但此話自然不能當著群臣的面說出口,劉辯稍稍調整情緒道,“此刻袁術已經將兵力收縮回汝南郡。”
“既然甘寧的水師消耗不大,便可讓兗州防禦豫州的兵馬調入豫州戰場了。”
“調命李典、鮑信,領兗州防衛之軍,直插汝南,協助荊州的戰略。”
劉辯說罷,扭頭看了看一旁的荀彧。
荀彧對此並沒有異議,反倒是報以微笑,“啟稟陛下,此時戰端已開,定然是早日戰勝為好。”
“臣總結了陛下所歷戰事的錢糧損耗,可見戰事維持的越久,對於國庫的壓力便會越大。”
“此刻調遣兗州防衛之兵正逢其時,不過臣提議,此戰若勝,陛下當削減兗州之兵,分一部分進入兗州本地的軍屯。”
“解散一部分引入京中,聽從尚書檯的調遣。”
荀彧拱手道。
“文若此言甚善,只是尚書檯缺人嗎?朕怎不知?”
“回陛下,此刻算上百姓自發報名的,並、冀兩州屯田的人數還有缺口,若是削減了兗州之兵,倒是剛好夠用的。”
“且削減計程車兵總是上陣過的,剛好派去與異族互市的地點任職。”
劉辯聞聽此言連連點頭,“好,那便依照文若所言,此戰若勝,便削減兗州半數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