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晃,小半年過去了。

大燕接連經受兩次戰爭所引發的一系列影響,也已漸漸平息下來。

冬去春來,時間正式進入洪武元年二月,大燕第二次科舉也已落下帷幕。

這一次的科舉準備得更為充足,參與恩科的人員也更多,高達一萬八千餘人。

陛下詔令,大燕恩科,不限國別、不限出身、不限種族、不限年齡、不限性別;哪怕大宋、遼國、西夏、吐蕃等國計程車子,只要願意加入大燕、遵守大燕律令,亦可參與大燕科舉;

同時也不限於出身,無論是士族、地主、商人、平民還是奴僕;不限種族,無論漢人、擺夷族、白族、芒族、京族、儂族、寮族等;不限年齡,無論是十歲稚子,還是八旬老翁;不限性別,無論男人還是女人,只要有真才實學,皆可參與;

大燕取士,唯才是舉!

此詔令於太初二年九月頒佈,於洪武元年正月初一明發天下,正式實施!

訊息一出,瞬間引起天下諸國億兆百姓議論紛紛,甚至是天下震動。

許多大宋、遼國、西夏、吐蕃不得志的寒門士子得到訊息之後,紛紛拖家帶口趕來大燕,申請加入大燕國籍,成為大燕人。

此一時彼一時。

慕容復還不是大燕太子之時,只是姑蘇慕容家的少爺,那會兒命鄧百川在姑蘇一帶招募士子,準備帶到大燕,但卻一個士子都沒招到。

如今,他只是一道詔令下去,就有無數計程車子自發趕來大燕,拖家帶口加入大燕。

這不僅是大燕從彈丸小國一步步發展,慕容復一拳一腳開啟局面,使大燕的面積達到四百五十餘萬平方公里的遼闊疆域,也是因為年前《燕宋遼夏盟約》的正式簽訂之故。

所謂《燕宋遼夏盟約》,也是因去歲八月,宋遼夏三國聯軍入侵大燕,反被大燕打敗,全軍覆沒之故。

盟約商定,四國正式停戰,互不侵犯、互不干涉他國內政,承認雙方的大國地位,四國互開邊境友好通商,不得阻止本國之民前往他國定居...

另,因宋遼夏三國主動侵犯大燕,對大燕的皇室聲譽、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造成不可估量的惡劣影響和損失。

所以,宋遼夏三國賠償大燕戰爭損失五千萬貫、武器損耗費一千萬貫、戰爭補償一千萬貫、大燕皇室聲譽損失五千萬貫、大燕百姓損失兩千萬貫,共計一億四千萬貫;

作為友好盟國的回饋,大燕將釋放大戰之中被俘的高層將領及重要俘虜,共計三百餘人;

說白了,這一大筆錢就是戰爭賠償和將領們的贖金。

值得一提的是,這筆錢按三國聯軍當初商定瓜分大燕的比例,宋國出八千四百萬貫、遼國出四千二百萬貫、由西夏付出剩下的一千四百萬貫。

可謂是妥妥的偷雞不成蝕把米,宋遼西夏三國不僅損兵折將、大損國力,還不得不賠償一大筆戰爭賠償和贖金。

也正是由於《燕宋遼夏盟約》的正式簽訂,才讓世人清楚的認識到,大燕已是東亞唯一的強大帝國!

言歸正傳。

洪武元年二月十五,大燕第二次科舉正式開始,參與舉子多達一萬八千餘人。

由大燕皇帝慕容復陛下親自主考,共計三輪考試,每輪三天,中間間隔三天,考了半個月才結束。

一層層篩選下來,剔除大部分濫竽充數、無真憑實學者,最終錄取了共計八百人。

因為大燕擴張太快缺少基層官員,所以這八百人稍加培訓便讓他們立即走馬上任,外放為官了。

有著這一批人的補充,大燕各州府縣的基層官員補充了新鮮血液,基層統治也基本上穩定下來。

來年的科舉將進一步得到完善,不會再如前兩次般草率。

因此,本次科舉結束之後,慕容復下詔,正式規範了大燕科舉的制度。

按明清時科舉的制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規範後的制度如下:

首先是童生試,由各縣主持的地方科舉考試,每年舉辦一次,考察學子的基本文化知識和寫作能力;

接著便是鄉試,由各府每年舉行一次,透過童生試者即可參加,錄取者被稱為‘秀才’,頭名為‘案首’;

第三次便是院試,由各州每年舉行一次,唯秀才方可參加院試,錄取優秀者為‘舉人’,頭名為‘解元’;

最後則是會試,每三年一次,由京師禮部於春季主持,也稱‘春闈’,錄取優秀者參與下一場的殿試;

殿試為加賽,由皇帝親自主持、考試地點在皇宮大殿,按成績排列名次,頭名為‘狀元’、次者‘榜眼’和‘探花’,前三名為一甲,算是進士及第;二甲有若干人,賜進士出身;三甲有若干人,賜同進士出身。

至此,一場完整的大燕科舉正式結束,獲得一二三甲進士者,便有資格被授予官職。

明清科舉制度裡,秀才便擁有種種特權,舉人更是可以免稅。

但大燕計程車子卻沒有特權,慕容復早已下詔廢除士子一切特權。

...

大燕京師,高升客棧。

“....授予彭修為升龍府河內縣正八品督察所長....”

拿著新鮮到手的任職公函和厚厚的大燕律,年輕的彭修渾渾噩噩的走進客房,眉頭緊鎖。

聽從父命來到大燕,參與大燕科舉,過三關斬五將,終於成功入取,成為八百名候補官員之一。

沒過幾天,朝廷的吏部任命下達送到手裡,但被授官職的職能和官名卻是讓彭修一臉懵逼。

“罷了,既然父親要我來大燕,且被朝廷授予官職,也算正式在大燕入仕,總歸是我鄱陽彭氏的機會!”

“想要做好這督察所長,我得先將大燕律給背熟了....”

深吸一口氣,理清頭緒之後,彭修捧起厚厚的大燕律開始翻閱。

督察所,乃地方縣級單位之一,主要負責六扇門提交案件的督察和偵查工作,包括且不限於人命大案、偷稅漏稅、民事糾紛等,再根據大燕律的規定,決定是否將案件提交審判所審判,亦或是打回六扇門重審,亦或是無罪釋放。

大燕的種種改革雖然彭修早有耳聞,但當真的被授予督察所長一職時,他仍然有些不知所措。

按大燕律令所說,六扇門負責維護治安,打擊違法犯罪,包括管理一縣的戶籍等工作;

而督察所呢,則是對六扇門進行監督,提起公訴,偵查犯罪,監督司法等工作;

最後的審判所,則是接收督察所提交的案件,對其進行審判,解決糾紛,執行生效裁判等工作。

換句話說,大燕朝廷將原本縣令的斷案之權一分為三,分別歸於六扇門、督察所和審判所。

這樣不僅責任清晰,還能更好的追責到個人,又能有效的防止能力不足的縣令因不擅長斷案而導致冤假錯案的發生,更是進而挖掘刑事方面的人才。

如果縣城的案件當事人不滿意縣審判所的判決,可上訴府城、州城的相關部門,進一步審理和偵別,從而避免冤假錯案的發生。

大燕律規定,人命案件一律要申報州城審判廳,得由州城審判廳出具判決意見,嚴禁地方官員草菅人命。

“聽說將斷案之權一分為三是陛下的主意,陛下聖明!”

看完大燕律令對於公檢法三司的職能劃分和權責,彭修不由暗暗叫好。

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

“彭兄,開開門,我是子西,叔寄兄也來了。”

這時,客房的大門被敲響。

“唐兄、蘇兄。”

彭修聞言,聽出了是兩位好友的聲音,連忙起身開門。

兩位好友同樣也是宋人,他們是在來大燕的路上認識的,一見如故。

“冒昧打擾,還望彭兄見諒。”

唐庚抱了抱拳,朝彭修拱手,歉意道。

“彭兄,打擾了。”

蘇迨也抱了抱拳。

“二位年兄說哪裡的話,快快請進。”

客套一番後,彭修將兩人請進房中,分賓主落座。

“不知彭兄能否告知,被朝廷授予何職?”

茶過三巡,唐庚問出了此行上門拜訪的目的。

蘇迨也放下茶杯,豎起了耳朵。

“這有何不可,公函在此,二位年兄請看。”

彭修拿出朝廷所授任職公函,遞給兩人。

“嘶,升龍府河內縣正八品督察所長?”

看完公函的內容,唐庚一拍大腿,羨慕的說道:“河內縣位於京師,可謂是天子腳下,彭兄日後可是前途無量啊!”

“唐兄說笑了,不過是最基層的八品芝麻小官而已,我現在對此職還一頭霧水呢。”

彭修搖了搖頭,謙虛了一句後,問道:“不知二位年兄被授予何職?”

“哎,我就比不得彭兄你了,泰南州金邊府萬良縣稅務所長。”

唐庚拿出公函給兩人看,搖頭晃腦的說道:“同樣是正八品,但卻遠離京師上千裡。”

“小弟被授予緬北州克欽府瑪倉堡縣審判所長,位於大燕北部。”

蘇迨也同樣取出公函,大大方方的給兩人,說道。

“啊,那我們三人豈不是天各一方?”

彭修一聽,腦海裡琢磨一下,驚訝的說道。

“是啊,一個在南,一個在北,一個在東,彼此相距何止千里之遙。”

唐庚苦笑道:“待我等赴任之後,怕是數年不得相見了。”

“二位年兄勿憂,咱們都是受家中長輩之命前來大燕,自要幹出一番事業,這才對得起畢生所學以及家中長輩所託。”

彭修與唐庚、蘇迨兩人相識多日,也都知道各自的出身來歷,對彼此的目的都心知肚明。

大家族都懂得趨利避害的道理,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大燕的強勢崛起,讓他們們看到了投資的機會,便派出家中子嗣趕赴大燕。

彭修出身大宋饒州鄱陽彭氏,家父是彭汝礪,為中書舍人之職,雖僅七品小官,卻掌傳宣詔命,參與朝政,乃是皇帝身邊的貼身秘書。

唐庚是大宋眉州丹稜人氏,與東坡先生是同鄉,算是他半個學生。

蘇迨就更是來歷不凡,乃是東坡先生的次子。

懷著與彭修、唐庚、蘇迨等人同樣目標的人還有很多,有的沒考取,打算來年再考。

他們三人都幸運的考上了,被朝廷授予官職。

“彭兄說的對,只要有入仕的機會,我們就能一展所學,步步高昇,總有一日能進入朝廷中樞!”

蘇迨點點頭說道:“二位年兄,咱們不如定一個約會如何,二十年後,中樞相見!”

“二十年後中樞再見麼,怕是有點困難啊。”

唐庚沉吟片刻後,搖頭說道:“按大燕律令,地方官員一年一小考、五年一大考,唯五年績效全優者方能升官。”

“以我稅務所長之職為例,第一次五年後可升職為府稅務局從七品副局長,十年後或許可升為正六品正局長,十五年後調入州城稅務廳從五品副廳長,二十年後升正五品廳長...”

“即便每一次的考核都能拿到全優績效,也得兢兢業業二十年時間,才能升到正五品的稅務廳長之職。”

“到了這一步,地方上的官職便升到了頂,能不能調入中樞還是兩說呢。”

顯然,唐庚早已經摸清了大燕律令的各項規則,說起來頭頭是道。

他所說的二十年封頂也只是最為理想的狀態,一個蘿蔔一個坑,上官沒升官騰出位置,下面的人又憑什麼升官?

實際上,一個八品小官當一輩子沒法升官的人也大有人在。

“子西兄此言差矣,我等三人才不到二十歲,便得以入仕為官,已遠遠超越世間大多數人。”

蘇迨卻有不同看法,說道:“我們這個年紀正是充滿激情與活力的時候,何必老氣橫秋、缺乏自信,如此草率的為自己的後半生定性?”

“蘇兄說的不錯,咱們這一屆舉子已經算是簡單的了,按陛下的旨意,往後的科舉越來越難,競爭也越來越厲害。”

彭修點頭贊同,激動的說道:“依我看啊,就按蘇兄所說,二十年後,咱們中樞再見!”

“二位兄臺說的不錯,是唐某錯了!”

“不錯,二十年後,我們中樞再見!”

唐庚瞬間醍醐灌頂,起身朝二人一禮道。

“哈哈!”

三人同時大笑了起來。

這一幕不僅發生在高升客棧,同樣也發生在京師城內的許多地方。

八百名被錄取且授官者,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大燕本地人士,也有來自宋遼夏等周邊諸國人士。

收到朝廷吏部授予的任職公函之後,眾人高興的歸家與親人慶祝,同時也收拾行李準備赴任。

...

此時的慕容復已處理完政務,陪著表妹王語嫣在御花園賞花。

三月初春,陽光明媚。

整座御花園中百花爭豔,花香四溢,蝶舞蜂飛,美不勝收。

大片嬌豔的杏花盛開,粉白的花朵如雲朵般綻放,微風拂過,花瓣飄蕩,似雪花飛舞。

有的杏花微微綻放如羞澀的少女,半遮半掩;有的完全盛開,露出嫩黃色的花蕊,散發出陣陣淡雅的清香。

不遠處的桃花也開得正盛,豔麗的粉藥色花朵,如同天邊的晚霞,絢麗奪目。

御花園的湖邊,垂柳依依,細長的柳枝長出了嫩綠的新芽,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為大地披上了一層綠妝。

湖邊的迎春花綻放著黃色的花朵,一串串掛滿枝頭,給人一種清新明快之感。

一眾年輕漂亮的宮女翩翩起舞,與這滿園花景相得益彰,讓人彷彿置身仙境。

不遠處的涼亭之中。

慕容復觀看著宮女們的曼妙舞姿,喝著新春剛採下的龍井茶,品嚐著宮廷御製糕點,真乃人生一大快事也。

“表哥,我也學了跳舞,要不要我跳給你看?”

見表哥被宮女們的舞姿所吸引,一旁的王語嫣癟著嘴巴,語氣頗為幽怨的問道。

“啪啪啪...”

“爾等退下吧。”

慕容復拍了拍巴掌,揮手讓跳舞的宮女們退下。

“是!”

宮女們盈盈一禮後,緩緩退了下去。

“跳舞有什麼好看的,表哥現在只想你快快長大,我也好正式冊封你為皇后,給表哥生孩子。”

慕容復伸手攬過吃醋的小表妹,溫柔的點了一下她的瓊鼻,笑道。

半年時間過去,小表妹又長高了不少,如今已經有四尺半(1.5米)之高。

身子也愈發的豐盈,可謂是:嬌姿漸顯青春意,酥影微萌豆蔻時!

豆蔻少女,月信初至,紅鸞初動,芳華新韻。

按此時的禮制,王語嫣已經可以嫁為人婦。

但慕容復嫌她年紀尚幼,便沒有正式冊封皇后。

“表哥,你...”

王語嫣羞得俏臉一紅,雙眸含情,撲到他懷裡不敢見人。

“哈哈,男歡女愛本就是人倫大道,這有什麼不好意思的。”

摟著她的纖腰,鼻間傳來一陣少女的幽幽體香,慕容復爽朗的笑道。

小丫頭臉上褪去了青澀與稚氣,身姿漸展,如春日之花綻露新顏、優雅迷人。

芳華漸顯韻如蘭,娉婷豆蔻初展顏。

雙眼的那一抹靈動與嬌羞,更添別樣風華。

“表哥,我好喜歡你,好喜歡你!”

王語嫣臉色酡紅如醉,小嘴微張,聲音輕柔的囈語。

“表哥也喜歡你啊。”

慕容復捧著她的小腦袋,與她對視,輕聲回道。

王語嫣眼神躲閃,不敢和表哥對視,閉上了雙眼,含羞帶俏。

“讓表哥看看,你最近修煉得怎麼樣了。”

輕輕捉住她的手臂,一道真氣沿著手臂進入體內,檢視了一圈。

不知不覺,她竟已打通了全部十二正經,還打通了奇經八脈中的陰蹺脈。

“不錯啊,看來你最近很努力練功嘛。”

檢視一圈後,慕容復捏了捏她的小臉,誇獎道。

“嗯嗯,表哥有大志向,我當然要努力才能配得上表哥啊。”

王語嫣展顏一笑,抿了抿嘴,認真的說道。

“我的小表妹絕對配得上大燕皇后之尊,但表哥讓你修煉,是為了讓你能多陪表哥一些時間。”

“表哥已突破宗師境,壽元有數百年之久,你也不想數十年後就年老色衰吧?”

“努力修煉吧,爭取早日突破先天境界。”

輕輕捏了捏她的小臉,慕容復笑道。

“嗯嗯,語嫣知道,一定會加倍努力修煉。”

王語嫣眼中閃過一抹驚恐,如小雞啄米般點頭乖巧。

表哥說的太恐怖了,她簡直不敢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