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爾豐剛被清廷任命為川督時,就下令副都統田武魁整頓舊的巡防軍,同時下令親信將領朱慶瀾擴建和訓練新軍。

他要磨快屠刀,準備回成都後,隨時可以“殺豬”。

各位看官,何為巡防軍?何為新軍?

田武魁的巡防軍是由綠營練勇改編而成,他們大都會俯首聽命於朝廷和總督,死心塌地為清政府賣命效力。

但是,巡防軍封建意識很深,兵痞流習甚重,戰鬥力比較低下。

儘管如此,因為巡防軍對清政府忠誠,趙爾豐對巡防軍還是十分倚重。

他令田武魁對巡防軍進行整頓,以提升這些舊軍人的素質和戰鬥力。

鑑於巡防軍的種種弊端,近年來清廷開始著手對軍隊進行改革。

全部招募年輕軍人,尤其注重招收有文化的青年入伍,依照德國的營制和操典進行訓練。

新成立的軍隊從武器、編制、軍官和兵種都有別於舊軍隊,因此稱為新軍。

趙爾豐特別重視新軍的建設,他令朱慶瀾加緊擴充和訓練陸軍,建成了新軍第十七鎮,並充任該鎮的統制官。

朱慶瀾按照德國營制和練兵方法,完成了對新軍的秋季操練,等待總督的驗收。

趙爾豐回成都不久,決定舉辦新軍第十七鎮成立慶典和秋操演習觀摩大會,他親自到場檢閱。

這時,年輕的尹昌衡早已被趙爾巽提升為教練處會辦。趙爾豐聽信二哥的推薦,有意要栽培他。

秋操演習分為南北兩軍競技,趙爾豐指定尹昌衡為中央裁判官。

在演習中,尹昌衡認為兩軍部署調動,行軍陷陣都有問題。他立即縱馬上山,在陣地上畫沙盤示範,調整部署,兩軍官兵皆信服。

由於在第十七鎮的新軍中,士兵大多是四川人。

朱慶瀾作為外省人,為了能在川軍中站穩腳跟,他把關係親近的一些外省人調來擔任軍官,引起了川籍軍人的強烈不滿。

在演習完畢的講評會上,四川籍的尹昌衡,故意把外省籍的兩軍指揮官罵得狗血淋頭:

“第十七鎮的槍炮,都是購買日本不用了的廢物。軍官毫無戰術常識,指揮凌亂無章,處處被動挨打。

這些軍官不配為將,連做軍人都不配。第十七鎮真是械不可用,將不知兵,我為川人悲也……”

尹昌衡罵完了,趙爾豐大為驚訝,覺得這個年輕人鋒芒畢露,又處處在理。

他反問尹昌衡:“依你看,怎樣才能練好十七鎮?”

尹昌衡答:“主要在於擇將!”

“誰才是知兵的將才?”趙爾豐問。

“昌衡就是將才!”尹昌衡拍胸脯回答。

尹昌衡在這次演習中嶄露頭角,得到了趙爾豐的賞識。總督立即晉升他為陸軍學堂校長,兼任四川講武堂教練官,並統領成都學生軍。

第十七鎮新軍中的川籍軍人,認為尹昌衡大罵外籍軍官,為四川軍人出了氣。

從此,尹昌衡逐漸成為川籍軍人的領袖。但同時,也加深了川籍與外省籍軍人之間的矛盾。

話說成都開展罷課和罷市運動後,清廷擔心四川會發生顛覆政府的事變,便以宣統皇帝的名義,緊急向趙爾豐下了一道聖旨:

“此次該省激動情形,有無土匪從中煽惑?著趙爾豐確切查明,嚴行彈壓,毋任再生事端。”

趙爾豐急令田武魁派出巡防軍,在成都主要大街的十字路口荷槍實彈地彈壓,以及到各國領事署和教堂駐紮防衛。

清兵有的背槍,有的拿大刀和鐵棍,腳穿皮靴在大街上跑來跑去,隨時盤查可疑人員。

楊萬里看見趙爾豐派出官員和士兵,到大街上彈壓保路運動,心裡很著急,害怕官兵會將保路烈火撲滅。

他叫來林梅山,與王淑娟等人商議對策。

林梅山腦子很靈活,他說光緒皇帝是支援鐵路商辦的。他去世才兩年多,我們何不用光緒的靈牌,來壓一壓這些官員和士兵?

於是,三人發動群眾到市內主要大街上,搭起高高的“先皇臺”。

臺上安放光緒神牌,在神牌的兩邊寫上光緒皇帝關於鐵路商辦的批語。右邊是“庶政公諸輿論”,左邊是“鐵路準歸商辦”。

“先皇臺”旁邊掛起神帳和布帷,貼上黃色紙條“文官下轎,武官下馬”。

神牌下面點燃香蠟,煙霧繚繞。

無論大小官員經過“先皇臺”前,都必須下轎或下馬步行,前去焚香磕頭,祭拜光緒皇帝,因為誰也不敢對先皇不敬。

那天,打金街正在搭“先皇臺”,有個官員乘坐轎子,飛快跑過來。一群人上去攔住轎子,喝令官員下轎祭拜光緒神牌。

那官員在轎子裡哀求:“你們到處供起先皇帝,我豈能處處下轎祭拜?”

眾人高喊:“這個龜兒子,對先皇不忠不敬!快把他拉出轎子,痛打一頓!”

官員嚇得跳下轎子逃跑了。

又一天,成都有個史縣令乘轎子去官衙,一群人上去攔停轎子。

責罵道:“對先皇不忠不敬的狗官,你沒有看見先帝的神牌嗎?為啥子不下轎祭拜先皇?”

史縣令只得下轎去跪拜。

大街上,到處都搭起“先皇臺”和“德宗景皇帝神位”。史縣令一路跪,一路拜,累得氣喘吁吁。

到官衙時,兩隻膝蓋上都跪脫了一層皮,兩條腿腫起來,痛的鑽心,卻又敢怒不敢言。別的官員聽說了,都嚇得不敢出門。

成都罷市和罷課以來,全城的商鋪和市場關門閉戶,生活物資極度稀缺,正常生活難以為繼。

股民們都以大局為重,咬牙渡過難關,想迫使清政府作出讓步。

可是,頑固的清政府不顧四川人民的死活,一意孤行,嚴厲申斥四川官員軟弱。嚴令趙爾豐切實彈壓,必要時實行武力鎮壓。

端方則趁機彈劾趙爾豐,稱他“庸懦無能,實達極點……”,要求將他撤職查辦。

他想把趙爾豐從四川總督寶座上拉下來,然後自己再設法坐上去。

卻說侯寶齋參加股東特別大會後,回到新津以大辦自己的六十大壽為名,召集川南各路豪傑,在西門外王爺廟為自己做壽。

著名的“新津九成團體”成員,以及鄰縣哥老會頭領都來慶賀。

看官,這“新津九成團體”是什麼來頭?且容在下對侯寶齋做些簡單介紹。

侯寶齋,新津縣花源鄉人,自幼學武,成年後在縣衙裡當捕快班頭。

一次,新津縣“仁字號”哥老會的週四爺在遭遇仇人襲擊時,侯寶齋見義勇為,出手殺死其仇人,得到週四爺的青睞,並將其引薦加入哥老會。

侯寶齋仗義疏財,仁慈厚道。在新津曾自掏腰包創辦勸工所,專門收容無業青年學習謀生技能。

他還在縣衙大牢裡為犯人辦習藝所,使其刑滿釋放後有一技之長。

這些事蹟傳揚出去,讓侯寶齋成為川江大碼頭上響噹噹的人物。

後來,四川九府的哥老會碼頭聯合起來,整合數千人成立“九成團體”。

大家推選德高望重的侯寶齋,為“九成團體”袍哥總舵把子大爺,其名聲進一步顯揚。

新津的百姓調侃道:“我們新津侯舵爺的大名,不僅洋人知道,連慈禧老佛爺也曉得!”

在壽宴散場後,侯寶齋立即召集各路袍哥頭目秘密開會,決定在新津成立以袍哥成員為主體的保路同志軍。

在眾人擁戴下,侯寶齋擔任了新津保路同志軍統領。他下令各路袍哥頭目,積極開展武裝暴動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話說楊萬里和廖春雷參加股東特別大會後,一起到中江縣組織召開川北保路同志會代表會議。

羅江縣的葉茂林、德陽縣的江仲衡、什邡縣的馬德衛等同志會代表也趕來開會,共同商議成立川北保路同志軍和武裝起義計劃。

楊萬里還專門召集川北保路同志會中的同盟會員開會,要求會員同志們立即行動起來,四處聯絡袍哥,積極發動和引導民眾與清廷抗爭,伺機發動武裝起義。

隨後,廖春雷召集中江縣的袍哥代表,在縣城的鎮江寺開會。

參會的袍哥們都是川漢鐵路的股東,面對清廷的公然掠奪,人人義憤填膺,個個摩拳擦掌,等待春雷大哥發出武裝暴動的號令。

陳長亭帶頭喊口號:“殺到成都府,向趙屠夫奪回築路款和股權!”

廖春雷要求大家各自回去後,將原來的民團隊伍進一步擴大,儘快建成保路同志軍。

要大量製造炸藥和槍械武器,做好起義前的充分準備,等候全省保路同志會的統一行動。

各個袍哥堂口先發動民眾造聲勢,到縣城或各場鎮去,把保路運動鬧得越大越好。

陳長亭開完會後,帶了十幾個袍哥兄弟,去縣府衙門前請願,張貼文告,到街道路口講演。

呼籲各鄉民眾趕快行動起來,拿起刀槍,逼迫清廷歸還民眾的築路權、股權和股款。

陳長亭又派人通知胖鎮的繆榮,抓緊製造土炮、火藥和刀槍,擴充保安民團隊伍,隨時準備開赴成都參戰。

江仲衡開完會後回到德陽,立即在縣城南街的南華宮,組織召開全縣鐵路股東大會。

報告參加成都和興隆會議的經過,宣講成立保路同志軍的重大意義。

要求股東們紛紛拿起武器,加入保路權、股權和股款的武裝鬥爭行列。

王淑娟和妙音牽頭,召集各州縣婦女保路同志會的負責人來成都開會,商議發動婦女參加武裝起義的計劃。

參加會議的有王淑娟、妙音、十三妹、王三娘、蘇二孃、胡佩蘭、王季蘭等各地負責人。

十三妹、王三娘和蘇二孃等女子民團武裝的頭領,當即決定將自己原有的武裝改為女子保路同志軍,隨時準備參加推翻清政府的戰鬥。

卻說廖春雷把籌建保路同志軍的工作佈置停當後,決定去找智涵子商量下一步的行動計劃。

他到城防廟沒有見到老戰友,問一個道士才知道,智涵子已搬到大鎮去了。

廖春雷趕到大鎮,在關帝廟找到了智涵子。

智涵子告訴廖春雷,師父吳春近年來老病復發,身體很虛弱。自己搬到大鎮住,更方便照顧師父。

廖春雷將“羅泉會議”精神告訴老戰友,智涵子聽後很激動。

他也時刻在關注這場鬥爭,主張在興隆鎮率先豎起保路同志軍大旗,聯合鄰縣的同盟會和袍哥骨幹人員,拉起民團等地方武裝,伺機發動武裝起義。

智涵子當即決定,主動參與這場轟轟烈烈的反清保路運動。他去徵求師父吳春的意見,師父聽後表示極力支援。

智涵子找到大師兄曾應奎和王良彬夫婦,拜託他們照看好師父。

然後獨自去彭山找李叫花和劉自強,準備拉兩位義和團的老戰友出來,一起參加反清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