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弔民伐罪
在下姑蘇藍氏藍思追子晴 青衫煙雨後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軍機處衙門內,得知捷報傳回,喬峰大喜,連連稱好。
“對了,殿下將何時班師回朝?”
再一看旁邊的吳長風幾人,喬峰冷靜下來,詢問錦衣衛探子。
“回喬大人,在下不知。”
探子一看有這麼多陌生人,誰知是何來歷,便沒有透露。
“行,你先下去吧。”
喬峰也知道人多口雜的問題,沒有再問,揮手讓他下去。
“諸位兄弟,因喬某尚不知殿下何時班師,不敢輕易答應諸位的請求。”
沉吟片刻,他對眾人說道:“諸位不如先行住下,待殿下歸來再說,如何?”
至於那近百名投奔殿下的江湖散修,他也不敢輕易替殿下作主答應。
誰知道這些人裡是否有他國探子,或是藏著居心不良之輩。
還是先將其安頓下來,等殿下歸來之後,請殿下定奪吧。
“也只能這樣了,勞煩幫主您費心了。”
丐幫眾人對視一眼,吳長風開口說道。
“謝謝喬大俠。”
江湖散修們也紛紛道謝。
“舉手之勞罷了。”
喬峰謙虛的擺了擺手。
隨後,他便喚來小吏,為眾人安排住處,讓他們先行住下。
...
當捷報傳回大燕京師,朝廷上下一片歡騰,皇帝和大臣們皆面露喜色。
紛紛讚譽太子殿下英明神武、大燕將士英勇殺敵,實乃大燕之幸、社稷之福也。
大燕民間亦是欣喜若狂,京師城街頭巷尾張燈結綵,人們奔走相告,歡慶之聲不絕於耳。
百姓們皆為大燕戰勝敵國的入侵而倍感欣喜與自豪,處處洋溢著勝利的歡歌。
“好好好,復兒英勇非凡,率軍征伐,旗開得勝,揚我大燕國威於四方。”
“捷報上說,他指揮若定,用兵如神,以雷霆之勢克敵制勝。”
“真乃天賜大燕之才,朕心甚慰,大燕之幸矣!”
慕容博看到了更為詳細的捷報,高興的連連誇獎稱讚,好聽的話一籮筐一籮筐往外冒。
至於好大兒未曾班師回朝,反而北上進攻大理之事,他卻沒有說出口。
“恭喜慕容老先生,有此麒麟佳兒,大燕後繼有人!”
鳩摩智眼神透露出一抹凝重,臉上露出喜悅之色,開口稱讚道。
他身為吐蕃國師,哪怕從不插手朝政,卻也知道替自己的國家著想。
大燕太子英明神武,對大燕來說是社稷之福,但對吐蕃來說就未必了。
彼之英雄,吾之仇寇!
“哈哈,和尚你說的不錯,我大燕得以復國,我兒起碼有七成功勞。”
慕容博這人,沒復國之前,陰險毒辣,偏執成狂,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但達成畢生所願復興燕國之後,卻一改往日的陰險,變成了老好先生一般。
起碼在面對多年老友時,他沒有將復國的功勞都攬到自己身上,坦然的實話實說。
對於好大兒慕容復,他更是一百個滿意、一千一萬個滿意。
“嘶,令郎竟有七成功勞?真是不可思議。”
鳩摩智大吃了一驚,儘管他很高估慕容復,沒想到還是低估了。
不過想想也對,以他對慕容博的瞭解,若是能復國早就復了,也不會等到現在。
如今看來,這一切都是慕容覆在背後出謀劃策,才得以復興燕國。
此子恐怖如斯,當真是不可小覷!
雖說大燕與吐蕃並未接壤,但鳩摩智心中大為憂慮。
按這樣發展下去,兩國早晚會有一戰。
到時候,吐蕃該何去何從,大輪寺又將面對何等命運?
“慕容老先生,不知貴國對我吐蕃國如何看待?”
想到這裡,鳩摩智試探的問道。
“如何看待?貴國曆史悠久,位於高原之上,無有被攻伐之危,老夫佩服。”(注)
慕容博眼神閃爍片刻,嘴裡客套的說道。
他暗暗琢磨,和尚這是對大燕起了防範之心?
“慕容老先生,咱們相交多年,也不是外人,小僧想聽老先生的心裡話。”
鳩摩智一聽就知道,這是官方客套話,打起了感情牌,誠摯的說道。
“老夫說的就是心裡話,咱們兩國相距甚遠,你還擔心我大燕攻伐吐蕃不成?”
慕容博故作不喜道,在大燕利益面前,多年的交情算個屁啊。
好大兒曾說過,早晚有一天,他會北伐中原,一統天下。
甚至於,他還要率兵攻打這太陽照耀下的每一寸土地!
這吐蕃不過是好大兒計劃中的盤中肉而已。
“哈哈,是小僧多慮了,慕容老先生恕罪恕罪。”
鳩摩智一聽,確實也對,高原反應可不是一般人能適應的。
當年強大的大唐都對吐蕃束手無策,更別說燕國了。
但即便如此,也不得不防,還是回去早做打算為妙。
“哎,咱們多年好友,不說這個。”
見糊弄過去,慕容博心中暗喜,擺了擺手。
“承蒙老先生多日款待,小僧感激不盡,然小僧家中尚有要事處理,不便久留,今日便欲啟程歸去。”
此行的目的既已達成,鳩摩智又心憂燕國的強大,便心生去意,說道:“若老先生來到吐蕃,小僧必當掃榻相迎。”
“也罷,和尚你既有要事處理,老夫便不久留你了,招待不周之處,還望原諒。”
慕容博眼中閃過一抹兇光,轉眼即逝。
他有心將鳩摩智留下,但轉念一想,他的實力和鳩摩智五五開,好大兒又不在,怕是難以留下對方。
既然如此,他便大方的放任對方離開,免得冒然出手而打草驚蛇,使鳩摩智心生戒備。
“老先生客氣了,小僧告辭。”
“此別之後,山高水長,老先生珍重!”
雖然沒發現慕容博眼中的兇光,但鳩摩智還是感覺一道莫名的涼意。
想了想,還是早點走吧。
“和尚你也珍重。”
慕容博回了一句。
隨後,鳩摩智快速離開皇宮,離開了燕國,回了吐蕃。
待鳩摩智離開後,慕容博立即命人召集文武百官入宮。
商議如何處理俘虜,以及派人去接收好大兒打下的領土。
雖然俘虜還在路上,暫時沒有送回京師,還得再過幾日才到。
但不妨礙他先商議好對策,按好大兒所說,好好敲詐西夏一筆。
...
卻說。
給包不同交待清楚之後,慕容復就率領一千名軍校生踏入大理國境內,一路北上。
首先進入的是威楚府境內,這裡有三萬大理守軍,但很快就被殺得落花流水、片甲不留。
在這裡等待了兩天,待包不同率領大燕北部邊軍趕來接收地盤,慕容復就帶著軍校生繼續北上。
值得一提的是,十一月初一,黃蓉第十七次、朱媺娖第五次進入本源天地。
兩人各將一半的梁元帝寶藏給了慕容復,三人又閒聊了一陣,無甚大事,便各自離去。
就這樣,慕容覆在前面攻打,包不同跟在後面接收地盤,雙方配合默契,很快就推進到了善闡府。
善闡府也就是大理國的首府之地,大理國的都城大理城就處於善闡府之內。
目前大理的半壁江山已經落入慕容復的手裡,他只花了一個月的時間而已。
同時,他已傳令回國,命內閣儘快派出官員入駐,安撫百姓,將他們納入大燕的統治。
這也是為何需要一個月時間的原因,因為後面的接收工作跟不上,他不得不放慢腳步。
好在慕容復每攻下一城便會清理頑固不降者,又有著包不同北部邊軍的強行鎮壓,後方的接收工作很順利。
這一天,慕容復終於兵臨大理城下!
“包三哥,去,將勸降書射入城中,讓大理國主段正明自縛出城投降,孤尚可饒段氏全族性命。”
望了一眼大理城,慕容復冷冷的對一旁的包不同說道。
本來他沒想這麼快就征戰大理,怎麼也得等到徵兵擴軍完成,再訓練小半年。
待新軍真正形成了戰鬥力,才會開啟擴張模式,南征北戰,開疆擴土。
但既然大理不知好歹,主動挑釁,他慕容復也不是吃素長大的!
“是,末將遵命!”
包不同恭敬的應道。
若說之前,他對殿下的恭敬,多是礙於君臣身份,頗有種口服心不服的感覺。
這一個月以來,殿下有如戰神下凡,披堅執銳、氣勢如虹、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見識到殿下神威之後,包不同已經是心服口服,打心底的敬畏和信服。
“咻...”
很快,一支支帶有勸降書的箭矢被射入大理城內,引起城內一片恐慌。
....
此時。
大理城內風聲鶴唳,陰雲密佈,恐慌的情緒瀰漫,朝野上下一片混亂。
原本熱鬧非凡的大理國都城,隨著燕國大軍的兵臨城下,此刻卻變得宛若一座死城。
平日裡熙熙攘攘的街道,此刻瀰漫著一股令人窒息的寂靜,那曾經喧囂的市井如今只剩下風聲在空巷中低語。
大戰的陰霾如惡魔的巨翼,深甸甸的壓在大理城的上空,街邊的店鋪門戶緊閉,店招在風中搖晃,似是訴說著店主的不安。
城中百姓都躲在家中不敢出門,他們不知道即將迎接何等命運,只能默默祈禱著,希望能在大戰中倖免於難。
偶爾有幾個行人匆匆走過,他們低著腦袋,腳步急促,眼神深處透露出深深的恐懼和慌亂。
“砰!”
皇宮之中,保定帝段正明一腳踹翻御案,臉色鐵青,眼中流露出一抹絕望。
近一個月以來,噩耗瀕傳,不僅枯榮大師、皇弟段正淳被殺,還接連丟失大片疆土。
那燕國太子有如戰神下凡,披堅執銳、氣勢如虹、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大理南部諸城之將,沒有其一合之敵,盡皆被其攻克淪陷。
如今,對方更是兵臨都城大理城下,大理國滅就在眼前。
這一刻,段正明悔得腸子都青了!
他若是不被西夏蠱惑,出兵攻伐燕國,也不至於招惹到燕國太子這位殺神。
眼下何止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這分明連自家親孃都給賠進去了。
“大理疆土丟失大半,你們說,朕現在該怎麼辦?”
段正明紅著眼珠子,望著下方的一眾文武大臣、王公貴族們,大聲質問道。
大理國有八府、四郡和四鎮之事,可如今只剩下四府四郡,餘者盡數被燕國佔領。
不僅如此,敵軍兵臨城下,大理已是危急存亡之際,稍有不慎便會落得滅國絕祀的可怕下場。
“陛下,燕賊長途跋涉,定然疲憊不堪,不如夜間出城偷襲,定能取得奇效。”
憂心忡忡的善闡侯高升泰站了出來,建議道。
“是啊陛下,咱們大不了和燕賊拼了,殺一個夠本,殺一雙賺一個。”
“咱們總不能坐以待斃,能否向大宋求助?”
“求助?呵呵,遠水解不了近渴,燕賊已兵臨城下,哪裡等得到大宋來援?”
“我們能堅守多久,十天?半個月?一個月?”
“完蛋了,這次是真的完蛋了,大理怕是有滅國之危啊!”
高升泰率先發言,群臣也紛紛討論了起來,朝堂瞬間變成了菜市場,喧囂異常。
大臣們都不傻,他們與大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若是大理國被滅,他們定然淪落為階下囚。
一旁坐著的段譽面如土色,眼中盡是絕望。
父王和枯榮大師被殺,國土淪喪大半,他感覺天都塌了!
如果不是他調戲燕國太子身邊的神仙妹妹,就不會惹怒燕國太子,他的父王就不會被燕國太子俘虜,枯榮大師和父王也就不會戰死沙場,大理也不會被攻伐,國土也不會淪喪大半,大理也不至於落得即將被滅國的下場。
這一切的一切,都怪他當時輕佻無狀。
想到這裡,段譽心裡悔得腸子都青了。
“安靜!吵吵鬧鬧,成何體統?”
段正明一拍桌子,怒喝一聲。
“報!”
正在這時,一名士兵快速跑了進來,手裡拿著一支羽箭。
“啟稟陛下,燕敵射入勸降書,請陛下過目。”
士兵單膝跪地,雙手捧起帶有勸降書的羽箭,說道。
“勸降書?”
話音一落,在場群臣齊齊譁然,不少人眼神閃爍,心思各異。
“大燕太子令諭:大理段氏國主段氏失德,不修仁政,興不義之兵伐燕,以至民生凋敝、內憂外患,今孤興正義之師,弔民伐罪,非欲滅貴國之宗廟,實欲救貴國百姓於水火....”
“...兩國交戰,生靈塗炭,亦非孤所願耳,皆乃段氏國主之罪,今特下此書,勸段氏國主順應天時,自縛出城投降,孤大發慈悲,可保段氏滿門及君臣性命無憂...”
“....若段氏國主執意頑抗,孤一旦下令攻城,玉石俱焚,刀箭無眼,定斬不饒,勿謂言之不預也!”
看著勸降書上那滿是殺氣的字跡,段正明瞬間癱倒在地,失去了所有精氣神。
大理國,徹底完了!
....
大理城外。
天空陰沉,狂風呼嘯,吹得戰旗獵獵作響,似乎在為即將到來的大戰吶喊助威。
眼看過了三日,大理城內毫無動靜,段正明並未自縛出城投降。
“哼!敬酒不吃吃罰酒!”
慕容復騎在高大威猛的戰馬上,冷哼一聲,眼中閃過一抹殺意。
他的身後是浩浩蕩蕩的大軍,士兵們身穿盔甲,手持長槍,腰背彎弓,整齊排列,嚴陣以待。
“來人,吹號、擂鼓、攻城!”
“眾將士聽令,攻破此城!”
慕容復舉起龍紋長槍,高聲喊道。
他的聲音如雷霆般在戰場上回蕩,激勵著每一位士兵的鬥志。
“殺!殺!殺!”
士兵們齊聲高呼,聲震雲霄。
他們的吶喊聲彷彿要將天空撕裂,讓大地都為之顫抖。
“嗚嗚....”
號角聲嗚嗚響起,吹響了進攻的序曲。
“咚咚咚.....”
戰鼓敲響,如雷鳴般震撼人心。
一場激烈的攻城戰,即將拉開帷幕。
“咻!”
一道煌煌槍芒劃破天空,帶著千鈞之力,發出尖銳的呼嘯聲,將大理城門切成兩段。
守城計程車卒們連慘叫聲都來不及發出,就被槍芒連同城門一起切成兩半。
慕容復身負千鈞之力,每次攻城只需一槍即可打破城門,簡單又方便。
“將士們,跟孤衝鋒!”
攻破城門之後,慕容復一馬當先,持槍朝著城內殺去。
沿路所碰到的大理士卒們頃刻間被他收割,橫死當場。
他的身後跟著一千名軍校生,一個個身負千斤之力,力大無窮。
軍校生的身後,則跟著包不同帶領的近萬名大燕北部邊軍。
一時間,大燕一方有如潮水般,蜂擁而進入大理城。
慕容復身先士卒,手中長槍有如死神的鐮刀,不斷收割大理守軍的性命。
一路所經之處,敵人筋骨俱斷,血肉橫飛,沒有一合之敵。
以他為箭頭衝鋒,身後又有一千名軍校生相助,當真是所向披靡,橫推無敵。
短短的一炷香時間,就將城門處的守城官兵擊潰,死傷無數,血流成河。
“包三哥,牢牢守住城門,絕不能被敵人奪走城防。”
控制住城門之後,慕容復吩咐一聲,便策馬向大理城內奔去。
“你們去佔據制高點,張弓搭箭,嚴陣以待,無論官兵民眾,手持武器者一律格殺勿論!”
又是一聲令下,他身後跟著的一名名軍校生如潮水般散開,控制街道的各大要害。
慕容復從不是心慈手軟之人,他深知,亂世當用重典。
戰爭期間,不論是官兵還是百姓,只要出現在視野範圍內,手持武器者一律殺無赦。
肅殺!
沉重!
“噠噠...”
慕容復策馬疾馳在街道的青石板上,發出清脆的馬蹄聲。
街道兩旁的店鋪、房屋全部關門閉戶,路上一個人都沒有。
偶有潰敗的逃兵跑過,皆被他一道槍芒斬成兩斷,沒有絲毫仁慈可講。
遠遠的看見了大理皇城,城門口駐紮著一名名精銳士卒,領頭的是幾個和尚。
“哦?天龍寺的和尚也坐不住了?”
慕容復見狀,眉頭一挑,眼神冰冷,毫無波動。
很快,來到皇城門前十丈之處,停下了腳步。
“看樣子,段氏這是準備負隅頑抗到底了?”
掃了一眼嚴陣以待的和尚們,慕容復冷冷的質問道。
“阿彌陀佛,太子殿下能否放我段氏一條活路?”
天龍寺方丈本因的眼中閃過一抹悲痛和怨恨,懇求道。
“哈哈!你這話真有意思!”
慕容復仰天大笑,居高臨下的質問道:“首先,我大燕與你大理既無瓜葛亦無恩怨,貴國冒然入侵大燕,這到底是誰之過?”
“其次,孤其實早就給過大理機會,當日貴國鎮南王曾問了孤同樣的問題,也是讓孤放大理段氏一條生路。”
“孤告訴他,大理段氏有沒有生路,這個選擇權不在孤的手裡,而在你段氏自己的手裡。”
“攻城之前,孤也下了招降書,只要段氏國主自縛出城投降,孤可饒段氏不死。”
“但你們是怎麼做的,負隅頑抗,自己沒把握好機會,這能怪得了誰?”
他沉穩而有力的聲音傳遍全城,不急不徐的傳入大理城內所有人的耳中。
本因和尚一開口,慕容復就知道對方是什麼意思。
不外乎是想將兩國之戰的黑鍋甩給大燕,妄想顛倒黑白,混淆視聽。
慕容復豈會上當,論起佔據道德制高點指責他人的水平,他同樣不遑多讓。
“什麼,原來竟然是我大理無故攻打燕國,這才導致燕國太子憤然反擊?”
“枉我一直以為國君仁慈,沒想到竟為大理招來如此大禍,哎。”
“希望燕國太子能善待百姓,不會縱兵亂殺無辜吧。”
“聽說這位燕國太子武功高強,想必是一個好人吧。”
慕容復的聲音傳遍全城,百姓們這才知道,戰爭竟是由大理國君主動引起。
....
與此同時,大理皇宮。
段正明急得團團轉,再也沒了平時的淡定。
“怎麼樣,譽兒送出去了沒有?”
眼見善闡侯高升泰匆匆跑來,段正明連忙問道。
只要能將段氏唯一的男丁段譽送出城外,段氏也不至於斷絕了香火。
“回稟陛下,臣已暗中將世子送出城外。”
高升泰焦急的說道:“陛下,天龍寺的高僧擋不住燕賊,還是早早脫身為妙。”
慕容復的實力,已經被丁春秋、玄慈、掃地僧、葵花老祖、枯榮等先天高手用自家性命檢驗過。
本因和尚只是後天圓滿的一流境界,如何能抵達得慕容復?
“呵呵,逃?朕又能逃到哪裡去?”
段正明聞言,反倒放下一切,安安穩穩的坐在龍椅上。
“因朕之過致使大理蒙此滅國之禍,朕哪還有臉苟活於世?”
“朕就在此等著,等那燕賊進來,朕誓與大理共存亡!”
“不就是死麼,朕何曾怕死?”
說罷,他給自己倒了一杯茶,慢慢品嚐了起來。
此時此刻,段正明已經做好了與大理共存亡的準備。
“哈哈!陛下所言甚是,不就是死麼,臣陪陛下一起共赴黃泉!”
高升泰聞言,爽朗的大笑著,走上前去,也給自己倒了一杯茶。
“說起來,咱們一同長大,那時你還不是善闡侯,我也不是皇帝,只是段氏普通弟子,一眨眼的功夫,四十多年過去了,時間飛逝啊。”
“是啊,若非楊義貞發動宮變殺死先帝,我們也不會從兄弟變成君臣,真是跟做夢一樣,哈哈。”
“說起來,我唯一對不起的就是延慶太子了,若非他失蹤,也輪不到我來當皇帝,真是時也命也。”
“是啊,命運無常,小時候誰能想到,你也能當皇帝呢。”
這一刻,兩人再也沒有君臣之別,好似多年老友一般,敘起了昔年舊事。
這時,慕容復與本因的對話聲傳來,段正明呵呵一笑,沒有理會。
他一邊和高升泰敘舊,一邊靜靜等待著死亡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