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軍師欲水攻,志才勘地形。
漢末征途如何一統天下 惟願無憂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一路行軍,曹昂跟隨郭嘉、戲志才等人策馬緩行。
“奉孝,霹靂車與元戎弩車都跟上了嗎?”
戲志才一邊研究著地圖,一邊問道。
“軍師放心,霹靂車與元戎弩車,早已先於軍隊與輜重一起運往了清淵。”
諸葛亮拱手說道。
“嗯,很不錯,你明白輜重先行的道理,石油彈可備齊了?”
戲志才繼續問道。
“志才,你可是想到什麼快速清障的方法了?”
郭嘉問道。
“鹿角拒馬好清理,防騎兵的陷坑卻有些為難。”
“就看陛下是要全軍繞襲,還是留下步軍繞襲了。”
戲志才似已有成竹在胸,捋了捋鬍鬚說道。
“哦?此話怎講?”
郭嘉一聽來了興趣。
“若是陛下留下步軍,那我們只需要等待鮑信將軍從側面吸引住文丑的注意力,繞過清河即可。”
“但若陛下要全軍繞襲袁紹後方,則只能先打敗文丑。”
“陛下既然給了半月時間清障,只怕是想穩紮穩打,全軍緩行進攻信都。”
戲志才指著地圖繼續說道,“若是如此,便需要改變策略了。”
“你來看,這清河城,除卻北面三面環水,且大軍無法在城南鋪開,這限制了我軍的兵力優勢。”
“不過,這一點想必堅清淵一年的關將軍早已想到了,此事還需與關將軍商議一番。”
戲志才合上地圖說道。
“嗯,志才所言極是。”
郭嘉點頭附和道。
“兩位軍師,莫不是已經想到了對敵之策?”
司馬懿聽兩人說得如此篤定,感覺他們已經尋到了勝機,當即問道。
郭嘉聞言,故作神秘,“諸位不妨一猜,我與志才所想,便在志才方才說過的話中。”
諸葛亮與龐統聞言,相視一笑,已經猜出了大概。
曹昂見狀,已是驚訝得合不攏嘴。
大軍剛要往清淵而去,這兩位軍師便有了勝算,這也太過妖孽了一些。
“龐主簿,諸葛參軍,能否細細說來?”
兩人見曹昂十分著急,便也不再買關子了。
“戲軍師方才說了,清河三面環水,且城南被三條水路阻隔,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
“如此水利豐富之地,我等想來,該是要用水攻的,”
“只是關將軍駐紮此處一年,不該想不到水攻的法子,其中必定有難處,若是同關將軍一問,這難處我們能解,何必再費力強攻?”
諸葛亮緩緩說道。
他的說法得到了郭嘉和戲志才的認可,“後生可畏啊。”
“這…關將軍的確同家父提過水攻一事,只是清河城在水域上游,如何能將下游之水灌入上游呢?”
曹昂不解地問道。
“引水灌城自古有之,曹公子可知白起水淹郢都之事?”
戲志才開口說道。
“在下自然知道,但此處與郢都大不相同啊。”
“世上無難事,可否水攻,待我等與關將軍一議,再實地勘察一番,便能有結果了。”
郭嘉笑著說道。
曹昂聞言,有些摸不著頭腦,難道這群智囊還有改天換地之能嗎?
曹昂自成年以來,一直跟隨著曹操,幾乎一路都在軍中任職,這讓他養成了有些輕慢文臣的性格。
加之這一年以來,軍中的謀士也並沒有獻出妙計,平日裡除了荀攸,對於其他的謀士他都不曾正眼瞧過。
此刻做了郭嘉等人的護衛,才知道謀士之間的差距。
但他依舊不相信,清河城能靠水攻拿下。
大半日後。
清淵城中,龐統與陳群安排好了士兵紮營之所,又將一切輜重都仔細核對了一遍,這才帶著曹昂回劉辯處覆命。
“啟稟陛下,臣有一事要與關將軍商議。”
戲志才見人都到齊了,立刻拱手出列道。
劉辯見狀,點了點頭。
關羽走了出來,拱手一禮,“請軍師問吧。”
“將軍之前可是想過水攻清河?為何又作罷了呢?”
戲志才直言道。
“軍師,關某也曾查探地形,清河城位於上游,引水攻上游倒不是難事,只是這清河城建城之時,便考慮了周圍的水患。”
“所以將城建在了高處,加之這清河的護城河與兩側水道相連,若非汛期的大水,只怕難以淹到清河城中去。”
關羽詳細地解釋了一遍。
“原來如此,那看來截斷兩側河道蓄水來淹也是不成了?”
戲志才繼續問道。
“的確,這清河東西兩門,離著水道不過十五里之遙,文丑每日都會派人巡視的。”
“多謝關將軍指點,請陛下賜我百騎,隨我去實地勘察一番。”
戲志才聞言,立刻拱手說道。
“好,便讓曹昂帶百騎隨軍師勘察地形吧,除此之外,清河城南前線的鹿角拒馬,以及陷坑,諸位可有妙計可除之?”
劉辯立刻答應了戲志才的請求,隨後看向眾人問道。
“臣有一法!”
甘寧走出來說道。
“臣以為,我軍當在夜間填了陷坑,日間則用霹靂車以石油彈投射城南的拒馬鹿角,令其焚燒。”
“再配以元戎弩車,若是敵軍白日裡來重鑄工事,定然叫他有去無回。”
甘寧說罷,眾人微微點頭。
這的確是一箇中肯的辦法,夜間破壞工事,白天防禦敵軍修復,就是用這個辦法,需要損耗許多石油彈。
劉辯並沒有馬上接受甘寧的提案,而是等待著剩餘人獻計。
“陛下,臣以為,可令鮑信將軍直接繞襲清河後方的東陽,他從博平出兵,經過夏津可直入東陽。”
“如此一來,文丑便有了來自身後的壓力,期間我軍可收取周邊木材,搭木為板,以此跨過陷坑。”
龐統站了出來提議道。
此話說罷,劉辯陷入了沉思。
就目前來說,龐統與甘寧的方法都是可行的,但戲志才所言水攻之事,又在牽動劉辯的心神。
“嗯,關將軍與甘將軍先以甘寧之計行事。”
“朕也會詔命鮑信,直入夏津從而襲取東陽,兩方雙管齊下,不得有誤!”
劉辯起身對著眾人說道。
“臣等,遵旨。”
戰事議罷,眾將散去。
劉辯留下了郭嘉,開口問道,“志才的水攻之想,有幾成把握?”
“如今看來,不足三成,此地雖然水流充沛,但臣也詢問了百姓,十數年來,從未有過水患。”
郭嘉也有些擔心的說道。
“袁紹也不是無能之輩,豈會讓手下大將駐守危城呢?”
“倒是朕心急了。”
劉辯聞言,隨即釋懷了水攻的念頭。
“陛下,此事還是等志才探查完地形再說吧,他若不是有一定的把握,是不會提出探查的。”
郭嘉見狀,開口說道。
“嗯,若是水攻可成,志才當立頭功。”
“奉孝,你觀曹昂如何?”
劉辯轉移了話題問道。
“比之其父,仍有不及,但于軍事,也算是同輩中的佼佼者了,陛下若有養才的心思,便讓他留在臣等身邊吧。”
郭嘉看著劉辯說道。
“嗯,朝中有新銳之臣,軍中也該有新銳之將,曹昂便交給你們了。”
劉辯當然是有養才的心思的。
平了河北,他還需要一位懂得政務的將領與馬超分管西域之事。
到時候一邊擴張,一邊收攏權柄,才能將內部矛盾轉化為外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