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誠率大軍離開江寧府進入宣州,來到水陽鎮。
麾下眾將嗷嗷請戰。
卞祥大聲道:“大將軍,攻打宣城非陷陣營不可!”
顧誠如此護短,打死當朝計相之子屁事沒有,這份自己人的歸屬感,讓卞祥對顧誠忠心不二。
大好男兒能遇到明主,著實不易。
杜壆笑道:“難道我破軍軍就攻不下宣城了?”
石遜怒道:“直娘賊的,破軍軍這是要跟俺們陷陣營爭了,來來來,咱們先來比畫比劃!”
陷陣營每天揮刀,卻沒有上陣殺敵過,這把上上下下的人都委實憋屈壞了。
這回,說什麼都要爭一個出場的機會。
免得被賊廝鳥的兄弟部隊給小瞧了。
顧誠發話了:“攻打宣城,就由陷陣營出馬,魏和部協同參戰。”
“諾!”
武松等陷陣營軍官興奮地領命而去,不多時,五千陷陣營將士就嗷嗷叫地開動起來。
“諾!”
魏和是襄州兵馬都監,經過顧誠的整編後,統率五千雜兵。
有了曲端的前車之鑑,魏和也想併入神武軍,這是一次難得的表現機會,自然不會輕易放棄。
陷陣營的行軍規模很大,數千戰馬數百戰車浩浩蕩蕩,這讓雜兵們看得羨慕不已,這樣的鋼鐵猛獸上了戰場,那可是無堅不摧堅如磐石。
雜兵們也是興奮不已,跟著這樣的鋼鐵猛獸上戰場,保命和立功的機會劇增。
被陷陣營奪了先鋒,破軍軍並沒有生氣,反正他們上陣的機會比陷陣營要多,不必急於一時。
顧誠和馬擴此時的心情都很凝重。
殺童貫所帶來的種種後果,特別是刺激蔡京王黼高俅等奸臣的心理,這點顧誠和馬擴都有料到,也是樂見其成的。
舉朝共敵,有時候並不是一件壞事。
能讓皇帝認為你是一個孤臣,且能力出眾又無野心,那麼皇帝會以為你只有依靠他才能有活路,這樣一來皇帝對你才是最為放心的。
受人孤立陷害,你的部曲就會義憤填膺,為了前程性命,也會緊緊地團結在你身邊,忠誠地擁戴你。當然,這個前提條件是上有昏君奸臣把持朝政,這點完全符合。
就因為具備了這些條件,顧誠才有底氣殺童貫。
只是沒有料到地方官吏的行為。
顧誠以個人行為大肆收買民心,這是想要幹什麼?
顧誠讓江南百姓只念他的好,讓江南百姓都認為只有顧誠才能給他們帶來好日子,讓江南百姓以為只有顧誠當家作主才能讓大家過好日子。
顧誠這是想要造反嗎?
沒有一個皇帝,能容許一個臣子做這種事。
顧誠殺童貫,蔡京王黼高俅等人攻擊顧誠,只要趙佶信顧誠是個沒有野心的孤臣,那麼王黼等奸臣的攻擊就無效。
如果奸臣們以顧誠在江南趁著平叛之際收買人心、廣結黨羽、招兵買馬圖謀不軌為由,向趙佶告發,加上江南地方官吏的配合……
趙佶再昏庸,也會認為顧誠所圖甚大。
淮西李綱宗澤,河東許貫忠韓世忠等數州兵馬,京東張叔夜,甚至是視顧誠為兄的梁忠賢,這股力量……
足以令人不寒而慄!
馬擴嘆道:“百密一疏,只關注揣摩上頭,卻疏忽了這些州縣貪官們的貪婪和自私,要是等平定方臘後再發生此事,那就好了!”
顧誠的心思和謀劃,舉世只有馬擴、許貫忠和顧盼知曉。
馬擴嘆息的是這個事件發生得太早了些,要是等到平定了方臘,神武軍的實力得到飛躍,青鰍等水軍練成縱橫水面,那麼就有了十足底氣。
“事已至此,只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了!”顧誠說道:“危機不是現在,而是平叛後。”
江南平叛進入關鍵時候,即使趙佶真的懷疑顧誠有不軌之心,也不會在這個時候朝顧誠動手逼反顧誠,只會等平叛後顧誠回京再動手。
“那就利用好這次平叛機會!”
馬擴英俊的臉上充滿堅毅,雙眼中流露出來的是毅然決然的神色。
在跟顧誠的私下交流中,對顧誠的很多觀點,馬擴是讚歎、嚮往和支援的,這也是馬擴決心追隨顧誠幹一番前所未有大事業的主要原因。
“李綱和宗澤我會設法去說服,我現在擔心的是張叔夜那裡。子充,你喬裝打扮前往京東和河東一趟。”
“我明白,事不宜遲,我這就去!”
為了遮掩,馬擴沒有帶龐秋霞,只在幾個掌旗營的江湖高手陪同下前往京東。
龐秋霞和瓊英形影不離,二女在商議,怎麼效仿平陽公主那般建立一支娘子軍,男人能做的事,女人也一定能行。
有了顧誠的支援,瓊英和龐秋霞說做就做。
-----------------
顧誠殺了童貫,還傳首六路,這是趙佶委實想不到的事。
雖說顧誠第一時間上了六百里加急奏摺做了說明,趙佶還是無法釋懷。
童貫相伴趙佶多年,一直信任有加,雖說此番戰敗,但情有可原罪不至死,顧誠怎麼能不經請示就殺了童貫了呢?
這膽子也太大了,還有將朕放在眼裡嗎?
趙佶是非常憤怒的。
加上奸臣們的輪番拱火,趙佶感到尊嚴受到挑戰變得更加憤怒,對顧誠也產生了深深的不滿。
但顧誠列舉了童貫的所作所為的確該殺,只有殺了童貫才有利於江南平叛,東南安穩跟童貫相比,孰輕孰重趙佶還是知道的。
心腹重臣們群起而攻,果然讓趙佶認為顧誠是個孤臣,用起來會更加放心。
趙佶選擇相信顧誠這個準女婿。
“官家,太平州知州上奏,說顧郡伯在江南非常得民心,太平州的百姓滿嘴都是稱讚顧郡伯……”
隨著江南各州縣的奏摺紛紛到來,奸臣們就轉換了方式,改為捧殺。
昏君往往更多疑。
心腹重臣們從群起而攻之,轉為力捧稱讚,這讓趙佶升起了疑心。
皇城司負責江南刺探的冰井務內侍都知司鏡,向趙佶通報了來自兩浙路和江南東路的情況。
各州縣都在按照顧誠的命令開設粥棚,百姓們滿嘴稱讚的不是官家,而是顧誠,甚至有百姓說出了要是由顧誠當家作主,百姓日子就會好過的話語……
趙佶的臉逐漸地變黑了。
“官家,蔡相求見!”
“宣!”
趙佶宣召致仕的蔡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