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島身骨為岩石,壤土為胾肉[zì大肉塊],草木積雪為冠矜。(注1)
三人佇立位置,陡立一巨大巉[chán]巖若岌岌危樓,頗有心機地傾傾首,笑微微,眯眯眼。岡巖已經振去草與花,只餘下荊棘作危巖的衣裳。
崔嵬將安寧渲染成荒蕪,蒼然將嬌豔更成了嚴峻,踽踽[jǔjǔ]守護著殘餘鵠候[húhòu盼望]和寂靜的最後藏身。(注2)
“此處名傾首頂位置島中央,向南遠端名虓虎口[xiāo猛虎怒吼],最北端名背來石,西來鳥宿池邊一片黃櫨林,往東行,落木蕭蕭下垂崖謂試刀臺。”
老者艾沃對著索恆講述島中地貌然後說道:“午時,沃、在篳居掃灑堂宇,設筵宴請伯植,取水鋪陳貝闕,聊為索君盥洗塵容。”
遠路風塵的索恆行揖禮說道:“不須辭,諾。”
艾沃緝續說道:“沃、身股不健,伯植可隨刀尋一處居宿,先行告辭。”二人面對著行禮,艾沃未有同行。
人名挨刀堪悲古今的少年,一如來時前方領路。
一道花岡巖甬路,灰白色鑿平石板相銜,圍繞一帶水池,就地取材營造出四幢幹闌式樣房舍,隱於山坳樹杪[miǎo]之間。
索恆好奇此隅並未見到製備岩石機械,加工料材器械,如何鋸解千年歷久不衰的花崗岩石,鑿平剛堅粗麵石板。(注3)
少年指著向右一幢幹闌房舍說道:“索君遠來跋涉山川,蒙犯霜露,陋居此處閨竇如何?”
指間點向,以大小五寸以上,鱺狀青石杙[yì樁]為基,承設不同大小石樑。上鋪扁長三寸花岡巖厚板,做成高地表一人的基座。深灰青石楯板為牆,三間深進主屋,兩端營造以三間長的偏廈。人字形屋頂長脊短簷,覆著粼粼灰瓦,簷下有二人進出的廡[wǔ]廊。(注4)
眼前石楯牆體為依託,木製山節[斗拱]、旅楹的九間幹闌屋,被少年稱為閨竇小戶。索恆只能黯然笑笑,莫得謗語言講。(注5)
沿著齒齒石梯上行,階下碎石漫成甬路。雙闔對開的柏木門扉,門扉上楹“慎終追遠”木匾,平揭戶牖紕[pí]飾三十六格雲母明瓦(注6)。
艾刀並未隨步入屋,言告勿忘午時筵宴,行禮告辭後離去。
一道石板路轉過十八個彎,沒有終端。木扉前一箇中年男人身影,是初到小島索恆悠長思念。日後有了此居住,抵禦風寒暑熱、飢渴勞乏和外來蛇獸侵害,不好白白送了性命。只是多少光陰不待歲月至苦,獨有荒草沉緩生長。
逃不出流刑之地空蕩,幾籧氏索恆茫然無望,夢也著囚拘!將來只能見悠悠白雲,來來去去,如何煎熬島上年光蹌踉。
宗周國建國後為亂正四方,定以禮、制天下,周王周天子禮格最高,一日四餐,分別稱一飯,亞飯,三飯,四飯。早晨一飯也稱饔[yōng]飯,亞飯午食稱午飯,夕下三飯稱昃[zè]飯,夜間四飯稱夜飧[sūn]或末幾。
午時,艾沃居屋,地勢幽靜,青石杙房基高丕齊整,不像嚴斷刑罰的流徒廬舍,卻似主人後園藏嬌的僻宅。
一行五間房舍,傾側簷瓦伸出二三人進出,屋簷一絲雨,來回一陣風。
宅扉前門下檻兩端枕石成石鼓形狀,取“陶唐氏設諫鼓,有虞氏立謗木”之據,引申主人如賓服迎於門外。
通直紋理柏木門扉厚重,矩形木槅平整嚴密。門扉上連楹處二枚圓形門扉笄,懸設一無漆柏木匾,四個佈局松而不散“吉星高照”尹佚體周篆。(注7)
高辛氏宗周國官職分為九命以別高下,以命多者為貴,周王天子禮秩最崇高,門扉笄一共十二枚,之下九命秩銜十枚,七命八命秩銜八枚。二命以下秩銜門笄二枚。
其實門扉笄是置設闔扉上軸的構件,扉軸末梢出門上短梁,一闔門扉一個門扉笄。高辛氏依守前朝子商舊制,按秩銜定門扉笄。如果有宅戶僭越秩銜,宗周國已經不設刑獄,按章程拆除即可。
柏木門扉下青石三階,長兩丈。東向石階之後艾沃端坐於庳輇座具,未帶士冠首頂素幘,宅扉前迎賓示意尊敬賓客至宅。
少年艾刀正身佇立後側,懷抱竹枝製成一柄彗帚[zhǒu],衣訣半遮彗首。以衣服擁帚恐塵埃蕩及長者,意義堂庭屋舍已帚掃脩潔,待賓進入。(注8)
索恆立於西側石階前行禮長揖,大聲說道:“野人恆,一路行遠蒙塵觸雨,戴霜履冰跋涉甚遽[jù],未帶贄禮,弗敢求。”之後直起身。
聞聲艾沃庳輇出迎,下於東石階前回禮,請來賓進入,說道:“伯植去鄉離國,辱臨敝舍,鄙人弗勝此贄禮小事聒煩,天近雲隨步,請入。”
艾沃與索恆在東西石階處互相謙讓。大行需顧細謹,大禮要辭小讓,與人結交才可受盡福緣不孤。入門禮有三辭,初:禮辭,再:固辭,三:終辭。
主人艾沃再行揖禮說道:“沃,良期苦難儷,求無不應,固請索君入。”
初次禮辭,德被品物。勢若使盡禍必至,厚禮要對卑辭。
來賓索恆再行揖禮回禮說道:“季穗兄,公謹忠信而克己復禮。恆、無贄無禮,惶恐固辭。”
賓者再次辭謝,意表福不可受盡,稱固辭。
百年祀事崇邦典,克己復禮,天下歸仁,有禮及是行仁。
艾沃也知君子篤行約人與禮,敬如治田灌溉,克己如去惡草,第三次行揖禮說道:“索君伯植勞遠千里,無贄不失威儀,不失恭敬,沃雖不敏,終請索君入。”
“季穗兄世姿高品,不耐塵綱罭[yù],殷勤又三請,恆,敢終辭。”語畢,索恆回揖禮。(注9)
見主人艾沃庳輇座具風飄如葉,升登東階。索恆邁出左足踐上西階石階,然後右足接上踐階,聚足一處後再出左足登階,右足接上踐階。
有主人相迎東階,不可左足、右足輪登石階,需雙足聚前東階首階,再連步拾級而上。第一階與第二階左右雙足輪登視為不敬主人,有僭越之嫌。上東階先踐右足,上西階先踐左足。(注10)
在入房舍門閫[kǔn]前,艾沃面向索恆行揖禮說道:“沃,請索君伯值辱入庳舍。”(注11)
“恆、鄙人野夫,腆愧登季穗兄之堂。”索恆回長揖。
入門登堂亦要三揖三讓,三揖三讓之後,艾沃庳輇座具先入門閫。入席要脫除雙足上的履舄[xì],只著足衣。履舄不上堂,是為尊敬。
足衣最早為生獸皮所制,三角狀以帶繫於踝,後為熟皮與布帛縫製囊狀更合足形,再到用紬綸、絲絹或綿麻收束雙足,式樣也多出舟形、連股、形隱、附帶、紋繡。周王天子專設屨[jù]人一職從屬天官,為其掌管足上履、舄、屝、足衣諸多事務。(注12)
聞聽艾沃說道:“沃雙足殘傷,屋舍設施皆垂足座具,伯值勿要除脫履舄,請前行直入。”索恆未脫足履,邁出左足跨過門閫而入。
少年艾刀將彗帚置門扉西側,未隨兩人入中堂,轉身不知去向。
=======================
(注1)胾[zì]:切成的大塊肉,《詩·魯頌·閟宮》“毛炰胾羹,籩豆大房。”
冠矜:帽,矜本意是指矛的柄,矛在儀仗中,用於迎接貴賓等場合。
(注2)踽踽[jǔ]:孤零零地獨自走著。形容非常孤獨。《詩·唐風·杕杜》“獨行踽踽,豈無他人,不如我同父。”
(注3)幹闌式又稱幹欄式,下部架空的住宅。具有通風、防潮、防盜、防獸等優點,幹闌式建築河姆渡文化已經存在。也可稱巢居。
(注4)石杙:石樁,《左傳·襄十七年》“臧堅以杙抉其傷而死。”樁通樁,樁字出現比較晚。本文用石杙、木杙說明石樁、木樁。
廈古通作夏,夏古有大的意思,本義:大屋,用了通假的廈字。
(注5)山節、旅楹,山節:刻成山形的斗拱,旅楹:很多柱。《論語·公治長》:“臧文仲居蔡,山節藻梲。”那個時代斗拱名字為“山節”。
(注6)戶牖:窗戶。紕[pí]飾:裝飾、邊緣鑲嵌。《詩·鄘風·幹旄》“素絲紕之”。雲母明瓦:將雲母磨成透光薄片,過去用於採光有玻璃的效果。
(注7)扉笄:門簪。
(注8)懷抱掃帚,衣袖半遮彗首(掃帚頭)是迎接賓客標準禮節,至漢代還用這個方式,出土磚畫、相關文獻都有記載。
(注9)《大唐開元禮》卷一百十一《皇太子納妃》中的皇太子到女方家中親迎一節,初:禮辭,再:固辭,三:終辭,例子很明確,最後一句有說“某、敢終辭。”
(注10)禮記中曲禮一文中有詳細解釋,凡與客入者,每門讓於客,客至於寢門,則主人請入為席,然後出迎客,客固辭。主人肅客而入,主人入門而右,客入門而左,主人就東階,客就西階.客若降等,則就主人之階。主人固辭.然後客復就西階。主人與客讓登,主人先登,客從之。拾級聚足,連步以上,上於東階,則先右足。上於西階、則先左足。
(注11)門閫[kǔn]:門檻、門閾。
(注12)《周禮》天官之屬。一說為周朝置。掌理周王和王后配合各種服色所穿的鞋子。《周禮·天官》:“屨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工八人,徒四人”,“掌王及後之服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