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蝗災
大唐:開局被李二抓來衝 烏呼拉呼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薛長史受命清點陣亡的侍從的花名冊,寫信召回。女眷以及殘疾侍從收到信後,皆願意千里趕赴幽州。】
【薛長史全部接納安頓,只是人數超乎意料,工坊開工後帶來諸多問題。】
【一,便是花卉不易收集,野花香味不好,名貴花卉需要大量錢財;殿下猶豫不決,未想出辦法。】
【其次人數增加工坊規模加大,豬羊供應不足,還有周邊的水果即便漲價,也無法供給足夠的水果。】
罐頭工坊的問題,李世民從沒遇到過,因為罐頭工坊一直是段倫在處理,原材料的供應也是由段倫負責的,他只負責下令和收錢。
對於李祐遇上的問題,李世民有些哭笑不得,這逆子是打腫臉充胖子!
這逆子,工坊人少的時候,他像是蒼蠅一樣到處招人;結果現在人數太多了,工坊規模增大,豬羊和水果漲價,無法供給,真是好笑。
不過···這花卉究竟是用來做什麼的?
【殿下暫時未給出答覆,想了一整天之後,殿下相處了嫁接,壓條,扦插,組織培養技術,並且寫下了生態迴圈······】
李世民看過後,頓時明白,這嫁接等技術是用來解決工坊問題的?
自己的工坊貌似不存在這些問題,是不是意味著用不上?
李世民皺了皺眉頭,心想還是暫時不要妄下定論,畢竟價值一千多國力值的技術,要是用不上,那真是虧死。
【殿下將此事寫了多份,找到了一眾家臣,商議是否可行。】
李世民找到了最底下,看到了暗衛偷偷抄的嫁接等方法。
【眾臣看過後,馬周當即問道,蛆蟲養雞太過汙穢,而且肥料也和記載有所不同。】
【殿下解釋,糞便中有蟲,細菌,草種等,直接使用蟲卵會在田間孵化,草種會在田間生長,而焚燒秸稈許多有機物會被燒掉,浪費了有機能量,只需要將糞便和肥料堆在一起漚制腐爛,便能成為乾淨的肥料。】
細菌?
李世民想到了什麼,是顯微鏡看到的小蟲子?
難怪守城的時候用金汁潑敵,傷口會糜爛致人死亡,甚至還會引發瘟疫,原來都是這些小蟲子在作祟,這東西著實是汙穢。
李世民一臉的嫌棄,只是真的漚制就能殺死?可田地的肥力應該能夠增長多少呢?
帶著疑惑,他繼續看了下去。
【一眾家臣聽完皆驚喜,薛長史急切的問道,這漚制之後肥力能夠比原來提高多少?】
【殿下未嘗試過,也不知道,便隨口讓薛長史找兩畝地試一試,眾人記下此事。】
李祐挑了挑眉,拿起毛筆也記了下來,肥料事關田地的收成,而且方法簡單,若是能成的話,可以推廣開來,這收成說不定也會提高很多。
這得讓人去試試。
【殿下言,這扦插種植柳樹十分常見,只是嫁接極為少見,還有壓條真的能夠生根,不會腐爛···小麥是否能夠嫁接?諸多問題讓殿下應接不暇。】
“這祥瑞還能人工做出來?”李世民當即就愣住了,不由的張大了嘴,滿臉震驚。
在古代,連理枝這景象極為少見,因此被為祥瑞,寓意美好。
對於這個東西,李世民並不陌生,因為各地曾進獻過,甚至他的後花園中就有。
只是令他沒想到的是,這所謂的祥瑞竟然能夠人工製作,更讓他沒想到的是小麥竟然也能嫁接,而且模擬器還給予了承認。
但讓他感到苦惱的事,上面只有技術理論,沒有任何實物,更沒有嫁接的方法,應該怎麼接才能活。
李世民眉頭緊皺,愣是沒找到嫁接的具體方法,而且從李祐的口中得知,他只知道皮毛,只知道理論沒有實踐過。
【殿下一一回答道,這些技術可行,但具體什麼品種能夠嫁接卻還需要探索,小麥可以嫁接,只是技術難於登天,而且嫁接一兩株是無法推廣開來的。】
李世民看完,不由的撫了撫長鬚,看來這嫁接也是有限制的,不是什麼都能嫁接的,至少接到樹上難度很高。
“不過,這麼看來,朕還得專門招人研究小麥嫁接,想辦法改良小麥的品種了。”
【孫思邈大義道,事關天下人的口糧,再難也要研究。】
【殿下勸解,與其研究小麥嫁接樹木,不如研究雜交水稻,水稻的潛力更大。】
這水稻還能雜交,李世民眼神中透露著迷茫,這植物如何雜交呢?
而且為什麼研究嫁接小麥不如研究雜交水稻呢?李世民想不明白。
因為此時小麥是全國主要耕種的作物,小麥的產出佔據糧食總產出的百分之六十五,甚至更多。
而水稻超過小麥的時候,是在北宋的時候。
那個時候水車之類的工具發展的很齊全,並且大量修建了水利工程,帶來的變化是經濟重心也由黃河流域轉移到了長江流域。
【一眾家臣很是茫然,孫思邈不解道,雜交莫非指的是騾子?可這動物分公母,透過陰陽交合進行繁衍生息,難道植物也分雌雄,也能陰陽交合?】
【殿下直言,植物不僅能夠動比如含羞草,甚至還有食人花會吃肉;不過植物和動物不同,植物是透過開花,讓風,蜜蜂蝴蝶等幫助傳遞花粉,因此個過程也叫授粉。】
“植物也分雌雄,這真是聞所未聞!”李世民面露懷疑之色:“這逆子該不會在騙人吧?”
但對於含羞草,李世民的後花園也有這東西雖然會捲起葉子,但遠遠達不到和動物一樣交合的地步。
李世民看完眉頭一挑,十分驚奇的說道:“天下之大,無奇不有,竟然還有世人食人花,朕還從來沒聽說過,也不知道長什麼模樣?”
【眾人直言驚奇,孫思邈問道為何不雜小麥?殿下答道,雜交水稻更加簡單,至於為何殿下並未解釋。】
【薛大鼎又問道,這收成應該如何分配?】
李世民皺起了眉頭,分配收成?
他認真的思索了起來,喃喃道:“這生態農業,環環相扣,缺一不可,所需的人數也眾多,而且還要做的久能夠長期呆在生態基地的人,這麼說能選的只有長工和佃戶。”
說到佃戶,李世民很是不悅。
普通百姓之所以成為佃戶,大多數時候是因為天災人禍。
他們沒有自己的耕地,沒有自己的耕牛,甚至連自己的工具也沒有,幫地主家耕種的農民。
而他們耕作的收益要分為三部分,一部分是要給地主,一部分要交稅,剩下的則是留給自己。
大多數時候,一年辛苦勞作的佃戶只能養活自己,碰上天災人禍,能不能活下來,完全是靠地主的良心,但大多數時候地主是沒有良心的。
常言道令耕種有其田,百姓方能安居樂業,這麼弄豈不是和均田制相違背?
李世民皺起了眉頭,乍一看這生態農業貌似很不錯,但仔細想就會發現有很多問題。
【殿下思索過後回答道,不如創辦一個合作社,和農戶簽訂契約,為農戶提供像是堆肥,給牲畜治病等幫助,銷售,加工,運輸,儲藏也包攬下來,但收成要按照市價又想供應給合作社···】
【薛長史聞所未聞,不過明白其中的好處,只是很懷疑農戶是否真的會願意簽訂契約。】
李世民眉頭舒展開來,和農戶簽訂契約,這才對!
只是這合作社還得教農戶種樹?還得教農戶養魚?還得幫農戶給牲畜治病?
這農戶會願意種樹,養豬,養魚麼?
古人對於種田十分的執著,不種田就沒有安全感,這個觀念很難進行改變,能不能讓農戶聽話這是很難的一個問題。
【殿下也不知,直言只能試一試。馬周提議在王府建設。】
除了農戶本身的意願問題,還有種樹養魚的收成也得又想供給合作社,這稅又該怎麼收,是收合作社的,還是收農戶的,還是兩個都收?
就算前面的問題都解決了,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
這而合作社教農戶生產養殖,農戶又將收成供應給合作社,這合作社直接就掌握了農戶的命脈。
若是長期如此,這農戶眼中恐怕再也朝廷和官府,甚至會成為合作社的私兵。
想都不用想,農戶眼裡肯定是沒有官府和朝廷的,畢竟官府會教農戶生產養殖麼?官府會幫你賣貨麼?
官府不多收雜稅,能在災年的時候開放糧倉,那就謝天謝地了,還指望他們幹這些,想都不用想。
而命脈都在被人手中,那合作社要農戶幫個小忙,比如養羊的時候順帶養馬,這不就潤物無聲的將農戶變成了反賊了麼?
這要起兵,那豈不是一呼百應?
李世民眉頭深皺,不是很肯定道:“這怎麼感覺像是在屯兵呢?可仔細看又覺得不想,畢竟哪有人屯兵種樹的?”
他苦思良久,想不明白這制度的好壞。
因為時代差的太遠,唐朝小農經濟,百姓的觀念和生產力落後。而現代相對較發達,生產力更是超越了不知道多少倍,而且國情不相同,因此難以判斷能不能實行成功。
二來是沒有人實行過,甚至是提出過這個合作社的模式,難以知曉其中的弊端。
但可以肯定的是,合作社是掌握了農戶的命脈的,這要是實行下去,農戶會將合作社當成衣食父母,眼中也再也沒有官府,要是合作社造反,這比地主的危害還更大。
但是讓他感到不解的是,這合作社的模式是增長國力值的,也就是說這對大唐是有益的。
“是讓朕也效仿著增加一個合作社的部門,還是說讓現有的官府增加相應的職責呢?”李世民想不明白。
【殿下斷然拒絕,王府若是去改造,恐怕會出問題,還是先找個地方,建立一個小的基地,若是出了問題也影響不大,等試驗的基地執行成功,在效仿便能少走彎路。】
李世民揉了揉太陽穴,沒想到這逆子也不知道能不能實行,不過建立一個試驗基地倒是個好辦法,朕倒要看看這合作社能不能成!
李世民皺起了眉頭,有些擔心,只是這被有心人模仿去了,怕是會烽煙四起!
【一眾家臣覺得有理,梁猛飈開口問道,這試驗基地建好之後,是否能夠推廣全國使用。】
【殿下直言不可,這各地差異巨大,連土質都不相同,又怎麼能讓全國使用,當因地制宜?】
看到這,李世民愣了一愣,不禁苦笑道:“看來朕是白擔心了,這生態農業和合作社沒這麼容易被人模仿。”
已經是最後一頁,李世民鬆了一口氣,轉身拿起了自己記下的事情,有要建設農具研究院,有打穀機,插秧機,收割機等需要研究···看來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尤其是這個改良品種的技術。
李世民暗自竊喜的看著一項項,心中十分得意,這些東西研究和推廣下去,朕又能增加不少國力值!!
宦官急匆匆的闖了進來,低頭呈上了一摞的奏摺道:“啟稟聖上,河南府的信件,河北府的信件,十萬火急。”
“十萬火急!?”這個時候能有什麼事?李世民迅速的接過。
他拆開信件匆匆掃過第一封,臉上的笑容頓時凝固,轉而消失,最後變成了青黑色的吐出了兩個字:“蝗災!”
上面寫著【臣陝州刺史,據稟告,在陝州多縣蝗蟲遍地,草木被啃食殆盡,成為荒山,百姓惶惶不安,若不是聖上威嚴尚在,恐怕要成為流民···聖上仁德,還請為天下百姓著想!】
拆開第二封,第三份之後,李世民的臉色逐漸消失。
來信的是河南府,陝州,鄭州,懷州,以及河北道的微州,博州,德州,幾州的刺史。
信上大致內容是,幾州的荒山上已經蝗蟲遍地,草木被啃食的見不到綠色,田間立起了一座座的蝗蟲神廟,百姓人心惶惶,舉行了各種祭祀,希望能夠讓蝗蟲消失。
但並沒什麼效果,要不是有曲轅犁和水車的威望還在,恐怕百姓要出逃成為流民,甚至揭杆造反都有可能,而幾州的刺史皆請求李世民能夠撥款撥糧進行賑災。
【大唐國力:23650】
【事件:大唐河南府,陝州,鄭州,懷州,以及河北道的微州,博州,德州,出現蝗災,國力值降低3000,請宿主儘快提升國力值。】
朕啥都沒幹,國力值就消失了三千,這豈不是意味著這場蝗災比去年乾旱還要重?
這要死所少人啊?這國庫怕是又要空了!
李世民瞪大了眼睛,深吸了一口涼氣,臉上漸漸掛上了痛苦面具。
怎麼朕當皇帝,什麼天災都有呢?
難道朕真的不配做這個皇帝?
可朕又做錯了什麼?
李世民有些懷疑人生,腦中思緒無數,最終長嘆了一口氣,看了一眼自己的記下的筆記,緩緩放下,有氣無力的對著宦官說道:“召集文武百官,開大朝會!!”
“是!”宦官趕忙開口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