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被迫嫁給屠戶之後有聲書 邀之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第十六章
做工最後一日,收工的早。
主家結了工錢,做工七日,一人得了四百二十文錢。
李青江要攢錢送顯虎讀兩年蒙學,什麼都沒捨得買。
李青河則去飾品店給吳桐買了一根雕花的木簪,李青山覺著這種雕花老氣不好看,給柳魚挑了一條翠藍色的髮帶。
是絲綢的,光滑亮麗,花了二十文。
回到家,李青山把所得的工錢,一分為二。
叢春花和柳魚一人各得一半。
加上這二百文,他們終於有一吊錢了!
上次得了賣糧食的錢後,錢袋子早就放不下了,柳魚把錢匣子從箱子裡抱出來,把這二百個銅板栓進去。
李青山愛看柳魚數錢的模樣,跟個小財迷似的,鮮活又生動。
他忍了又忍,一把抱起柳魚將人放到了自己腿上。
猝不及防的。
柳魚掙扎著要下去,李青山不允,似哀求似撒嬌,“就一會兒。”
李青山頭挨在柳魚肩窩靜靜看著他。
柳魚從桌子上下去,到箱子裡拿出了他已經做好了好幾日的荷包,“給你。”
柳魚覺得自己有些不識好歹了。
二十文都能買一尺絹布繡兩條帕子了,這髮帶只有三指寬兩尺長就要二十文,實在是不值這個價。
但這是第一次有人送他這麼漂亮的東西,柳魚收下了,道:“喜歡。”
摸起來光滑柔順,顏色也很好看。
李青山怔愣了下,慢吞吞接過。
柳魚有些心慌,掙扎著又要下去。
第二日李青山沒去做工,幫李大伯家拉著板車去縣城賣穀子。
院子裡的叢春花和關老太太聽見屋裡李青山朗朗的笑聲,相視一笑。
晴天白日裡。
李青山笑著將人抱在了桌子上,自己也站了起來,“一日六十,本該是四百二十文的。”
念在他辛苦了好幾日的份上,柳魚默許了,接著栓錢。
柳魚低著頭,長長的睫毛半垂著,一顫一顫的掃的他心都癢癢。
李青山眼含期待,“喜歡嗎?”
李青山臉上的笑容一點點擴大,柳魚看了他一眼,低著頭要出去,卻被李青山一把抓住,圈著腿抱起來轉了好幾個圈。
碧色荷塘下,有兩尾躍起追逐的錦鯉。
說著,李青山掏出了那條髮帶,“另外二十文我給你買了這個。”
李青山眼神太過熾熱。
李大伯家三十畝地,產了六千多斤穀子,前頭兩天李大伯一個人已經拉著板車去縣城賣了一些。但餘下的,四個人一起拉板車,還得來回兩趟。
去一次縣城一個時辰,來回往返就要兩個時辰,加上排隊過秤的時間。天不亮,四個人就裝車出發。
深秋清晨,實在淒冷,李青山出門後,柳魚也再難有睡意,穿上衣裳起來了。
這時節,這裡就這樣冷,倒和南江府真的很不一樣,柳魚回屋找了個小夾襖穿上,也把李青山的厚衣裳都翻出來了,等一會太陽出來,都拿出去曬曬,穿得時候也舒適。
今個兒十一,這個時辰外頭也亮堂,柳魚先去後院看了小豬崽。
精心餵養了幾日,小豬崽又壯了一圈,愈發皮實,正臥在穀草堆裡睡覺,柳魚盤算著一會太陽出來了,給他再換一些更乾燥的穀草。
小雞仔在堂屋裡,用舊棉襖蓋著的,前個兒已死了兩隻,剩下的得更精心照顧著才是。
柳魚洗洗手回灶房開始和麵,準備早上擀麵條吃。
月亮漸漸落下,太陽從地平線上開始升起,早起的鳥兒也在石榴樹枝頭上停留,嘰喳蹦跳著開始覓食。
叢春花拿竹竿把它們都嚇跑,道:“今個兒得叫青山爬梯子把上頭的都摘下來。”
要不都叫這群麻雀霍霍了。
柳魚點頭應了。
吃過飯後,家裡的活計幹完了,太陽昇起來了,院子裡一點也不涼了。
柳魚把小夾襖脫了,把小雞仔提出來曬太陽,又在院子裡鋪了草氈子,草氈子上又鋪了涼蓆,叢春花、關老太太和他三個人坐在涼蓆上開始做棉衣。
中途,李樂容帶著恬姐兒和顯虎又來了。有他在,院子裡一時熱鬧異常。
四個人一起出發的那麼早,到全部忙完回來也已經是下午了。
李青山歇腳的空,支了梯子摘石榴。
他摘一個,柳魚在下面接一個。
大石榴紅彤彤、沉甸甸的,瞧著就讓人心情好。
梯子上的李青山看著下頭的柳魚,心情也好。
這棵石榴樹還是李青山他爹當年蓋好這個房子的時候栽的,有些年頭了。李青山他爹當時大概也沒想到,這棵石榴樹在後來的很多年是他的妻和子一年到頭為數不多的意外所得。
石榴樹結果很多,除掉送人的和裂開的,完好的有九十個,到時候可以背到秋社大集上賣。
摘完石榴之後,李青山挑水澆了澆菜地便揹著揹簍上了山。
自那日挖完陷阱之後,他有好幾日沒上山了,得去看看捕到獵物沒,順道再看看能不能再撿些毛栗子和山核桃。
山下院子裡,柳魚的一件小襖已經做好了。他上身試了試,尺寸很合適,新棉穿著也格外的柔軟舒適。
李樂容直誇好看。
柳魚脫下,也叫他上身試了試。
六個陷阱,只捉到了一隻野雞也叫人很高興了,就是怕是餓久了,這隻野雞蔫耷耷的。
李青山拎著野雞回家,柳魚都嚇了一跳,轉念才想起該是那日挖的陷阱捕獲的。
“有點蔫兒了。”李青山道。
柳魚趕快抓了一把穀子又添了水餵它。
好在,這隻野雞見到食物後精神大增,掙扎著起來覓食。
野雞會飛,又比家雞兇狠很多,柳魚擔心把它放在雞圈裡會嚇得家雞不下蛋。
李青山便找了根麻繩把他拴在了豬圈外面。
豬崽明顯對這個“寄居”的朋友很好奇,隔著柵欄衝著野雞“哼哼”的叫,小尾巴一甩一甩的,竟有幾分可愛。
野雞嫌它煩,撲扇著翅膀要飛,飛不多高又掉下來了。
豬崽尾巴搖的更歡了。
秋社是民間傳統,在每年的九月十五舉辦,為的是慶祝豐收,人人都要上街上去。
這天,四更左右,李家的人就起了。
趕早要去佔個好攤位,便不在家吃飯了。
李青山扛著一麻袋的石榴,手裡拎著活蹦亂跳很不老實的野雞。叢春花、柳魚和關老太太各揹著一些毛栗子和山核桃,一家人出發去縣城。
凡是逢著重大節日,集市上出攤都是免除攤租的。今日也再無草市和其他集市之分,城內和城外都可隨意出攤。
李青山挑了五顯廟外的一條街,每年這裡人都很多。
叢春花和柳魚把東西都擺上,李青山去買了包子回來。不比南江府的籠包小巧精緻,青州府的包子個大頂餓,柳魚只吃了一個便吃不下了。
天漸漸亮了,路上的行人開始增多。
柳魚也將自己繡的四條絹帕、四條棉帕和兩個荷包擺了上來。尋常擺攤的,其實都要比鋪子裡賣的便宜許多。但秋社節日,要價也能貴上一些。
柳魚定的是絹帕三十五文、棉帕二十文、荷包三十五文,稍稍貴些,也有還價的餘地。
街上不斷開始有雜耍藝人、伶人、說書人湧現,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聚集。
也有人開始光顧他們的攤位。
“這石榴怎麼賣?”
李青山道:“三文一個。”
有從家裡帶來的炸開的石榴擺在一旁供人品嚐。
酸酸甜甜的,汁多味美,買上一個捧在手裡一邊逛街一邊吃倒是不錯的。
石榴成為最先開張的,也帶的其他東西漸漸有人問價,獨柳魚的帕子無人問津。
李青山安慰他道:“早上出門的多是男客,等一會兒日頭高了,女子和小哥兒出門的多了就好了。”
柳魚點點頭。
也果真如同李青山所說,暖和了一點後,結伴上街的女子和小哥兒多了起來。
他們三五個人圍著柳魚的繡品討論著,“這花樣真好看!”
孤傲的紅梅、嬌嫩的粉色海棠、高雅的君子蘭、豔麗的杜鵑花。
“還有香氣!”
只四條絹帕實在不夠分,晚下手的遺憾自己沒搶到。
未成婚的女子和小哥兒不大會講價,柳魚讓了兩文利後,便都跟著頭一個付錢的掏錢了。
成婚的婦人和小哥兒更愛實用且便宜的棉帕,自繡品攤子上開始圍了人後,不多大會兒功夫,便都賣光了。
柳魚的錢袋子鼓鼓囊囊的,都交給李青山裝著。
日頭漸高,來了個賣糖炒栗子的小攤主,將剩下的毛栗子都收了市,那隻野雞也成了別人家的午餐。
李青山一家人今日得了不少銀錢,也過節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