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

天微微亮,李世民便來到了御書房中。

他自從篡位做了皇帝,不少州的刺史都很不服,甚至還有造反的;再加上天災不斷,百姓對自己的威信也產生懷疑;言官更是天天諫言。

而今不同了,自從在他下令全國州縣官員督造之後,受到了全國百姓的擁戴,將他當做真正的聖人,甚至立廟供奉。

而朝堂上文武百官更是讚美不停,就連魏徵這幾天沒有諫言他,李淵還找他談了心,甚至史官將此事寫入了史冊,是要流傳千古的意思。

他從未如此揚眉吐氣過,但一想到這兩樣東西都是李祐發明的,就感覺不得勁,總有一種搶功的感覺,同時也有些不服氣,怎麼朕和文武百官就做不出來呢?

他看著桌子上的奏摺,心情愉悅,幹勁十足,也不知道這逆子還有什麼好東西沒有?

“聖上,暗衛求見。”宦官走進稟告道。

說曹操曹操到,李世民有些期待道:“宣!”

很快,暗衛走近,恭敬的將一摞紙呈給李世民。

“這麼多?”李世民看著,隨即腦海中出現了熟悉的‘叮’的一聲,他的視野中模擬器便出現了變化。

【大唐國力:26650】

【事件:宿主獲得水磨坊圖紙,水力石碾圖紙,國力值增加200。】

【事件:宿主獲得初步扦插技術理論,壓條技術理論,嫁接技術理論,組織培養技術理論,雜交技術理論,堆肥技術理論,國力值增加1000。】

【事件:宿主獲得生態農業建設資訊,國力值增加200。】

【事件:宿主獲得合作社執行模式,國力值增加200。】

這逆子發明了這麼多東西,增長了這麼多的國力值?

其中最讓他感到驚訝的是,獲的這麼一堆的技術理論,沒有實物,竟然增加了一千國力值。

要知道曲轅犁和水車沒有推廣的時候時候也只是五百的國力值,莫非這幾項技術所帶來的好處比曲轅犁和水車還要多??

他哪裡知道,農具終究是工具,工具哪怕再省力再好用也有極限,而這幾項技術能夠改變植物的品種,讓植物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根本上解決產量問題。

雖然李世民不明白這個道理,但是看國力值卻能看出其重要性。

李世民嘴角上揚,情不自禁的露出笑容,揮手便讓暗衛退下,隨後檢視起了李祐的最近的資訊。

【燕王殿下在河邊建造水磨坊,可以用水力推動石磨,磨面和磨豆。】

水力推動石磨?

這東西好像是馬車的車軸,兩個輪子一個是水輪,另一個是石碾。水輪被推動,就能帶動石磨。

李世民沒有看圖紙,而是心中默默的構想了起來,他想知道自己能不能也在知道原理,沒有圖紙的情況下,也做出一個磨坊來。

他一邊構想一遍拿出毛筆繪圖,耗費了一段時間之後,他感覺差不多能行。

翻到後面,他找到了水磨坊的圖紙,對比之後,他發現自己畫的和圖紙結構竟然差不多,情不自禁道。

“哈哈···,這東西果真和朕想的一樣,朕也能做出來!”

笑了一會,他意識到了什麼,面露思考之色。

“原來,只要知道了其中的原理,將聰慧和精力在農具之上,常人也能做出來。”他一臉的自信和開心。

【眾人驚歎不已,薛長史言此物可以節省人力和畜力可推廣全國,需稟告聖上。】

【殿下言不急,可以將石磨換成石碾,用於稻粒和麥粒脫殼,並將此事交給了馬周。】

李世民腦海中頓時有了畫面,不禁點了點頭道:“還架上石碾用來碾米,這真是不錯,此事也得記下來,可以讓各個州縣沿河或者沿碼頭建立。”

李世民笑容滿面的記下,彷彿已經看到了百姓再次歌頌自己。

【馬周奇怪,為何殿下不自己做好,親自稟告給聖,殿下說自己還有打穀機要做。】

“打穀機?”李世民挑了挑眉,心想這水力還能做打穀機,這水力真是被弄出了花來,不過花樣越多越好。

【信差帶來了長安的信,陰大夫在信中表明瞭工期太短,天竺人不知為何提前出海,種種原因之下,船隊沒有跟隨天竺人起航出海。燕王得知訊息,也只能作罷。】

說起這事,李世民嘴角不由的露出笑容,事情的經過他也清楚的很。

和尚從道觀逃了,但由於準備的不夠充分,在加上人數眾多,需要糧食和水源,很快就暴露了。

畢竟一群人禿頂還聚集在一塊,這實在是太明顯了,很快就有百姓報官。和尚沒有文牒擔心被抓,因此東躲西藏,成了驚弓之鳥。

恰好有訊息傳出天竺人的屍體不會腐朽,於是這和尚就找想辦法找到了天竺人,憑藉著一陣忽悠,搭上了天竺人的船,準備跟著他們去天竺取真經。

這導致天竺人提前出發,陰弘智沒能跟上天竺人的船隊。

真是可惜了···

【宦官來到了王府中,一行人趕往王府接聖旨。】

【途經水車,百姓立廟供奉水車,見殿下路過此地,皆面露感激,齊聲行禮,為萬民所擁。】

看到這,李世民可謂是龍顏大悅。

因為長安八水環繞,同樣有不少地方有自己的小廟,他去看過,雖然一點都不像自己,但他沒有怪罪,甚至嘉獎一番,畢竟這是百姓對他的認可。

【燕王等人回到王府,宦官宣讀聖旨,賜予獎賞。殿下接到聖上的常服,頗為驚喜,眾臣更是驚歎,宦官在殿下的挽留下吃過接風宴後便離去。】

看見李祐滿意,李世民不由的鬆了口氣,這曲轅犁和水車帶來的好處實在太大了,而李祐又是皇子,他想不出來還能獎賞給他什麼東西了,總不能給一個封號敷衍他吧!

這可不行,上次給封號敷衍的人已經成了太上皇···自己可不能走老路。

只是今後有了朕的常服怕是再見面不好打他了。

李世民想起了什麼,朕的打穀機呢?

【宦官離去,一眾臣子閒聊喝酒,殿下向讓工坊招工,讓工坊開工。】

李世民挑了挑眉,朝廷工部的人多開工倒是沒什麼問題,只是幽州的人少,強行開工,怕是要耽誤佃戶和百姓春耕,這能行麼?

【薛長史言,這佃戶要春耕播種,招工百姓,百姓也不會願意來工坊做事。】

【殿下言有了曲轅犁和水車,再也無需全家老小齊上陣來春耕播種,因此可以招聘一些婦人,老人,身體殘疾計程車卒作為長工,來工坊做事,保證工坊不停工。】

【殿下說自己曾經答應過要照顧戰死侍從的女眷以及身體殘缺的侍從,雖然都有撫卹,可錢終歸有用完的一天,若是能夠有穩定的收入,這才是一分安穩的保障。】

原來是招一些亡故的侍從的女眷,以及病殘的侍從來工坊做事,這麼一來為他們提供安穩的生活;其次工坊也能一直運轉,這倒是仁善,雙贏之舉。

之前沒有工坊,安排不了這麼多人,如今有了這麼多的工坊,朕能模仿麼?

李世民眉頭深皺,全國有八十萬大軍,別的不說光是長安都有好幾萬,這幾個工坊雖然比李祐的大上十倍,但依然無法提供這麼多的崗位。

這不能完全效仿,只能讓少部分軍隊的人享受,只是厚此薄彼似乎會出問題,這事還得仔細想想。

李世民覺得還需要多想想。

【眾臣聽完,直言殿下仁德高義,皆認同此事;殿下言不過是報答救命之恩。薛長史說,此事需要專門設立部門來處理。】

【殿下覺得有理,可設立福利院專門負責此事,還可以讓街上流浪的乞兒,孤寡老人和難以生存的人可以召集起來,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

成立福利院,專門保障殘疾的軍士以及陣亡軍士的女眷,甚至街上的流浪乞兒和孤寡老人也要保障?

這不像是逆子能幹出來的事啊?!

他覺得有些蹊蹺,雖然李祐的發明很好用,但多數都是有益自己的,極少是虧本甚至倒貼錢去做的。

【彭通說,這需要吃住,支出甚大。】

【殿下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有能力自然需要承擔一些責任,幫助弱小。】

李世民先是一愣,隨後一拍桌子道:“好!說的好啊!”

“君王以暴治國,施暴政於民,百姓定民不聊生,必揭竿而起,還之以暴;君王若以仁治國,施仁政於明,百姓定心念仁德,安居樂業,還以太平。”

“逆子雖然平日在外人眼裡頑劣,倒是有心中有仁德,只是···哎!”

李世民既是慶幸,慶幸李祐能有仁德的品質;又是擔憂,畢竟李祐的位置現在處於一個很尷尬的位置。

【眾人皆高呼,殿下仁德無雙。殿下責令兩人務必要處理好此事,儘快讓工坊開工,兩人允諾。】

【殿下令薛長史採花卉三千斤。薛長史有些不願,覺得殿下不知花卉的行情,勸解殿下不要將錢浪費在花卉上。】

【一番商議,薛長史只得答應殿下,花卉要求是越多越便宜越好,最好人工採摘不要錢,名貴的儘量少買。】

三千斤花卉?還要越便宜越好?

李世民覺得這個要求相當的奇怪,哪有人論斤買的,不禁猜測到難道是養蜜蜂,還是要提料出什麼奇怪的藥?

不過···朕的御花園倒是有很多花,說不定過幾天就知道了。

【薛長史覺得奇怪,詢問有何用處,殿下卻未曾告知。】

【殿下覺得一人研究農具有些難度,所以想成立農具研究院,並且想讓馬周成為院長,統領整個願。馬周覺得無盛名和功績在身,擔心能力不足。】

【······】

【一番爭論之後,殿下成立了農具研究院院長,副院長則是馬周;殿下有意考驗馬周,令他秋收之前做出打穀機。】

【馬周允諾。】

李世民愣住了:“這逆子還有插秧機,收割機??還想農具研究院?專門研究農具?”

李世民思索了起來,既然曲轅犁和水車這麼神奇的東西都有,那打穀機,插秧機,收割機,也應該是有的。

只是這些東西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呢?

李世民皺眉急思良久,卻毫無頭緒,只能嘆了口氣,默默的記下這件事。

“或許朕可以模仿這逆子,成了農具研究院,培養一批工匠讀書寫字,專門研究農具??”

李世民越想越覺得這個可行性很高,農具的進步帶來的好處實在是太大了,嚐到甜頭之後,稍微有些遠見的帝王都不會拒絕。

李世民又寫下研究農具之事,但隨即皺起了眉頭,問題也隨之而來。

是讓讀書人拿起農具去研究,還是讓工匠讀書之後再去研究呢?

諸此之類的問題對李世民來說都不是問題。

難的是士農工商等級有序,要是公然成立這麼個部門,要是讓工匠去讀書那不是亂了?

而且讓讀書人去做工,他們心底裡會願意麼?能研究出什麼東西來麼?

李世民嘆了口氣,這個時候要是公輸家的人或者墨家子弟在就好了,不僅能工巧匠多,而且可以直接招攬他們,根本不會有這些問題。

先記下,到時候再想辦法。

將問題記下之後,李世民繼續看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