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廷略帶一絲玩味的表情看著他,心中倒生出了幾分考驗此人的打算。

“顧三思,你的膽子是真大!”

“你看你身邊的這些同窗們沒有一人敢為他說話,你這樣為他求情,難道就不怕朕一紙令下,定你個冒犯天威之罪,砍了你們的腦袋嗎?”

此言一出,站在顧三思身後的十一人頓時面色一凜,頓時身體抖如篩糠,汗如雨下,只有顧三思神色如常。

他拱手接著說道:“此事乃是草民個人愚見,與他們無關,若是陛下執意為之,砍我一個人就好,不必連累他們。”

蕭廷看著顧三思大義凜然的模樣,心中的欣賞之情更甚。

“怎麼?你覺得朕在騙你?”

“草民不敢!”

顧三思拱手俯首,接著說道。

“草民只是覺得,陛下絕對不是這樣的人。”

“哦?”蕭廷饒有興趣的看著他。

“昨夜陛下與民同歡,草民看到了陛下溫文爾雅,禮賢下士的一面,完全一副聖君模樣,濫殺賢良乃是暴君之行,陛下自然是不可為的。”

蕭廷兩世為人也算見識過各種拍馬屁的手段,他自認為對此已經免疫。

但看到顧三思這副正氣凌然的表情,說出這番話來又不像是拍馬屁,反而更像是真心論調。

這種說法倒讓蕭廷十分受用。

“那你跟朕說一說,這李家如此行徑,朕該當如何啊?”

顧三思抬起頭來,目光炯炯的望著蕭廷說道:“啟稟陛下,草民願充當說客,到李家府邸進行遊說,自可讓李家迷途知返,棄暗投明!”

“嗯……”蕭廷思慮了一下。

“這樣吧,秦碩。”蕭廷轉頭看向站在自己身後的秦碩。

“帶上朕的佩劍,立即趕往李府,將李家的家主與那名未到場的才子帶來宮內見朕。”

“遵旨!”秦碩領命,隨後退下。

顧三思見蕭廷沒有責罰李家的意思,也算是鬆了一口氣,對著蕭廷深深一拜。

“多謝陛下!”

聽著顧三思的感謝聲,蕭廷淡淡一笑。

隨後他又看向在場的所有人。

“昨夜潯陽江畔詩會的時候,大家都在嗎?”

“啟稟陛下,我們都在!”眾人異口同聲的說。

蕭廷點了點頭。

“那好,既然大家都在,你們對朕的才學可有過不服?”

“陛下才高八斗,我等自愧不如!”一眾學子拱手低頭。

蕭廷十分滿意,接著又說道。

“那好,那朕現在就給你們一個機會。

“你們有興趣當鎮的門徒嗎?”

蕭廷笑眯眯的開口對眾人說道。

這群人彷彿是在質疑自己的耳朵是否聽錯了一般,不約而同的抬起頭來,詫異的望向蕭廷,所有人都不知道他是什麼意思。

天子門徒?

這該是多麼大的殊榮啊!

所有人都沉默良久。

“陛下,草民愧不敢當啊!”突然有一個人受寵若驚的發聲說道。

“哎呀,有什麼敢當不敢當的,正說事,那便是!”

眾人面面相覷。

頓時被蕭廷這突如其來的天大恩賜,與他的氣度所折服。

他們當中所有人都是極明事理的人。

否則也不會被選入十三位大賢當中。

既然皇帝陛下都已經親口這麼說了,如果他們還在拒絕的話,就有一些不知好歹了。

於是這十二人一同跪在地上叩首說道。

“我等願意做陛下的門徒,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當然這十二人當中包括了顧三思。

他對於自己一身才華卻報國無門這點,一直都很鬱悶。

如今能得到陛下的賞識,對他來說簡直就是施展才華的好機會,所以他的眼中閃爍著一種狂熱的光芒。

他十分有自信,在自己的治理下,這個國家一定會蒸蒸日上。

況且自從昨晚蕭廷寫下那些妖孽一般的詩詞,早就已經讓他們心悅誠服。

而蕭廷看著眼前這十二位風華正茂的年輕賢才,嘴角也是忍不住的上揚。

畢竟從這以後,他們十二人就是自己的班底了。

只需要給他們足夠的機會去歷練,待他們成長起來,一個個都將是國之棟樑。

而對於他們來說,自己既是皇帝又是他們的老師。

除了不是父親以外,幾乎也差不了什麼了。

足可見未來的日子中,他們一定會對自己忠心不二。

蕭廷點了點頭說道。

“很好,現在國家正是用人之際,趁現在就封你們幾個官職,讓你們可以施展拳腳,看看你們的水平如何。”

消停的聲音慷慨激昂,很快就將眼前這十三名學子的熱血調動了起來。

“多謝陛下龍恩!”

“學生定當竭盡全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建設好大楚,驅逐北蠻,光復國家!”

這群學子們異口同聲的喊道,眼神中閃爍著年輕人獨有的那份光芒。

這也聽的蕭廷心中大為暢快。

隨著一道道聖旨傳下,這十三位大賢分別被安插在朝堂上的各個部門。

雖然官職並不高,但個個都是握有實權的。

剛好給他們這種年輕人用來歷練。

他們每個人領到自己的官職之後,紛紛在領旨謝恩之後離開了書房,被蕭廷遣散。

最後只剩下顧三思一人留在書房內。

蕭廷微微皺眉對顧三思說道:“朕留你下來,主要是因為有兩件事,朕還是有些放心不下。”

“首先,你是所有人當中官爵最高的,被朕封為御史中丞,朕也打算讓你好好的約束一下你的那些同窗們,免得日後不光是沒有幫到朕的忙,還給朕添麻煩。”

顧三思微微俯首,點頭說道。

“這一點還請陛下放心,微臣定會好好的約束他們的。”

蕭廷微微一笑,點了點頭。

“不過這第二件事就是朕現在最為頭疼的一件事。”

“如今北蠻南侵之事還未解決,朕又聽聞荊襄百姓對朕又多有不滿,糧草錢帛無法調集,驅逐北蠻便是一紙空談。”

對於蕭廷所說的這件事,顧三思也深以為然。

於是他拱手誠懇地對蕭廷說道。

“陛下,學生愚見,荊襄百姓之所以不信任陛下,其實就是因為長時間不受中央管制,這裡自成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