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今日主打文鬥
唐朝小金佛真品圖價格 南希北慶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這回的情況,較之以往任何時候,都是比較特殊的,因為這涉及到普遍存在的社會性問題。
之前關於請歌妓當老師,什麼生動教育法,那都是個別問題,不是普遍存在的。
但如這種社會性問題,可都是非常敏感的,要是處理不好,輿論的洪流可是非常可怕的,這會給無名學院帶去滅頂之災。
因此,王熙也是非常慎重的對待,一直與皇甫僧念他們商量到傍晚時分,才從後堂出來。
“老師!”
剛剛出門,便遇到紅袖。
紅袖立刻走過來,略顯擔憂道:“王小雀,聽說學院遇到了麻煩。”
王熙點點頭道:“是遇到一些麻煩,不過老師請放心,先生已經教了我們應對之法。”
“是嗎?”
紅袖欣喜道。
王熙嗯了一聲。
紅袖突然又問道:“可是讓那些貴族女子來我們學院唸書?”
王熙不答反問道:“老師對此有何看法?”
紅袖略顯遲疑。
王熙笑道:“看來老師也不希望她們來學院。”
紅袖微微笑道:“其實她們想來求學,本無過錯,只是.只是我擔心.。”
王熙道:“明白!先生對此也是非常擔心,所以老師請放心,我們會想辦法讓她們理解我們的苦衷。”
紅袖忙道:“若是能做到如此,那便是再好不過了。”
“雀兒。”
忽聽得一聲叫喊。
王熙偏頭看去,只見阿史那宓正往這邊走來,他趕忙招招手道:“宓兒。”
“老師。”
阿史那宓走上前來,“你們在談什麼?”
紅袖趕緊解釋道:“我們是在談關於外面那些有關女子求學的輿論。”
阿史那宓聽罷,道:“雀兒,我是不是給你們惹麻煩了?”
王熙道:“沒有啊!你怎麼這麼說?”
阿史那宓道:“我聽說是因為我,讓許多師兄覺得先生做的不公平,因為他們的姐妹也想來學院,但卻被先生阻止了。”
其實外面那些言論,也令無名學院內部出現一些矛盾,令狐寶娣、薛均他們就認為,應該讓他們的姐姐、妹妹來學院,但是玲瓏她們則是不大願意,包括紅袖在內。
原因也很簡單,就是雙方的身份差距實在是太大,她們可也不知曉,該如何與那些貴族女子相處。
不等王熙開口,紅袖便是安慰道:“宓兒,你怎麼能這麼想,此事與你一點關係都沒有。”
王熙笑著點點頭:“老師說得是,這是有人故意給我們找麻煩,有沒有你,他們都會這麼幹的。”
阿史那宓道:“真的麼?”
王熙笑著點點頭,“不過我很快就會解決的。”
當初王熙拿出梁山伯與祝英臺,主要是考慮這種愛情在每個地區都有發生過,是能夠引起大家的共鳴。
僅此而已。
但是沒有想到,這會引來女人求學的風潮。
還被武崇文他們給抓到這個把柄。
根據皇甫僧唸的預計,他們一定會在下一次義演鬧事,挑起更大的矛盾。
由於目前沒有太多的媒介,而酒樓的規模也就那麼大,只演一場那是肯定不夠的,當初他們就是約定七日演一場。
這第二場依舊是人滿為患,比起第一場,甚至要更加轟動。
因為在這七日內,輿論是在不斷髮酵,這引發了更多人對這一齣戲的關注。
而王熙今日也是親自來到張白手店監場。
“少郎,最近可是不太平啊!”張淮悄默默來到王熙身旁,小聲言道。
王熙問道:“你有什麼訊息?”
張淮低聲道:“今兒可能會有人鬧場。”
說罷,他眼睛四處瞟了瞟。
其實王熙早就看到了,今兒武崇文、楊湛他們全都來了,這都是在意料之中的,又問道:“關於那些夫人、娘子,對此是何看法?”
張淮道:“這得兩分。”
王熙道:“怎麼分?”
張淮道:“但凡看過樑山伯與祝英臺的,十有八九都對貴學院感到一些不滿的,但還沒有看過的,就不怎麼關心。”
王熙點點頭:“也就是說,她們完全是受到這戲的影響?”
張淮點點頭。
王熙不禁苦笑道:“看來我們這回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沒有辦法,演得太好了,大家都很入戲,哭得也是稀里嘩啦,肯定是非常上頭,那當然是支援女子求學。
但是沒有看過的,就真的還好,到底女子上學院求學,在以前那是非常罕見的。
“哈哈!”
忽聞一個哈哈大笑聲,直接終止了臺上的表演。
臺上的令狐寶娣尋聲看去,見是那楊湛,不由得怒喝道:“楊二,你休得鬧事。”
楊湛站起身來,拱手一禮道:“抱歉!抱歉!我非有意的,只是看你們演得,實在是可笑至極,這一時沒有忍住,還望各位多多擔待。”
不少顧客甚覺詫異,這明明很感人,哪裡可笑了?令狐寶娣也是激動地問道:“有何可笑的?”
旁邊一人道:“你們將這故事編得這麼悽美,人人都為梁山伯和祝英臺抱打不平,可是你家先生卻又是言行不一,一方面講述著女子求學的困難,但另一方面卻將那些求學女子拒之門外,難道這不可笑麼?”
“混賬!”
令狐寶娣怒喝一聲:“天下哪家學院有女學生,可就只有我們無名學院。”
楊湛道:“可誰人都知道,那些女學生不過是宮裡的宮妓,是奉禮部之命去的,如果當時禮部找的是國子監,國子監也會收啊。”
“可不是麼,虧你們還能說得這麼大義凜然,原來只是虛有其表。”
“什麼義演,我看呀,就是那無名先生想為自己掙得名氣罷了,虧我們之前還非常尊重無名先生,原來是個小人。”
“你這混蛋,竟敢辱罵我家先生。”
令狐寶娣擼起袖子便要衝過去,卻被一旁的青雉給拉住了。
可就在這片刻功夫,不少人開始起鬨,各種含沙射影羞辱,陰陽怪氣無名先生。
眼看對方人多勢眾,令狐寶娣也有些犯怵。
他雖然也好勇鬥狠,但人可不傻,對方明顯是有備而來,他自不敢輕舉妄動。正當這時,王熙突然上得臺來,“寶娣,青雉,你們先下去休息一下。”
令狐寶娣瞧了眼王熙,便氣鼓鼓地下得臺去。
等到他們下去後,王熙便向四周拱拱手道:“諸位長輩,你們可是瞧真切了,不是我們罷演,而是有人在故意鬧事。”
坐在下面的武崇文見到王熙,那可真是仇人見面分外眼紅,當即起身道:“你休得在此血口噴人,你家先生欺世盜名,還不讓人說?可真是霸道啊!”
立刻有一幫人附和。
王熙當即就擼起袖子來,怒道:“你們可真是賊喊捉賊,分明就是你們在此造謠誣衊,若是你們今兒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休怪我對你們不客氣。”
“怕你不成。”
楊湛便是要上。
想打這小子很久了,可惜那皇甫僧念不在,不然的話,一塊揍。
“哎!”
武崇文趕忙攔著楊湛,“莫要上當。”
今日他們主打文戲,不搞武鬥,因為一旦武鬥,那就難分對錯。
說罷,他又向王熙問道:“我且問你,這出戏可是你家先生編寫的?”
“是的。”
王熙點點頭。
武崇文又問道:“在這出戏中,你家先生有意刻畫女子對於求學的渴望,從而引發大家的同情,為的是什麼?”
王熙道:“首先,當然是為了故事的精彩;其次,這本也是當下許多女子的渴望,讓這故事更符合現實,大家才能看的過癮。”
武崇文笑問道:“那不知你們老師是支援女子唸書,還是反對?”
王熙道:“當然是支援的,不然的話,我們無名學院也不會招收女學生,雖然那是禮部派的,但禮部事先也跟我家先生商量過的。”
“是嗎?”
武崇文呵呵一笑:“既然如此,為何我聽說許多女子託人去你們學院求學,卻被你家先生給拒絕了。”
王熙點點頭道:“是有這事,但這能說明什麼?”
話音未落,就聽得一聲輕哼,“說明你家先生偏心,為何你的小公主能去,我們就不能去。”
王熙斜目一瞥,見是楊家的小娘子,便是搖頭晃腦,很是嘚瑟道:“這我承認,先生的確是偏愛於我,你若是我的小公主,那你也能去啊。”
此話一出,頓時引來在場小娘子們的陣陣討伐。
真是不要臉!王熙卻是樂在其中,甚至還衝著旁邊的阿史那宓眨了眨眼。
無恥者則無敵也。
但這可是將武崇文給急壞了,你們是在調情嗎,朗聲道:“這難道還不能說明你家先生言行不一,乃欺世盜名之輩嗎?”
“當然不能。”
王熙瞧一眼,道:“我且問你,你可有看全這一齣戲?”
武崇文點點頭道:“當然有。”
王熙又道:“那這出戏的結局是怎樣的?”
武崇文道:“是以祝英臺殉情而終。”
王熙道:“知道你還這麼說,不是蠢就是壞。這可是一出悲劇,而不是一出喜劇。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才是真正為了自己的名聲而去害人。”
武崇文稍稍一愣,“你休得顧左而言他,我們現在講得是女子求學,而不是在講故事。”
“我講的也是這事。”
王熙環目四顧,“不瞞各位,在最初時,我跟寶娣他們也是希望那些女子能夠來我們無名學院唸書。
為此,我甚至還去找先生理論。但先生就只問了我一個問題,就是誰能保證,一旦讓那些女子來無名學院唸書,就不會發生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悲劇?”
在場的不少長輩們是紛紛點頭。
這無名還算是識大體。
但是卻引來一些小娘子的不滿。
“就算是悲劇,我們也是願意的。”
“就是。我們想去求學,可就是希望遇到自己的梁山伯。”
“也不知道,到時我殉情,會不會也變成那小蝴蝶。”
暴汗!
你們這些腦殘粉,真是無藥可救了。
王熙是欲哭無淚道:“各位姐姐,你們哪會遇到什麼梁山伯,你們就只會遇到什麼王小雀,李誡滿啊。”
“那可是算了。”
“咯咯!”
一陣大笑。
武崇文對這些小娘子也是很無奈。
我們正在文鬥,你們打什麼岔。
岑文治突然道:“正如你所言,想在學院遇到梁山伯,那是很難的,多半都是王小雀、李誡滿之流,可見這只是你家先生的藉口罷了,但凡清醒之人也都知道,如故事裡面所發生的事,在現實中發生的可能性極小。”
王熙笑道:“你還是未懂我家先生的意思,不過以你資質,如此也很正常。”
岑文治冷冷一笑:“願聞其詳。”
王熙道:“我家先生向來推崇道家思想,而道家又尊崇道法自然,凡事都應順其自然,無論是友情,還是愛情,亦或者孝順,那都是自然而發,我家先生又怎會逆道而行。
換而言之,只要她們來到無名學院,我家先生也必將一視同仁,她們與任何人發生感情,只要不做出出格之事,我家先生都不會干預,而是順其自然。
可這又並非是他們父母所希望見到的,身為先生自然也要對學生的父母有所交代,但先生又不願違背自己的原則,故而才選擇拒絕。
先生是從一個老師的角度去考慮此事,而不是從情愛方面去考慮,你這般膚淺,自是難以理解。”
“你。”
岑文治剛想反駁,卻見一個長輩道:“說得好啊,雖然我不認同你先生的理念,但是身為老師,應當如此。”
武崇文仍舊不罷休道:“既然你家先生明知此事不可為也,卻又編寫這一齣戲,來引發女子求學,這不是在故意挑起是非麼?”
王熙道:“我也就這個問題,去請教過先生。但先生卻說,孔孟周遊列國,未有絲毫改變,但儒家思想卻在漢朝取得大成,且一直延續至今。
由此可見,一人是改變不了什麼的,還得要順應大勢,不可逆天而行,門第既然存在,自有其合理性。但我家先生堅信,如這等陋習,以及不準女子上學院求學,終究也會被拋棄的,只是目前時機尚不成熟。”
話音未落,就聽得一人道:“你家先生又算個什麼東西,竟敢在此大放厥詞。”
王熙抬頭看去,見是一個相貌堂堂的中年人,他還識得,名叫崔日平,乃是開元年初宰相崔日用的弟弟,與崔孤兒同族,亦屬博陵崔氏,不過他是屬於第三房,而崔孤兒則是屬於第四房。
武崇文瞧了眼此人,暗自一笑,這回好了,你將高門大姓也得罪了,瞧你如何辦是好。
。