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戰後和談
在下姑蘇藍氏藍思追子晴 青衫煙雨後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金戈鐵馬破敵營,萬里征程展豪情;
凱旋歸來風雲動,一劍霜寒十九州。
宋遼西夏三國一百五十餘萬聯軍,浩浩蕩蕩南下征伐燕國。
卻不料,雙方在雅州關外大戰一場落下了帷幕。
僅僅過了半個月的時間,一百五十餘萬聯軍卻慘吃敗仗,幾乎全軍覆沒!
這一訊息透過逃回宋國的潰兵之嘴,以極快的速度傳遍諸國,瞬間引起如地震海嘯般的劇烈震動。
宋遼西夏三國的高層瞬間陷入了巨大的震驚與恐慌之中。
“不!”
“不可能,這絕不可能!”
“我堂堂大宋,怎麼能輸給彈丸小小燕國?”
得知百萬大軍覆沒的訊息,宋國太皇太后高氏當場臉色大變,面如土色。
這可是一百萬大軍啊,就這麼全軍覆沒了?
哪怕是一百萬頭豬,也不至於半個月時間就被人殺光了吧?
朝堂之上。
氣氛緊張而壓抑,文武百官們一個個噤若寒蟬,低著腦袋。
聽到訊息時,一眾大臣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為是聽錯了。
再三詢問之後才確定,大宋、遼國、西夏三國聯軍確實敗了。
那如神似魔般的燕國皇帝,竟一招就殺死了三十萬大宋將士!
那逃回來的潰兵們一個個神情恍惚,滿口胡言亂語,明顯是受到了驚嚇所致。
人力豈能達到如神魔的地步?這簡直駭人聽聞,匪夷所思!
但事實確是如此,容不得他們不信!
“諸位愛卿,這燕國兵鋒正盛,若其揮師北上,我大宋當如何應對?”
回過神來,高氏顫聲問道:“諸位卿家有何高見?”
“太皇太后,此次三國聯軍之敗,實乃我等始料未及,燕國不僅兵強馬壯,且麾下有眾多武林高手助力。”
丞相司馬光站了出來,滿臉憂慮的說道:“我大宋兵力受損,士氣低落,當務之急是加強邊防,派人與燕國和談。”
雖說大宋幅員遼闊,兵多將廣,總共有三百萬兵力,哪怕少了一百萬,也還有兩百萬。
但損失的可都是精兵強將,種諤、狄青、章楶等人都是名將,種家軍等都是精兵。
這些人折在了燕宋邊境,大宋的整體實力最少下降了一半,可謂是損失慘重。
若是燕國趁機北上,那大宋真的要玩完了!
唯一的生機就是跟燕國和談,要錢給錢、要人給人、要糧給糧、要割地也...割吧!
反正給遼國交納歲幣、給西夏也交歲幣,再多交一個燕國,也沒什麼大驚小怪的。
“是啊太皇太后,此次南征慘敗,可萬萬經不起風浪了,不如與燕國和談!”
“只要燕國不出兵北上,萬事好商量,大不了花些代價,加一成稅而已。”
“不錯,為了大宋基業,只能苦一苦百姓了!”
“苦一苦百姓,罵名我來擔!”
司馬光的話音一落,群臣們紛紛贊同。
無論新黨舊黨,這次他們的意見出奇的一致。
能站在朝堂上的都是人精,他們都知道,現在不是內部鬧矛盾的時候。
先解決了燕國有可能北上攻宋的存亡危機,再來討論內部矛盾也不遲。
“罷了罷了,就依眾卿家所言,儘快派出使者,出使燕國,與其和談。”
高氏一個婦道人家,她能有什麼辦法,只能聽之任之。
“太皇太后英明,官家英明!”
眾臣齊齊山呼!
...
西夏。
西夏皇帝李諒祚眉頭緊鎖,臉色較為平靜。
“本以為三國聯軍定能平定燕國,即便不能勝,也不過撤軍回師而已。”
“卻不曾想,竟落得全軍覆沒的下場,我西夏五萬精兵也摺進去了。”
西夏乃諸國最小,國內領土也就七十多萬平方公里,總兵力也就25萬人馬。
這一仗折損五萬人馬,只剩下二十萬,可謂是傷筋動骨。
但,有句話怎麼說來著,這並非西夏第一次在燕國面前吃癟。
而且,宋國和遼國的損失更大,一個折了百萬人,另一個損了五十萬。
兩廂對比之下,李諒祚突然發現,自家的損失也不算太過嚴重。
只要隊友比我更慘,那我就是贏了!
沒毛病!
“傳朕旨意,密切注意宋遼兩國動向。”
“若是宋遼兩國要和燕國硬拼到底,這次咱們就不參與了。”
“若宋遼兩國罷戰休兵,咱們樂得看熱鬧!”
想到這裡,李諒祚下令道。
這也算是破罐子破摔了!
...
遼國。
王庭之中,耶律洪基雙目圓睜,怒不可遏。
“燕國欺人太甚,我大遼兒郎豈會畏懼他?”
話雖如此,他心中卻清楚,既已戰敗,怕是無力迴天了。
不管大遼還是宋國、西夏兩國,短時間內都不可能再次對燕國出兵。
無論是宋國君臣、遼國耶律洪基,還是西夏李諒祚,他們皆已意識到,慕容復不是一個可以輕視的對手,而是一個強大的勁敵。
雅州關之敗,徹底將他們打醒,南端的大燕再也不是昔日的彈丸小國,而是一個能以一己之力輕鬆打贏三國百萬聯軍的強大帝國。
他們恐懼、震驚、憤怒、不安,絞盡腦汁的尋找應對之策,但籠罩在心頭的陰影卻始終難以消散。
....
大燕,京師。
結束雅州關之戰的第二天,慕容復就班師回到了升龍城。
他這位現任皇帝一回來,慕容博立馬就重新閉關去了。
隔天的大朝會上,眾臣齊齊恭賀大勝之喜。
“區區三國聯軍,不足為慮。”
慕容復坐在龍椅上,他環掃下方的群臣,淡淡的問道:“本次大勝,俘獲三國近八十萬俘虜,諸卿認為該如何處理?”
近百萬俘虜的人吃馬嚼,是一個非常恐怖的資料。
就算不讓俘虜們吃飽,一人一天只吃半斤糧食,一天也得吃掉四十萬斤,一個月就要吃掉一千二百萬斤糧食。
這次繳獲的五十萬石糧草,粗略一算也才六千萬斤,僅夠這些俘虜吃五個月而已。
若是不盡快處理這近八十萬名俘虜,怕是光吃都得將大燕給吃窮了。
“啟稟陛下,老臣建議將其發配為勞工,為我大燕開山修路、挖礦修水庫等以贖罪。”
內閣首輔蘇星河站了出來,沉聲說道:“不僅可免除我大燕百姓的徭役,還能廢物利用,一舉兩得。”
養是不可能白白養著這些人的,但也不能殘忍的一刀殺了,總得讓他們發揮出應有的價值才行。
新帝登基免去了百姓的徭役,而地方上的各項工程總得有人幹活,與其花錢請百姓來幹,不如利用這些俘虜。
大燕地大物博,俘虜們哪怕做完了目前的工程,也能給他們找到別的事幹,總能讓他們幹一輩子。
“蘇大人所言甚是,老臣贊同!”
“臣附議!”
話音一落,眾臣齊齊出聲贊同。
若是放在以前,或許有官員會覺得這樣很殘忍,一點都不符合儒家的仁義。
哪有壓迫敵國俘虜為勞工、讓他們終生都得幹活贖罪的。
但經過慕容復一番清理之後,將那些只會誇誇其談的腐儒都趕出了朝堂,只留下了幹實事的幹臣。
對於如今的大燕百官來說,發配俘虜去當勞工,既能為朝廷省下錢糧、又能將俘虜廢物利用,可謂一箭雙鵰之舉,他們當然是舉雙手雙腳贊成。
“諸卿所言有理,就依蘇愛卿說的去辦,內閣可提前規劃好該如何安置。”
慕容復也是這個意思,但為免有損清譽,卻不能由他提出來。
“待軍機大臣喬峰押解俘虜歸來,便將所有俘虜交由內閣處理。”
“當然,將俘虜們送去當勞工之後,也不必一杆子打死,該給他們一次機會。”
“如果平時表現好、忠心我大燕的人,可以酌情考慮讓他們脫離勞工身份,加入我大燕,成為大燕子民。”
“其餘人,若能堅持十年勞役而不死者,也可獲得自由身,放其歸家。”
如果俘虜們一輩子都看不到希望,那他們或許就沒有幹勁,不利於提高俘虜們的積極性。
因此,慕容復琢磨了一下,該給他們一個希望,讓他們能兢兢業業幹活。
“另外,其中有四十餘萬傷者,薛愛卿,醫部要做好救治傷員的準備。”
這幾十萬名俘虜,雖然可以讓三國花錢贖回去,但想來對方出的價格不會太高。
三國的高層們頂多花錢贖回軍中將領,普通士兵怕是出不了高價,一人能出一貫錢怕是頂天了。
可將俘虜留在燕國當勞工,讓他們開橋修路、挖礦修水庫等,其餘生所創造出來的價值遠超一貫錢。
慕容復壓根就沒想過讓宋遼西夏三國將俘虜盡數贖回,頂多讓他們贖回軍中將領。
因此,對於俘虜之中的傷者,慕容復也極為重視,若是能救回來,那總比死了划算。
“老臣遵旨,陛下聖明!”
“臣遵旨!”
蘇星河和薛慕華兩人聞言,站了出來,齊齊躬身領旨。
“嗯,對於本次宋遼西夏三國無故出兵攻打我大燕,諸位認為該如何處理?”
安排完俘虜的事後,慕容復又問道。
來而不往非禮也,被捱了打,總得找回場子!
“啟稟陛下,大燕此前新得的蒲甘、吳哥兩國故地尚未消化,老臣不建議北伐。”
蘇星河出列說道:“但也不能輕易放過宋遼西夏三國,可擺出強硬態勢,逼其低頭!”
“是啊,蘇大人說的對,雖不宜出戰但也不能輕易饒過他們。”
“臣附議!”
群臣也齊齊附和蘇星河所說。
大燕能以一敵三戰而勝之,自然有態度強硬的資本。
“朕也是這般考慮的,這才班師回朝,並未當即領兵北上。”
慕容復頜首贊同,確實如此,他和大燕都沒有做好北伐中原的準備,此時不宜出兵。
除了新打下來的地盤沒消化之外,還有一個原因也不宜北伐。
宋國與遼國畢竟幅員遼闊,人多勢眾,而大燕卻僅有四十餘萬兵馬。
若是興兵北伐宋國,戰線一旦拉長,怕是會陷入拉鋸戰之中,可謂得不償失。
倒不如藉此機會狠狠敲詐宋遼西夏三國一筆,見好就收。
“陛下聖明!臣自請出使宋遼西夏三國,狠狠敲他們一筆。”
“小兄弟你太年輕了,這個機會把握不住,讓我來,老臣請出使!”
“放屁,朝堂之上不以年齡長幼論成敗,正因我年輕,才更要讓我們年輕人多鍛鍊。”
“對啊,你還年輕啊,以後有的是機會,我老了,再不上日後就沒機會了。”
“老了就要服老,別跟我們年輕人搶了。”
朝堂上眾臣個個都是人精,他們當場就聽出了陛下的言外之意。
若能出使宋遼西夏三國,狠狠敲詐一筆,不僅能大漲大燕的威風,為大燕立下汗馬功勞,還能青史留名,可謂是一舉三得。
為了爭奪這個機會,眾臣們瞬間就吵成了一鍋粥,比菜市場還熱鬧。
“放肆!”
慕容復怒喝一聲,喝道:“朝堂之上吵吵鬧鬧,成何體統?”
“臣等知錯,請陛下恕罪!”
眾人瞬間安靜下來,齊刷刷的跪下來請罪。
“這是第一次,朕既往不究,下次再吵吵鬧鬧,革除烏紗帽,趕出宮去。”
冰冷的眼神掃視著下方跪著的眾臣,被目光掃到的眾人都是心頭一顫,愧疚的低下頭去。
“行了,都起來吧,下不為例。”
慕容復這才收回目光,喝道。
“謝陛下聖恩!”
眾人才謝恩起身,皇極殿內變得鴉雀無聲。
“蘇愛卿,待喬峰押解俘虜歸來,朕會命他陳兵於北境佯攻,逼宋國就犯。”
“朕命你為主使,出使宋遼西夏三國,隨行的相關副使人等,你自行挑選即可。”
慕容復淡淡的開口,對蘇星河說道:“至於該如何談判,想必你心裡有數!”
“老臣遵旨。”
蘇星河躬身領命。
安排俘虜、出使諸國,他簡直就是勞累的命。
“退朝!”
安排完這兩件大事,慕容復便宣佈退朝,離開了皇極殿。
....
又過了十來天,喬峰終於押著數十萬的俘虜回京了。
路上死掉了上萬名俘虜,都是之前受傷的,傷重不愈而死。
內閣忙不停的安排俘虜的去向,將他們發配到大燕各地去當勞工。
這些事自然不用慕容復親自過問,內閣早已安排得井井有條。
他一聲令下,便吩咐喬峰前往雅州關,命其擺出一副準備開戰的架勢。
待完排完俘虜之後,蘇星河挑選了出使三國的副使人員,準備嚮慕容復辭行。
還不待喬峰和蘇星河離開大燕京師,卻有錦衣衛密報傳回,說是宋國的使者即將抵達燕宋邊境。
“宋國主動派使者出使我大燕,準備與我大燕和談....”
看完密報的慕容復眉頭一挑,宋國打算主動和談,倒也在情理之中。
將密報遞給蘇星河和喬峰,他似笑非笑的說道:“看來,不用兩位愛卿特意跑一趟了。”
“陛下聖明,即便按兵不動,也可震懾敵國!”
看完密報的內容後,喬峰恭敬的說道。
“喬大人說的對,一戰而威懾諸國,不戰而屈人之兵!”
蘇星河心道,喬峰你這濃眉大眼的也學會了拍馬屁?
“馬屁就別拍了,蘇愛卿你來和宋使談判,務必為大燕爭取利益。”
慕容復擺了擺手,對蘇星河吩咐道:“俘虜中的將領也可讓宋使贖回去,只留下普通將士即可。”
“是,老臣明白。”
蘇星河點了點頭,躬身一禮。
“喬兄,本次雅州關一戰之中,犧牲和受傷將士的撫卹工作要儘快落實,不能讓將士們流血又流淚。”
轉頭看向喬峰,慕容復對他說道:“還有,此前滅蒲甘與吳哥之戰中所接收的兩國降兵,你務必要加強訓練和管理,讓他們儘早融入我大燕。”
這一次的雅州關一戰,大燕出兵二十萬,抽調了大燕本部其中的十萬兵馬,另外十萬是蒲甘和吳哥兩國的降兵。
犧牲人員和受傷者幾乎大多是降兵,本部人員犧牲得極少,由此可見降兵的整體素質比本部差了太多。
“還有三大軍區的人員安排,軍機處也得儘快落實下來。”
“巫師姐和無崖子師兄不日便會啟程,前往吳哥城、蒲甘城坐鎮一方。”
想了想,接著說道。
“是,臣遵旨。”
喬峰躬身領旨。
“行了,你們都下去忙吧。”
安排完朝中諸事,慕容復擺了擺手。
“臣告退!”
兩人躬身一禮後,退出了大殿。
慕容復來到御書房,王語嫣安靜的坐在裡面看書。
“表哥,你忙完了?”
聽到開門聲,王語嫣放下書本,走了過來。
“語嫣,等久了吧,不好意思,表哥公務太多了。”
慕容復牽著她的纖纖玉手,笑吟吟的說道。
得知他班師回京,小表妹第一時間就滿臉擔憂的找過來了。
後面的日子裡,也隔三岔五的來皇宮找他。
哪怕慕容復很忙,但只要能遠遠的看錶哥一眼,她也心滿意足。
“表哥現在是皇帝嘛,肯定有公務要忙,我能理解的。”
王語嫣小臉微紅,嘴角噙著淡淡的笑容,溫柔的說道。
“走吧,趁現在有空,今天天氣也不錯,表哥陪你去御花園走走。”
“好啊好啊,正好丹桂開花了,我遠遠就聞到了一股香味呢。”
時至金秋,丹桂飄香,兩人攜手來到御花園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